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套管针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许承琼;钟蔚;邱文燕;钟国华

关键词:套管针穿刺, 胸膜腔, 闭式, 引流术治疗, 大量胸腔积液, 对照组, 治疗组, 水封瓶, 消失时间, 胸水, 疗效明显, 结核性胸膜炎, 病例, 治疗时间, 治疗基础, 压迫症状, 临床推广, 疗效分析, 患者, 呼吸困难
摘要:目的 探讨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同顾性分析结核性胸膜炎致大量胸腔积液160例,全部病例在抗痨治疗基础上,应用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为治疗组,常规胸穿术抽液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160例,其中治疗组89例,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胸水消失时间6±3.5 d,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5±5.4 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全部患者均能顺利进行胸水引流,肺部压迫症状得到改善,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初治、复治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初治、复治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初治组和复治组各40例.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问的差异.结果 HAMD量表总分和因子分之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HAMA量表总分和因子分之精神性,初治组与复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HAMD量表总分两组均达到轻度抑郁症,HAMA量表总分两组也达到焦虑障碍的程度.结论 初治、复治肺结核住院患者共患心理疾病,患有轻度抑郁症及焦虑障碍,而且初治患者比复治患者生活质量更差,宜给予护理十顶,抗抑郁、抗焦虑药治疗,改善心理状况.

    作者:谢月俏;谭燕华;许之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给予普米克令舒1 mg和万托林雾化液1 ml联合雾化吸人治疗,2次/d;对照组28例、给予万托林雾化液1 ml雾化吸人治疗,2次/d,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FEV1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FEV1和PEF及pH值、PaO2、PaCO2均有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良反应明硅少于对照组.结论 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雾化吸入能够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赵玉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KT与端粒酶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 分别探讨蛋白激酶B(AKT)与端粒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 对4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行HE染色及AKT和端粒酶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NSCLC中AKT、端粒酶的阳性率分别为67.5%和77.5%,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2.5%和0%(P0.05).端粒酶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及吸烟状态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O.05).且AKT与端粒酶在肺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 AKT,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及患者的吸烟状态显著相关,并且两者在肺癌的表达中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宋丽;范理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舒利迭(50/500)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50/500)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吸人舒利迭(50/500).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吴德忠;钱震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空洞型肺隐球菌病1例

    患者男性,39岁,体检发现肺部占位2+周于2008年6月27日入院.患者2008年6月10日体检查胸片发现多发占位,胸部CT示右肺多发斑片影(图1),予抗感染治疗(左氧氟沙星0.5 g 1/d)14天,2008年6月23日复杏胸部CT(图2)病灶同前无明显吸收,但右肺病灶似渐出现小空洞影.

    作者:李泽钊;朱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农村老年支气管哮喘呼气峰流量监测的健康教育应用观察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高趋势.

    作者:王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诊断为AECOPD合并肺心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纠止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及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和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lO天后伞血黏度、血浆黏度、RBC压积、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好转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为(5±2)犬,住院时问为(11±3)天,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8±3)天,住院时间为(17±5)天.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提高肺功能及增强疗效,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兼斌;易高众;向志;唐建新;谢茂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成人Stin病4例的肺脏表现并文献复习

    目的 从肺脏损害角度探讨成人still病的肺部表现,以指导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例伴有肺部表现的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有肺部影象学异常,其中双肺广泛间质性肺炎样改变1例,肺炎样多发斑片和纤维条索影3例,伴有胸腔积液3例;均被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成人still病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53%,主要表现为问质性肺炎、浸润性肺炎和胸膜炎.呼吸道症状轻,肺部体征少,发热程度往往与其小相符合.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索治疗反应较好.结论 成人still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肺脏时极易误诊为感染性肺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刘一;张波;樊再雯;王东;于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艾滋病患者伴发的真菌感染几乎包含了所有已发现的致病真菌及某些对正常宿主来说是非致病真菌的菌种.

