学术投稿

Th1/Th2失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原因分析

杨霁;王浩彦;刘领;赵淑敏

关键词:Th1/Th2失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发病机制, heart disease, 发病率增加, 心脑血管病, 工业化进程, CHD, 心肌梗死, 现实意义, 高危因素, 常见疾病, 心绞痛, 危险性, 预防, 临床, 控制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同为临床上两大常见疾病,当今世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演进,COPD呈现出发病率增加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心脑血管病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下尤为显眼.有观察发现,COPD病人存在CHD的高发病率[1].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也指出COPD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危险性增加,对COPD发病机制的研究不但有益于COPD的控制,对探讨CHD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也具有现实意义.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近几年20例确诊的肺癌,并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然后注入化疗药物,部分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观察改善情况,后1~3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瘤变化.结果 肿瘤减小,咳嗽、胸痛、咯血、胸水等症状缓解.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肺癌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等优点,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贺正欣;周永明;倪亚康;姜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良性食管气管瘘的治疗经验

    目的 总结良性食管气管瘘的治疗经验.方法 我科收治的食管气管瘘患者13 例,食管烧伤造成9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3例,原因不明的食管气管重复瘘1例.采用结肠或胃代食管术治疗10例,行瘘口修补术3例.结果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经扩张治疗痊愈.术后患者进食情况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良性食管气管瘘应及时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先天性和获得性食管气管瘘诊断和治疗有明显差别.

    作者:李栋;张志泰;区颂雷;宋飞强;马旭晨;张韶岩;梁林;郭琳;孙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OPD患者骨密度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32例,另选30例健康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测定腰椎(L2-L4)、右髋骨(股骨颈、大转子、Word ′s三角)的骨密度(BMD),并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尿羟脯氨酸/尿肌酐(HOP/Cr)及TNF-α,分析骨密度与TNF-α的关系.结果 CO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骨形成指标血钙(Ca)、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无明显差异( P >0.05),而骨吸收指标尿羟脯氨酸/尿肌酐(HOP/Cr)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5).COPD患者的腰椎与右髋骨(股骨颈、大转子、Word ′s三角)的骨密度值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减低( P <0.05).COPD患者的TNF-α水平明显增高( P <0.01),TNF-α的水平与腰椎(L2-L4)及右髋骨(股骨颈、大转子、Word ′s三角)的骨密度值均呈显著负相关( P <0.01).结论 COPD患者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减低,继发于COPD的骨质疏松可能与慢性炎症和缺氧有关.

    作者:黄燕;韩文铭;倪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地塞米松对淡水淹溺型兔肺损伤血清NO的影响

    目的 观察淡水淹溺型兔肺损伤中NO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21只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淡水淹溺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气管淡水灌注后于0、0.5、1、2、3、6 h抽血观察PaO2、PaCO2和NO变化,试验终点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果 淡水灌注后动物PaO2、PaCO2低,血清NO增高( P <0.01).肺组织中NOS、MDA含量增高( P <0.01),SOD降低( P <0.05).病理学显示淡水淹溺后出现肺间质、肺泡水肿及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地塞米松可减轻肺损伤.结论 淡水淹溺可升高兔血清中NO;地塞米松可减轻淹溺后肺损伤.

    作者:罗哲;段蕴铀;王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周围型肺小腺癌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医学影像对早请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活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周围型肺小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6例,混合性磨玻璃影5例,完全性实变性结节5例.经纤维支气管及经皮细针穿刺肺部病灶针吸活检(PNB)证实腺癌4例,1例颈部淋巴结活检及3例胸水中检见到腺癌细胞.8例手术证实腺癌.CT动态观察发现毛刺征12例,小泡征6例,胸膜牵拽征5例,PET-CT假阴性2例.结论 CT动态观察病灶内部形态学变化有助于提高早期肺小腺癌诊断水平.

    作者:时靖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IL-32、IL-12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与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FP+NSIP)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8例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其中包括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RA-ILD组),2例硬皮病(SS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SSA-LD组);10例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PF+NSIP),其中包括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IPF组),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NSIP组); 选择10例正常人(control组),采用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L-32 、IL-12的水平.结果 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IPF+N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外周血血清中IL-32与IL-12水平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CTD-ILD

    作者:夏玲;张继先;杨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在疑难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和体会

    目的 探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在疑难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12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疑难胸腔积液确诊12例,阳性率100%.结论 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在病因诊断上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项准确、安全、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余鑫;何军;张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28例体会

    1994年5月~2010年10月,我们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11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资料一、本组128例,男109例,女19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25.6岁.右侧56例,左侧67例,双侧5例.首次发作35例,术前行胸腔闭式引流3~7天不等;发作2次及以上者93例.胸部X线检查示:肺压缩20%~90%,平均57.5%.术前均行CT检查,发现明显肺大疱81例.

