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八段锦气功操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

郝晶;窦娜;马素慧;邱忠君;李丹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 围绝经期综合征, 八段锦,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八段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康复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寻找提高围绝经妇女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 用Kupperma评分法量表和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唐山市文化路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rman评分≥16分的患者113例,年龄45~ 55岁;按数字排序随机分对照组58例,八段锦组55例,训练5个月后对两组用Kupperma量表评价症状,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5个月后,训练组组间比较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头晕、疲倦乏力、肌肉关节痛、胸闷心悸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肌肉关节痛、胸闷心悸有改善(P<0.05).SF-36生命质量量表在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生命力(VT)、总健康(GH)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八段锦气功操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躯体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兔糖尿病模型左心功能的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方法测量Tei指数评价兔糖尿病模型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左心室整体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免2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糖尿病组(8只)和干预组(8只),后两组应用小剂量四氧嘧啶(ALX)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阿托伐他汀.在造模前及造模后12w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DI模式下获取各时间间期,计算TDI-Tei指数.彩超完成后进行心脏病理的检测.结果 ①糖尿病组等容收缩期(ICT)缩短,射血时间(ET)明显缩短,Tei指数增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显示为心肌细胞间及血管周围胶原纤维分布明显增多;②干预组Tei指数较糖尿病组降低(P<0.05),病理显示心肌细胞间及血管周围胶原纤维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TDI-Tei指数可较好评价兔糖尿病模型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左室整体功能的改变,为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钟兴;黄丹丹;李自成;陈小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将病例分为PSD组(83例)及脑卒中组(96例),选健康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基因测序法测定ApoE基因第四外显子112位(rs429358)和158位(rs7412)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结果 PSD组血清TC高于脑卒中组和对照组(F=3.314,P=0.038).PSD组ε3/ε4基因型频数(24例)高于对照组(7例),ε4/4基因频数(8例)高于脑卒中组(2例)(P <0.05);ε4等位基因频率(24.7%)高于对照组(9.4%)和脑卒中组(16.1%)(P<0.05).PSD组携带ε4等位基因的HAMD-24评分、TC水平高于非携带ε4等位基因组(P<0.05).结论 PSD患者存在血清TC代谢紊乱,ε4等位基因可能与PSD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关性.

    作者:韩永凯;李静;张朝辉;宋景贵;张萍;李文强;王旭生;杜爱玲;张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CHF136例为心衰组,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个亚组,Ⅰ级组32例;Ⅱ级组36例;Ⅲ级组31例;Ⅳ级组37例.选取同期老年健康查体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测血清hs-cTnT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①心衰组较对照组hs-cTnT浓度显著升高(P<0.001);心衰各亚组间hs-cTnT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随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P <0.001);Ⅰ级组较对照组hs-cTnT浓度升高(P<0.05).心衰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心衰组内各亚组之间比较超声心动图参数、NT-proBNP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②心衰患者Log hs-cTnT与Log NT-proBNP、LAd、LVEDd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4,0.431,0.640,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77,P <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无论有无心衰症状hs-cTnT均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正相关,hs-cTnT能较好地反映患者心功能变化.

    作者:谷颖;王爱红;鹿克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足反射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足反射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足反射区疗法干预3个月.干预后应用圣乔治呼吸量表(SGRQ)、6 min步行距离(6 MWD)、急性发作次数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SGRQ总评分、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疾病影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SGRQ各评分的差值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6MWD明显提高,两组患者6MWD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在试验期间的急性发作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足反射区疗法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力.

    作者:庄海林;龚海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突触后膜AMPA受体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鼠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突触后膜AMPA受体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将编码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质粒(标记树突棘)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P301L突变的人类Tau蛋白基因共转染到5~7d的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持续培养,编码DsRed的质粒和野生型GFP-Tau共转染为对照.以神经活细胞实时图像成像分析Tau蛋白易位过程.以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Tau蛋白的表达及AMPA受体数量改变.结果 野生型GFP-Tau蛋白组只出现在树突上,GFP-P301L突变组Tau蛋白广泛出现于树突棘上;与野生型组相比,GFP-P301L突变组Ta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AMPA受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可能通过显著减少AMPA受体数量,导致AMPA受体在突触后膜上的运输失常,造成认知功能的障碍.

