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军;柳永兵;杨玲
近10多年来,随着临床中微波技术的成熟应用及配套技术的进展,微波消融已成为目前治疗肝癌的微创方法之一,与手术切除不同之处在于消融后肿瘤组织仍残留在体内[1].国外研究表明[2,3],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时热消融除可直接杀灭癌细胞外,还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但国内关于微波消融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文献报道尚不多.本研究拟分析微波消融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爱林;钟清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快速康复外科(FTS)的主要理念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1,2].我院2009年3月开始将FTS新理念引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良好.
作者:张文权;周承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胃黏膜三叶因子2(TFF2)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检测溃疡组和正常组大鼠胃组织TFF2、EGF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胃黏膜TFF2阳性细胞自溃疡术后1d即显著增多(P<0.01),至溃疡术后6 d TFF2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阳性细胞以靠近黏膜肌层信号较强,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可见阳性表达;之后积分光密度值渐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GF阳性细胞在溃疡术后1d略有增多(P<0.05),至溃疡术后4~10 d EGF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表达明显增强;10 d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可见表达于壁细胞、内分泌细胞、颈黏液细胞等,除胞质表达外,也可见胞膜表达;之后积分光密度值虽略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T-PCR结果显示TFF2 mRNA以溃疡术后4~10 d表达为强烈;EGF mRNA 4~23 d表达均较强.结论大鼠胃溃疡自愈时期胃黏膜能特异性表达内源性TFF2和EGF,二者共同参与了胃溃疡愈合过程.
作者:张静;房涛;马义腾;吴靖芳;张江兰;张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CD2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24在人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D24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 寡核苷酸基因芯片、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CD24在肝癌组织中mRNA及蛋白水平均呈高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D24在肝癌组织中显著增高,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密切相关性.
作者:房新辉;杨玉秀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糖尿病肾病(DN)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明显增高[1].DN进一步可发展为氮质血症甚至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脏器功能衰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发症多,因此DN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更高[2],治疗需求也更迫切.我科近来应用尿毒清颗粒治疗老年DN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大军;柳永兵;杨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血浆D-二聚体(D2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之一[1],在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2];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3].γ链能把两个含D片段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2D[4].其血浆水平升高提示体内的高凝状态和(或)纤溶系统的激活[5],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碧祥;贺天辉;张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临床急症,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住院的UA患者179例,其诊断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及治疗建议》[1]中的诊断标准.
作者:杜文惠;王平;刘玉锐;王继红;杨永进;樊向明;谢素屏;彭风芹;郝鸿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急性缺血,此后继以缺氧、有害代谢物聚集和反映细胞死亡的症候群.AMI早期的灾难性并发症包括室颤、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破裂及乳头肌破裂等,后期并发症包括心室附壁血栓、心室扩张及再塑等,并易发生心衰.AMI及急性心力衰竭(ACF)的治疗仍是临床的难题[1].曲美他嗪可抑制脂肪酸氧化并刺激葡糖糖氧化,从而直接改变心肌利用的能量底物,提高ATP生成的效率,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改善心肌缺血的功能[2].
作者:肖茹月;杜娟;孙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75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80例为观察组与无心脏疾患者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功能(LVEF),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器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LVEF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随着NYHA分级逐渐升高,患者血清NT-proBNP逐渐升高(P<0.05).LVEF、NYHA分级与NT-proBNP水平显著相关,而与性别则无相关性.结论 75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正相关,因此可作为诊断、评估预后及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
作者:周建华;王蔚浩;周柳嫦;皮红泉;付熠;林轶雄;邵超华;黄浩桂;陈德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老年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同时,骨质疏松(OP)也成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1].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但结论不一,目前尚未有定论.本文拟探讨老年MS与OP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刘嘉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果糖制备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伤以及氯沙坦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果糖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孵育制备AGEs;用离体血管环灌流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氯沙坦对AGEs引起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保护作用;检测血管环中eNOS和AKT的磷酸化表达及NO含量.结果 果糖和BSA共同孵育6d后可得到AGEs,且AGEs可引起血管环对乙酰胆碱诱导的舒张反应下降;10 μmol/L和50μmol/L的氯沙坦均可改善内皮依赖的舒张反应.AGEs还明显降低血管环中NO含量和eNOS及AKT磷酸化水平,氯沙坦可恢复上述指标.结论 果糖制备的AGEs能降低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而氯沙坦则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阻断血管内皮细胞AT1受体、活化AKT激酶而改善内皮eNOS活性和降低NO生成有关.
作者:郑凌云;赵宇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目前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1].研究表明[2],在其众多病因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脑梗死的进展、复发密切相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探索一种简单易行、无创及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方法,对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及致残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小萌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人常见慢性脑病综合征,呈慢性或进行性过程,80%痴呆患者在病程某个阶段会出现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和照料者[1].本研究对比喹硫平和奋乃静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陈燕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前,前列腺手术的途径有经尿道手术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经尿道手术又可以分为汽化电切及直接切除前列腺两种方法[1].本文拟评估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刘振 刊期: 2012年第14期
1研究背景前瞻记忆( prospective memory)是一种与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相对的记忆类型,它指的是对预期活动或行为的记忆[1].回溯记忆指的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事情或行为的记忆.通常认为,前瞻记忆提取的自发激活(self-initiation)程度较回溯记忆更高[2].
作者:朱心怡;李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N)首发症状缺少特异性,临床上常易误诊或漏诊,而在诊断后的处理上缺乏可以参考的权威文献.目前其发病机制亦不清,单一的医学中心又很难募集到足够的病例数,更不用说临床试验,故临床上该病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故本文将国内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治能力.
作者:佘巍巍;陈峰;郑桂银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糖尿病作为外科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故高龄大肠癌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时,外科治疗将较棘手.但若术前准备充分,妥善处理,患者也能顺利地渡过围术期,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阮洋;李伟健;黄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承载了积极老龄化丰富的内涵、目标和行动.我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态势初步形成,但这一参与模式还未纳入我国老龄政策规划.本文从参与状况和组织特征两方面对我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情况进行探讨,以期呈现我国老年志愿者活动的一般特征和发展态势.
作者:段世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8例颈静脉孔区脑膜瘤(42~64岁)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肿瘤位于左侧6例,右侧2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6例,远外侧入路2例;同一患者术前后均行KPS.结果 按Simpson分级Ⅰ级全切5例,Ⅱ级全切2例,次全切1例,术后证实为脑膜瘤;术后症状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患者3例吞咽困难,3例面部麻木,1例脑脊液漏,1例伸舌偏左;随访期(7~38个月)内,无手术死亡,7例无复发,1例复发但经放疗后已控制;同一患者术后KPS(82.5±14.9)和术前(63.8±13.0)差异显著(P<0.01).结论 熟悉掌握中老年人颈静脉孔区解剖结构及特点,结合脑膜瘤性质和生长方向,选择适宜手术入路,较好地暴露肿瘤,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可达到良好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金伟;漆松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估计仅在美国就有超过540万人罹患AD[1].2011年在巴黎召开的全球AD科学家年会(AAIC 2011)上由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欧美主要城市人群中,AD已经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健康隐患.
作者:崔畅;陈蕾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