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园;韩向君;李香营
目的 探讨Snail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Snail1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Snail1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Snail1蛋白和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肺组织,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肺组织降低(P<0.05).Snail1蛋白表达的上调和E-cadherin蛋白的丢失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还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5).但均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Snail1蛋白的过度表达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相关.结论 Snail1基因的过度表达在NSCLC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余红;万自芬;李丹;刘维佳;叶贤伟;张湘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PU)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PU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症状、内镜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症状、内镜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 (40/45)、82.23% (37/45),对照组为66.67%(30/45)、62.23% (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对照组为6.67%(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PU可显著提高疗效,加快症状改善,缩短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少.
作者:于志刚;段志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Rac1免疫组化染色与进展期胃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7例胃癌病人癌旁组织和癌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Rac1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Rac1表达明显增强.48例癌旁组织中9例Rac1染色阳性,全部定位于细胞质内,阳性率为18.75%.48例胃癌组织中有38例Rac1染色阳性,阳性率为79.17%,其中31例染色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PCR检测Rac1核定位与非核定位胃癌组织发现,核定位病人Tiam1与Rac1表达明显升高.此外Rac1细胞核定位与肿瘤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绝大多数胃癌组织Rac1呈核定位,核定位可能是Tiam1-Rac1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的表现,也可能预示着胃癌侵袭力的增强.
作者:闫光志;艾郁葱;刘力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尿毒症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认知能力,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3个月,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降低尿毒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樊少磊;单菲;苗金红;单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其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1].人们对心肌梗死认识程度不高,对心肌梗死和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不够,而表现出焦虑、恐惧等情绪,对恢复阶段的饮食和用药等问题也不明确,导致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不好[2].研究[3]表明,在术后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的疗效进行研究.
作者:孙全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2000年第四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受检人群占总受检人群的11.7%,而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数占总人数的40.9%[1].说明老年肺结核已成为社会人群中的重要传染源之一.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各脏器功能都有所减退,免疫力普遍下降,合并多种疾病较普遍,对药物耐受程度也下降,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进而影响病情的控制及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探讨更合理的老年肺结核化疗方案,本文对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的化疗方案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张洁;樊惠霞;杨旭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36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12 ~ 24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切口转移,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与开腹手术具有同样的效果,可以安全地用于结肠癌根治的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周录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人路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MTLE/HS)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对56例MTLE/HS患者进行四种不同手术入路手术治疗,手术分别为经皮层脑室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TTSAH)、经侧裂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TFSAH)、前内侧颞叶切除术(AMTLR)以及经颞下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TSSAH).对比各组患者的疗效,同时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Engel分级量表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发现四组患者疗效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死亡.此外,各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亦未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四种手术方式治疗MTLE/HS的效果接近,且并发症情况相当.
作者:童挥;赵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70 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治疗参照相关诊疗指南制定稳定期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26 w,分别对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CRP、IL-8 、TNF-α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IL-8除外,P<0.01)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P<0.01);血清CD3+T水平组间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D4+T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8+T水平试验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CD4 +/CD8+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较低(P<0.01);试验组疗后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P<0.05).结论 COPD稳定期综合治疗方案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8、TNF-α和CRP水平,改善炎症损伤;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张海龙;曹帆;王明航;李素云;马利军;李建生;余学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吉林市老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情况、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各社区老年女性1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6例患者完成调查,患者尿失禁患病率达30.9%(305例),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型尿失禁(MUI)患病率依次为10.0%(98例)、7 0%(69例)、14 0%(138例);患存生活质量总评分以及社交活动、行为限制、心理影响方面的评分分别为(10.2±4.0)、(3 2±1.1)、(5.3±2.0)、(4.8±1.7)分,且小同尿失禁类型、程度、病程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呼于吸、泌尿、心血管、妇科疾病以及结婚年龄<21岁、孕次>4次、活动受限是老年女性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市老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患并生活质量较差,应根据患病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及干预.
