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明;潘道刚;杨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急性发作期过后,症状虽有所缓解,但肺功能会进一步损害.综合性肺康复作为以COPD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非药物疗法之一,其作用越来越得到我国呼吸科医生的认可,若在缓解期采取有效康复治疗,可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介绍对COPD缓解期患者康复治疗的体会如下.
作者:张英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腔穿刺既是诊断、又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据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发生气胸、血胸、胸膜反应、感染、麻醉意外等不良反应,但诱发癫痫报道少见,本院自2008年~2010年间胸腔穿刺患者中,诱发1例癫痫发作,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是由于吸入各种抗原性有机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病[1,2].又称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EAA),HP不仅累及肺泡,还累及肺间质和气道,故亦可认为是一种症状群.
作者:张德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与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FP+NSIP)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8例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病患者(CTD-ILD),其中包括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RA-ILD组),2例硬皮病(SSA)并间质性肺病患者(SSA-LD组);10例非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IPF+NSIP),其中包括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IPF组),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NSIP组); 选择10例正常人(control组),采用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L-32 、IL-12的水平.结果 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D-ILD组外周血血清中IL-32、IL-12水平明显高于IPF+N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外周血血清中IL-32与IL-12水平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CTD-ILD
作者:夏玲;张继先;杨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1]系1983年Davison首次报道8例以肺泡内机化为特点的间质性肺疾病并命名的独立疾病.1985年Epler和Colby[2]总结了50多例具有相似病理改变的临床症候群,提出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命名,亦认同为独立疾病.
作者:张利群;陈杭薇;刘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为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胸腔抽液后注入异烟肼0.2 g,地塞米松5 mg.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胸水吸收及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4%)( P <0.05);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9.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0.6%)( P <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快速消除胸水及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情况.
作者:汪慧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32例,另选30例健康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测定腰椎(L2-L4)、右髋骨(股骨颈、大转子、Word ′s三角)的骨密度(BMD),并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尿羟脯氨酸/尿肌酐(HOP/Cr)及TNF-α,分析骨密度与TNF-α的关系.结果 CO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骨形成指标血钙(Ca)、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无明显差异( P >0.05),而骨吸收指标尿羟脯氨酸/尿肌酐(HOP/Cr)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5).COPD患者的腰椎与右髋骨(股骨颈、大转子、Word ′s三角)的骨密度值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减低( P <0.05).COPD患者的TNF-α水平明显增高( P <0.01),TNF-α的水平与腰椎(L2-L4)及右髋骨(股骨颈、大转子、Word ′s三角)的骨密度值均呈显著负相关( P <0.01).结论 COPD患者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减低,继发于COPD的骨质疏松可能与慢性炎症和缺氧有关.
作者:黄燕;韩文铭;倪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ECMO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例并发ARDS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确诊病人,在常规机械通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给予实施V-V ECMO,实施ECMO期间降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并给予必要的镇静、镇痛,加强护理.结果 4例病人在应用ECMO后氧合明显好转,双肺病灶明显吸收,均顺利脱离ECMO,其中3例顺利脱离呼吸机、拔管、治愈出院,1例病人因原发基础疾病加重导致MODS而死亡.结论 V-V ECMO可较长时间替代肺脏功能,缓解机体缺氧,为肺脏病变的治愈和功能恢复赢得时间,对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尤其是常规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失为一种临时挽救生命的手段.
作者:孙文青;李磊;刘春利;肖长国;周明香;杜庆;温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5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在肺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
作者:荆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GFR、VEGFA、VEGFR-2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GFR、VEGFA、VEGFR-2的水平.结果 1.术前血清EGFR、VEGF-A、VEGFR-2水平与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P >0.05).2.术后一天血清EGFR、VEGF-A、VEGFR-2水平高于术前水平.3.术前EGFR血清水平与VEGFR-2呈正相关,与VEGFA无相关性;术后EGFR水平与VEGFA、VEGFR-2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NSCLC患者术前血清EGFR、VEGF-A、VEGFR-2水平不能成为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子标志.术前、后EGFR、VEGF-A、VEGFR-2的表达受不同途径的调节.