    作者:闫云龙;刘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BODE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BODE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集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干四科稳定期COPD患者30例,分别在纳入研究时、肺康复后1月、肺康复后3月测定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 MWD),评估呼吸困难程度,计算体质指数(BMI),按BODE指数评分标准测算BODE评分;分析BODE指数各项目及BODE评分在肺康复前后的变化,评估肺康复的疗效.结果 COPD患者肺康复1月后、3月后,6MWD、呼吸困难程度、BODE评分较出院前改善,FEV1%pred在肺康复3月后较出院前亦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康复3月后FEV1% pred、6MWD、呼吸困难程度、BODE评分较肺康复1月后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ODE指数可作为评价肺康复疗效的有效指标.

    作者:阿丽娅.艾依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20例我院住院的哮喘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对照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加用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关注其疗效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及夜间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岳伟;周洁;张剑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联合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治疗复治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治肺结核患者采用2PaVPtAK(Sm)/16PaVPt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57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2PaVPtAK(Sm)/16PaVPt方案治疗,疗程中第0、2、6、12月、18月摄胸片、痰抗酸杆菌检查.结果 57例中52例完成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82.7%,肝功异常率9.62%.2例因副反应停药,3例因治疗失败改个体化方案.结论 对复治肺结核患者采用2PaVPtAK(Sm)/16PaVPt方案治疗的效果满意,药物副反应小,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蕾;吴桂辉;何畏;何钟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肺结核强化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肺结核强化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1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除采用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外,治疗组给予利福平注射液静点,对照组给予复合利福平口服.强化期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痰涂片结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50.9%和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影像学结果表明,两组的病灶率分别为 87.27%和5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利福平注射液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肺结核,较口服复合利福平疗效显著,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焉学英;张酉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98例胸壁结核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胸壁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胸壁疾病,也是常见的胸外科疾病之一,2000年3月~2010年6月我们共手术治疗98例胸壁结核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明;潘道刚;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16例各种原因引起ARF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PPV,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观察NPPV治疗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 NPPV治疗后2 h、24 h PaCO2和pH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 P <0.01),PaO2变化无显著性差异.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及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显著,成功率高.而对肺炎及肺间质纤维化疗效较差.结论 NPPV治疗ARF疗效肯定,正确选择患者及上机时机,密切监测,动态决策,可提高呼吸衰竭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樊满齐;赵生涛;张鸿玲;刘翱;徐志伟;涂伟;曾召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呼吸过滤器对常规肺功能检测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肺功能检查时对气道阻力及其它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战士50名,每个受检者分别不使用和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测定以下指标:FVC、SVC、FEV1、FEFMax、FEF25%、FEF50%、FEF25%~75%、FEF75%、MVV和气道阻力(Raw).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肺功能检测时气道阻力明显大于不使用呼吸过滤器,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05).其他肺功能指标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呼吸过滤器增大肺功能测试时受检者的气道阻力,但对其他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

    作者:舒六一;赖莉芬;刘方;费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抽吸生理盐水微量注射泵延长管内和注射器内的残留药液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微量注射泵持续24 h通过静脉给病人输入一些特殊药物(如:乙己苏、硝酸甘油等),以达到治疗目的.待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开始停静脉泵药.

    作者:韩诗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吸氧、抗感染、氨茶碱平喘、化痰、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剂.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改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预计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韩雪峰;乜庆荣;张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80例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其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体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与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单纯感染性肺炎平均CRP水平明显低于有合并其它疾病的感染性肺炎的患者( P <0.05);在CRP正常WBC增高的患者中,儿童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人;WBC正常CRP增高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比较多.结论 CRP可作为感染性肺炎诊断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与白细胞计数、体温同时检测,可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作者:梁结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激素治疗验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临床诊断(附3例报告)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意义.方法 对3例临床上拟诊COPD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患者病情及肺部影像学变化.结果 接受激素治疗后,3例患者病情缓解,肺部病变逐渐好转,1年后随访,肺部病变完全或基本吸收.结论 激素治疗有效可作为COPD的临床诊断依据.

    作者:韩其政;亓梅;贾曰林;赵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34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经综合治疗后哮喘症状全部缓解,7例机械通气者,6例缓解,1例死亡.结论 大剂量激素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哮喘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永文;张倩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