    作者:林杭;王伟文;李薇;杨正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30例患者连续5d每日给予40 mg甲泼尼龙静滴,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肿瘤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甲泼尼龙24 h内抽取静脉检测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对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5个方面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皮质醇阳性率(56.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1),按病种来区分,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贲门癌三种疾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C30版(EORTCQLQC)-30标准计算的评分,40 mg/d的甲泼尼龙治疗后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5个方面有效率为50%左右,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贲门癌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等剂量短期应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能够明显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会对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熊峰;朱春荣;朱彦博;李大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老老年人睡眠障碍

    目的 调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老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研究其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根据评分量表及临床特征将研究对象分为MCI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比较两组睡眠情况,对各组睡眠障碍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MCI组睡眠障碍患病率高于正常老年人组(P<0.01),其中主要表现在入睡困难、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CI老年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其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入睡困难、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日间过度思睡,提示掌握MCI患者睡眠障碍有利于开展针对性防治及护理,延缓其进一步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或其他型痴呆.

    作者:贾丛康;张绍刚;张美艳;李国玉;马玉华;谭纪萍;王鲁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Snail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探讨Snail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Snail1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Snail1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Snail1蛋白和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肺组织,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肺组织降低(P<0.05).Snail1蛋白表达的上调和E-cadherin蛋白的丢失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还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5).但均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Snail1蛋白的过度表达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相关.结论 Snail1基因的过度表达在NSCLC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余红;万自芬;李丹;刘维佳;叶贤伟;张湘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脂康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9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使用血脂康治疗,对照组使用洛伐他汀治疗,治疗后第3个月,比较两组血脂常规,并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3(IL-1β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RP、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恶化的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血脂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更好地降低患者体内炎症介质水平,调节血脂,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翠华;崔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中老年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在非小细胞肺癌行肺癌根治术病人中,术前1 w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术后围术期及康复期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8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在术前1 w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未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在术后第3天(围术期)、术后第30天,采用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和QLQ-LC13肺癌特异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在围术期,实验组在生活质量评分及肺癌特异性量表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康复期,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及肺癌特异性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前1 w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围术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艾君;郑贸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帕金森(PD)的有效性.方法 9例PD患者均接受UC-MSCs治疗.4次(蛛网膜下腔注射干细胞),注射干细胞数量为(2~5)×107/次个.治疗前、治疗后28 d、治疗后6个月按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对3次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后第28天患者的UPDRS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UPDRS积分与治疗后28 d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仅1例出现低热症状,后自行好转,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UC-MSCs治疗PD病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但尚不能逆转疾病的进展.

    作者:卢爱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ADAMTS13与TSP1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相关性

    急性脑梗死是造成老年患者致残或死亡的重要疾病,约21%的老年患者导致死亡或瘫痪[1].动脉血栓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动脉血栓的主要诱发因素,影响vWF凝聚能力的酶主要有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两者形成竞争关系[3].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血浆中ADAMTS13的活性和TSP1含量并对ADAMTS13调控基因C1423T的多态性进行检测,以期阐明ADAMTS13和TSP1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牛月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冠心病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 调查中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冠心病(CHD)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岁以上老年人986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检查糖代谢、脂代谢及心电图情况,按糖代谢情况分为血糖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调节受损(IGR)、糖耐量减低(IGT)和糖尿病(DM)组,分析糖代谢异常及CHD、心肌梗死(MI)患病情况,随访调查时无CHD的908例CHD患者发病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代谢异常人群CHD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人CHD和MI患病率随糖代谢异常加重呈上升趋势,其中IGT和DM组CHD、MI患病率显著高于NGT组(P<0.01),IGR组MI患病率显著高于NGT组(P<0.05).随访调查时无CHD的908例老年CHD患者中随访成功882例,随访时间3~5年,平均(4.23±0.86)年,随访期内882例CHD发病129例(14.63%),34.61/1 000人年;老年人CHD发病率随糖代谢异常加重呈上升趋势,其中IGT和DM组CHD发病率和人年发病率显著高于NGT组(P<0.05和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人群CHD发生与年龄、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MI) 、IGT和DM密切相关(P<0.05或0.01).结论 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CHD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者,其中增龄、高血压、肥胖、IGT和DM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卫红;姚万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在分子水平反映组织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能提供组织血流动力学信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无放射性且操作相对简单,因此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因其具有高侵袭性和富血管性,国内、外影像学者对其在血流灌注方面的研究日臻深入.本文就PWI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袁园;韩向君;李香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三维成形环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

