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腹超声对老年浸润性胃癌的诊断价值

马建红;郑忠宝

关键词:空腹超声, 胃癌, TNM分期
摘要:在目前的胃癌影像学诊断中,内镜及X线钡剂造影是为普遍的成熟技术,其准确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内镜及X线钡餐对胃癌浸润导致胃壁层次破坏,以及浆膜外浸润癌肿的诊断却存在诸多局限.随着近年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在消化道空腔脏器的诊断中也越发体现出其优势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4].超声诊断能够有效弥补胃镜诊断的局限性,对于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术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都具有一定的价值[5~7].本文探究空腹条件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重度牙周炎患者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牙周病患者病变加重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牙周病的老年患者320例,统计在治疗随访中发生病变加重的病例数,并通过临床检查结合日常行为问卷调查,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320例老年牙周病患者中,有138例牙周病在牙周基础治疗之后病变加重,占43.13%.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 =4.23,P<0.05)、不按时复诊配合治疗(OR =3.37,P<0.05)、糖尿病(OR=2.26,P<0.05)、活动义齿修复(OR=2.73,P<0.05)、下颌后牙病变(OR=1.88,P<0.05)、合并根分叉病变(OR=1.46,P<0.05)等构成老年牙周病患者病变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牙周病患者的治疗较为复杂,病变加重的发生率较高,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制定妥当可行的洽疗方案,积极争取患者的配合,以取得稳定、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彬彬;程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龙血竭治疗老年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4例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指术后切口皮下脂肪细胞因手术损伤、血供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的坏死、液化,导致切口延迟愈合,是老年患者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探讨切口脂肪液化老年患者采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龙血竭胶囊外用治疗的效果.

    作者:宋易华;李录花;兴伟;徐志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恩度联合顺铂对胃癌种植瘤生长与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以及顺铂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0、5 mg/kg恩度,5 mg/kg体积顺铂,5 mg/kg恩度及5 mg/kg顺铂干预人胃癌荷瘤小鼠,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MVD)表达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ID1、VEGF表达量的变化,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恩度组ID1、VEGF、MVD表达量减少,顺铂组肿瘤减小,细胞凋亡量增加;联用组肿瘤减,细胞凋亡多,而MVD表达量与恩度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恩度可以通过抑制ID1表达减少胃癌血管生成,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

    作者:李迪诺;王玉彬;王贵军;马艳梅;金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胰激肽原酶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针剂与片剂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38例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针剂2w,续以片剂10 w,两组疗程均为12w,观察2组疗效及血肌酐(Scr)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MAU)有下降,4 w时下降更显著(近似P值为0.002).治疗组中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亚组MAU无论4 w后还是12 w后均较研究前有显著下降(近似P值分别为0.008和0.015).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前后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似P值为0.784).结论 胰激肽原酶对高血压患者的MAU控制有效,针剂相对于片剂疗效更显著,为巩固降MAU的疗效,有必要定期注射该药.胰激肽原酶对于GFR正常的患者,降MAU疗效更佳,佐证该药有助于高血压早期肾损的防治.

    作者:忻蔚然;靳维华;潘明康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NT-proBNP和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中老年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粥样斑块不稳定使冠状动脉狭窄加重或发生闭塞是发病的共同机制之一[1].近年来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以导致粥样斑块纤维帽基质降解,从而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2].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NT-proBNP和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李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WHO将糖尿病足(DF)定义为[1]: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溃疡是DF发展的常见后果,致残率较高,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2.7%~14.5%,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截肢甚至死亡[2].本文回顾性分析DF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作者:杨晓辉;于扬;隋淼;于晓静;王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术后治疗286例

    老年性白内障常为双侧先后或同时发病,是导致视力减退和致盲的重要原因[1].目前,手术治疗作为帮助白内障老年患者复明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眼内组织机械性损伤或化学刺激性损害,血-房水屏障遭到破坏后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术后炎症持久存在易诱发虹膜粘连、玻璃体混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2],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恢复.本研究观察采用双氯芬酸钠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控制白内障术后炎症的疗效.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记录13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2周前后的各项超声指标[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及其与晚期运动速度Aa比(Ea/Aa)值,左心房结构参数(LAVI),左心房收缩功能参数(LAEF值)]及其SBP、DBP数值.结果 ①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总有效率为78%;②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2周治疗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及其与晚期运动速度Aa之比(Ea/Aa)值均明显升高,左心房结构参数(LAVI)及左心房收缩功能参数(LAEF)值均明显降低.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降压效果明显,同时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武国东;及志勇;武燕萍;孙明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人退行性失衡评估及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老年入容易发生跌倒就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其中女性跌倒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1].摔倒是导致7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第7位原因[2],跌倒极大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跌倒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

    作者:朱小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利福平注射液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脑梗死伴坠积性肺炎35例