作者:吉泽;范理宏;季现秀;宋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病例报告患者男76岁,因反复咳痰喘20余年,呼吸困难一周于2010年4月16日入院.既往已确诊慢阻肺病史多年,多次在我科诊治,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入院前无明显诱因觉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痰无加重,无畏冷,发热,胸痛,咯血及痰中带血,饮食体力明显下降.
作者:张昌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近一年多来住院诊治的老年AECOPD患者5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30 mg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予a糜蛋白酶4000 U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疗程均为5~7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81.48%.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AECOPD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中伟;雷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中的作用.方法 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进行常规机械通气,并设对照组;应用PEEP治疗后设置为治疗组,进行肺部啰音、RR、PaO2、SaO2、PaCO2比较.结果 PEEP治疗2 h后,26例患者双肺湿啰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RR、PaO2、SaO2改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01).结论 机械通气加用PEEP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NPE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PaO2,是目前治疗NPE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杨锦平;何鹏;刘付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吸引对气胸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7例气胸患者局麻下胸腔套管针置入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负压吸引排气.结果 37例患者中23例12~72 h胸腔积气引流彻底,肺完全复张,7~10 d拔管出院,10例3~5 d治愈,4例为复发气胸,引流未能够治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在气胸患者中具有效果确切,损伤小,恢复快,经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坤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的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盐酸氨溴索15 mg加生理盐水2 ml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加用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利巴韦林氧驱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显效率(63.9%)及总有效率(94.5%)与对照组显效率(19.4%)及总有效率(75%)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4.63,P <0.05;χ2=5.26,P <0.05).结论 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齐军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进行研究,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指导早期干预.方法 收集毛细支气管炎75例,其中单纯毛细支气管炎42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33例,对患儿发病72 h内的实验室及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基础心脏疾病、贫血、心肌损害的毛支患儿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并且心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基础心脏疾病是毛支患儿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损害及先天心脏疾病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毛支患儿应及早给予心肺支持治疗,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杨希晨;华亚军;潘伟;刘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空洞性肺结核的外科治疗适应症,手术方法,术后管理.方法 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外科治疗217例空洞性肺结核,其中厚壁空洞73例,薄壁空洞34例,张力空洞26例,慢性空洞127例.痰菌阳性94例,78例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果 择期手术191例,大咯血急症手术26例.空洞清除18例,肺段切除27例,肺叶切除44例,上叶加下叶背段切除34例,上叶加下叶背段病灶清除21例,中下叶切除20例,中上叶切除14例,右全肺切除12例,左全肺切除2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6例复发,4例术后合并脓胸,4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5例合并支气管残端瘘,其余全部病例无复发,治愈率97.1%.痰菌阴转率93.6%.讨论 外科手术是空洞性肺结核内科治疗失败者较有效的手段.手术原则为宁小勿大,以肺叶切除方式为主.
作者:李秀萍;吴纪峰;白云;李玉琢;刘佳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尿白三烯E4 (Ieukotriene E4 LTE4)的变化.方法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测定15位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尿LTE4水平,并与8位健康对照组者比较;同时对COPD患者的尿LTE4与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NC)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尿LTE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尿LTE4值和FEV1呈显著负相关( r =-0.607,P <0.01,n=23),和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 r =-0.697,P <0.01,n=23),和pNC无显著相关性( r =0.218,P >0.05),和pEC无显著相关性( r =-0.032,P >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尿中LTE4增高.提示LTE4可能与COPD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夏阳;白冲;徐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老年人因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对老年肺结核X线表现的认识,对2005年~2009年68例老年肺结核胸片进行分析.
作者:金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效果.方法 对81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多在冬春季,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结论 肺炎发病率高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机能、易患因素增多有关;死亡率高除与老年人本身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多等有关外,且与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有关.
作者:弋香萍;乃浩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