作者:王昕;李治钢;王威;侯军;李净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3~2012年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费用补偿情况,探讨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方法 从吉林省新农合统计信息系统中调取2003~ 2012年10年的新农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2 198元上涨为2012年的5 408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和门诊补偿比例不断升高,由2003年的27.0%和15.1%上涨为52.5%和37%.2012年住院和门诊次均自费占年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5%和1.1%.结论 10年间,吉林省新农合的住院补偿比例逐年上升,农民的受益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住院患者次均个人自费占其年收入的比例依然较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没有真正消除.建议加强医疗费用控制,规范医疗诊断和治疗行为,扩大新农合药品目录范围,从而完善新农合的补偿制度,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
作者:刘中正;张秀敏;王昕晔;赵璐;李晶华;沈文生;王国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第三代他汀类调脂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010年8月因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置入术.自诉: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不自主抖动,多于静息状态下出现,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并出现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言语少,行走时起步困难,身体前仆,翻身及穿衣困难,未就诊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以帕金森病(PD)住院.
作者:赵玉杰;宋瑛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来该院治疗的8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100% (43/43),高于对照组的69.8%(30/43),差异显著(x2=15.32,P<0.01).两组不良反应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通过手术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银徐;曹颖;张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后免疫炎症、营养代谢的变化及3年复发率.方法 依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照组35例:开胸下肺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7d,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NK细胞、CD4/CD8、IgA、IgG及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34.29%) (P =0.03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年累计复发率(40.54% vs 3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与开胸手术相当,但术后免疫炎症反应周期短,术后代谢性并发症少,同时营养状况也优于开胸手术组.
作者:吴朝晖;刘玳瑄;刘与友;杨建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随着疫苗的使用,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肝脏损害原因多样化,这为多靶点、多机制防治疾病的中药提供了空间.在防治肝脏损害方面,中医药显示了较大的优势.中药(欧美国家称为植物药)银杏叶及其银杏叶提取物(ECB)得到国内外广泛研究,现将其防治肝脏损害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贺琴;李敬会;谭华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肝功能及HBV DNA复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的变化以及HBV DNA复制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血清IFN-γ含量为(71.3±5.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血清IL-4含量为(31.7±4.4)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ALT和AST含量分别为(33.1±4.9)、(35.2 ±5.1)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1×103拷贝/ml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能显著影响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恢复患者肝功能,抑制HBV DNA复制.
作者:吴刚;盛云建;陈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研究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高表达,同时证实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患者病变进展中的促进作用[1,2].噻托溴铵是一种新型长效M-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本实验观察噻托溴铵对老年COPD患者血清中NO、NOS和GM-CSF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培莉;杨发满;刘冀;杨青岩;汪元浚;李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常见的原因[1].目前流行病学发现ASO易患因素包括脂质代谢、糖尿病、高血压、抽烟、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等[2].近来下肢ASO的患病率在初诊和既往诊断人群中比例分别为5.2%和12.5%[3].随着经导管动脉内溶栓、介入放射学、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发展,下肢动脉硬化症治疗得到极大进步[4].本研究分析介入手术治疗ASO的疗效.
作者:李维颜;张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18例老年慢性鼻窦炎以及鼻息肉患者分成内镜组和传统组,各59例.观察对比内镜组和传统组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内镜组患者术中失血过多率为0.0%,鼻腔黏连率为3.4%,上颌窦开口狭窄率为1.7%,均明显低于传统组(x2=4.140、3.933、4.827,P<0.05);内镜组治愈率为67.8%,有效率为94.9%,均明显高于传统组(x2=6.739、4.236,P<0.05).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安全性明显高于传统的鼻外径入路手术,且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韦富贵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三维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缝线成形组27例以及人工瓣环组28例.缝线成形组采用kay氏成形术或者De Vega瓣环成形术进行治疗,人工瓣环组采用三维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通过手术前后的超声心动图,对比两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三尖瓣反流面积以及心排出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1 w以及术后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以及三尖瓣反流面积均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P<0.05).术后半年患者的心排出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人工瓣环组三尖瓣反流面积经过治疗后,明显小于缝线成形组(P<0.05);术后半年的心排出量明显优于缝线成形组(P<0.05).两组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缝线成形组术后出现3例三尖瓣重度反流,并出现右心衰竭;人工瓣环组术后出现2例,没有发生右心衰竭的病例.结论 三维成形环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对于瓣膜条件尚好、合并有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尤为适宜.
作者:魏小栋;孙艳华;刘隽炜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