    目的 观察三维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缝线成形组27例以及人工瓣环组28例.缝线成形组采用kay氏成形术或者De Vega瓣环成形术进行治疗,人工瓣环组采用三维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通过手术前后的超声心动图,对比两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三尖瓣反流面积以及心排出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1 w以及术后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以及三尖瓣反流面积均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P<0.05).术后半年患者的心排出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人工瓣环组三尖瓣反流面积经过治疗后,明显小于缝线成形组(P<0.05);术后半年的心排出量明显优于缝线成形组(P<0.05).两组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缝线成形组术后出现3例三尖瓣重度反流,并出现右心衰竭;人工瓣环组术后出现2例,没有发生右心衰竭的病例.结论 三维成形环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对于瓣膜条件尚好、合并有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尤为适宜.

    作者:魏小栋;孙艳华;刘隽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不同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 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蛋白尿及肾功能分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N0)4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N1)36例,临床蛋白尿组(DN2)31例,肾功能不全组(DN3) 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DN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水平的变化.结果 各期DN患者较正常对照组NO水平明显下降,ET-1、vWF水平明显升高(P<0.01).DN0组和DN1组间NO、ET-1、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N1组和DN2组、DN2组和DN3组NO、ET-1、vWF水平差异显著(P<0.01,P<0.05).反应性充血时,各组DN患者均出现肱动脉内径水平下降;含服硝酸甘油后,仅DN2组和DN3组出现肱动脉内径水平下降(P<0.01,P<0.05).结论 DN各期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早期DN患者即可出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小晚期DN患者同时出现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作者:张金良;黄斌伦;李旭升;郑伟英;叶赏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骨转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与骨转换生化指标、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稳定期老年COPD男性患者90例,根据骨密度分为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各3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 、TIMP-1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水平.结果 老年COPD稳定期血清MMP-9、MMP-9/TIMP-1比值随骨密度降低呈升高趋势,以骨质疏松组高(均P<0.01);血清TIMP-1水平在骨质疏松组升高,但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TIMP-1比值与骨形成指标sBAP、sOC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与骨吸收指标sCTX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老年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升高的MMP-9/TIMP-1与骨转换生化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COPD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转换增快有关.

    作者:张培芳;罗志扬;冯彦林;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冠修复与Cortisomol糊剂根管充填同步治疗老年隐裂性牙髓病的疗效

    牙隐裂的发生与牙齿本人存在薄弱环节、不良咬合习惯以及长期冷热温度骤变刺激有关[1,2],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后牙咬合面,以上颌第一磨牙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隐裂纹的加深,可先后出现牙本质敏感症,牙髓根尖周病等,终可导致牙齿完全劈裂,从而丧失牙齿.牙隐裂在病程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被患者忽视,至就诊时常已伴有牙髓的侵犯,出现隐裂性牙髓病[3].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进行根管治疗,然后行冠修复,传统的修复材料常为氧化锌丁香油糊剂[4].本研究分析冠修复与Cortisomol糊剂根管充填同步治疗老年隐裂性牙髓病的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吉林市城区老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

    目的 了解吉林市老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情况、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各社区老年女性1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6例患者完成调查,患者尿失禁患病率达30.9%(305例),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型尿失禁(MUI)患病率依次为10.0%(98例)、7 0%(69例)、14 0%(138例);患存生活质量总评分以及社交活动、行为限制、心理影响方面的评分分别为(10.2±4.0)、(3 2±1.1)、(5.3±2.0)、(4.8±1.7)分,且小同尿失禁类型、程度、病程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呼于吸、泌尿、心血管、妇科疾病以及结婚年龄<21岁、孕次>4次、活动受限是老年女性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市老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患并生活质量较差,应根据患病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及干预.

    作者:王昕;李治钢;王威;侯军;李净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脑梗死后氧自由基的过度表达是引起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自由基的级联反应,将引起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脑内血管内皮自爆的损伤,同时氧自由基还会使花生四烯酸(AA)等进行单向转化导致血栓素A的形成增加,引起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区血管内皮细胞对血小板的黏附作用加强,导致梗死范围的扩大[1],所以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的神经保护治疗能有效防止脑梗死范围的扩大,本研究主要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对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作用.

    作者:王江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