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关键词: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重症肺炎, 抗生素, 降阶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生索选掸策略进行干预后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井放、临床研究.连续入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评分干预组,39例)人院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大于6分者抗生素选择策略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小于6分者采用常规升级治疗方案.B组(常规组,39例)按常规自然决定抗牛素的选择和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疗程、病死率及真菌定植发牛率等.结果 A组抗生素使用疗程、病死率显著低于B组,B组真菌定植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干预抗生素选择策略对改善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治疗AECOPD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痰热清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以抗感染及埘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痰热清静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9%,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汁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疗效满意且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国琳;张念志;任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TEN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PTE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I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中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在NSCLC中的总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表达随NSCLC临床分期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NSCLC高中分化组高于低分化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IC无淋巴结转移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nm 23-H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NSCLC中PTEN蛋白低表达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检测PTEN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NSCLC的预后.

    作者:江志坚;王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诊断为AECOPD合并肺心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纠止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及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和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lO天后伞血黏度、血浆黏度、RBC压积、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好转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为(5±2)犬,住院时问为(11±3)天,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8±3)天,住院时间为(17±5)天.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提高肺功能及增强疗效,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兼斌;易高众;向志;唐建新;谢茂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住ICU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年2月~2008年3月住ICU喘息状态患者45例,进行MODS诊断及APACHEⅡ评分,ALI患者行机械通气.结果 合并MODS 19例,APACHEⅡ评分平均13.2±7.9,其中APACHEⅡ评分≤10者5例无一例死亡,APACHE II评分≥25者6例均死亡.出现心衰或休克12例,肝功能衰竭13例,肾功能衰竭9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2例,消化道出血5例.2个脏器受累12例,死亡3例(25%);3个脏器受累6例,死亡5例(83%),4个脏器受累1例死亡.1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4例行无创机械通气,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外设PEEP>6mmHg 5例均死亡.19例合并MODS者死亡9例,死亡率47.36%.其中肺部感染者病原学检查G-杆荫感染11例,G+菌感染3例.结论 住ICU喘息状态并MODS患者的死亡率比预计的高.预后与脏器衰竭出现数量,APACHE 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外设PEEP大小呈正相关.

    作者:李占斌;王东涛;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食道癌贲门癌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护理干预

    吻合口瘘是食道癌贲门癌根治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死亡率高达50%,一旦发生,治疗非常困难.预防吻合口瘘,手术过程是关键,而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也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研究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日前用于诊断肺癌的相关标志物越来越多,其中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埘NSE在SCLC的监测、鉴别诊断、预后等方面的作用作一介绍.

    作者:赵振;顾玉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60例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临床对气胸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院诊治的自发性气胸160例l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经治疗108例自发性气胸全部治愈(100%);继发性气胸52例,治愈50例(96.2%),死亡2例(3.8%).结论 特发性气胸以青壮年为主,症状轻,治疗效果好;继发性气胸以中老年居多,合并症多,诊断复杂,易漏诊与误诊.

    作者: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给予普米克令舒1 mg和万托林雾化液1 ml联合雾化吸人治疗,2次/d;对照组28例、给予万托林雾化液1 ml雾化吸人治疗,2次/d,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FEV1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FEV1和PEF及pH值、PaO2、PaCO2均有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良反应明硅少于对照组.结论 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雾化吸入能够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赵玉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分枝杆菌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进展

    分枝杆菌属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C)、麻风分枝杆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eteria,NTM)自1882年Koch发现结核菌以来,已报道了100余种分枝杆菌,其中约30种与不同的人类或动物疾病有关.

    作者:王亚娟;冯萍;熊礼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29例住院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栓塞面积与基础疾病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栓塞而积大小与合并的基础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栓塞面积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对影响栓塞面积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索相关分析.结果 50~70岁为PTE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女性50岁以后发病要高于男性.PTE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HBP)(58.9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47.29%),高脂血症(30.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71%),冠心病(CHD)(20.93%),房颤(AF)(10.85%)等.56.59%的PTE患者合并2个以上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种类的多少与PTE柃塞面积的大小无相天性.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年龄(≤40岁、t≥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PTE的发生相关(P

    作者:叶晓芳;刘双;朱光发;徐秋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脉输液病人的需求及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由过去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我们通过与病人交谈和病人满意度调查中,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主动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满意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秋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管扩张剂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观察

    咯血是肺结核较常见症状之一,可导致肺部感染和结核病播散.目前对肺结核咯血病人的保守治疗仍以缩血管药物垂体后叶素为主,但由于其禁忌症及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我院结核内科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咯血,通过扩、缩血管药物临床应用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

