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阳;白冲;徐永健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射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36例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向胸腔内注入凝血酶和鸦胆子油乳,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凝血酶组有效率86.8%,平均住院天数14±3.3 d,鸦胆子油乳组有效率95.6%,平均住院天数10±2.5 d,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凝血酶组胸痛发生率19.1%,发热发生率26.5%,鸦胆子油乳组胸痛发生率2.9%,发热发生率4.4%,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1).结论 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射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比凝血酶有效率高,平均住院天数短,引起的胸痛、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种杰;洪原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美国,COPD是第四种常见的致死疾病,每年有1600万患者因COPD到医院就诊,其中50万人需要住院,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45~180亿美元,2000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到12万[1];我国尚无完整的统计资料,据北部和中部地区做过一个10万人的调查表明,6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13%~30%,预计我国COPD患者有2500万左右,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COPD发病率还将上升,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大量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吸烟是导致COPD重要的环境因素,但并非所有的长期吸烟者终都会罹患COPD,吸烟人群中不同个体的COPD易患性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烟草以外的其它环境因素被称为外因,另一个是吸烟者的个体因素称为内因.本文就内因方面目前国际国内所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秦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顽固性胸腔积液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胸腔积液398例,其中顽固性胸腔积液54例,占13.6%,观察其顽固性的原因及特点.结果 54例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57.4%)为误诊所致,18例(33.3%)为误治所致,5例(9.3%)为疾病本身所致.结论 误诊与误治为顽固性胸腔积液的重要原因.
作者:万耘;孙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5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在肺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
作者:荆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腔小导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7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给药组(39例)、引流组(27例)和对照组(9例).给药组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进行治疗,引流组患者仅进行胸腔引流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化疗.结果 给药组有效率(79.49%)高于引流组(55.56%)及对照组(22.22%),差异显著( P <0.01).结论 胸腔小导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对于缓解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澄英;倪华;邵荣;沙江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纤支镜在大咯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9年纤支镜检查治疗的大咯血病例42例的方法和结果.结果 明确出血部位:右上叶尖后段21例,右中叶9例,右下背段3例,左上尖后段3例,左下支气管6例;气管阻塞情况:有28例不同程度血块阻塞;止血疗效判断: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24~48 h内完全止血30例,其中无效患者48 h后第二次纤支镜治疗有10例48 h内止血,2例经次纤支镜治疗无效后选择经支气管动脉选择性栓塞术后止血.结论 经纤支镜抢救大咯血,快速、有效、方便.
作者:罗红辉;张倩云;张华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肺结核强化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1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除采用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外,治疗组给予利福平注射液静点,对照组给予复合利福平口服.强化期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痰涂片结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50.9%和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影像学结果表明,两组的病灶率分别为 87.27%和5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利福平注射液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肺结核,较口服复合利福平疗效显著,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焉学英;张酉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35例临床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CD+4、CD+8、CD+4/CD+8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 RRI儿童的总T淋巴细胞、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降低( P =0.014; P =0.000; P =0.000),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 P =0.000);血清IgG、IgA较健康对照组降低( P =0.000; P =0.000).结论 RRI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存在紊乱,该结果对于临床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青;杨希晨;华亚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吸引对气胸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7例气胸患者局麻下胸腔套管针置入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负压吸引排气.结果 37例患者中23例12~72 h胸腔积气引流彻底,肺完全复张,7~10 d拔管出院,10例3~5 d治愈,4例为复发气胸,引流未能够治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在气胸患者中具有效果确切,损伤小,恢复快,经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坤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一种廉价、简便、快速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的方法.方法 以绝对浓度法对照,对92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硝酸盐还原酶试验,并比较两种方法.结果 四种一线抗痨药物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的敏感度分别为96.83%、97.22%、94.11%、88.89%;特异度为92.59%、85.0%、87.80%、96.43%;符合率为93.48%、96.74%、91.30%、93.48%.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但硝酸盐还原酶法的检测时间要比绝对浓度法快2~3周.结论 硝酸盐还原酶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结核药敏的方法.
