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钦荣
目的 了解重庆市敬老院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为制定改善其生活状况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自编调查问卷,对重庆市主城区敬老院14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重庆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但其相关医疗费用与患病情况并不相符,有52.48%的老年人医疗保健年消费不足2 000元,高达28.78%每半年到医院就诊一次,每年就诊一次的为27.34%.膳食方面,17.57%几乎不吃水果,多数人的摄入量难以满足机体要求;在锻炼及休闲娱乐方式上,老年人多倾向于看电视(80.54%)、聊天(71.14%)、看报(34.90%)等活动.50%以上都有购买保健品的习惯,但65.03%认为保健品无效或持观望态度.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敬老院老年人保健品使用率的因素为:文化程度低、平均月收入居中、认为保健品有效、参加过保健品推介会.结论 重庆市敬老院老年人的膳食平衡和锻炼情况均不理想,医疗保健知识相对薄弱,对保健品了解较为浅显,需要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深入敬老院宣传医疗保健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指导其选择正确合适的保健品,同时改善其收人,提高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
作者:王天怡;刘晓;罗莉娅;王栋芳;韩丹;刘婷;陈曦;曾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NBP)干预组,各组按再灌注6、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同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QP-4及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48 h达到峰值(P <0.05);NBP预处理组AQP-4阳性表达与含水量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杨霄鹏;李秋芳;杨瑞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有关RNA的研究连续几年被国际分子生物学顶尖级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列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其中引入注目的是microRNA (miRNA).miRNA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具有进化保守性的一族非编码小片段RNA,为18 ~24 bp大小,通过与靶基因3′端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来影响mRNA的稳定性或抑制其翻译,实现对蛋白表达的调控[1].miRNA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基因调控物质,调控大约30%人类基因的转录[2],控制着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3],它在生物的发育时序调控和疾病的发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益玲;黄利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microRNA(miRNAs)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技术系统分析所有患者组织和血清中miRNA(miR-143、let-7a、let-7b、miR-141、miR-202、miR-210)表达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miRNA中let-7a、let-7b和miR-14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含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而miR-141、miR-202和miR-210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含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NA中let-7a、let-7b和miR-14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而miR-141、miR-202和miR-210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5).miRNA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低于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但变化趋势一致.miRNA在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2 =0.843(P<0.05).结论 miRNA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低于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但变化趋势一致,可反映前列腺癌组织的病理特点,可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许泼实;周瑞锦;赵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在诊断妇科肿瘤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 ~ 2011年在该院肿瘤中心诊治的63例妇科肿瘤患者,其中初诊患者21例,经综合治疗后的患者42例,根据是否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分为观察组(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和对照组(应用MRI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结果 观察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疑复发或转移病灶,在检测远处转移和小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监测妇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冉;吴小艾;李林;李建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丘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且部分伴皮肤划痕征,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1],是常见的皮肤病.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病因,治疗困难,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笔者应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1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姜兰香;王爽;庞传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在我国日趋突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在护理保障上的先行经验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选取美国、瑞典、德国、日本、意大利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加以考察,以期为构筑我国老年护理保障提供政策建议.
作者:谢保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老年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绝经后更容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1],并且这些患者往往身体较弱,难以接受较大的手术创伤,而长期卧床会加重骨质疏松和带来许多卧床并发症.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PVP)或椎体后突成形术(PKP)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东;孙远新;张克非;史峰军;王红;李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和E-钙黏素(sE-cad)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20例正常女性血清sE-sel和sE-csd的含量.并比较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w血清sE-sel和sE-cad含量的变化.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sE-sel和sE-ca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淋巴结转移组二者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Ⅰ、Ⅱ期与Ⅲ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含量与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乳腺癌患者手术后2w血清sE-sel和sE-cad含量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结论 sE-sel和sE-cad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浸润转移和手术效果的判断、评价患者的预后.
作者:冯俊伟;王爱军;张志勇;郑宝军;施华;王红钰;吴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优点是血管并发症少、可以早期活动,但桡动脉痉挛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桡动脉痉挛多可自行缓解或经导管内推注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等药物后好转,一般不引起严重临床后果,少数情况下可发生顽固性桡动脉痉挛,导致经桡动脉途径手术失败.
作者:盖玉生;乔卫卫;左鲁宁;杨芳;李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13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以及单纯胸腺瘤患者(不合并有重症肌无力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前和胸腺瘤切除治疗2个月后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各50份,EL1SA法检测血清中CXCL13的水平,RT-PCR半定量法检测各组胸腺瘤组织中的mRNA水平,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0份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的CXCL1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接受胸腺切除手术2个月后,患者血清中CXCL13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瘤组织中CXCL1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单纯胸腺瘤患者的胸腺瘤组织(P<0.05).结论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组与单纯胸腺瘤组血清CXCL13水平和瘤体mRNA水平显著差异,提示CXCL13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岩;王铁栓;赵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的白细胞计数(WBC)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性别、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重庆市40044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WBC、TG、TC含量,按照统计学四分位方法将WBC分为WBC1组、WBC2组、WBC3组、WBC4组,各组的WBC分别为0~4.90×109/L、(4.91 ~5.79)× 109/L、(5.80~6,71)×109/L、>6.72× 109/L,用SPSS17.0软件分析各WBC水平与血清TC、TG、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讨论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结果 随着WBC计数增加,各组TG、TC含量以及男性比例均逐渐升高,女性比例逐渐降低(P<0.01);WBC1组WBC与TG、TC和性别呈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21,0.044,0.099,-0.033(P<0.01);WBC2、WBC4两组的WBC也与TG、TC和性别呈正相关,r分别为0.074、0.037、0.035,0.084、0.03、0.042(P <0.01),与年龄不相关(P>0.05);WBC3组中WBC仅与TG相关(r=0.04,P<0.01),而与TC、性别和年龄都不相关(均P>0.05).以WBC计数为因变量,TG、TC、性别和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123,0.035,0.117,-0.03(P<0.01).结论 重庆市民的WBC在一定范围内与TG、TC和性别有关,在此范围内的WBC有望成为脂代谢相关疾病辅助诊断的新指标.
