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光志;艾郁葱;刘力华
目的 研究Dickkopf-1蛋白及β-catenin蛋白在舌癌中的表达与舌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舌癌组织,3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中Dickkopf-1的阳性表达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分析它们与舌癌临床病理指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改变对舌癌的侵袭能力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 舌癌中Dickkopf-1蛋白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舌黏膜组织(P<0.01),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高于正常舌黏膜组织(P<0.01);Dickkopf-1和β-catenin蛋白在舌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1).舌癌中Dickkopf-1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529,P<0.01).结论 Dickkopf-1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缺失与舌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Wnt/β-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王鹏;苏哲君;李乐;王敬;李春辉;霍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Ⅰ期SH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针康组)10例和康复组10例针刺组10例;30例Ⅱ期的患者同上处理.结果 针康组对于Ⅰ期SHS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针康组对于Ⅱ期SHS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改善优于康复组(P<0.05);针康组和针刺组对于Ⅱ期SHS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改善优于Ⅰ期患者(P<0.05);而康复对于Ⅰ期SHS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改善优于Ⅱ期患者(P<0.05).结论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SHS比单纯康复和针刺治疗有一定优势,而且康复训练应该早期介入.
作者:李西忠;刘延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牙隐裂的发生与牙齿本人存在薄弱环节、不良咬合习惯以及长期冷热温度骤变刺激有关[1,2],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后牙咬合面,以上颌第一磨牙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隐裂纹的加深,可先后出现牙本质敏感症,牙髓根尖周病等,终可导致牙齿完全劈裂,从而丧失牙齿.牙隐裂在病程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被患者忽视,至就诊时常已伴有牙髓的侵犯,出现隐裂性牙髓病[3].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进行根管治疗,然后行冠修复,传统的修复材料常为氧化锌丁香油糊剂[4].本研究分析冠修复与Cortisomol糊剂根管充填同步治疗老年隐裂性牙髓病的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髓外膜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肿瘤术与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使用两种方法手术时间、住院所用时间、出血量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两组经各自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所用时间、出血量情况以及脊柱稳定性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肿瘤术治疗椎管髓外膜内肿瘤疾病患者,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后脊柱稳定性水平,方法具有快速、创伤小、安全可靠性高,且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取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Mahmood Saleh Shareb AL-Wadeai;李方成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核桃仁水提物对皮肤老化小鼠皮肤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 48只小鼠采用5%D-半乳糖颈背皮下注射和紫外线照射40d,联合建立皮肤衰老小鼠模型,分为衰老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2.0、4.0、8.0g/kg)核桃仁水提物治疗组,另取12只小鼠,颈背皮下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不进行紫外线照射,作为正常组.连续用药治疗30 d.Masson染色观察皮肤胶原纤维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皮肤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法测皮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皮肤胶原纤维厚度变薄,排列松散,Hyp含量明显减少,而MMP-9表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核桃仁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均能使动物皮肤胶原纤维厚度增加,排列紧密,同时Hyp含量显著升高,MMP-9阳性细胞率及表达量均明显减少.结论 核桃仁水提物对皮肤衰老小鼠皮肤胶原纤维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胶原含量有关.
作者:陈勤;姚媛媛;徐柯乐;夏醒醒;张蓓蕾;周乾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城市居民养老机构入住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3 704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有38.5%的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月收入对养老机构入住意愿有影响.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家庭养老资源不足,现有机构养老资源又不能满足需求,养老机构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机构养老在贵州具有发展前景.
