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高华;刘艳;王荣

关键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1],约为血液透析患者病因的10%以上.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SLED)可持续、低效清除小分子尿素物质和过多的水分,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使超滤与生理状态更接近[2].本研究旨在探讨SLED在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60~76岁,中位数年龄65.8岁.均符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内生肌酐清除率< 15 ml/min.糖尿病病程7~29[平均(14.87±2.56)]年,排除恶性肿瘤、急性肺水肿、血液系统疾病及感染、手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4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肾功能指标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表达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 mRNA,HPA、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HPA、bFGF两种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A mRNA的表达.结果 ①7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HPA mRNA及HPA、bFGF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7%、62.86%、74.3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相应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6.67%、20.00%);②HPA mRNA及两种蛋白的表达在浸润至浆膜外组高于浆膜层以内浸润组,在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在不同DUKES分期(A期、B期、C+D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大肠腺癌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与HPA蛋白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④大肠腺癌组织中HPA与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62,P =0.028).结论 ①HPA mRNA和HPA、bFGF两种蛋白在大肠腺癌中表达增高,其过表达可能促进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②大肠腺癌组织中HPA与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彭大颖;姜丽红;徐秀月;姜秀春;王晓莉;肖月;高志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价值

    颈动脉作为全身动脉改变较直接及敏感的窗口,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可看成是显示全身及心血管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因此早期判断其血管损害程度,及时给予干预,对预防并发症及改善预后非常必要[2].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于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此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大[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能够读取血管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等信息,具有灵敏度高、检查方便、重复性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本文拟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黄连素对高糖、高脂损伤内皮细胞内皮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黄连素对高糖、高脂联合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干预作用及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Glu+ ox-LDL损伤HUVECs模型.实验分组如下:正常组:DMEM培养液+10%胎牛血清;模型组:Glu 40 mmol/L+ ox-LDL 100 mg/L;黄连素低组:Glu 40 mmol/L+ ox-LDL 100 mg/L+黄连素1.25 μg/ml;黄连素中组:Glu 40 mmol/L+ ox-LDL 100 mg/L+黄连素2.5μg/ml;黄连素高组:Glu 40 mmol/L+ ox-LDL 100 mg/L+黄连素5μg/ml.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ET-1、SOD.结果 模型组ET-1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黄连素各治疗组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正常组与模型组间SOD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连素各治疗组比模型组SOD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黄连素通过抗氧化应激、调节内皮NO/ET-1平衡,提高Glu、ox-LDL联合诱导损伤的内皮细胞活性,并提高增殖率.

    作者:邵明柏;郭玉双;李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中接受过信息素养教育的生活质量与没有接受过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信息素养教育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培养老年人的信息素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马佳;张忆雄;蔡吉梅;宋曦玲;邹焰;李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滤过对老年透析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

    血液透析是利用现代医学生物工程技术来清除人体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物质的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但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医学生物工程材料的发展,血液透析患者对透析方式的选择也逐渐增多,血液透析滤过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探讨血液透析滤过对老年透析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

    作者:周桂霞;张丽萍;刘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盐酸埃他卡林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K-ATP通道开放剂盐酸埃他卡林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54例入选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双盲试验研究,入选患者经过2w洗脱期治疗后,给予8 w盐酸埃他卡林治疗.结果 盐酸埃他卡林血压降低总有效率77.7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QT离散度(QT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他卡林有显著降压效果,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玄哲龙;张明秋;汪海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衰老中宏、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制

    评价人体衰老程度,估计预期寿命涉及衰老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现就与衰老相关的某些宏、微量元素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等做一简要概括.1 关于衰老的概念及机制[1,2]由于衰老的本质目前尚未明确,因此,国内外至今难以给予衰老明确的定义,只能就现有认识提出若干概念,从不同学科(层面)概括衰老的内涵:其一,衰老是机体发育成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出现的、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退行性变化及其功能衰退的过程;其二,衰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个体细胞、组织、器官功能呈现减退状态;其三,衰老是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使机体无法经常保持内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减退的状态;其四,衰老是分子水平上出现微小变化的综合表现,是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其五,衰老是机体的各种功能、感受性及能量都出现退行性变化的积累.概括地说,衰老是机体内外环境状况随时间进行性减退,适应性和抵抗力降低,是一个自发的必然过程.

    作者:吴一峰;黄河浪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糖尿病对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胃癌(GC)和结直肠癌(CRC)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临床上GC合并糖尿病越来越常见,使得GC患者手术操作的难度增加,增加手术时间和创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增加[1].2型糖尿病(T2DM)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作用不足,是CRC常见的伴发病,增加结直肠癌的危险性[2].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对GC和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刘平;谭永红;孙友刚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与呼吸并发症的相关性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1].本研究拟分析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内呼吸循环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呼吸并发症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112例,按是否发生呼吸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发生呼吸并发症组)和对照组各56例(未发生呼吸并发症组).开胸手术方式包含肺部、食道及其他位置手术,肺部手术主要有肺楔形切除术、肺叶或袖式切除和全肺切除等,食道手术为右径三切口和左右径两切口等,其他位置开胸手术包含纵隔、胸膜术等.

