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联合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疗效观察

向芳

关键词:普米克令舒, 博利康尼, 雾化吸入治疗, AECOPD, 联合雾化吸入, 临床症状, 患者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 对照组, 支气管痉挛, 临床疗效, 静脉滴注, 地塞米松, 变化情况, 比较差异, 显著性, 副作用, 肺功能, 随机, 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联合雾化吸入对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给予普米克令舒1 mg和博利康尼5 mg联合雾化吸入治疗,2次/d;对照组30例、给予博利康尼5 mg/2 ml与0.9% NS 2 ml雾化吸入,2次/日,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1次/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动脉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联合雾化吸入治疗AECOPD,能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肺功能,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与季节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从COPD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60例COPD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季节变化规律,并结合其变化规律探讨COPD治疗的因时制宜原则.结果 发现COPD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值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各指标值四季以夏、秋、春、冬依次递增,其中夏季与冬季比较,各指标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液流变指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临床治疗应根据其指标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对指导COPD的防治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林四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2例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方式.方法 对22例肺癌合并肺结核的病例进行了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结果 其中CR 1例,PR 14例,SD 4例,PD 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1年生存率54.5%,2年生存率18.2%.副反应可耐受.结论 肺癌合并肺结核应同时治疗,在治疗中注意副反应的处理,延长生存期.

    作者:李树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维夫欣治疗复治肺结核强化期疗效较口服利福平更好

    目的 探讨利福平冻干粉针剂(维夫欣)治疗复治肺结核强化期疗效与副反应.方法 76例复治肺结核分为维夫欣组和口服利福平组,观察治疗2个月后在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空洞变化、症状改善、副反应等方面的两组的区别.结果 维夫欣组在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空洞变化、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口服利福平组(P<0.05)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结论 维夫欣治疗复治肺结核较口服利福平有更好疗效.

    作者:刘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首剂抗生素应用时间对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入院至首剂抗生素应用的时间(the time to the first antibiotic dose,TFAD)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6年间住院的老年重症CAP患者共156例,分为2组:TFAD<4 h组与TFAD>4 h组.分析两组病死率与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TFAD<4 h组病死率低于TFAD>4 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AD<4 h组住院时间短于TFAD>4 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重症CAP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邓美玉;张令晖;刘勇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同步放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对56例NSCLC脑转移患者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较好,中位生存期12月,1年生存率50%.结论 同步放化疗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程宏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甲泼尼龙在AECOPD中的应用观察与护理

    AECOPD是导致COPD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AECOPD的疗效目前基本肯定.40例患者,年龄47~79岁,平均67岁,男31例,女9例,有吸烟史31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冠心病4例,肺功能符合2007年GOLD标准中Ⅲ级(重度)[1],临床上属急性加重期.

    作者:王小芳;曹根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配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使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针对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方法 将患者自身电磁波及过敏原检测结果输入仪器,经设备分析后将病理波形镜象回输,对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脱敏配合药物治疗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26例对照.结果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脱敏配合治疗哮喘控制率65.38%,对照组控制率34.62%,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配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佳,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郭燕蓉;茆建国;赵小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使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并持续进行气囊上分泌物冲洗吸引,A组使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按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与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 A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6例,发生率18.7%,B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4例,发生率43.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A组平均为120.1±70.5小时,B对照组为190.1±97.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张锦丽;金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清CYFRA21-1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肺癌是临床上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中已居首位.总的五年生存率目前仅13%~15%.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1].尽管过去20年肺癌的治疗手段有了很大进展,但肺癌患者的预后却无明显改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未能有效的对肺癌的早期进行诊断.

    作者:康宁宁;魏大中;徐美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膜作为肺外氧合器官的研究进展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很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神经肌肉疾病等发展到后都是呼吸衰竭,而呼吸衰竭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腹膜是一种双向通透性的半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总面积约2 m2,相当于成人的体表面积.

    作者:罗志兵;沈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舒利迭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对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加噻托溴铵干粉吸入治疗每日1次,每次1粒吸入.治疗组加舒利迭吸入治疗50/100 ug,每天2次.两组其它治疗相同.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肺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FEV1和6MWT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利迭在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其临床疗效优于噻托溴铵.

    作者:吴河山;石菊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内科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内科胸腔镜对20例临床疑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诊治,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胸腔镜检查并常规行胸膜活检、吸引胸腔积液及分离粘连带.结果 20例患者全部确诊,确诊率达100%.其中14例为结核性胸膜炎,4例为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为慢性炎症.结论 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高.

    作者:边雨田;达春和;马五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土豆片外敷治疗罂粟碱引起的局部硬结的效果观察

    自2008年7月以来,本人对180例住院患者中出现的注射部位硬结分别采用土豆片外敷和一般湿热敷的方法,并将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宣善俊;罗艳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方法 对鉴定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304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ESBLS阳性率为38.5%.药敏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0%、18.7%、22.6%,其余呈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率的增长.

    作者:刘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危重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床边纤支镜检查及治疗的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换管及引导胃插管成功率高、效果好.对气道压力明显异常、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咯血、肺不张、严重肺部感染等能查找出原因,给予调整气管导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局部止血及用抗生素并予射频消融、球囊扩张等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床边纤支镜检查及治疗在及时救治重症病人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夏国际;宋宁燕;徐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共识与争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长期以来,人们对COPD的治疗和预后持悲观态度,但新的COPD全球倡议(GOLD)明确指出,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作者:黄华萍;熊桂兰;李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COPD发病率已高达9%~10%[1].本文就近年COPD的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的介绍.一、去除病因 COPD防治的全球倡议(GOLD)已明确指出,戒烟是降低COPD发病风险,也是阻止其发展的惟一的有效方法,而且戒烟后C0PD患者死亡率下降27%[2].

    作者:肖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危重症哮喘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和上机后pH值、PaO2、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16例患者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值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方法,把握适应征、调节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尽早撤机拔管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淑梅;杨敬平;孙德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目前,肺癌依然是导致人类癌性死亡的首位疾病,全球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80%~9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

    作者:朱代峰;桂淑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94914例学生健康体检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报告发生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为此,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我市结防所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于2001年9月开始,连续8年对市区学校的初一、高一、中专新生,大专院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了结核菌素(PPD)试验94914例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延河;尚军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