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咳嗽56例诊治分析

张晓清

关键词:慢性咳嗽, 内科医生, 患者, 呼吸专科, 诊治, 误诊, 问题, 临床, 困扰, 困难, 接诊, 病因
摘要:慢性咳嗽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类咳嗽病因较多而复杂,确诊往往比较困难,成为困扰患者与内科医生的疑难问题.我院呼吸专科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间,接诊了被误诊的慢性咳嗽患者56例,现将其诊治情况进行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及埘照组,灌洗组26例,对照组22例,均在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及祛痰药的基础上,灌洗组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床旁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体位引流排痰.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化验和影像学变化以评价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灌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灌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洗组显效10例,好转12例,有效率为85%;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6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气胸及严重气道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苏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口服卡介苗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口服卡介苗(BCC)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 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哮喘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将32只BABL/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皮内注射卡介苗组、几服卡介苗组.皮内注射组及口服卡介苗组于第一次OVA激发前8周卡介苗皮内沣射及口服十预,收集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各类细胞学计数.结果 哮喘组与卡介苗干预两组小鼠BALF中细胞学总数和分类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哮喘组以Eos、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卡介苗十预两组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多明显,P<0.01.卡介苗干预后,口服卡介苗组与皮内注射卡介苗组BALF中Eos较哮喘组明硅下降,下降率约50%,P<0.05,而巨噬细胞明显增多.P<0.05,同时淋巴细胞有所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是外周血Eos在卡介干预后的两组与哮喘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卡介苗可明显抑制哮喘小鼠BALF中Eos水平,巨噬细胞明显增多.对外周血Eos水平降低无明显变化.能获得与皮内注射卡介苗相同的免疫效力.

    作者:余江清;李秋根;卢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损害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78例支原体感染致肺外系统损害患儿资料.结果 MP感染可引起心、肾、血液、神经、消化道、皮肤等多系统损害,经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索及对症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MP感染导致多系统损害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当以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解释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

    作者:李平;皇甫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艾滋病患者伴发的真菌感染几乎包含了所有已发现的致病真菌及某些对正常宿主来说是非致病真菌的菌种.

    作者:邓莹莹;陆普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00例可疑肺癌或肺结核患者纤支镜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纤支镜检查对临床及X线胸片疑似肺癌或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回顾性的方法收集我院1985~1993年住院的100例胸片肺不张、团块状阴影和炎性样浸润不能明确诊断者,采用Olympus BF-Type10 型纤支镜配合刷检、活检等手段以达到明确诊断目的 .结果 纤支镜总确诊率达79%,尤其对肺癌的诊断确诊率为90.5%,菌阴肺结核的确诊率45.8%,证明纤支镜对疑似肺癌或肺结核患者的明确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罗平;高雪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变化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 48例中好转45例(93.75%),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3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减少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林少芳;彭睿;曹鹰;李勇萍;付东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住ICU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年2月~2008年3月住ICU喘息状态患者45例,进行MODS诊断及APACHEⅡ评分,ALI患者行机械通气.结果 合并MODS 19例,APACHEⅡ评分平均13.2±7.9,其中APACHEⅡ评分≤10者5例无一例死亡,APACHE II评分≥25者6例均死亡.出现心衰或休克12例,肝功能衰竭13例,肾功能衰竭9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2例,消化道出血5例.2个脏器受累12例,死亡3例(25%);3个脏器受累6例,死亡5例(83%),4个脏器受累1例死亡.1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4例行无创机械通气,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外设PEEP>6mmHg 5例均死亡.19例合并MODS者死亡9例,死亡率47.36%.其中肺部感染者病原学检查G-杆荫感染11例,G+菌感染3例.结论 住ICU喘息状态并MODS患者的死亡率比预计的高.预后与脏器衰竭出现数量,APACHE 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外设PEEP大小呈正相关.

    作者:李占斌;王东涛;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介素-2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介素-2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病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白介索-2联用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嚦酰胺(3HRS(E)Z/6HRZ)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3HRS(E)Z/6HRZ方案常规治疗.观察痰菌阴转率和空洞病灶愈合的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空洞病灶各有不同程度的愈合,痰找抗酸杆菌呈阴性;而对照组空洞病灶改变不明显,痰菌阴转率较低.结论 白介素-2有较好辅助治疗肺结核作用.

    作者:陈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回顾性总结18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包括对手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观察牛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发生及出院后如何进行家庭护理的健康宣教.认为通过精心护理及密切配合,能够使手术顺利完成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清秀;罗淑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1例.痊愈后随机分成3组:氟替卡松组28例,给予氟替卡松125 ug,吸入,早晚各一次,1个月后改为1吸,每晚一次,共3个月;顺尔宁组24例,予顺尔宁4 mg每晚一次,口服3个月;对照组49例,不给干预措施.对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出现喘息的人数,喘息次数,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 氟替卡松组和孟鲁司特组患儿喘息人数,喘息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就每月治疗费用来看,氟替卡松组明显低于后两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均能显著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发牛率,并能著减少喘息患儿的喘息次数.两种措施对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喘息有一定的预防疗效.氟替卡松价格低廉;孟鲁司特使用简单,方便.