作者:罗丹;向延根;潘建华;王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 分析2009年12月6日~2010年1月10日我院ICU救治的7例临床资料.结果 1例中期妊娠,6例晚期妊娠待产.7例均有中高度发热,咳嗽,不同程度的胸闷气喘.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例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胸部CT见两肺不同程度斑片状浸润实变影,伴微至少量胸腔积液.1例引产,1例自然分娩,5例行剖宫产术.2例行无创通气治愈,5例有创通气治愈.结论 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应及时终止妊娠,及时分娩并积极行机械通气支持与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施学进;曹坤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在疑难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12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疑难胸腔积液确诊12例,阳性率100%.结论 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在病因诊断上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项准确、安全、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余鑫;何军;张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GFR、VEGFA、VEGFR-2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GFR、VEGFA、VEGFR-2的水平.结果 1.术前血清EGFR、VEGF-A、VEGFR-2水平与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P >0.05).2.术后一天血清EGFR、VEGF-A、VEGFR-2水平高于术前水平.3.术前EGFR血清水平与VEGFR-2呈正相关,与VEGFA无相关性;术后EGFR水平与VEGFA、VEGFR-2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NSCLC患者术前血清EGFR、VEGF-A、VEGFR-2水平不能成为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子标志.术前、后EGFR、VEGF-A、VEGFR-2的表达受不同途径的调节.
作者:吉泽;范理宏;季现秀;宋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肺癌,目前是全球癌症死因的第一位,而女性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发生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群,我科于2009年收治了一例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癌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琛霞;乔永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肺功能检查时对气道阻力及其它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战士50名,每个受检者分别不使用和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测定以下指标:FVC、SVC、FEV1、FEFMax、FEF25%、FEF50%、FEF25%~75%、FEF75%、MVV和气道阻力(Raw).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肺功能检测时气道阻力明显大于不使用呼吸过滤器,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05).其他肺功能指标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呼吸过滤器增大肺功能测试时受检者的气道阻力,但对其他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
作者:舒六一;赖莉芬;刘方;费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7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FEV1、FEV1/FVC%下降速率明显减缓.治疗期间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COPD患者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速率,减少患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安全性良好,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减轻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金雪梅;李晓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称纤支镜)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块影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符合研究的144例肺部块影患者,按CT检查影像学特点将病人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组,病例分别接受纤支镜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组织活检,继后送病理学检查.对比两种组织活检方法的阳性率及并发症.结果 中央型块影患者纤支镜检查阳性率为94.7%,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20%;周围型块影患者纤支镜检查阳性率为6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2.8%.结论 在肺部块影的鉴别诊断方法中,对于中央型患者宜首选纤支镜活检,而对于周围型患者宜选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作者:范家珊;陆莎;李有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耐药结核病(DR-TB)在不同类型可疑耐多药结核病人(MDR-TB)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谱分布情况.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04月胜利油田发现的可疑耐多药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痰涂片、培养、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诊断MDR-TB,按照可疑MDR-TB患者不同肺结核类型发生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6例临床分离菌株药物敏感试验,其中36.2%为MDR-TB,18.9%为其他DR-TB;147例MDR-TB病例中,初治占28.6%,复治70.1%,新患者1.3%.复治组中复治失败病例的MDR-TB发生率高.结论 复治组是MDR-TB发生的主要类别,但3个月末涂阳和初治失败患者也存在较高的MDR-TB发生率.
作者:郭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遵循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程序,诊断和治疗两者同步或顺序进行.结果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有:上气道咳嗽综合症(UACS)(39.2%),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0.0%),胃食管反流(GERD)(7.5%),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6.7%),CAV合并UACS(7.5%),CAV合并GERD(3.3%),UACS合并GERD(4.2%),CAV合并UACS、GERD(0.83%)等,经过病因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咳嗽消失.结论 UACS、CVA、EB、GERD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可为单一病因,也可为两种、三种病因同时存在,大部分患者采取相应病因治疗有效.
作者:阚晓美;钱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80例T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统一抗结核化疗方案2HRZE(S)/4HR及胸穿抽液,此外治疗组胸腔内注射微卡每周1次,共2次.观察两组病例胸水吸收及胸膜肥厚情况,同时观察微卡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1);治疗组胸膜肥厚率为5.0%,对照组为22.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组平均胸水吸收时间为19.2 d,对照组为27.9 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1);微卡胸腔注射后主要副作用为低热,发生2例.结论 微卡能明显加快胸水吸收,降低胸膜肥厚率,用药安全,是治疗TP一种较好的药物.
作者:崔泰震;韩伟;黄健;崔秀琴;肖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