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杨俊;刘纯
目的 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L-10、MMP-9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探讨其与NSCLC的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检测60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IL-10及MMP-9的表达水平;运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比较IL-10及MMP-9与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IL-10及MMP-9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P <0.05),IL-10及MMP-9表达具有负相关性,同时IL-10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要低于高表达组,MMP-9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则显著高于高表达组( P <0.05),TNM分期和IL-10、MMP-9的表达状态与NSCLC的预后有关,IL-10高表达、MMP-9低表达可能对NSCLC的预后产生影响.结论 TNM分期和IL-10、MMP-9的表达状态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IL-10高表达、MMP-9低表达为NSCLC的独立影响因素.IL-10可能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因此,监测IL-10及MMP-9的表达对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葛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是由于吸入各种抗原性有机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病[1,2].又称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EAA),HP不仅累及肺泡,还累及肺间质和气道,故亦可认为是一种症状群.
作者:张德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肺功能检查时对气道阻力及其它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战士50名,每个受检者分别不使用和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测定以下指标:FVC、SVC、FEV1、FEFMax、FEF25%、FEF50%、FEF25%~75%、FEF75%、MVV和气道阻力(Raw).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使用呼吸过滤器进行肺功能检测时气道阻力明显大于不使用呼吸过滤器,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05).其他肺功能指标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呼吸过滤器增大肺功能测试时受检者的气道阻力,但对其他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
作者:舒六一;赖莉芬;刘方;费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的严重并发症,我们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持续引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声门下气囊上区域滞留物,观察该措施对VAP发生的影响.
作者:黄燕洁;徐晔;华银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的无创检查手段、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并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6年至2010年我院住院30例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 肺栓塞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常见;D二聚体对肺栓塞具有高度敏感性;CTPA+心脏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呼吸支持等治疗可降低误诊率和死亡率.结论 在基层医院,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作者:陈丽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对老年耐多药肺结核病(MDR-PTB)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5例老年痰菌阳性的MDR-PTB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T组)33例与对照组(H组)32例;试验组用莫西沙星0.4 g/d,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0.4 g/d,疗程12 个月,同时辅以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影像吸收率、副作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莫西沙星对老年MDR-PTB的治疗是有效更安全的.
作者:陈俊林;顾德林;施军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5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在肺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细辛脑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
作者:荆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AECOPD 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观察组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发生率及与预后的关系;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存活组与病死组、观察组中ESS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检查差异.结果 观察组ESS 46.67%,死亡率28.57%高于未发生甲状腺激素变化的8.75%( P <0.05).观察组T3、FT3低于对照组( P <0.05),T4、FT4、TSH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中病死组T3、FT3、T4、FT4均低于存活组 ( P <0.05),TSH无显著性差异( P >0.05).ESS患者治疗后T3、FT3、T4、FT4均高于治疗前( P <0.05).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反映了AECOPD患者严重程度,检测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和转归.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顽固性胸腔积液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胸腔积液398例,其中顽固性胸腔积液54例,占13.6%,观察其顽固性的原因及特点.结果 54例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57.4%)为误诊所致,18例(33.3%)为误治所致,5例(9.3%)为疾病本身所致.结论 误诊与误治为顽固性胸腔积液的重要原因.
作者:万耘;孙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1]系1983年Davison首次报道8例以肺泡内机化为特点的间质性肺疾病并命名的独立疾病.1985年Epler和Colby[2]总结了50多例具有相似病理改变的临床症候群,提出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命名,亦认同为独立疾病.
作者:张利群;陈杭薇;刘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痰涂片、胸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 7例患者痰培养真菌阳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均阴性,肺CT及胸X线表现为多发实变、结节状阴影、新月征、斑片状阴影、空洞征等.32例患者均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CNB),其中28例检出物病理检查确诊为真菌感染.穿刺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肺部难以确诊的侵袭性肺真菌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仝金斋;左万里;黄炎明;张春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弥漫性肺部疾病.早由Burrell等于1937年报道[1].现报道一例PLAM,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合并文献学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探讨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志方;张益辉;任嘉玮;王泽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操作技术之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纠纷,我院使用输液盒摆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小兰;叶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钙经氧气驱动雾化给药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分3组:A组:射流雾化吸入硝酸甘油10 mg+生理盐水2 ml,每日2次,每次15 min,疗程7 d;B组:射流吸入低分子肝素钙4100 IU加生理盐水2 ml,每日2次,每次15 min,疗程7 d;C组:硝酸甘油10 mg+低分子肝素钙4100 IU射流雾化,每日2次,每次15 min,疗程7 d.治疗前后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血气及肺动脉压力的变化每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C组与A、B组比较,PaO2及肺动脉压力改善更明显( P <0.01).结论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联合吸入硝酸甘油与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改善血气及肺动脉压作用快而直接,能明显缓解血液高粘状态,改善微循环,纠正心肺功能不全效果显著.
作者:陈刚;葛林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PAVMs)是一组少见疾病,1897年首先由Churton在尸检中发现及报道,1939年Smith和Horton首次发表了PAVMs病人的临床诊断报告.北京协和医院在1964~1996年仅收治12例[1],近年来随着数字减影技术(DSA)、多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下的三维血管重建等技术的临床应用,PAVMs病例被越来越多的发现及诊治.PAVMs致大咯血内科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可导致致命性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PAVMs大咯血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报道1例,并行文献复习,旨在探讨此类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素及治疗手段,供同道参考.
作者:杨震;解卫平;闵锐;刘圣;黄茂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进行研究,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指导早期干预.方法 收集毛细支气管炎75例,其中单纯毛细支气管炎42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33例,对患儿发病72 h内的实验室及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基础心脏疾病、贫血、心肌损害的毛支患儿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并且心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基础心脏疾病是毛支患儿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损害及先天心脏疾病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毛支患儿应及早给予心肺支持治疗,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杨希晨;华亚军;潘伟;刘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壁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胸壁疾病,也是常见的胸外科疾病之一,2000年3月~2010年6月我们共手术治疗98例胸壁结核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明;潘道刚;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腔穿刺既是诊断、又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据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发生气胸、血胸、胸膜反应、感染、麻醉意外等不良反应,但诱发癫痫报道少见,本院自2008年~2010年间胸腔穿刺患者中,诱发1例癫痫发作,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在疑难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12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疑难胸腔积液确诊12例,阳性率100%.结论 局麻单孔外科胸腔镜对疑难胸腔积液,在病因诊断上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项准确、安全、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余鑫;何军;张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射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36例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向胸腔内注入凝血酶和鸦胆子油乳,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凝血酶组有效率86.8%,平均住院天数14±3.3 d,鸦胆子油乳组有效率95.6%,平均住院天数10±2.5 d,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凝血酶组胸痛发生率19.1%,发热发生率26.5%,鸦胆子油乳组胸痛发生率2.9%,发热发生率4.4%,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1).结论 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射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比凝血酶有效率高,平均住院天数短,引起的胸痛、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种杰;洪原城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