    作者:余必信;潘家华;倪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生索选掸策略进行干预后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井放、临床研究.连续入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评分干预组,39例)人院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大于6分者抗生素选择策略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小于6分者采用常规升级治疗方案.B组(常规组,39例)按常规自然决定抗牛素的选择和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疗程、病死率及真菌定植发牛率等.结果 A组抗生素使用疗程、病死率显著低于B组,B组真菌定植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干预抗生素选择策略对改善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328例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ARDS患者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推测可能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组ARDS发生率为14.3%,单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血压、肺部并存病、ISS值、呼吸频率、肺挫伤、连枷胸、血气胸、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0.01),膈疝、腹腔脏器伤(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独立高危因素为:高龄、肺部并存病、休克、ISS值、呼吸困难、肺挫伤、连枷胸、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严密监测血压、血气、呼吸.适时应用机械通气,降低ARDS死亡率.

    作者:徐卫华;钱永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DA、CRP和CEA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在胸腔积液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已确诊的胸腔积液标本76例(结核住胸腔积液29例、癌性胸腔积液38例和化脓性胸腔积液9例),检测胸腔积液中ADA、CRP和CEA数值,并进行各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ADA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及化脓性胸腔积液明显升高,在癌性胸腔积液明显偏低(P<0.01).CRP在化脓性胸腔积液升高明显,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次之,在癌性胸腔积液中值低,三者之间比较有显著芹异(P<0.01).CEA在癌性胸腔积液中均值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和化脓性胸腔积液组(P<0.01).结论 ADA、CRP和CEA联合监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意义.

    作者:朱丽娟;朱彩平;杨小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癌细胞分子病理初探

    肺癌是当前严重威胁健康的肿瘤之一,五年生存率只有15%[1],肺癌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多阶段逐渐形成的复杂演进过程,从典型的良性病变到高度恶性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良恶性阶梯,因此,及时发现肺癌前病变、研究肺癌前病变至早期癌阶段的分子机制及基凶表达谱的改变、探索肺癌预防及早期诊治的措施,对终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我们对部份相关基因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刘姣;张云玲;赵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双黄连抑制流感病毒甲1型基因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甲.型多聚酶蛋白(PA)基冈,了解双黄连作用病毒的效应.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标准曲线测约物抑制甲1型PA病毒基因效应.结果 以实时荧光RT-PCR法,蓖复测7次取平均值.对照组病毒基因为3.62 X 106±0.90拷贝数/ug,试验组病毒基因为4.57 X 105±1.23拷贝数/mg.发现病毒对照组基因明显高于试验组(P<0.001).结论 提示双黄连可抑制流感病毒甲1基因.

    作者:孙坚;王农荣;杨斌;何士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研究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日前用于诊断肺癌的相关标志物越来越多,其中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埘NSE在SCLC的监测、鉴别诊断、预后等方面的作用作一介绍.

    作者:赵振;顾玉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套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及吉西他滨(GEM)联合DDP两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成两组,长春瑞滨(NP)组54例,吉西他滨(GP)组44例,比较两方案疗效.结果 NP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有效率40.7%.GP组CR 2例,PR 16例,有效率40.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位生存期(MST):NP组为8.8个月,GP组为9个月,疾病缓解时间(DRT)分别为3.4个月及3.6个月.毒性反应:GP组WBC下降36例,占67%,其中Ⅲ/IV度白细胞下降10例,占22%.明显高于NP组,(P<0.05);NP组发牛静脉炎12例,占22%明显高于GP组,(P<0.05).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床疗效、中位生存期及疾病缓解时间相似,毒性反应较轻.因此,两种方案均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张武;孙洪雨;郑维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种方法诊断OSAHS的比较

    目的 探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在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更简易、准确、低成本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某进口的多导睡眠仪(PSG)和使携式睡眠监测仪,对60例怀疑有OSAHS的对象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监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各指标的差异,以及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两种方法所得呼吸紊乱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血氧饱和度时间等均无著性差异(P>0.05).与PSG比,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0%;对病情分度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轻度73.3%、中度71.4%、重度94.4%.结论 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对诊断OSAHS有高敏感性,尤其对重度OSAS的诊断更为准确,适合于临床常规诊断.

    作者:海冰;钟红;李永霞;张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对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可评价疗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40例,治疗21~28天为一个周期,2~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42.5%,鳞癌组有效率为47.4%,腺癌组有效率为42.9%,鳞癌、腺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其他毒副反应有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静脉炎、腹泻等,但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国产吉西他滨(泽菲)与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爱丽;徐爱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呼吸锻炼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呼吸锻炼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7),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每口在医牛指导下进行2次呼吸锻炼,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榆查肺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蕈线资料可比,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肺活量(VC)平均增加525 ml(P<0.05),大通气量(MVV)平均增加5.3 L(P<0.05),第1秒用力呼气存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无差异(P>0.05),1秒率(FEVl/FVC%)下降(P

    作者:柳彦涛;侯亚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