作者:何英;江智霞;袁晓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CHD)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入住该院的CHD患者12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40例,急性Q波和非Q波心肌梗死(AMI) 3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清中FIB和hs-CRP水平.hs-CRP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FIB测定采用Clauss法.结果 与对照组FIB比较,SAP、AMI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hs-CRP比较,SAP、AMI明显降低(P<0.05).结论 FIB和hs-CRP表达,能有效地反映出CHD的发展过程及预后情况,对CHD的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红庆;姜文锡;梅换明;杜小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小剂量胺碘酬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28例分为三组,胺碘酮组(n =36例)给予胺碘酮600 mg/d,1~2 w后改为200 mg/d,维持治疗1年;大剂量联合组(n=43例)给予胺碘酮600 mg/d,1~2w后改为200 mg/d,同时口服氯沙坦50 ~ 100 mg/d,维持治疗1年;小剂量联合组(n=49例)给予胺碘酮600 mg/d,1~2w后改为200 mg/d,持续1个月后减为100 mg/d,同时口服氯沙坦50 ~ 100 mg/d,维持治疗1年.观察三组患者1年内心率、血压及转复维持有效率;治疗6个月、1年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内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 ①治疗6个月,大剂量联合组、小剂量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胺碘酮组(均P<0.05);三组转复维持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1年后大剂量联合组、小剂量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胺碘酮组,转复维持有效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LAD、LAEDV、LAESV明显小于胺碘酮组,LAEF明显高于胺碘酮组(P<0.05);大剂量联合组、小剂量联合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可以有效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脏重构,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心律维持效果明显优于胺碘酮,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肖飞;钟国强;曾志羽;涂荣会;何燕;蒋智渊;李烁;付金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对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不同供血区脑梗死的对比研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确诊的ICA/MCA主干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依据患者发病1 w内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确定梗死部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确诊ICA 39例,MCA 36例;据头颅MRI表现,ICA组和MCA组分水岭梗死(BZI)分别为15/39例(38 5%)、22/36例(61 1%),MCA组显著高于ICA组(P<0.05);ICA组单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MCA组(P<0.05);MCA组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ICA组(P<0.05)结论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梗死部位有显著性差异,前者以单发性脑梗死多见;后者以多发性脑梗死多见,多发性脑梗死中以皮层分支动脉供血区梗死(PI)+ BZI多见.提示两者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不同之处.
作者:朱林凤;刘猛;吴坚;盛世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3~2012年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费用补偿情况,探讨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方法 从吉林省新农合统计信息系统中调取2003~ 2012年10年的新农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2 198元上涨为2012年的5 408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和门诊补偿比例不断升高,由2003年的27.0%和15.1%上涨为52.5%和37%.2012年住院和门诊次均自费占年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5%和1.1%.结论 10年间,吉林省新农合的住院补偿比例逐年上升,农民的受益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住院患者次均个人自费占其年收入的比例依然较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没有真正消除.建议加强医疗费用控制,规范医疗诊断和治疗行为,扩大新农合药品目录范围,从而完善新农合的补偿制度,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
作者:刘中正;张秀敏;王昕晔;赵璐;李晶华;沈文生;王国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其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1].人们对心肌梗死认识程度不高,对心肌梗死和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不够,而表现出焦虑、恐惧等情绪,对恢复阶段的饮食和用药等问题也不明确,导致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不好[2].研究[3]表明,在术后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的疗效进行研究.
作者:孙全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2000年第四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受检人群占总受检人群的11.7%,而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数占总人数的40.9%[1].说明老年肺结核已成为社会人群中的重要传染源之一.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各脏器功能都有所减退,免疫力普遍下降,合并多种疾病较普遍,对药物耐受程度也下降,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进而影响病情的控制及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探讨更合理的老年肺结核化疗方案,本文对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的化疗方案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张洁;樊惠霞;杨旭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是一种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段上段非分叉处、前壁或侧壁、宽颈、壁薄、较脆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的0.3% ~1%,占颈内动脉瘤的0.9% ~6.5%,由于动脉瘤在术中可见呈鲜红色、血泡样,故称为BBA[1~3].BBA小而无颈,极容易破裂出血,且普通造影检查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术后易再次破裂出血等,本文对颈内动脉床突段BBA病因、形态学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陈浩;于金录;许侃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干预小鼠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 EBP-1 c)在肝脏表达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姜黄素治疗NAFLD的机制,为姜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实时PCR方法对比正常组、NAFLD模型组、姜黄素预防组、姜黄素治疗组中肝脏ApoB100和SREBP-1c的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ApoB100 mRNA在模型组表达增高,而在预防组和治疗组表达均降低(P <0.05);SREBP-1c mRNA在模型组表达增高,而在预防组和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均增高(P<0.05).结论 应用姜黄素对于NAFLD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能不是通过凋节SREBP-1c 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梁衍锋;张东东;孙俐俐;倪蕾;王淑秋;马小茹;刘蕾;刘君星;王芳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年龄≥65岁的住院CHD患者150例(CHD组),同期入选<65岁CHD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及≥65岁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100例为非冠心病组(非CHD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Cys C、β2-MG水平,评价老年CHD患者Cys C、β2-MG水平与CHD类型、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功能关.结果 与同年龄段非CHD患者比较,老年CHD患者Cys C水平较低(P>0.05);同<65岁CHD患者比较老年患者Cys C和β2-MG水平明显增高(P<0.05);老年CHD三支病变者和重度病变者Cys C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和轻度病变者(P<0.05).结论 老年人Cys C,β2-MG水平高于非老年者;老年CHD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数目、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Cys C水平逐渐降低.
