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满齐;赵生涛;张鸿玲;刘翱;徐志伟;涂伟;曾召平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7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酚妥拉明,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钙,1次/12 h,连用7~10 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良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急性发作期过后,症状虽有所缓解,但肺功能会进一步损害.综合性肺康复作为以COPD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非药物疗法之一,其作用越来越得到我国呼吸科医生的认可,若在缓解期采取有效康复治疗,可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介绍对COPD缓解期患者康复治疗的体会如下.
作者:张英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年龄20~58岁,其中男7例,女1例,症状有发热 7例(87.5%),咳嗽8 例(100%),气短3 例(37.5%),咽痛2例(25%),全身酸痛3 例(37.5%),腹痛、腹泻1 例(12.5%).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6例(75%)、升高2例(25%),心肌酶谱异常5例(62.5%),转氨酶异常4例(50%),呼吸功能不全3例(37.5%).胸部影像学以双肺散在、多叶段、多灶性或弥漫性渗出性病变,短期进展迅速.8例患者均经抗病毒、吸氧、对症支持治疗,7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合并症.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早期抗病毒、对症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胡智敏;魏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静脉补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对脱离呼吸机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低磷血症未得到纠正.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合磷酸氢钾,并监测血磷情况,当血磷升至0.65 mmol/L,停止肠道外补磷,使血磷维持在正常水平.结果 治疗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47.1%比23.3%,P <0.05);治疗组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4%比60.0%,P <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9.4%比56.7%,P <0.05);治疗组脱机时间短于对照组[(5.2±1.8)d比(9.2±1.6)d,P <0.01].结论 COPD机械通气患者合并低磷血症经积极纠正低磷血症对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MODS发生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高天敏;余小容;李程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对老年耐多药肺结核病(MDR-PTB)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5例老年痰菌阳性的MDR-PTB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T组)33例与对照组(H组)32例;试验组用莫西沙星0.4 g/d,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0.4 g/d,疗程12 个月,同时辅以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影像吸收率、副作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莫西沙星对老年MDR-PTB的治疗是有效更安全的.
作者:陈俊林;顾德林;施军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壁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胸壁疾病,也是常见的胸外科疾病之一,2000年3月~2010年6月我们共手术治疗98例胸壁结核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明;潘道刚;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美国,COPD是第四种常见的致死疾病,每年有1600万患者因COPD到医院就诊,其中50万人需要住院,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45~180亿美元,2000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到12万[1];我国尚无完整的统计资料,据北部和中部地区做过一个10万人的调查表明,6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13%~30%,预计我国COPD患者有2500万左右,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COPD发病率还将上升,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大量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吸烟是导致COPD重要的环境因素,但并非所有的长期吸烟者终都会罹患COPD,吸烟人群中不同个体的COPD易患性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烟草以外的其它环境因素被称为外因,另一个是吸烟者的个体因素称为内因.本文就内因方面目前国际国内所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秦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的无创检查手段、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并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6年至2010年我院住院30例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 肺栓塞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常见;D二聚体对肺栓塞具有高度敏感性;CTPA+心脏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呼吸支持等治疗可降低误诊率和死亡率.结论 在基层医院,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作者:陈丽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由基因重组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多表位融合抗原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结核抗体,评价其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免法分别对361例结核病人和288例非结核病人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结核患者.结论 本试剂盒的敏感性为70.4%,特异性为84.9%.即血清结核抗体的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瑛;乐军;王洪秀;杨景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不同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A和B组,分别接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并同期选择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和痰菌转阴等指标.结果 B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B组患者病灶显效率、空洞闭合率及痰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 P <0.05).A、B组在6个月与12个月组间比较痰转阴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尽早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
作者:刘永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意义.方法 对3例临床上拟诊COPD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患者病情及肺部影像学变化.结果 接受激素治疗后,3例患者病情缓解,肺部病变逐渐好转,1年后随访,肺部病变完全或基本吸收.结论 激素治疗有效可作为COPD的临床诊断依据.
