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新;陈双峰;王凤菊
目的 观察舒利迭(50/500)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吸人舒利迭(50/500).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吴德忠;钱震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酚妥托明与乖体后叶索联合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酚妥拉明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咯血停止的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0%,高于对照组的40%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咯血停止时间为(1.12±0.51)d,对照组为(2.57±0.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率为35%,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酚妥拉明与乖体后叶素联用,既能协同止血、减少咯血时间而提高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项秀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同顾性分析结核性胸膜炎致大量胸腔积液160例,全部病例在抗痨治疗基础上,应用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为治疗组,常规胸穿术抽液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160例,其中治疗组89例,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胸水消失时间6±3.5 d,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5±5.4 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全部患者均能顺利进行胸水引流,肺部压迫症状得到改善,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承琼;钟蔚;邱文燕;钟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16例需要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经喉镜两次插管失败,采用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成功.结果 16例患者使用支气管镜引导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平均时间41±18秒,除1例出现轻度鼻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无显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引导捅管是简单、安全、有效的办法.
作者:徐劲松;丁国友;来伟;夏国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初治、复治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初治组和复治组各40例.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问的差异.结果 HAMD量表总分和因子分之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HAMA量表总分和因子分之精神性,初治组与复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HAMD量表总分两组均达到轻度抑郁症,HAMA量表总分两组也达到焦虑障碍的程度.结论 初治、复治肺结核住院患者共患心理疾病,患有轻度抑郁症及焦虑障碍,而且初治患者比复治患者生活质量更差,宜给予护理十顶,抗抑郁、抗焦虑药治疗,改善心理状况.
作者:谢月俏;谭燕华;许之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咯血是肺结核较常见症状之一,可导致肺部感染和结核病播散.目前对肺结核咯血病人的保守治疗仍以缩血管药物垂体后叶素为主,但由于其禁忌症及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我院结核内科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咯血,通过扩、缩血管药物临床应用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
作者:吕丰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时经口腔呼出气中NO浓度及血浆中N0的浓度,研究N0浓度与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发作患者30例,测定在急性发作期呼出气体中N0浓度、血浆中NO浓度;经过舒利迭吸入治疗,一吸,一日两次.治疗1个月后再次分别测定NO的浓度.结果 支气管哮喘症状急性发作期组患者呼出气以及血浆中NO浓度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呼出气体中NO浓度以及血浆中NO的检测为临床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参考.
作者:郑永华;陆晶晶;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呼吸锻炼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7),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每口在医牛指导下进行2次呼吸锻炼,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榆查肺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蕈线资料可比,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肺活量(VC)平均增加525 ml(P<0.05),大通气量(MVV)平均增加5.3 L(P<0.05),第1秒用力呼气存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无差异(P>0.05),1秒率(FEVl/FVC%)下降(P
作者:柳彦涛;侯亚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术巾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应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术中行穿刺细胞学诊断和冷冻切片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病例资料,62例均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其中47例术中行细胞病理学检查,42例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结果 术中细胞病理学诊断准确率93.6%,冷冻切片诊断准确率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细胞学穿刺时各例均无并发症发牛.细胞病理学检查与细胞病理学检查+冰冻切片检查42例,41例确诊肺痛,占9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术前肺癌诊断困难时术中行肿块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其安全性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且方便、快捷达到了手术要求是提高肺癌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磊;张骅;詹波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利福平注射液(舒兰新)治疗复治肺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利福霉素钠注射液比较.方法 将复治肺结核患者采用l:l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利福平注射液,后者使用利福霉素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痰荫阴转率、X线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完成疗程可评价疗效者共102例,实验组52例,治疗组50例.治疗2个月后,两组痰涂片阴转率分别为92.8%、80.8%,痰培阴转率分别为96.2%、85.0%;X线检查显效率分别为78.2%、58.9%,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97.1%、86.3%;两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51.3%、27.5%,空洞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75%;实验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1.6%明显低于对照组26.0%,以卜各对应指标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0.5%)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6.5%)无显著差别(χ2=0.51,P>0.05).结论 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高于利福霉素钠注射液,安全性相似.
作者:张酉生;孙红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重度持续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我科2006年收住晚期肺癌病人21例,在控制疼痛的方面,治疗护理体会如下.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大82岁,小24岁,平均57.5岁.汉族11例,维吾尔族4例,哈萨克族2例,回族5例.
