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颖
目的 了解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吸引对气胸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7例气胸患者局麻下胸腔套管针置入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负压吸引排气.结果 37例患者中23例12~72 h胸腔积气引流彻底,肺完全复张,7~10 d拔管出院,10例3~5 d治愈,4例为复发气胸,引流未能够治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管在气胸患者中具有效果确切,损伤小,恢复快,经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坤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 分析2009年12月6日~2010年1月10日我院ICU救治的7例临床资料.结果 1例中期妊娠,6例晚期妊娠待产.7例均有中高度发热,咳嗽,不同程度的胸闷气喘.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例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胸部CT见两肺不同程度斑片状浸润实变影,伴微至少量胸腔积液.1例引产,1例自然分娩,5例行剖宫产术.2例行无创通气治愈,5例有创通气治愈.结论 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应及时终止妊娠,及时分娩并积极行机械通气支持与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施学进;曹坤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在疑难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12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疑难胸腔积液确诊12例,阳性率100%.结论 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在病因诊断上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项准确、安全、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余鑫;何军;张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近年来人们发现各种细胞因子在炎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C反应蛋白(C-respons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
作者:万鹏程;关国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AE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吸入激素组、全身激素组及对照组,三组基础药物相同,对三组的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进行评价.结果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组于治疗后7 d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且不良反应少于全身激素组.结论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作者:许立;吴智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的无创检查手段、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并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6年至2010年我院住院30例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 肺栓塞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常见;D二聚体对肺栓塞具有高度敏感性;CTPA+心脏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呼吸支持等治疗可降低误诊率和死亡率.结论 在基层医院,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作者:陈丽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近一年多来住院诊治的老年AECOPD患者5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30 mg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予a糜蛋白酶4000 U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疗程均为5~7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81.48%.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AECOPD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中伟;雷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仅次于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后的第3大致死原因.据钟南山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我国40岁以上人口中,COPD患病率为8.2%.
作者:高海燕;陈希胜;张文艳;刘亚明;崔丽萍;牛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肺功能检查时对气道阻力及其它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战士50名,每个受检者分别不使用和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测定以下指标:FVC、SVC、FEV1、FEFMax、FEF25%、FEF50%、FEF25%~75%、FEF75%、MVV和气道阻力(Raw).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肺功能检测时气道阻力明显大于不使用呼吸过滤器,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05).其他肺功能指标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呼吸过滤器增大肺功能测试时受检者的气道阻力,但对其他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
作者:舒六一;赖莉芬;刘方;费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以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高血糖为共同表现的临床综合症.中国糖尿病人总数超过美国和欧洲糖尿病人的总和[1,2].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3千万,居世界第二位[3],糖尿病和肺结核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两者并存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中肺结核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8倍.
作者:李燕妮;任建功;王金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雾化液联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疗效.方法 将82例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茶碱类及对症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吸入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单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对两组患者用药7 d后的呼吸困难、血气分析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 变化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同时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呼吸困难、PaO2、PaCO2、FEV1%、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1).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混悬液雾化吸入的多靶点抗炎治疗对AECOPD能够迅速缓解病情,改善肺功能,是治疗AECOPD的有效选择.
作者:包明红;梅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部医学影像对早请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活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周围型肺小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6例,混合性磨玻璃影5例,完全性实变性结节5例.经纤维支气管及经皮细针穿刺肺部病灶针吸活检(PNB)证实腺癌4例,1例颈部淋巴结活检及3例胸水中检见到腺癌细胞.8例手术证实腺癌.CT动态观察发现毛刺征12例,小泡征6例,胸膜牵拽征5例,PET-CT假阴性2例.结论 CT动态观察病灶内部形态学变化有助于提高早期肺小腺癌诊断水平.
