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双源CT评价

王大伟;孙晓艳;熊文激;张文雷

关键词: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双源CT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Siemena Somation Sensation DSCT对77例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连续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至左右髂总动脉.结果 诊断真性主动脉瘤10例,假性主动脉瘤16例;主动脉夹层按Debkey型,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20例.结论 DSCT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面具有方便快捷,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对于疾病严重程度评估,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乙状结肠阴道瘘1例

    乙状结肠阴道瘘是后天在乙状结肠与阴道之间形成的瘘管,主要临床表现为有大便自阴道溢出,严重时大便不能自控.此病危害性很大,临床较为罕见,老年患者的处理尤为困难.一般需手术治疗才能恢复正常排便功能.我院2011年收治1例老年乙状结肠阴道瘘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国强;邰建东;张婷;赵宇航;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老年病人(年龄≥65岁)30例,ASAⅠ -Ⅱ级.随机分为AHH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常规全麻诱导后,AHH组在30 min内输注6%羟乙基淀粉(HES,200/0.5)12 ml/kg,对照组在30min内输注复方电解质溶液3ml/kg.分别于诱导前(TBase),诱导平稳后(T0)及输液30min后(T30)记录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及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并计算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脑氧摄取率(CERO2),同时记录研究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结果 全麻诱导后,两组患者CI均显著降低(P<0.05).AHH后,AHH组CI与CVP(均P<0.05)显著升高,SVV(P<0.01)与SVRI(P<0.05)显著下降,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SjvO2与CERO2在血液稀释前后及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HH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全麻下用6% HES按12 ml/kg实施AHH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更稳定,不干扰脑氧供需平衡,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悦之;张玉;乔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56例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2.5%~13.5%)较年轻人低,但老年患者一般病史较长,部分患者原先就有椎间盘突出,症状较轻或者经保守治疗好转,后随着增龄,退变因素的参与,椎管狭窄再度出现或加重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由于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别于青壮年,对于老年患者需采取不同处理措施.本文回顾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富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膳食钠盐摄入量、体质指数与年龄相关白内障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膳食钠盐摄入量、体质指数(BMI)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45~85岁的260例白内障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260例非白内障患者组成,采取1∶ 1匹配.自行设计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值以及既往史等,同时还采用一份有效的半定量化食物频率调查表(FFQ),获取研究对象膳食营养素的摄人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钠盐的摄入量、BMI与ARC关联的比值比(0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病例组钠盐摄入量[(14.18±3.80)g/d]明显高于对照组[(13.02±3.28)g/d],调整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与钠盐摄入量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钠盐摄人量高四分位数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R=2.680,95% CI:2.395 ~4.950,P=0.001).随着钠盐摄入量的增加,发生白内障的危险性显著升高(趋势检验P=0.00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与BMI正常者相比,肥胖(OR=1.688,95% CI:1.103 ~3.191,P=0.020)及偏瘦(OR=1.957,95% CI:1.010 ~3.634,P=0.037)均与ARC呈正相关.膳食钠盐摄入量与BMI不存在交互作用(P=0.156).结论 高钠盐膳食可能是ARC的一个危险因素,保持合理营养,维持正常BMI有助于预防ARC.

    作者:闫佳;张黎月;孙文慧;张迪;姜腾轩;翟淑娜;李岩;卢智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女性身体活动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睡眠紊乱与躯体、心理疾病或过早死亡显著相关[1].老年人一般睡眠持续时间较短,夜间觉醒次数较多,而睡眠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身体活动(PA)与睡眠的关系一直是各学科研究热点,PA活跃的老年人表现出较少的睡眠问题[2],尽管睡眠与活动的关系日益被关注,但尚无研究通过睡眠日志、睡眠评估工具比较PA活跃者与长期静坐者的睡眠参数[3].本文拟评估PA对老年人平均总睡眠时间(TST)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凯艳;李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管生成素Ⅱ表达及其检测价值

    目的 检测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管生成素(Ang)Ⅱ表达,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98例VD患者静脉血及脑脊液.同时选取正常成年人血清标本50例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AngⅡ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NSE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AngⅡ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NSE和AngⅡ表达量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血清NSE和AngⅡ表达量与脑脊液NSE和AngⅡ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 VD患者血清及脑脊液NSE和AngⅡ异常表达.二者共同促进疾病进展,早期检测NSE和AngⅡ表达可能对判断患者病情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黄树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全身麻醉药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后常会引发精神、社交活动和认识功能改变,表现为精神焦虑、思想紊乱、注意力分散、智力与记忆力下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社交和技巧掌握能力弱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时人格改变[1].

    作者:韦忠良;黄泽汉;韦克;邓军;陆荣臻;覃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我国社区老年肿瘤患者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恶性肿瘤已成为老年住院病人中继循环系统疾病之后的第二大主要死亡原因[1].60岁以上老年肿瘤患者大多一经确诊即是处于肿瘤晚期阶段,一般不能开展手术根治,造成了肿瘤死亡原因居于高位[2].

