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军
目的 研究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相比其临床疗效的优劣.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89例需手术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腹腔镜辅助治疗组(病例组)及传统手术治疗组(对照组),记录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时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及高体温)、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1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例组手术时间(236.2±43.5)min长于对照组(201.2±33.5) min(P <0.05),病例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高体温、T淋巴细胞活性及NK细胞活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手术是一项安全、有效、微创的临床技术,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培生;李冠华;郭灿;郑康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炎症因子,也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之一[1].超敏CRP(hs-CRP)测定简单且能够更加灵敏地反映机体炎症系统水平.hs-CRP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2].hs-CRP能够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能否预测急性脑血管事件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尚未有定论.本文比较不同hs-CRP水平的患者临床资料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并探究hs-CRP升高患者导致脑梗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以往心力衰竭的诊断基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之上,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的发现为之提供了较客观的诊断指标,以往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扩张动脉和静脉,这些治疗方法对急性发作期的心力衰竭有效,但慢性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远期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为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带来了曙光,特别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坎地沙坦和美托洛尔对ET和BNP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范梅贞;丁福祥;刘同库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临床上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情况很常见,其对患者住院费用和时间、并发症及致残和死亡率等临床结局有直接影响[1].研究表明,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主要与患者疾病种类、饮食和经济文化结构、性别、年龄等密切相关,但我国相关文献报道很少.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转变,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逐渐重视[2,3].由于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并发症多,且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本研究对我院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采取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其发生营养风险发生率及引发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及时采取有效地营养干预措施,降低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从而提高治疗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作者:吴志娟;孙春霞;刘彦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隐裂牙是临床上引起牙痛的常见原因,一方面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通过根管治疗术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一次根管治疗术与分次根管治疗术的选择仍存在争议[1].本研究旨在对比一次根管治疗术与分次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早期隐裂牙的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ARF)致死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该院近三年收治的老年重症ARF(SARF)的28 d观察期患者1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依据预后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结果 本研究患者死亡率高达58.02%,在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中发现,死亡组与生存组在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衰竭器官数目、首次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时间、伴有基础疾病比例、生前接受3h以上手术治疗的比例、DIC患者比例均存在明显差异.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衰竭器官数和首次接受CBP治疗的时间作为老年SARF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老年SARF临床特点资料的分析,寻找其比较全面因素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预防.
作者:王齐国;徐测梁;居来提·阿布都克热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磁性附着体与传统卡环固位体在老年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口腔科牙列缺损老年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68例,给予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对照组72例,给予传统卡环固位体覆盖义齿修复,比较两组修复疗效与牙周健康情况.结果 观察组修复1年后义齿牙松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咀嚼与语言、舒适性与固位与美观功能满意率分别为:92.65% (63/68)、95.59% (65/68)与94.12% (64/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6% (40/72)、54.17% (39/72)与52.78% (38/72)(均P<0.05).观察组基牙的龈沟液量、龈沟出血指数与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性附着体在老年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具有良好的牙齿松动度,提供更好的咀嚼与语言、舒适性与固位与美观功能满意度,对基牙的牙周组织损害程度低,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小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E)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疾病,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有典型肝硬化史的肝性脑病诊断不难,但临床出现精神症状和行为异常容易误诊.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8岁,所有病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腹部彩超、CT及MRI证实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标准[1].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42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例.
作者:吕洋;童岚;冯雅珍;吕晓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检测EP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livision法)检测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PCAM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PCAM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P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EP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浸润深度正相关;EPCAM、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PCAM可能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的恶性进程,其高表达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指标.
