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大咯血42例临床分析

罗红辉;张倩云;张华根

关键词: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 检查治疗, 大咯血, 纤支镜, 术后止血, 支气管动脉, 选择性栓塞, 气管阻塞, 应用价值, 咯血治疗, 疗效判断, 结果, 回顾分析, 方法, 出血部位, 后选择, 总结, 叶尖, 血块, 抢救
摘要:目的 总结纤支镜在大咯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9年纤支镜检查治疗的大咯血病例42例的方法和结果.结果 明确出血部位:右上叶尖后段21例,右中叶9例,右下背段3例,左上尖后段3例,左下支气管6例;气管阻塞情况:有28例不同程度血块阻塞;止血疗效判断: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24~48 h内完全止血30例,其中无效患者48 h后第二次纤支镜治疗有10例48 h内止血,2例经次纤支镜治疗无效后选择经支气管动脉选择性栓塞术后止血.结论 经纤支镜抢救大咯血,快速、有效、方便.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67例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肺结核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我所67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肺结核以Ⅲ型为主,起病隐匿、病情重、合并症多、症状及X线表现不典型、病灶范围广、痰菌阳性高、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高,易造成误诊.结论 掌握老年肺结核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的抗痨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对因呼吸道症状就诊的老年人,应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对肺结核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社会传染源.

    作者:常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分析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 分析2009年12月6日~2010年1月10日我院ICU救治的7例临床资料.结果 1例中期妊娠,6例晚期妊娠待产.7例均有中高度发热,咳嗽,不同程度的胸闷气喘.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例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胸部CT见两肺不同程度斑片状浸润实变影,伴微至少量胸腔积液.1例引产,1例自然分娩,5例行剖宫产术.2例行无创通气治愈,5例有创通气治愈.结论 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应及时终止妊娠,及时分娩并积极行机械通气支持与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施学进;曹坤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痰涂片、胸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 7例患者痰培养真菌阳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均阴性,肺CT及胸X线表现为多发实变、结节状阴影、新月征、斑片状阴影、空洞征等.32例患者均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CNB),其中28例检出物病理检查确诊为真菌感染.穿刺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肺部难以确诊的侵袭性肺真菌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仝金斋;左万里;黄炎明;张春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16例各种原因引起ARF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PPV,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观察NPPV治疗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 NPPV治疗后2 h、24 h PaCO2和pH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 P <0.01),PaO2变化无显著性差异.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及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显著,成功率高.而对肺炎及肺间质纤维化疗效较差.结论 NPPV治疗ARF疗效肯定,正确选择患者及上机时机,密切监测,动态决策,可提高呼吸衰竭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樊满齐;赵生涛;张鸿玲;刘翱;徐志伟;涂伟;曾召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误诊肺栓塞1例分析

    病例报告患者男76岁,因反复咳痰喘20余年,呼吸困难一周于2010年4月16日入院.既往已确诊慢阻肺病史多年,多次在我科诊治,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入院前无明显诱因觉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痰无加重,无畏冷,发热,胸痛,咯血及痰中带血,饮食体力明显下降.

    作者:张昌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34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经综合治疗后哮喘症状全部缓解,7例机械通气者,6例缓解,1例死亡.结论 大剂量激素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哮喘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永文;张倩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胸腔穿刺诱发癫痫发作1例报告

    胸腔穿刺既是诊断、又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据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发生气胸、血胸、胸膜反应、感染、麻醉意外等不良反应,但诱发癫痫报道少见,本院自2008年~2010年间胸腔穿刺患者中,诱发1例癫痫发作,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与肺结核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以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高血糖为共同表现的临床综合症.中国糖尿病人总数超过美国和欧洲糖尿病人的总和[1,2].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3千万,居世界第二位[3],糖尿病和肺结核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两者并存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中肺结核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8倍.

    作者:李燕妮;任建功;王金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抽吸生理盐水微量注射泵延长管内和注射器内的残留药液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微量注射泵持续24 h通过静脉给病人输入一些特殊药物(如:乙己苏、硝酸甘油等),以达到治疗目的.待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开始停静脉泵药.