    坠积性肺炎是脑梗死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大多数脑梗死老年患者因其长期卧床,身体不能自主活动,导致四肢肌力减弱,患者胸廓活动度降低,引起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导致双肺野后部分泌物极易蓄积,并使肺底部分泌物蓄积加重;此外,由于患者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不能将痰液及分泌物有效排出,并引起肺底部处于淤血、充血和水肿状态,从而引起炎性反应,此类患者是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本文探讨老年脑梗死伴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利福平注射液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日常交流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影响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致死率高.脑梗死后不仅躯体的致残率高,而且认知功能损害也为人们关注,其中以记忆损害较为严重[1].已有国内外研究表明脑梗死可以导致患者记忆功能减退[2].本文旨在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发生情况,探讨日常交流对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的康复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长香;李淑杏;吴安娜;赵雅宁;毛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微量蛋白尿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微量蛋白尿(MA)与缺血性脑卒中(CIS)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通过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微量蛋白尿,并与有血管危险因素的非卒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空腹血糖、TC、TG、HDL-C、LDL-C、MA等临床指标的比较研究,以探讨微量蛋白尿与缺血性脑卒中的联系.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x2或t=1.01、0.35、1.22、0.68、3.54,P>0.05);两组的血脂异常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比较亦无明显差异(x2或t =0.34、1.39、0.58、0.46、0.29,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微量蛋白尿检出率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06,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量蛋白尿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MA阳性率比较有明显差异(F=4.12,P<0.05). 结论 微量蛋白尿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随访复查微量蛋白尿对于判断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慧明;叶素惠;陈瑾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该院门诊和住院病人132例,经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证实,按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及病程分期,按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诊断和疗效判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常规药物加物理因子、呼吸保健操等综合疗法.两组病例治疗同时均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3项观察指标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90.9%);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15.1 d)与对照组(18.3 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COPD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作者:张弢;沈佳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相关性

    目前发现早期子宫颈癌为有效的方法是子宫颈涂片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方面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一种诊疗手段[1].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本文联合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SCCA、CA125、CA19-9、CEA的含量,探讨其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相关性.

    作者:刘馨;白艳香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TAT-XIAP融合蛋白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TAT-XIAP融合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海马区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海马区注射Aβ (25 ~35),给药组尾静脉注射TAT-MAP融合蛋白10 mg/kg.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A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AD大鼠的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游泳轨迹路线多在平台所在象限附近,呈趋向型.结论 TAT-XIAP融合蛋白能够改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门楠;夏春波;孙婧霞;蒋常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02例

    既往在治疗上多采用保守疗法,但不少患者难以坚持长期卧床休养,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并由于长期卧床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发现压力性溃疡、坠积性肺炎、血栓等并发症.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监视下,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路径进入病变椎体,向内注入调配后的骨水泥[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达到稳定脊柱、迅速止痛及允许患者早日下地活动的目的.我院采用此技术医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2例共123个椎体,疗效满意.

    作者:李建哲;贾全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千斤拔醇提物抗小鼠运动疲劳的作用

    目的 探讨千斤拔醇提物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为其在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3个不同剂量组(25,50,100 mg/kg),连续灌胃10 d后,分别测定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HG)含量、血清尿素氮(BUN)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血清SOD(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 低、中、高剂量千斤拔能显著增加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增加HG含量,减少血清BUN的含量,降低LDH活性.结论 高剂量千斤拔并能显著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GPX活性,说明千斤拔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作者:周卫华;米长忠;吴仕筠;钟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163例老年患者(观察组)进行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等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测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对IMT水平和斑块情况与心血管病危险因子如血脂、血糖、体重指数(BMI)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IM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危险因素个数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IMT水平、斑块检出率、钙化率均随危险因素个数增多而升高(P<0.05).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收缩压(SBP)、总甘油三酯(TG)等均与颈动脉IMT相关,其水平随着IMT增高而显著升高(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以提示心血管的病变和代谢水平的紊乱,是评价心血管功能和风险的有意义的手段.

    作者:卢艳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患者额温与腋温的对比

    老年患者因机体退行性病变及器官的储备能力下降,对外界温度变化不敏感,且其体温调节的能力较差,老年患者的体温监测在病情观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判断病情预后和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目前非接触式红外线额温计因其测温迅速、使用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本文比较非接触式红外线额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量的差异.

    作者:黎蔚华;袁慧;刘伟;陈妍洁;谢志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不同时期老年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磁共振波谱的特点

    目的 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变化,分析不同时期代谢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分为超急性期23例、急性期37例和亚急性期22例,均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MRS扫描,测定病灶区与对照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等代谢产物的浓度及相对比值,比较不同时期脑梗死各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超急性期病灶侧NAA、Cr低于对照侧(P<0.05),乳酸(Lac)、肌醇(ml)/Cr较对照侧升高,而Cho、mI、NAA/Cr、Cho/Cr与对照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急性期病灶侧NAA、Cr、Cho、mI、NAA/Cr较对照侧明显降低,Lac、mI/Cr显著升高(P<0.05),Cho/Cr无明显差异(P>0.05).③亚急性期病灶侧NAA、Cr、Cho、mI、NAA/Cr较对照侧明显降低,Lac、Cho/Cr、mI/Cr显著升高(P<0.05).结论 超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的NAA、Cr、LAC浓度变化有助于超早期诊断,而急性期、亚急性期代谢产物浓度及相对比值均有变化,可帮助诊断.

    作者:张筱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