    作者:邓莹莹;陆普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清醒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绛鼻气管插管在清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神志清楚的危重症患者,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建立人工气道.部分病人同时还进行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及分泌物的采样.结果 32例患者伞部一次性插管成功,均未出现并发症,平均插管时间约1分钟.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安全、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癌细胞分子病理初探

    肺癌是当前严重威胁健康的肿瘤之一,五年生存率只有15%[1],肺癌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多阶段逐渐形成的复杂演进过程,从典型的良性病变到高度恶性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良恶性阶梯,因此,及时发现肺癌前病变、研究肺癌前病变至早期癌阶段的分子机制及基凶表达谱的改变、探索肺癌预防及早期诊治的措施,对终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我们对部份相关基因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刘姣;张云玲;赵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住ICU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年2月~2008年3月住ICU喘息状态患者45例,进行MODS诊断及APACHEⅡ评分,ALI患者行机械通气.结果 合并MODS 19例,APACHEⅡ评分平均13.2±7.9,其中APACHEⅡ评分≤10者5例无一例死亡,APACHE II评分≥25者6例均死亡.出现心衰或休克12例,肝功能衰竭13例,肾功能衰竭9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2例,消化道出血5例.2个脏器受累12例,死亡3例(25%);3个脏器受累6例,死亡5例(83%),4个脏器受累1例死亡.1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4例行无创机械通气,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外设PEEP>6mmHg 5例均死亡.19例合并MODS者死亡9例,死亡率47.36%.其中肺部感染者病原学检查G-杆荫感染11例,G+菌感染3例.结论 住ICU喘息状态并MODS患者的死亡率比预计的高.预后与脏器衰竭出现数量,APACHE 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外设PEEP大小呈正相关.

    作者:李占斌;王东涛;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全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全肺切除手术是中央型肺癌、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等疾病的外科佳、可行的治疗手段,因为手术比较大,切除人体器官范围大,所以,病人围手术期的密切病情观察和完善优质的护理,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心胸外科2000年至2007年全肺切除术18例,就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研究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日前用于诊断肺癌的相关标志物越来越多,其中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埘NSE在SCLC的监测、鉴别诊断、预后等方面的作用作一介绍.

    作者:赵振;顾玉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淋巴瘤化疗后巨细胞病毒肺炎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淋巴瘤化疗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6例淋巴瘸化疗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件分析.结果 CMV-IgM测定阳性5例,纤支镜下肺活检阳性2例.纤支镜下取肺活检组织经免疫纰化证实1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有创呼吸机通气4例.3例治愈,2例死亡,1例冈其他原凶出院.结论 CMV-IgM,胸部CT,纤支镜下肺活检有利于淋巴瘤化疗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早期诊断,必要时呼吸机辅助通气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水龙;陈正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对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可评价疗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40例,治疗21~28天为一个周期,2~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42.5%,鳞癌组有效率为47.4%,腺癌组有效率为42.9%,鳞癌、腺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其他毒副反应有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静脉炎、腹泻等,但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国产吉西他滨(泽菲)与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爱丽;徐爱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肺门纵隔淋巴结淀粉样变

    病史:患者,女,56岁,于2008年2月初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少量黄痰伴有低热,体温高37.8℃,出现盗汗现象,活动后胸闷气喘,无胸痛症状.

    作者:陈恒;黎毅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AIF)中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肺结核52例(菌阳20例.菌阴32例),肺炎35例,采用FQ-PCR法检测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B-DNA水平.结果 52例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为65.4%(菌阳19例,菌阴15例),35例非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为5.7%,经统计学比较,FQ-PCR法检出结核杆菌阳性率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P均<0.05),FQ-PCR法特异性高.结论 FQ-PCR法检测BALF中TB-DNA为痰涂片阴性及无痰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晶;邓群益;高扬;吴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1例.痊愈后随机分成3组:氟替卡松组28例,给予氟替卡松125 ug,吸入,早晚各一次,1个月后改为1吸,每晚一次,共3个月;顺尔宁组24例,予顺尔宁4 mg每晚一次,口服3个月;对照组49例,不给干预措施.对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出现喘息的人数,喘息次数,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 氟替卡松组和孟鲁司特组患儿喘息人数,喘息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就每月治疗费用来看,氟替卡松组明显低于后两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均能显著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发牛率,并能著减少喘息患儿的喘息次数.两种措施对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喘息有一定的预防疗效.氟替卡松价格低廉;孟鲁司特使用简单,方便.

    作者:余必信;潘家华;倪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OPD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时机研究

    目的 研究COPD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时机.方法 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4 h拔管,对照组7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 h拔管,比较拔管后48 h内的再插管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插管率分别为16.7%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杨阳;邹俊;张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