    作者:韩诗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ICU诊断为VAP的145例患者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菌185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41株(占76.2%),前五位的G-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6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鲍曼不动杆菌(17株)、大肠埃希菌(8株)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8株);革兰阳性(G+)球菌17株(占9.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3株;真菌27株(占14.6%).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3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的药物还有头孢他啶、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率<30%的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是院内G+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菌球菌的首选药物(耐药率为0%).结论 医院ICU中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普遍,临床需动态监测VA P 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渊;宫立新;唐安华;肖振鹏;鲁友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对中重度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临床诊断为中重度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舒利迭(50/500 ug)吸人,每天2次,加用思力华,使用吸入装置(HandiHaler)吸入,每次1粒胶囊(18 ug),每天1次.B组:18例,单纯舒利迭(50/500 ug)吸人,每天2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的评分、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均减轻,但A组呼吸困难下降值明显高于B组( P <0.001).与B组比较,治疗后A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FEV1/FVC)及血气指标(SaO2、PaO2)明显升高,而PaCO2则明显下降( P <0.01).结论 长效抗胆碱药噻托溴铵与舒利迭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中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血气和肺功能,优于单纯应用舒利迭,可使COPD得到良好的控制.

    作者:黄玉民;陶玉坚;丁寿来;陈晓林;吴丰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为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胸腔抽液后注入异烟肼0.2 g,地塞米松5 mg.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胸水吸收及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4%)( P <0.05);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9.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0.6%)( P <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快速消除胸水及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情况.

    作者:汪慧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鸦胆子油乳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射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36例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向胸腔内注入凝血酶和鸦胆子油乳,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凝血酶组有效率86.8%,平均住院天数14±3.3 d,鸦胆子油乳组有效率95.6%,平均住院天数10±2.5 d,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凝血酶组胸痛发生率19.1%,发热发生率26.5%,鸦胆子油乳组胸痛发生率2.9%,发热发生率4.4%,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1).结论 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射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比凝血酶有效率高,平均住院天数短,引起的胸痛、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种杰;洪原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中的作用.方法 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进行常规机械通气,并设对照组;应用PEEP治疗后设置为治疗组,进行肺部啰音、RR、PaO2、SaO2、PaCO2比较.结果 PEEP治疗2 h后,26例患者双肺湿啰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RR、PaO2、SaO2改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01).结论 机械通气加用PEEP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NPE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PaO2,是目前治疗NPE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杨锦平;何鹏;刘付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IL-32、IL-12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与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FP+NSIP)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8例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其中包括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RA-ILD组),2例硬皮病(SS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SSA-LD组);10例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PF+NSIP),其中包括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IPF组),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NSIP组); 选择10例正常人(control组),采用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L-32 、IL-12的水平.结果 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IPF+N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外周血血清中IL-32与IL-12水平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CTD-ILD

    作者:夏玲;张继先;杨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吸氧、抗感染、氨茶碱平喘、化痰、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剂.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改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预计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韩雪峰;乜庆荣;张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7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FEV1、FEV1/FVC%下降速率明显减缓.治疗期间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COPD患者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速率,减少患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安全性良好,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减轻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金雪梅;李晓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5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在肺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

    作者:荆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NSCLC患者血清EGFR、VEGFA、VEGFR-2术前后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GFR、VEGFA、VEGFR-2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GFR、VEGFA、VEGFR-2的水平.结果 1.术前血清EGFR、VEGF-A、VEGFR-2水平与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P >0.05).2.术后一天血清EGFR、VEGF-A、VEGFR-2水平高于术前水平.3.术前EGFR血清水平与VEGFR-2呈正相关,与VEGFA无相关性;术后EGFR水平与VEGFA、VEGFR-2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NSCLC患者术前血清EGFR、VEGF-A、VEGFR-2水平不能成为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子标志.术前、后EGFR、VEGF-A、VEGFR-2的表达受不同途径的调节.

    作者:吉泽;范理宏;季现秀;宋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周围型肺小腺癌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医学影像对早请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活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周围型肺小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6例,混合性磨玻璃影5例,完全性实变性结节5例.经纤维支气管及经皮细针穿刺肺部病灶针吸活检(PNB)证实腺癌4例,1例颈部淋巴结活检及3例胸水中检见到腺癌细胞.8例手术证实腺癌.CT动态观察发现毛刺征12例,小泡征6例,胸膜牵拽征5例,PET-CT假阴性2例.结论 CT动态观察病灶内部形态学变化有助于提高早期肺小腺癌诊断水平.

    作者:时靖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