    作者:马晗;张琳琳;黄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取3月龄和6月龄APPswe/PS△E9小鼠脑组织,利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APPswe/PSAE9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2、caspase-9以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同月龄的对照小鼠相比,APPswe/PS△E9转基因小鼠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凋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王晓映;刘鹏;朱华;徐艳峰;马春梅;代小伟;刘颖;秦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Bcrp1+表型细胞的侵袭力

    目的 探讨Bcrp1+宫颈癌Hela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物流式细胞仪分选HeLa细胞系中Bcrp1+表型细胞,并利用Boden小室侵袭试验检测两组Bcr1+表型及Bcrp1 -表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Hela细胞系中存在Bcr1+细胞,比例为7.1%.Bcrp1+表型组侵袭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为99±14.2,侵袭深度为(365.61±52.32)μm;Bcrp1-表型组侵袭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为57±13.3,侵袭深度( 301.04±53.81)μm.Bcrp1+亚群细胞穿透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及穿透深度均明显强于Bcrp1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rp1+表型Hela细胞具备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其中可能含有宫颈癌干细胞,Bcrp1可能成为宫颈癌干细胞标记物.

    作者:张松灵;张海鹏;王建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62例

    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占大肠癌急性肠梗阻的60%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明显增多,目前大约10%~30%的结肠癌患者合并肠梗阻,而当梗阻症状出现时已属癌症晚期,手术切除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主要手段.由于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切除癌肿,又要能够保留肛门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术期的处理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分析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的疗效.

    作者:李天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于VAR模型的上海市老龄化系数预测

    目的 掌握上海市老龄化发展进程及变动趋势.方法 以上海市1978 ~ 2010年户籍人口数据为样本,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选取对总人数和老年人数有显著影响的序列,确定一个稳定的人口系统,构建老年人数预测值满足上海市老年人口峰值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设定省际净迁移人数序列及低、中、高总和生育率方案下,利用模型预测上海市2011 ~2050年的总人数、老年人数和老龄化系数.结果 在低、中、高方案下,老龄化系数分别在2034、2032和2032年达到峰值22.25%、21.80%和21.40%,到2050年分别下降至21.58%、20.85%和20.25%.结论 高总和生育率方案能有效延缓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有利于逐步优化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

    作者:吕盛鸽;徐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比较

    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和脑卒中(NINDS)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脑卒中研究表明,静脉rt-PA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尤其是在发病后早期应用[1].主要神经功能恢复是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计分明显改善[2].

    作者:张艳华;赵施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MPK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约占50%.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5%患有AD.并且随着增龄,患病率增加.

    作者:李尚霖;周新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度过危险期之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偏瘫恢复期加强康复功能锻炼显得十分重要,是减少脑血管病死亡和致残的关键.然而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很慢,临床效果也较差.本文通过对比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其康复效果.

    作者:林远;高振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重庆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眼病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5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患病率及致盲原因.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随机整群抽样5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 600名进行眼病筛查及视力检查.结果 2 600例中,眼部严重损伤784例(30.2%).盲眼134例,其中双眼盲29例(1.12%),男女比较差异显著(P<0.01);56 ~65岁、66 ~75岁及76~85岁3个年龄组间矫正视力不同区间差异显著(P<0.O1);导致中老年人盲的前3位疾病是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静脉阻塞,分别占22.4%、18.7%、15.7%,造成低视力的前3位疾病是白内障、屈光不正、黄斑变性,分别占43.8%、26.9%、14.2%.结论 老年人群患眼病比例较其他人群明显增高,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眼病;对眼底病相关因素、分类、病因等的了解可为防盲工作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作者:唐丽君;邓仁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1],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受阻、耐受力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严重者可并发心肺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总结老年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特点,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怀丽梅;王玫红;赵鑫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肺癌合并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2例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EAS)是库欣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垂体以外的肿瘤组织分泌过量的有生物活性的促肾上腺皮质增生,从而产生过量皮质类固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刘军;王旭;马克威;尹威民;孙景娟;李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脑血栓患者心理特征及治疗干预

    目的 探讨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分为心理结合药物综合干预组的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8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S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6.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全血黏度、血浆浓度、低切与中切全血还原黏度、RBC压积水平差异性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全血还原黏度和RBC压积水平、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BI评分上治疗组则升高明显(P<0.01).结论 药物结合心理干预不仅对助于整体提高脑血栓的疗效,而且对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大有裨益.

    作者:许贞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对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而为LMWH用于DIC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4%兔脑粉浸液(3 ml/kg)静脉注射制造家兔DIC模型,将20只建模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MWH治疗组,比较两组家兔凝血功能、抗凝功能、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动物一般状态及肾脏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 两组家兔PLT及D-二聚体相对增加百分比(△DD%)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FIB含量在初始阶段都有下降,但6h后LMWH治疗组家兔FIB接近给药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MWH治疗组家兔各时间段APTT延长(P<0.05).LMWH治疗组家兔肾脏标本中无明显微血栓形成.结论 LMWH可改善DIC动物的一般状态,抗凝效果确切,能抑制纤维蛋白原活化、预防微血栓形成,对DIC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赵淑杰;尹永杰;郑福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