作者:刘燕萍;蔡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矽肺患者由于常引起肺间质纤维化、毛细血管闭塞、肺气肿形成而导致呼吸功能减退和反复并发感染,因而较频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慢性病情使身体免疫功能减退,给真菌感染提供了条件,现将我院收治的矽肺并真菌感染20例应用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霞;张全新;李家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及埘照组,灌洗组26例,对照组22例,均在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及祛痰药的基础上,灌洗组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床旁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体位引流排痰.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化验和影像学变化以评价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灌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灌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洗组显效10例,好转12例,有效率为85%;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6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气胸及严重气道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苏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方法 32例FIE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PTE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利用各种检查技术辅助早期确诊.结论 对PTE应充分认识,合理安排检查,减少误诊率.
作者:刚永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改进透明敷贴及腹带包扎固定方法,加固中心静脉导管.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在留置引流中的脱出率,提高引流效果.方法 2005年3月到2008年6月,我科开展中心静脉导管微创胸(心包)膜腔引流共90例,其中胸腔积液62例,气胸23例,心包积液5例.按照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同定组及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及腹带包扎的加固组.观察两组导管引流中脱出情况.结果 常规固定组有10例引流导管脱出,加同包扎组无1例导管脱出.结论 采用无菌透明敷贴及腹带加固包扎固定留置引流管,固定效果好,能有效地减少导管脱出,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邹扬丹;金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通喉罩通气在成人支气管镜肺部止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实施肺部止血的成人患者9例,年龄21~62岁,在快速诱导麻醉下实施三通喉罩插入.插入成功后,二通喉罩的杯准端口连接呼吸机(或麻醉机)进行机械或人工控制通气,从三通喉罩另一带有密封胶帽端口置入纤维支气管镜,经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实施肺部止血术.记录麻醉前5 min时(To),插入喉罩后即刻(T1),通气1 min时(T2),通气3 rain时(T3),通气10 min时(T4),通气20 min时(Ts),通气30 min时(T6),手术结束时(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通气T1、T2、L3、L4、L5、T6、T7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和手术的效果和过程.结果 全部9例手术顺利完成,SpO2在麻醉诱导开始后有明显改善,术中无明显下降;术中全郎病例气道压力小幅升高,仍属于正常压力范围,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肝发症.结论 三通喉罩用于支气管镜肺部止血具有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机器控制呼吸下实施手术,取得了呼吸的控制权,保证了良好的通气和氧供,方便了手术操作,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作者:钟军;陆卫忠;武贵林;韦海雷;范学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煤工尘濡肺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23例煤工尘市合并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真菌感染占同期煤工尘肺医院感染的13.28%,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肺部真菌感染类型主要是念珠菌,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感染的发牛与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及广谱抗牛素、激素的应用有关.结论 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重视病原学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伞肺感染真菌的关键.
作者:孙秀霞;张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艾滋病患者伴发的真菌感染几乎包含了所有已发现的致病真菌及某些对正常宿主来说是非致病真菌的菌种.
作者:邓莹莹;陆普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甲.型多聚酶蛋白(PA)基冈,了解双黄连作用病毒的效应.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标准曲线测约物抑制甲1型PA病毒基因效应.结果 以实时荧光RT-PCR法,蓖复测7次取平均值.对照组病毒基因为3.62 X 106±0.90拷贝数/ug,试验组病毒基因为4.57 X 105±1.23拷贝数/mg.发现病毒对照组基因明显高于试验组(P<0.001).结论 提示双黄连可抑制流感病毒甲1基因.
作者:孙坚;王农荣;杨斌;何士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1例.痊愈后随机分成3组:氟替卡松组28例,给予氟替卡松125 ug,吸入,早晚各一次,1个月后改为1吸,每晚一次,共3个月;顺尔宁组24例,予顺尔宁4 mg每晚一次,口服3个月;对照组49例,不给干预措施.对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出现喘息的人数,喘息次数,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 氟替卡松组和孟鲁司特组患儿喘息人数,喘息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就每月治疗费用来看,氟替卡松组明显低于后两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均能显著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发牛率,并能著减少喘息患儿的喘息次数.两种措施对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喘息有一定的预防疗效.氟替卡松价格低廉;孟鲁司特使用简单,方便.
作者:余必信;潘家华;倪陈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