    作者:吕丰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AIF)中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肺结核52例(菌阳20例.菌阴32例),肺炎35例,采用FQ-PCR法检测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B-DNA水平.结果 52例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为65.4%(菌阳19例,菌阴15例),35例非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为5.7%,经统计学比较,FQ-PCR法检出结核杆菌阳性率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P均<0.05),FQ-PCR法特异性高.结论 FQ-PCR法检测BALF中TB-DNA为痰涂片阴性及无痰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晶;邓群益;高扬;吴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哮喘患者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AFF和IgE.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IgE测定分升高37例(356.3 ±103.4 U/ml)和正常23例(113.4±38.6 U/ml)两组,而BAFF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无论IgE升高还足正常,血清水平都明显升高,分别为(8.27±4.36)与(7.58±3.67)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间显显著负相关(r=-0.49,P<0.05),而IgE与FEV1占预计值%间无相关性(r=-8.47,P>0.05).结论 血清BAFF水平可作为一种新的指标来检测哮喘疾病.

    作者:张颖新;陈双峰;王凤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清水县结核病防治机构与综合医疗机构合作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之间的合作机制,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方法 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建立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的沟通机制,在综合医疗机构免费提供x线胶片,给住院病人提供抗结核免费药品,采取激励机制等.结果 肺结核病人网络报告率从上一年同期的48.03%提高到89.15%,转诊率从上一年同期的32.98%提高到64.34%,到位者涂阳病人所占比例由 20.33%上升到30.19%.结论 通过加强结防机构与医院的合作有效提高了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转诊和到位率,达到了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控制传染源的目的 .

    作者:颜淑萍;宋晓宝;雷彩英;刘晓岚;南军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气管困难插管的应用

    目的 评价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16例需要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经喉镜两次插管失败,采用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成功.结果 16例患者使用支气管镜引导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平均时间41±18秒,除1例出现轻度鼻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无显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引导捅管是简单、安全、有效的办法.

    作者:徐劲松;丁国友;来伟;夏国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咳嗽、胸痛20天,发热、气促5天

    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住院号166652.主诉:咳嗽、咳痰、胸痛20天,发热气促5天.

    作者:谢红旗;赵年贵;柯明耀;林亚乐;徐朝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1例.痊愈后随机分成3组:氟替卡松组28例,给予氟替卡松125 ug,吸入,早晚各一次,1个月后改为1吸,每晚一次,共3个月;顺尔宁组24例,予顺尔宁4 mg每晚一次,口服3个月;对照组49例,不给干预措施.对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出现喘息的人数,喘息次数,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 氟替卡松组和孟鲁司特组患儿喘息人数,喘息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就每月治疗费用来看,氟替卡松组明显低于后两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均能显著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发牛率,并能著减少喘息患儿的喘息次数.两种措施对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喘息有一定的预防疗效.氟替卡松价格低廉;孟鲁司特使用简单,方便.

    作者:余必信;潘家华;倪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结核咯血致肺不张22例分析

    目的 分析肺结核咯血致肺不张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肺结核咯血致肺不张22例.结果 1、老年人易发.2、多发生于中、大量咯血患者.3、患侧多见.4、左肺多发.结论 肺结核咯血致肺不张如能及时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韩顺利;高文英;米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通喉罩通气在成人肺部止血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通喉罩通气在成人支气管镜肺部止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实施肺部止血的成人患者9例,年龄21~62岁,在快速诱导麻醉下实施三通喉罩插入.插入成功后,二通喉罩的杯准端口连接呼吸机(或麻醉机)进行机械或人工控制通气,从三通喉罩另一带有密封胶帽端口置入纤维支气管镜,经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实施肺部止血术.记录麻醉前5 min时(To),插入喉罩后即刻(T1),通气1 min时(T2),通气3 rain时(T3),通气10 min时(T4),通气20 min时(Ts),通气30 min时(T6),手术结束时(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通气T1、T2、L3、L4、L5、T6、T7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和手术的效果和过程.结果 全部9例手术顺利完成,SpO2在麻醉诱导开始后有明显改善,术中无明显下降;术中全郎病例气道压力小幅升高,仍属于正常压力范围,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肝发症.结论 三通喉罩用于支气管镜肺部止血具有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机器控制呼吸下实施手术,取得了呼吸的控制权,保证了良好的通气和氧供,方便了手术操作,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作者:钟军;陆卫忠;武贵林;韦海雷;范学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