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乐军;王洪秀;杨景卉
目的 探讨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于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保护作用.方法 分析抗病毒治疗与保肝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情况,并与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比例以及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比例都明显低于预防性保肝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结论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于抗结核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保护更有效.
作者:李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肺结核强化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1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除采用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外,治疗组给予利福平注射液静点,对照组给予复合利福平口服.强化期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痰涂片结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50.9%和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影像学结果表明,两组的病灶率分别为 87.27%和5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利福平注射液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肺结核,较口服复合利福平疗效显著,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焉学英;张酉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淡水淹溺型兔肺损伤中NO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21只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淡水淹溺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气管淡水灌注后于0、0.5、1、2、3、6 h抽血观察PaO2、PaCO2和NO变化,试验终点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果 淡水灌注后动物PaO2、PaCO2低,血清NO增高( P <0.01).肺组织中NOS、MDA含量增高( P <0.01),SOD降低( P <0.05).病理学显示淡水淹溺后出现肺间质、肺泡水肿及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地塞米松可减轻肺损伤.结论 淡水淹溺可升高兔血清中NO;地塞米松可减轻淹溺后肺损伤.
作者:罗哲;段蕴铀;王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80例T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统一抗结核化疗方案2HRZE(S)/4HR及胸穿抽液,此外治疗组胸腔内注射微卡每周1次,共2次.观察两组病例胸水吸收及胸膜肥厚情况,同时观察微卡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1);治疗组胸膜肥厚率为5.0%,对照组为22.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组平均胸水吸收时间为19.2 d,对照组为27.9 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1);微卡胸腔注射后主要副作用为低热,发生2例.结论 微卡能明显加快胸水吸收,降低胸膜肥厚率,用药安全,是治疗TP一种较好的药物.
作者:崔泰震;韩伟;黄健;崔秀琴;肖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痰涂片、胸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 7例患者痰培养真菌阳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均阴性,肺CT及胸X线表现为多发实变、结节状阴影、新月征、斑片状阴影、空洞征等.32例患者均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CNB),其中28例检出物病理检查确诊为真菌感染.穿刺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肺部难以确诊的侵袭性肺真菌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仝金斋;左万里;黄炎明;张春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大咯血急症手术中两种术前出血部位定位方法,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患者在全麻下行Carlens双腔管气管插管后:对照组用吸痰管间断多次吸引左右主支气管血液,观察两侧吸引血液的量来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研究组用纤维支气管镜分别对两侧肺进行吸引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对两种出血部位定位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对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纤支镜比吸痰管术前确定出血部位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无再咯血发生.结论 大咯血急症手术中,术前出血部位的定位吸痰管吸引法既简单又经济实用,可推广应用.
作者:马宏伟;杨永斌;耿恩江;李凤茹;丁丽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雾化液联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疗效.方法 将82例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茶碱类及对症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吸入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单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对两组患者用药7 d后的呼吸困难、血气分析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 变化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同时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呼吸困难、PaO2、PaCO2、FEV1%、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1).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混悬液雾化吸入的多靶点抗炎治疗对AECOPD能够迅速缓解病情,改善肺功能,是治疗AECOPD的有效选择.
作者:包明红;梅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病例报告患者男 80岁,因胸闷、心慌7年,伴刺激性干咳,胸闷,气短,低热半月,于2006年5月15日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入院.既往心脏ECT:心肌缺血,高血压史25 年, 2 型糖尿病5年.
作者:贾勤惠;李志枚;徐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为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胸腔抽液后注入异烟肼0.2 g,地塞米松5 mg.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胸水吸收及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4%)( P <0.05);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9.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0.6%)( P <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快速消除胸水及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情况.
作者:汪慧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我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ICU诊断为VAP的145例患者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菌185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41株(占76.2%),前五位的G-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6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鲍曼不动杆菌(17株)、大肠埃希菌(8株)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8株);革兰阳性(G+)球菌17株(占9.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3株;真菌27株(占14.6%).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3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的药物还有头孢他啶、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率<30%的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是院内G+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菌球菌的首选药物(耐药率为0%).结论 医院ICU中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普遍,临床需动态监测VA P 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渊;宫立新;唐安华;肖振鹏;鲁友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近几年20例确诊的肺癌,并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然后注入化疗药物,部分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观察改善情况,后1~3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瘤变化.结果 肿瘤减小,咳嗽、胸痛、咯血、胸水等症状缓解.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肺癌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等优点,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贺正欣;周永明;倪亚康;姜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多系统、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影响肺和身体淋巴系统的全身性肉芽肿疾病.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该例患者以反复喘息发作为主要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和俊;姚庆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与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FP+NSIP)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8例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其中包括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RA-ILD组),2例硬皮病(SS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SSA-LD组);10例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PF+NSIP),其中包括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IPF组),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NSIP组); 选择10例正常人(control组),采用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L-32 、IL-12的水平.结果 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IPF+N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外周血血清中IL-32与IL-12水平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CTD-ILD
作者:夏玲;张继先;杨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20例我院住院的哮喘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对照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加用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关注其疗效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及夜间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大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岳伟;周洁;张剑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的严重并发症,我们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持续引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声门下气囊上区域滞留物,观察该措施对VAP发生的影响.
作者:黄燕洁;徐晔;华银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称纤支镜)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块影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符合研究的144例肺部块影患者,按CT检查影像学特点将病人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组,病例分别接受纤支镜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组织活检,继后送病理学检查.对比两种组织活检方法的阳性率及并发症.结果 中央型块影患者纤支镜检查阳性率为94.7%,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20%;周围型块影患者纤支镜检查阳性率为6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2.8%.结论 在肺部块影的鉴别诊断方法中,对于中央型患者宜首选纤支镜活检,而对于周围型患者宜选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作者:范家珊;陆莎;李有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壁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胸壁疾病,也是常见的胸外科疾病之一,2000年3月~2010年6月我们共手术治疗98例胸壁结核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明;潘道刚;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前者主要以处理原发病为主[1].渗出液病因较多,常见原因有结核、肿瘤、炎症,以单侧多见,临床常予以抽液治疗辅助原发病的治疗[2],传统的抽液是多次行胸膜腔穿刺,现在应用较多的则是胸腔内置细管引流.我科自2007年起应用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郑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研究呼吸机在重症肺大疱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5例重症肺大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机的应用并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5例患者除一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外,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14例患者中,呼吸机短使用2 d,长23 d,平均(6.8±3.8)d.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过程中,有5例出现对侧气胸.14例患者术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血PaCO2降低明显.结论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重症肺大疱围手术期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文;于长海;崔建国;李英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ECMO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例并发ARDS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确诊病人,在常规机械通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给予实施V-V ECMO,实施ECMO期间降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并给予必要的镇静、镇痛,加强护理.结果 4例病人在应用ECMO后氧合明显好转,双肺病灶明显吸收,均顺利脱离ECMO,其中3例顺利脱离呼吸机、拔管、治愈出院,1例病人因原发基础疾病加重导致MODS而死亡.结论 V-V ECMO可较长时间替代肺脏功能,缓解机体缺氧,为肺脏病变的治愈和功能恢复赢得时间,对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尤其是常规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失为一种临时挽救生命的手段.
作者:孙文青;李磊;刘春利;肖长国;周明香;杜庆;温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