作者:韩其政;亓梅;贾曰林;赵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良性食管气管瘘的治疗经验.方法 我科收治的食管气管瘘患者13 例,食管烧伤造成9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3例,原因不明的食管气管重复瘘1例.采用结肠或胃代食管术治疗10例,行瘘口修补术3例.结果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经扩张治疗痊愈.术后患者进食情况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良性食管气管瘘应及时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先天性和获得性食管气管瘘诊断和治疗有明显差别.
作者:李栋;张志泰;区颂雷;宋飞强;马旭晨;张韶岩;梁林;郭琳;孙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报道4例头孢他啶注射液过敏反应.方法 2010年6~9月1782例患者应用头孢他啶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4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结果 4例过敏反应均为初次使用头孢他啶注射液,输液5~10 min后出现面色潮红,面、颈、手部不同程度皮疹,其中1例皮疹表现为全身风团样皮疹伴头晕目眩.结论 使用头孢他啶前必须常规进行过敏试验,阴性方可注射,输液5~10 min后要密切观察反应,出现过敏及时抢救,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及时上报,配合药剂科监测药物使用情况.
作者:张凤玲;蔡顺云;张广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腔穿刺既是诊断、又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据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发生气胸、血胸、胸膜反应、感染、麻醉意外等不良反应,但诱发癫痫报道少见,本院自2008年~2010年间胸腔穿刺患者中,诱发1例癫痫发作,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7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FEV1、FEV1/FVC%下降速率明显减缓.治疗期间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COPD患者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速率,减少患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安全性良好,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减轻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金雪梅;李晓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抗肺纤维化药物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头孢噻肟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90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五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干扰素组(C组)、盐酸氨溴索组(D组)、地塞米松组(E组)各18只,除A组外均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的方法制作肺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后C、D、E组分别每天腹腔内注入γ-干扰素3万IU/只、盐酸氨溴索7 mg/只、地塞米松0.1 mg/只.各组分别于给药后第7、14、28天,每次取6只大鼠,鼠尾静脉注射头孢噻肟600 mg/kg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BALF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头孢噻肟浓度,并取肺组织做病理观察.结果 第7天D组、E组BALF头孢噻肟浓度低于B组,C组高于B组,E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12).第14天D组、E组BALF头孢噻肟浓度升高,而C组下降,三组均高于B组,D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00).第28天E组头孢噻肟浓度继续升高,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而D组锐降,C组继续下降,且均低于B组,C、E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地塞米松可提高纤维化期BALF中头孢噻肟的浓度.
作者:陈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尿白三烯E4 (Ieukotriene E4 LTE4)的变化.方法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测定15位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尿LTE4水平,并与8位健康对照组者比较;同时对COPD患者的尿LTE4与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NC)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尿LTE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尿LTE4值和FEV1呈显著负相关( r =-0.607,P <0.01,n=23),和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 r =-0.697,P <0.01,n=23),和pNC无显著相关性( r =0.218,P >0.05),和pEC无显著相关性( r =-0.032,P >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尿中LTE4增高.提示LTE4可能与COPD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夏阳;白冲;徐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腔小导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7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给药组(39例)、引流组(27例)和对照组(9例).给药组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进行治疗,引流组患者仅进行胸腔引流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化疗.结果 给药组有效率(79.49%)高于引流组(55.56%)及对照组(22.22%),差异显著( P <0.01).结论 胸腔小导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对于缓解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澄英;倪华;邵荣;沙江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对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37例咯血患者术前予支气管动脉血管CT成像(CTA)检查,大概明确出血部位,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37例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BAE)后,治愈30例(81.1%),显效4例(10.9%),好转2例(5.4%),无效1例(2.6%).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方法之一,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更安全,值得推广.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并发症,易引起病人窒息、死亡.有些患者内科治疗往往达不到立即止血的效果.目前我院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以其显著的效果成为临床治疗咯血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自2000年开展介入工作以来,共治疗肺部各种原因引起的咯血372例.其中肺结核咯血患者123例,绝大多数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肺结核咯血37例患者,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茅惠娟;丁建春;孙梅;孔杰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肺结核强化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1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除采用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外,治疗组给予利福平注射液静点,对照组给予复合利福平口服.强化期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痰涂片结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50.9%和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影像学结果表明,两组的病灶率分别为 87.27%和5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利福平注射液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肺结核,较口服复合利福平疗效显著,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焉学英;张酉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