作者:时靖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尿白三烯E4 (Ieukotriene E4 LTE4)的变化.方法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测定15位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尿LTE4水平,并与8位健康对照组者比较;同时对COPD患者的尿LTE4与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NC)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尿LTE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尿LTE4值和FEV1呈显著负相关( r =-0.607,P <0.01,n=23),和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 r =-0.697,P <0.01,n=23),和pNC无显著相关性( r =0.218,P >0.05),和pEC无显著相关性( r =-0.032,P >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尿中LTE4增高.提示LTE4可能与COPD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夏阳;白冲;徐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耐药结核病(DR-TB)在不同类型可疑耐多药结核病人(MDR-TB)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谱分布情况.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04月胜利油田发现的可疑耐多药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痰涂片、培养、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诊断MDR-TB,按照可疑MDR-TB患者不同肺结核类型发生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6例临床分离菌株药物敏感试验,其中36.2%为MDR-TB,18.9%为其他DR-TB;147例MDR-TB病例中,初治占28.6%,复治70.1%,新患者1.3%.复治组中复治失败病例的MDR-TB发生率高.结论 复治组是MDR-TB发生的主要类别,但3个月末涂阳和初治失败患者也存在较高的MDR-TB发生率.
作者:郭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年龄20~58岁,其中男7例,女1例,症状有发热 7例(87.5%),咳嗽8 例(100%),气短3 例(37.5%),咽痛2例(25%),全身酸痛3 例(37.5%),腹痛、腹泻1 例(12.5%).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6例(75%)、升高2例(25%),心肌酶谱异常5例(62.5%),转氨酶异常4例(50%),呼吸功能不全3例(37.5%).胸部影像学以双肺散在、多叶段、多灶性或弥漫性渗出性病变,短期进展迅速.8例患者均经抗病毒、吸氧、对症支持治疗,7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合并症.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早期抗病毒、对症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胡智敏;魏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AECOPD)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
作者:聂彦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称纤支镜)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块影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符合研究的144例肺部块影患者,按CT检查影像学特点将病人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组,病例分别接受纤支镜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组织活检,继后送病理学检查.对比两种组织活检方法的阳性率及并发症.结果 中央型块影患者纤支镜检查阳性率为94.7%,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20%;周围型块影患者纤支镜检查阳性率为6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2.8%.结论 在肺部块影的鉴别诊断方法中,对于中央型患者宜首选纤支镜活检,而对于周围型患者宜选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作者:范家珊;陆莎;李有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痰和血浆中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水平在结核病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4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TB)、36例正常对照者、18例肺癌患者痰和血浆中IFN-γ含量.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LTBI)痰和血浆IFN-γ含量与健康人相接近( P >0.05);肺结核患者血浆IFN-γ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肺癌患者( P 值均<0.05),肺结核患者痰中IFN-γ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及肺癌患者( P 值均<0.01);肺结核患者痰IFN-γ含量低于血浆IFN-γ含量;痰及血浆中IFN-γ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和0.91,当痰中IFN-γ诊断临界值为21.40 pg/ml时,敏感度85.71%、特异性82.35%;当血浆IFN-γ诊断临界值为27.91 pg/ml时,敏感度71.43%、特异性94.12%.结论 痰和/或血浆中IFN-γ可以作为肺结核诊断(尤其是菌阴肺结核)、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刘义;李琦;张宗德;杜凤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进行研究,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指导早期干预.方法 收集毛细支气管炎75例,其中单纯毛细支气管炎42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33例,对患儿发病72 h内的实验室及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基础心脏疾病、贫血、心肌损害的毛支患儿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并且心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基础心脏疾病是毛支患儿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损害及先天心脏疾病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毛支患儿应及早给予心肺支持治疗,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杨希晨;华亚军;潘伟;刘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老年肺结核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我所67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肺结核以Ⅲ型为主,起病隐匿、病情重、合并症多、症状及X线表现不典型、病灶范围广、痰菌阳性高、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高,易造成误诊.结论 掌握老年肺结核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的抗痨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对因呼吸道症状就诊的老年人,应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对肺结核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社会传染源.
作者:常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