作者:潘群雄;苏子剑;王聪仁;庄建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研究[1]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与股骨粗隆部位骨密度降低相关,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逐渐增大.保守治疗需要老年患者行骨牵引术并长时间卧床,会出现许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根据AO/ASIF治疗骨折的原则,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给予稳定的内固定从而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使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本文拟对比股骨近端防髓内钉(PFNA)及Gamma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作者:苗永刚;王宇冬;周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前列腺的生长依赖于雌激素与雄激素之间的协同与相互影响,雌激素与雄激素形成一复合体并诱导产生前列腺增生,本研究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睾酮(Test)、雌二醇(E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浓度,拟发现一定规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患者均选自我院泌尿外科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29例.其中BPH组87例,年龄64 ~81岁,平均年龄(77.5±14.8)岁;前列腺癌组42例,年龄68~83岁,平均年龄(77.1±10.6)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经临床和病理确诊.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采血5ml,分离血清后检测.采集血标本前所有患者均避免直肠指检、经尿道器械检查前列腺活检等.正常对照组30例,年龄52 ~ 88岁,平均(70±13)岁,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
作者:林敏;农天雷;李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甲基化与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及其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增生症及15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ER-α、PR、Her-2、CK5/6、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测定ER-αt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结果 ①150例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均为阴性)29例(19.3%),基底细胞型乳腺癌[ER、PR、Her-2均为阴性,CK5/6和(或)EGFR阳性]24例(16.0%).②乳腺癌组织中ER-α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P<0.01);基底细胞型乳腺癌ER-α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组织(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ER-α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高,且其甲基化水平与患者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ER-α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可能在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黄文杰;周兰英;孙延亮;肖海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多种运动方式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运动时间的发展性间歇运动和有氧运动对SD大鼠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40 min有氧运动组、60 min有氧运动组、40 min间歇运动组和60 min间歇运动组,所有运动组均进行7w的跑台运动,应用免疫化学法对大鼠颈动脉中的CGRP和ET-1进行观察.结果 60 min有氧运动组和40 min间歇运动组血浆中CGRP的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均出现了比较显著性的差异(P <0.05);60 min间歇运动组的CGRP都显著低于个各组并都存在特别显著性的差异(P<0.01).60 min有氧运动组和40 min间歇运动组血浆中ET-1的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均出现了比较显著性的差异(P <0.05);60 min间歇运动组的ET-1的量与各个组相比较都出现非常显著的增长(P<0.01).结论 长期发展性间歇运动能够明显提高CGRP的分泌和抑制ET-1的分泌对大鼠的心血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在锻炼效率上要强于有氧运动,但练习时间不应超过40 min,以免造成过度疲劳,从而损伤心血管系统.
作者:柏中娟;李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骨膜蛋白(periostin)是一种调节成骨细胞分化和黏附的功能性黏附分子.新近的动物研究报道periostin参与心梗后心室重塑和恶化心功能,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3].本研究检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并探讨心衰患者血清层黏连蛋白(L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张建明;朱锋;牟华明;庞小华;杨建军;吴中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27例乳腺癌患者和2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IL-16基因多态性(rs4778889、rs11556218和rs4072111)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rs11556218位点:'IT和TG基因型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4.6%和41.2%)明显高于乳腺癌组(分别为39.2%和57.3%)(x2=11.99,OR=1.94,95% CI,1.33 ~2.82,P=0.001);T和G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75.2%和24.8%)明显高于乳腺癌组(67.8%和32.2%)(x2=6.21,OR=1.44,95% CI,1.08~ 1.92,P=0.013).rs4778889和rs4072111两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L-16rs11556218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作者:史美龙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危重症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更容易合并感染,导致病情恶化.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为临床炎症指标[1].本文探讨危重症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浓度的升高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周发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应激是以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在应激反应发生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被激活[1],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糖皮质激素立即增加,并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的反应,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加,血中儿茶酚胺含量相应增加.同时,β-内啡肽、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胰高血糖素、血管升压素、醛固酮等均增加.这些激素在全身疾病尤其是眼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颖佳;王桂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义齿性口炎是影响义齿佩戴者的一组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以义齿承托区的黏膜红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真菌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作为导致义齿性口炎的主要因素,在其整个病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义齿性口炎的发生、发展同义齿材料的表面形态、对黏膜的局部压力以及义齿的使用习惯及寿命等都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抑制真菌和细菌黏附定植的主要途径,而多数义齿佩戴者很难掌握正确的义齿清洁方法,其中老年人因其身体状况所限更难及时有效地清除口腔及义齿表面的真菌和细菌.
作者:谢宇;李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全面检索有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与慢性牙周炎之间相关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合理预防及治疗CHD与C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Highwire、CNKI,Cochrane图书馆(CL)以及手工检索《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等,检索时间从1992年~2010年,纳入有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与慢性牙周炎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半随机对照实验,不论是否采用分配隐藏或者盲法,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估计其OR值和95%CI.结果 共纳入8个研究,纳入冠心病组研究例数共1 302例,正常对照1 217例.研究类型均为随机对照实验,8个研究都是以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组患牙周病的合并统计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表明,以正常人为对照的研究其OR合并为1.31(95%CI1.13,1.62).结论 冠心病是慢性牙周炎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李伟;胡红梅;秦翠;汤洪;黄玉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急性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的75%[1].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2].恢复血流速度可改善脑细胞代谢,逆转受损神经细胞并恢复功能,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减轻脑缺血和脑水肿,保护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所致脑损伤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策略[3],但优治疗方案尚缺乏共识[4].本文旨在观察疏血通、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熊劲;江显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