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强;金仁波;尹慧娟;王黎明
目的 观察兔眼真菌性角膜炎(FK)动物模型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新西兰白兔15只(30只眼),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兔眼.采用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接种后2d角膜刮片行真菌培养;接种后1、2、6、8、l4、20 d和30 d,对兔眼溃疡评分;接种后3、8、15、30 d于裂隙灯下观察兔眼病理变化并拍照;接种后30 d处死家兔,取角膜,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PAS染色观察角膜基质层间的真菌菌丝,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均可见典型真菌菌落生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接种1、2、6、8、14、20d和30 d后,角膜溃疡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接种3、8、15、30 d后,分别可见角膜溃疡、穿孔、前房积脓、新生血管、角膜白斑等并发症.HE染色、PAS染色、电镜观察均显示模型组角膜感染样改变.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角膜基质注射法可以成功建立兔眼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出现典型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董贤慧;钱涛;高维娟;贺小平;侯淑敏;韦素春;杨国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引起了世人关注,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为了探讨不同人格类型对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的影响,我院于2009年上半年对长春市某疗养院进行了抽样调查.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抽取疗养院中≥65岁的非住院老干部为被试,有量表项目填写不全或有精神障碍史者剔除,实有310人,其中男性214人,女性96人,年龄65 ~92[平均(79.2士6.8)]岁.其中低龄组(<80岁)245人,高龄组(≥80岁)65人.
作者:王双;张宇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鼾症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食道炎症性病变,典型症状有烧心,反流和胸痛,夜间反流严重影响患者睡眠.
作者:宋扬;刘华;董国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J波在心电图(ECG)上介于QRS波与ST段之间,向上波幅≥0.1 mV,时限≥20 ms.其发生率在正常ECG中约占2.5% ~18.2%,多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属于正常ECG的生理变异,称生理性J波.但在一定条件下,J波可出现增宽、增高,甚至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称病理性J波.1920年,Kraus报道高血钙可出现J波;1938年,Tomaskewski报道低温患者可出现J波;1953年,Osborn对低温出现的J波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详细的论述,并观察到J波与室颤的发生相关,是预后不良的表现,故又称Osborn波.1994年,Bierregarrd和Aizawa分别报道了ECG有J波者可发生室颤而使J波受到临床重视.目前认为缺血性J波是心脏猝死的高危预警新指标[1],而J波综合征是指与J波相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总称.
作者:丁绍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心肌营养素1 (CT-1)及其受体gp130在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致大鼠急性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Iso损伤组,卡托普利(Cap)预处理组:用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用生化方法检测心肌酶,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T-1 mRNA、gp130 mRNA的表达.结果 Cap预处理组与Iso损伤组比较,心肌坏死面积减小,肌酸激酶(CK)、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乳酸脱氢酶(LDH)降低,CT-1 mRNA和gp130 mRNA表达增高(P<0.01,P <0.05).结论 Cap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CT-1的表达保护心肌.
作者:顾明;马鸿雁;李玉芹;车兆梅;于维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优点是血管并发症少、可以早期活动,但桡动脉痉挛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桡动脉痉挛多可自行缓解或经导管内推注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等药物后好转,一般不引起严重临床后果,少数情况下可发生顽固性桡动脉痉挛,导致经桡动脉途径手术失败.
作者:盖玉生;乔卫卫;左鲁宁;杨芳;李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方面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1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和尼古丁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葛根素,尼古丁组尾静脉注射尼古丁,预给药5d后,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即刻,α银环蛇毒素组尾静脉注射α银环蛇毒素.观察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海马区脑组织病变,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炎症因子含量.结果 尼古丁和葛根素均能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海马区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含量;α银环蛇毒素可阻断上述抗炎效应;尼古丁与葛根素抗炎效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完成的.
作者:王明智;梅志刚;曾永保;刘晓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NBP)干预组,各组按再灌注6、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同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QP-4及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48 h达到峰值(P <0.05);NBP预处理组AQP-4阳性表达与含水量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杨霄鹏;李秋芳;杨瑞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现状及其相关性与对策.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120名年龄大于60周岁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面对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影响维度、社会活动受限维度呈负相关(P<0.05);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回避与患者生活质量的避免和限制性行为维度、心理影响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面对、回避是影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健康意识,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升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宫克;王莉;白姣姣;王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内科保守疗法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5).两组术后ADL分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彻底,创伤小,临床效果优于内科保守疗法.