    作者:吴月明;藏东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小气道炎性改变及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中心环节.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共同参与并发挥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IL)-8、IL-6、C反应蛋白(CRP)等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瑞舒伐他汀是新的他汀类降脂药,大量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瑞舒伐他汀除具有调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外,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本研究观察口服瑞舒伐他汀对COPD急性期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田昌荣;聂毛晓;申潇竹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Tau蛋白调控Fyn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Tau蛋白调控Fyn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观察组.采用β淀粉样蛋白毒性片段(Aβ25~35)海马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10 μmol/L SB216763(Tau蛋白抑制剂)注射至观察组大鼠脑组织.采用SABC法对大鼠脑组织中Tau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Western印迹检测Fyn和Fak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au蛋白含量及Fyn和Fak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观察组Tau蛋白含量及Fyn和Fak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Tau蛋白可能通过调控Fyn信号通路参与了AD的发病过程,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林杭;吴渝宪;王伟文;杨政辉;王俊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腺苷钴胺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腺苷钴胺治疗预后相关性.方法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都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腺苷钴胺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90.0% vs 76.7%)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N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SE和S100蛋白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均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NSE和S100水平可判断老年脑血管病的认知功能障碍,腺苷钴胺在治疗中的辅助应用能提高疗效,降低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李国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继发脑垂体增生17例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脑垂体增生,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TH)的减少,使其相应靶腺器官功能减退,反馈性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久而久之,腺垂体TSH细胞增大,导致脑垂体的病理性增生[1].通过查阅文献,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脑垂体增生大约占所有反馈的垂体瘤的33.3%[2],通过影像学去鉴别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脑垂体增生非常困难、复杂,并且时常得不到临床医生足够重视,但不同类型垂体瘤在治疗原则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导致误诊.现对我院17例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脑垂体增生的患者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影像学及治疗上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逄锦峰;纪祯龙;于晓光;张爱荣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规律性体育运动干预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认知功能障碍(CI)是一组后天获得的在记忆力、定向力及计算力等多个认知领域发生障碍的综合片,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痴呆(AD).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社会的到来,老年AD患者日益增多、文献报道表明,我国≥65岁老年人群AD的发病率为5%[1].老年人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及AD之间的一种认知损伤状态,也是一种过渡状态.研究表明,每年约10% ~ 15%的MCI患者可发展为AD[2],而且MCI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严重负担.MCI根据病因可分为退行性MCI(NMCI)、血管性MCI(VMCI).目前,关于对MCI患者采取规律体育锻炼的临床研究日益引起重视,本文拟探讨规律体育锻炼干预对NMCI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效果.

    作者:苗杰;陈春阳;包大鹏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局限性肾癌13例

    肾癌是成人泌尿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肾脏恶性肿瘤,疾病高发期是50~70岁[1,2].长期以来,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方法,但是由于发病人群以老年患者居多,他们的全身器官功能衰退,机体抵抗力差,手术耐受性降低,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因此采取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的肾癌,尤其是局限性肾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根治性肾切除手术之后,保留肾单位手术、腹腔镜手术等相继出现,为老年患者肾癌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旨在分析局限性老年肾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吴岑;伍伯聪;苏仲宁;吕联辉;林俊雄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因血液透析(HI)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以长期反复穿刺血管或深静脉置管作为治疗的通路,血液在体外循环,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多[1].近年来我国尿毒症期HI患者逐渐增加,有调查结果显示感染是导致尿毒症透析治疗患者死亡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2].HI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也加重了很多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让医护人员面临着院内感染的风险[3].HI所引发的感染或者感染暴发,目前已成为全球性明显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各地相关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管理者高度的关注以及重视.

    作者:汪萍;胡萍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湖南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受到了更多的关注[1-4].本研究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为构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0~2011年,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老年人样本进行了便利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45份,回收率72.5%,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95.17%.男58人,女80人;城市39人,乡村99人;低龄组(60 ~74岁)101人,中龄组(75 ~89岁)37人.

    作者:蒋玉芝;丁海燕;舒华;吴志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强化他汀治疗对老年择期PCI患者APN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老年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浆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纳入74例老年择期PCI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成标准他汀组和强化他汀组,每组各37例,标准他汀组患者术前2d及术后30 d每晚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他汀组患者术前2d每晚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术后30 d每晚给予40 mg.术后30 d后两组均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长期服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24 h、60d的APN 、hsCRP、TNF-α和IL-6水平以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期间强化组出现1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偏高,但在正常值三倍以内,两组患者术后30 d APN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强化他汀组较标准他汀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强化他汀组与标准他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0 d 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强化他汀组较标准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老年择期PCI术后24 h APN高表达,炎性因子低表达;强化他汀治疗能在中长期有效降低术后炎性因子的水平,升高APN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谢玉霞;武刚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大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IL-18和IL-23的关系

    大肠癌术后患者病变发展中,营养状况不良与血清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有一定关联.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8、IL-23均是促炎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和营养功能的调节均有重要作用,有观点认为大肠癌术后不良营养状态患者血清中TNF-α、IL-18和IL-23的表达升高,对营养失衡起一定促进作用[1,2].本文探讨大肠癌患者营养状况与血清中TNF-α、IL-18和IL-23表达的关系及营养支持的作用.

    作者:周喜云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ERCP下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老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梗阻性黄疸(OJ)在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是由于患者肝内小胆管、毛细胆管、肝总管或胆总管发生机械性阻塞所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发病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1,2].目前,临床多采取腹部B超或X线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核黄胆系造影或血管造影等进行临床诊断,可确定病变部位、性质或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3,4].本实验旨在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对老年OJ的治疗价值.

    作者:陈萃;李杰;郑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