作者:赵红丽;李潞;王帅;李纯;张晓丹;于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Brunstrom分期的影响.方法 按要求选择11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病程在1个月内的62例,病程>6个月的56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入院24 h内初评,评测次日介入康复,试验组运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运用常规的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于8 w、16 w时分别作一次中评和末评,比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Brunstrom分期在中评和末评时均有所改善.试验组中,病程1个月内的31例患者在中评时下肢功能达到BrunstromV~Ⅵ期的有16人,占51.61%.6个月以上的28例患者达到BrunstromV~Ⅵ期的也有12人,占42.86%.末评时分别达到了87.10%和67.86%;对照组中,中评时对应指标为22.58%和17.86%,末评时达到80.65%和28.57%.组间比较,中评时,试验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评时,病程1个月内的卒中患者在试验组中改善例数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脑卒中患者,试验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短期内更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提高,优于神经康复治疗技术.能促进病程长久的脑卒中患者更快的恢复,而对病程短的脑卒中患者,在长期疗效中体现出的效果优势不明显.
作者:龚泽辉;王义亮;袁柯;杜富勤;武龙华;李淑勇;郭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八段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康复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寻找提高围绝经妇女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 用Kupperma评分法量表和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唐山市文化路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rman评分≥16分的患者113例,年龄45~ 55岁;按数字排序随机分对照组58例,八段锦组55例,训练5个月后对两组用Kupperma量表评价症状,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5个月后,训练组组间比较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头晕、疲倦乏力、肌肉关节痛、胸闷心悸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肌肉关节痛、胸闷心悸有改善(P<0.05).SF-36生命质量量表在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生命力(VT)、总健康(GH)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八段锦气功操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躯体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郝晶;窦娜;马素慧;邱忠君;李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索不同吸痰模式对老年吸烟喉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吸烟喉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定时吸痰模式,研究组采取个体化按需吸痰模式.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比较,同时也对吸痰并发症及与吸痰相关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老年吸烟喉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期及夜间吸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夜间睡眠时间及完成睡眠周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研究组夜间觉醒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因吸痰直接导致和与吸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个体化按需吸痰模式增加了老年吸烟喉癌患者术后夜间睡眠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黄卫东;李笑雨;安冉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为了探讨补肾宁心方对去势雌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26只3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和治疗组(卵巢切除并灌以补肾宁心中药复方),除正常对照组外均于术后2 w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同时灌胃给药,连续3个月,12w末测定动物血清雌二醇水平;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行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雌激素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 动物去势后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与去势对照组比较,补肾宁心方对雌二醇变化无明显影响,但能抑制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显著减轻主动脉的病理损害,上调主动脉血管雌激素受体的蛋白表达.结论 补肾宁心方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发挥对绝经后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作者:郝群;梁元姣;张承;李大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基于生活故事书的老年痴呆干预成效及要领.方法 将58例轻中度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干预组施以生活故事干预8 w.于基线、8、12 w,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康乃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和痴呆生活质量量表(DQOL)对两组患者各测评一次.结果 在第8周和第12周,干预组的MMSE和DQO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5),而CSDD得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5).结论 生活故事干预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情绪和生活质量;其干 预效果有赖于操作要领的把握,其精髓在于发挥回忆的价值.
作者:王连艳;沈翠珍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