作者:叶芳;王继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睡眠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不仅使患者认知功能、行为能力进一步加重,加快衰退进程,也给照料者带来了严重影响[1].我们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了7年的临床观察,为开展老年痴呆睡眠障碍的分型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打下基础.
作者:李明秋;黄海华;江皋轩;牟鑫;陈庆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系统与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治疗患有POP-Q分期Ⅲ~V期的患者30例,其中采用prolift盆底重建术14例,其他患者采用传统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rolift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阴式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P<0.05),POP-Q分期评价两组患者术后阴道Aa、Ba、C、Ap、Bp位点均得到显著改善,解剖疗效明显.结论 两种术式应用于纠正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都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后复发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prolift盆底重建系统优于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及骶棘韧带悬吊术.
作者:黄华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CI)后患者为常见的神经心理障碍,是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1],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8.38%~ 6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是C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通过测定急性CI患者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浓度,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Hcy水平之间的关系.
作者:吴卫文;顾青;祝新华;黄屏娟;陈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扩张型心肌病(DM)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收缩功能障碍的心肌病变.通常起病缓慢,多在症状明显时才就诊,如出现气急、甚至端坐呼吸、水肿和肝大等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才被诊断.主要的体征为心脏扩大,有奔马律,常合并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1].强心、利尿、扩血管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但是长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发生中毒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并且可使受体密度下调[2].
作者:赵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方面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1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和尼古丁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葛根素,尼古丁组尾静脉注射尼古丁,预给药5d后,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即刻,α银环蛇毒素组尾静脉注射α银环蛇毒素.观察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海马区脑组织病变,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炎症因子含量.结果 尼古丁和葛根素均能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海马区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含量;α银环蛇毒素可阻断上述抗炎效应;尼古丁与葛根素抗炎效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完成的.
作者:王明智;梅志刚;曾永保;刘晓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对老年男性直肠癌患者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TME+ PANP治疗,对照组行常规TME治疗.术后进行半年随访,评价患者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随访3年观察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泌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较观察组低(P<0.05),术后3年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1%和16.7%,生存率为74.2%和71.4%,两组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较好地保护老年男性患者的性功能和泌尿功能,而患者局部复发率并没有升高.
作者:张军;丁海涛;韩智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人血小板抗原基因(HPA)多态性在广西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及仫姥族中的分布,计算HPA各系统的错配率,寻找对同种免疫发生有意义的HPA系统.方法 纳入祖上三代均为相应民族的上述5个民族各100例,男女各半,采用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SC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等位基因a在各民族中均为高频基因(>50%),等位基因b仅在HPA-3、HPA-5、HPA-6、HPA-15这4个HPA系统中检出.HPA系统对偶抗原错配率分析中,以HPA-3及HPA-15错配率高,均为30%左右;HPA-5在苗族及瑶族中错配率可达10%及以上.素论 HPA-3及HPA-15在各民族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均有显著意义,而HPA-5在苗族及瑶族中可能亦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邓燕玲;覃小梅;黄军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 PDE)4D基因多态性与辽宁省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IS)潜在的遗传发病机制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检测PDF4D基因多态性位点SNP83、SNP 87、SNP219和SNP220在病例组、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结果 病例组SNP83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均高于对照组(CC:P=0.001;OR=1.788;95%CI:1.280~2.497;C:P=0.003;OR=1.368;95%CI:1.115 ~1.678).SNP219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从:P=0.029;0R=1.444;95% CI:1.037~2.010;A:P=0.048;OR=1.228;95%CI:1.001~1.505).经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后,SNP83CC基因型分布频率仍然高于对照组(P=0.036;OR=1.603;95% CI:1.032 ~2.489),SNP219AA基因型分布频率也仍然高于对照组(P=0.046;OR=1.567;95%CI:1.008~2.436).由SNP219、SNP220位点构建的单体型中,AA单体型频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13:OR=1.296;95% CI:1.056~1.591).GA单体型频率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05;OR =0.650;95%CI:0.482 ~0.878).结论 PDE4D基因SNP83、SNP219位点可能与辽宁省汉族人群大血管性IS具有相关性,而在由SNP219、SNP220位点构建的单体型中,从可能是危险性单体型,GA可能是保护性单体型.
作者:李楠;何志义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