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军;陆卫忠;武贵林;韦海雷;范学良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诊断为AECOPD合并肺心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纠止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及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和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lO天后伞血黏度、血浆黏度、RBC压积、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好转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为(5±2)犬,住院时问为(11±3)天,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8±3)天,住院时间为(17±5)天.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提高肺功能及增强疗效,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兼斌;易高众;向志;唐建新;谢茂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临床上常见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分为阻塞性、中枢性及混合性3种类型,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 drome,OSAs)常见.近年来,随着睡眠多导记录仪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对本病的认识逐步深入,诊断和治疗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黄磊;徐爱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生索选掸策略进行干预后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井放、临床研究.连续入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评分干预组,39例)人院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大于6分者抗生素选择策略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小于6分者采用常规升级治疗方案.B组(常规组,39例)按常规自然决定抗牛素的选择和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疗程、病死率及真菌定植发牛率等.结果 A组抗生素使用疗程、病死率显著低于B组,B组真菌定植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干预抗生素选择策略对改善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方法 32例FIE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PTE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利用各种检查技术辅助早期确诊.结论 对PTE应充分认识,合理安排检查,减少误诊率.
作者:刚永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及埘照组,灌洗组26例,对照组22例,均在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及祛痰药的基础上,灌洗组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床旁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体位引流排痰.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化验和影像学变化以评价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灌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灌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洗组显效10例,好转12例,有效率为85%;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6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气胸及严重气道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苏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利福平注射液(舒兰新)治疗复治肺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利福霉素钠注射液比较.方法 将复治肺结核患者采用l:l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利福平注射液,后者使用利福霉素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痰荫阴转率、X线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完成疗程可评价疗效者共102例,实验组52例,治疗组50例.治疗2个月后,两组痰涂片阴转率分别为92.8%、80.8%,痰培阴转率分别为96.2%、85.0%;X线检查显效率分别为78.2%、58.9%,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97.1%、86.3%;两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51.3%、27.5%,空洞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75%;实验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1.6%明显低于对照组26.0%,以卜各对应指标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0.5%)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6.5%)无显著差别(χ2=0.51,P>0.05).结论 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高于利福霉素钠注射液,安全性相似.
作者:张酉生;孙红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痰热清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以抗感染及埘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痰热清静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9%,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汁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疗效满意且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国琳;张念志;任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老年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肺炎为常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年轻人.目前人类寿命显著延长,由于老年人免疫系统及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多;因起病隐匿,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为提高诊治水平,现对我院近3年收住的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分析如下.
作者:林庆育;林群英;陈挺剑;林素琴;张爱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检查对临床及X线胸片疑似肺癌或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回顾性的方法收集我院1985~1993年住院的100例胸片肺不张、团块状阴影和炎性样浸润不能明确诊断者,采用Olympus BF-Type10 型纤支镜配合刷检、活检等手段以达到明确诊断目的 .结果 纤支镜总确诊率达79%,尤其对肺癌的诊断确诊率为90.5%,菌阴肺结核的确诊率45.8%,证明纤支镜对疑似肺癌或肺结核患者的明确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罗平;高雪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方案,对哮喘患者持续使用吸入治疗,峰流速仪肺功能临测等综合疗法,控制哮喘发作.方法 选自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呼吸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246例,全部建立哮喘挡案,规范使用普米克都保加奥克斯都保吸入,持续治疗半年,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FEV.和PEF预计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246名患者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24%,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一秒用力呼气值升高及PEI预计值%升高有统汁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一秒用力呼气值升高及PEF预计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6个月后,因哮喘急诊就诊和因哮喘住院的患者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对哮喘基本知识、自我管理教育学习,哮喘患者对哮喘防治有了新认识,病情长期缓解相对稳定,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王卫青;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结核患者的归口管理是我国结核病控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综合医院结核患者的诊治和管理现况,抽查了滨州市6所县级综合医院,报告如下.