作者:季祥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糖化血红蛋白(HhAlc)可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及机体糖代谢的状态[1,2],反映检测之前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不受空腹及胰岛素治疗的影响[3].本文联合检测DM患者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BG)及血脂水平,探讨其在老年DM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苏猛;张桂红;朱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丘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且部分伴皮肤划痕征,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1],是常见的皮肤病.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病因,治疗困难,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笔者应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1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姜兰香;王爽;庞传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整合素αvβ3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中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AngⅡ(终浓度10-6mol/L)干预,分为实验对照组、AngⅡ诱导组.以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两种衰老标志物为主要观察指标.其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来反应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AngⅡ诱导HUVECs 0、12、24、36、48h的整合素αvβ3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6mol/L Ang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77.15±6.83)%;(8 1.80±0.92)%的细胞呈现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证实细胞衰老;AngⅡ呈时间依赖性上调整合素αvβ3表达.结论 AngⅡ可以诱导HUVECs衰老,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衰老细胞整合素αvβ3表达有关.
作者:邹美圣;刘凌;刘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0 ~ 2008年5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观察组),采用TME治疗;另选1995~2000年的3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保肛率、局部复发率、3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 110±1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5±40) ml,住院时间为(14.5±2.0)d;对照组分别为( 188±24) min、(345±119)ml、(18.6±1.8)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保肛率、肿瘤局部复发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0%、84.0%,对照组分别为0、26.7%、6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TME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及保肛率.
作者:何程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国城乡老年居民膳食知识知晓情况,为有针对地开展老年人膳食结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中年龄≥60岁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 415人,对其膳食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城乡老年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以及各膳食知识条目的知晓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于城乡老年居民整体膳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唤起合理的营养意识并促成其行为.
作者:高霞;薛鹏;刘斯静;刘红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系统与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治疗患有POP-Q分期Ⅲ~V期的患者30例,其中采用prolift盆底重建术14例,其他患者采用传统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rolift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阴式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P<0.05),POP-Q分期评价两组患者术后阴道Aa、Ba、C、Ap、Bp位点均得到显著改善,解剖疗效明显.结论 两种术式应用于纠正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都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后复发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prolift盆底重建系统优于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及骶棘韧带悬吊术.
作者:黄华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在诊断妇科肿瘤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 ~ 2011年在该院肿瘤中心诊治的63例妇科肿瘤患者,其中初诊患者21例,经综合治疗后的患者42例,根据是否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分为观察组(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和对照组(应用MRI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结果 观察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疑复发或转移病灶,在检测远处转移和小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监测妇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冉;吴小艾;李林;李建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有关RNA的研究连续几年被国际分子生物学顶尖级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列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其中引入注目的是microRNA (miRNA).miRNA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具有进化保守性的一族非编码小片段RNA,为18 ~24 bp大小,通过与靶基因3′端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来影响mRNA的稳定性或抑制其翻译,实现对蛋白表达的调控[1].miRNA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基因调控物质,调控大约30%人类基因的转录[2],控制着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3],它在生物的发育时序调控和疾病的发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益玲;黄利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Bcl-2及Bax基因在小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小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取50例小肠肿瘤患者标本,并取30例癌组织附近正常组织,Bcl-2及Bax基因表达检测采用Western印迹法,而细胞凋亡指数(AI)检测采用TUNEL方法.结果 相对于癌组织附近正常组织,Bcl-2、Bax基因及AI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偏高(P<0 05);小肠癌中Bcl-2积分与AI呈负相关,相反,Bax积分则与AI呈正相关.结论 Bcl-2很有可能参与小肠癌发生及发展,并同时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而Bax则部分升高癌细胞凋亡水平.
作者:辛向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人血小板抗原基因(HPA)多态性在广西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及仫姥族中的分布,计算HPA各系统的错配率,寻找对同种免疫发生有意义的HPA系统.方法 纳入祖上三代均为相应民族的上述5个民族各100例,男女各半,采用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SC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等位基因a在各民族中均为高频基因(>50%),等位基因b仅在HPA-3、HPA-5、HPA-6、HPA-15这4个HPA系统中检出.HPA系统对偶抗原错配率分析中,以HPA-3及HPA-15错配率高,均为30%左右;HPA-5在苗族及瑶族中错配率可达10%及以上.素论 HPA-3及HPA-15在各民族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均有显著意义,而HPA-5在苗族及瑶族中可能亦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邓燕玲;覃小梅;黄军垣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