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丁玉平;陈继祥

关键词:结核性, 渗出性胸膜炎, 治疗, 世界各地, 肺部疾病, 肺结核, 多发病, 常见病, 疫情
摘要:目前,全球结核性疫情仍十分严重,肺结核尤为猖獗,所以在世界各地,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Tuberculous Exudative Pleurisy,TEP)仍然是主要肺部疾病,特别在我国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穿刺细胞学诊断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肺癌术巾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应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术中行穿刺细胞学诊断和冷冻切片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病例资料,62例均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其中47例术中行细胞病理学检查,42例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结果 术中细胞病理学诊断准确率93.6%,冷冻切片诊断准确率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细胞学穿刺时各例均无并发症发牛.细胞病理学检查与细胞病理学检查+冰冻切片检查42例,41例确诊肺痛,占9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术前肺癌诊断困难时术中行肿块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其安全性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且方便、快捷达到了手术要求是提高肺癌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磊;张骅;詹波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食管癌肺部感染的排痰护理

    食管癌术后常出现肺部感染,由于麻醉影响,肺被牵拉、压迫、术后疼痛,造成患者的呼吸浅快,食管癌导致的营养不良.呼吸肌肌力下降,老年人肺退行性变化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致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细菌繁殖引起肺部感染.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清水县结核病防治机构与综合医疗机构合作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之间的合作机制,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方法 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建立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的沟通机制,在综合医疗机构免费提供x线胶片,给住院病人提供抗结核免费药品,采取激励机制等.结果 肺结核病人网络报告率从上一年同期的48.03%提高到89.15%,转诊率从上一年同期的32.98%提高到64.34%,到位者涂阳病人所占比例由 20.33%上升到30.19%.结论 通过加强结防机构与医院的合作有效提高了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转诊和到位率,达到了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控制传染源的目的 .

    作者:颜淑萍;宋晓宝;雷彩英;刘晓岚;南军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右肺移植同期左肺减容患者术后长期生存分析1例

    2004年7月我院为一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左上肺陈旧性肺结核的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成功实施右肺移植同期左肺减容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丰;许栋生;邹卫;杨如松;王科平;曹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TEN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PTE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I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中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在NSCLC中的总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表达随NSCLC临床分期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NSCLC高中分化组高于低分化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IC无淋巴结转移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nm 23-H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NSCLC中PTEN蛋白低表达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检测PTEN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NSCLC的预后.

    作者:江志坚;王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煤工尘肺患者肺部真菌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煤工尘濡肺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23例煤工尘市合并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真菌感染占同期煤工尘肺医院感染的13.28%,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肺部真菌感染类型主要是念珠菌,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感染的发牛与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及广谱抗牛素、激素的应用有关.结论 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重视病原学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伞肺感染真菌的关键.

    作者:孙秀霞;张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医疗护理是高风险的行业.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现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潘爱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OPD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时机研究

    目的 研究COPD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时机.方法 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4 h拔管,对照组7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 h拔管,比较拔管后48 h内的再插管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插管率分别为16.7%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杨阳;邹俊;张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脱出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通过改进透明敷贴及腹带包扎固定方法,加固中心静脉导管.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在留置引流中的脱出率,提高引流效果.方法 2005年3月到2008年6月,我科开展中心静脉导管微创胸(心包)膜腔引流共90例,其中胸腔积液62例,气胸23例,心包积液5例.按照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同定组及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及腹带包扎的加固组.观察两组导管引流中脱出情况.结果 常规固定组有10例引流导管脱出,加同包扎组无1例导管脱出.结论 采用无菌透明敷贴及腹带加固包扎固定留置引流管,固定效果好,能有效地减少导管脱出,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邹扬丹;金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介素-2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介素-2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病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白介索-2联用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嚦酰胺(3HRS(E)Z/6HRZ)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3HRS(E)Z/6HRZ方案常规治疗.观察痰菌阴转率和空洞病灶愈合的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空洞病灶各有不同程度的愈合,痰找抗酸杆菌呈阴性;而对照组空洞病灶改变不明显,痰菌阴转率较低.结论 白介素-2有较好辅助治疗肺结核作用.

    作者:陈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回顾性总结18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包括对手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观察牛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发生及出院后如何进行家庭护理的健康宣教.认为通过精心护理及密切配合,能够使手术顺利完成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清秀;罗淑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血栓栓塞症32例诊治分析

    目的 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方法 32例FIE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PTE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利用各种检查技术辅助早期确诊.结论 对PTE应充分认识,合理安排检查,减少误诊率.

    作者:刚永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60例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临床对气胸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院诊治的自发性气胸160例l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经治疗108例自发性气胸全部治愈(100%);继发性气胸52例,治愈50例(96.2%),死亡2例(3.8%).结论 特发性气胸以青壮年为主,症状轻,治疗效果好;继发性气胸以中老年居多,合并症多,诊断复杂,易漏诊与误诊.

    作者: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变化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 48例中好转45例(93.75%),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3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减少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林少芳;彭睿;曹鹰;李勇萍;付东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套管针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同顾性分析结核性胸膜炎致大量胸腔积液160例,全部病例在抗痨治疗基础上,应用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为治疗组,常规胸穿术抽液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160例,其中治疗组89例,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胸水消失时间6±3.5 d,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5±5.4 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全部患者均能顺利进行胸水引流,肺部压迫症状得到改善,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承琼;钟蔚;邱文燕;钟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AIF)中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肺结核52例(菌阳20例.菌阴32例),肺炎35例,采用FQ-PCR法检测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B-DNA水平.结果 52例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为65.4%(菌阳19例,菌阴15例),35例非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为5.7%,经统计学比较,FQ-PCR法检出结核杆菌阳性率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P均<0.05),FQ-PCR法特异性高.结论 FQ-PCR法检测BALF中TB-DNA为痰涂片阴性及无痰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晶;邓群益;高扬;吴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科胸腔镜检查患者的护理

    内科胸腔镜是针对胸腔疾病而设计的一种微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在胸腔镜引导下,医生能全面观察到胸膜、肺表面,并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与胸腔穿刺胸水细胞学检查和闭式胸膜活检相比,胸腔镜对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大大提高,特别是对临床常规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病变有着显著的价值.我科自2007年7月开展了内科胸腔镜检查,至2008年1月共140名患者实施了此项检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引起的一过性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18例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讣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关因素.结果 118例受试者中,10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91.5%.咳嗽、咽痒、气短等不良反应常见,分别占60.2%、41.5%和38.1%.气道反应阳性组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气道反应阴性组(分别为46.5%,68%;χ2=5.266,P=0.022).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上述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气道反应性对咽痒、气短等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 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过程中,一过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咳嗽、咽痒、气短等不良反应常见.气道反应阴性组咳嗽发生机率更高.

    作者:张齐武;许苏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中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中p53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2例NSCLC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血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肺癌组32例患者血标本共有12例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5%;健康组30例m标本没有检出p53基因突变.②肺癌患者血液p53基因突变率在(I+Ⅱ)期为9.1%、(Ⅲ+Ⅳ)期为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中p53基因突变对于肺的诊断、发现远处转移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琪;王以炳;陈建荣;陶一江;陶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癌病人疼痛控制的护理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重度持续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我科2006年收住晚期肺癌病人21例,在控制疼痛的方面,治疗护理体会如下.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大82岁,小24岁,平均57.5岁.汉族11例,维吾尔族4例,哈萨克族2例,回族5例.

    作者:刘燕萍;蔡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