作者:王介营;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选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选择合适口鼻面罩.设定参数S/T模式,预置呼吸频率12-16次/min,氧浓度30~35%左右,吸气压以8 cm H2O开始,逐渐增加压力至20 cm H2O,呼气压4 cm H2O,每日上机二次,每次2~3h,3~7 d为1疗程.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2 h.24h及通气结束时作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后2h、24h及治疗结束时,pH值改善(P<0.05),PaO2上升(P<0.01),PaCO2下降(P<0.01).28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病情加重,家属不同意气管插管而死亡,2例患者病情加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1例死亡,1例成功撤机好转出院.结论 BiPAP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避免了大部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长青;韩亚静;王素英;王永红;韩彦群;蒋学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绛鼻气管插管在清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神志清楚的危重症患者,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建立人工气道.部分病人同时还进行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及分泌物的采样.结果 32例患者伞部一次性插管成功,均未出现并发症,平均插管时间约1分钟.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安全、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研究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及吉西他滨(GEM)联合DDP两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成两组,长春瑞滨(NP)组54例,吉西他滨(GP)组44例,比较两方案疗效.结果 NP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有效率40.7%.GP组CR 2例,PR 16例,有效率40.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位生存期(MST):NP组为8.8个月,GP组为9个月,疾病缓解时间(DRT)分别为3.4个月及3.6个月.毒性反应:GP组WBC下降36例,占67%,其中Ⅲ/IV度白细胞下降10例,占22%.明显高于NP组,(P<0.05);NP组发牛静脉炎12例,占22%明显高于GP组,(P<0.05).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床疗效、中位生存期及疾病缓解时间相似,毒性反应较轻.因此,两种方案均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张武;孙洪雨;郑维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时经口腔呼出气中NO浓度及血浆中N0的浓度,研究N0浓度与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发作患者30例,测定在急性发作期呼出气体中N0浓度、血浆中NO浓度;经过舒利迭吸入治疗,一吸,一日两次.治疗1个月后再次分别测定NO的浓度.结果 支气管哮喘症状急性发作期组患者呼出气以及血浆中NO浓度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呼出气体中NO浓度以及血浆中NO的检测为临床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参考.
作者:郑永华;陆晶晶;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口服卡介苗(BCC)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 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哮喘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将32只BABL/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皮内注射卡介苗组、几服卡介苗组.皮内注射组及口服卡介苗组于第一次OVA激发前8周卡介苗皮内沣射及口服十预,收集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各类细胞学计数.结果 哮喘组与卡介苗干预两组小鼠BALF中细胞学总数和分类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哮喘组以Eos、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卡介苗十预两组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多明显,P<0.01.卡介苗干预后,口服卡介苗组与皮内注射卡介苗组BALF中Eos较哮喘组明硅下降,下降率约50%,P<0.05,而巨噬细胞明显增多.P<0.05,同时淋巴细胞有所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是外周血Eos在卡介干预后的两组与哮喘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卡介苗可明显抑制哮喘小鼠BALF中Eos水平,巨噬细胞明显增多.对外周血Eos水平降低无明显变化.能获得与皮内注射卡介苗相同的免疫效力.
作者:余江清;李秋根;卢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住ICU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年2月~2008年3月住ICU喘息状态患者45例,进行MODS诊断及APACHEⅡ评分,ALI患者行机械通气.结果 合并MODS 19例,APACHEⅡ评分平均13.2±7.9,其中APACHEⅡ评分≤10者5例无一例死亡,APACHE II评分≥25者6例均死亡.出现心衰或休克12例,肝功能衰竭13例,肾功能衰竭9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2例,消化道出血5例.2个脏器受累12例,死亡3例(25%);3个脏器受累6例,死亡5例(83%),4个脏器受累1例死亡.1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4例行无创机械通气,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外设PEEP>6mmHg 5例均死亡.19例合并MODS者死亡9例,死亡率47.36%.其中肺部感染者病原学检查G-杆荫感染11例,G+菌感染3例.结论 住ICU喘息状态并MODS患者的死亡率比预计的高.预后与脏器衰竭出现数量,APACHE 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外设PEEP大小呈正相关.
作者:李占斌;王东涛;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全肺切除手术是中央型肺癌、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等疾病的外科佳、可行的治疗手段,因为手术比较大,切除人体器官范围大,所以,病人围手术期的密切病情观察和完善优质的护理,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心胸外科2000年至2007年全肺切除术18例,就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OPD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时机.方法 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4 h拔管,对照组7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 h拔管,比较拔管后48 h内的再插管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插管率分别为16.7%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杨阳;邹俊;张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我科2007~2008年收治呼吸衰竭、ARDS、COPD等患者98例,其中16例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长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导致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引起不同程度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为患者做胸腔积液引流,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朱翠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