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丹参粉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30例

王志理

关键词:丹参, 糖尿病, 周围血管, 治疗效果
摘要: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和截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也不断增多[1-3].本研究选择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参粉针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croRNA-146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microRNA-146a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miR-146a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纳入胃癌患者86例设为胃癌组,取胃癌及自身正常胃癌旁组织,另取正常胃黏膜42例作对照设为对照组.使用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生及转移的关系.使用RT-PCR方法检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胃黏膜组织中miR-146a表达量;对比癌组织与自身正常组织中miR-146表达量;同时比较转移患者以及未转移患者癌组织miR-146表达量.结果 胃癌组与对照组miR-146a基因型分布不同,Logistic回归显示GG及GC是胃癌发病危险因素;对照组中GG及GC基因型携带者miR-146a表达量较胃癌基因型携带者低;胃癌患者中癌组织miR-146a水平较其自身正常组织低.转移患者及未转移患者基因型分布亦有所不同,前者GG基因型比例较高,miR-146a表达量则降低,显示GG是胃癌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miR-146a多态性中的G等位基因是胃癌发病和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与其导致的较低miR-146a表达量有关.

    作者:马博;郑建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人医疗康复的风险因素

    目的 研究老年人医疗康复过程中存在的医疗风险.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疗康复调查问卷,选择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科的149位康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0.3%的患者未在临床治疗结束后的有效时间内开始康复,康复途径以医生和朋友推荐为主,39.60%的患者认为医生无须对各项医疗信息保密.老年患者康复治疗持续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对康复治疗信息的知情程度差,且60岁及以上患者较50~ 59岁年龄段患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早期康复观念的宣传,注重老年患者医疗信息知情同意权的实现,注重保护患者医疗信息隐私.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合理用药,避免以上医疗风险转化为纠纷.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康复相关医保制度,减轻康复就医经济压力,防范患者将就医压力转换为医患矛盾.

    作者:杨双;杨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变化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均有下降趋势,总的生活质量下降.如何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1].循证护理(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源于循证医学(EBM),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好的证据,以此制定病人卫生保健计划的护理模式[2].2008年8月开始,我院将EBN的理念贯穿于对辖区103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日常卫生保健指导中,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张玉英;马杏云;赵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普洱茶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洱茶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40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普洱生茶组、普洱熟茶组和血脂康组,每组10只.相同遗传背景的10只同龄同体重同性别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均喂以普通饲料,灌胃12w后,牺牲动物收集静脉血和主动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动脉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 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相比:普洱生茶组与普洱熟茶组血清TG、TC、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降低;血清hs-CRP含量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普洱生茶组与普洱熟茶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小和数量较少.结论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有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和一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其抗AS作用除与抗脂质过氧化外,可能还与抗炎症有关.

    作者:程春华;杨继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47例

    患者同时合并有肺组织病变,并且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因此在治疗的过程存在显著的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2 ].乌拉地尔为一种α受体阻滞剂,同时具有中枢和外周阻滞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3,4].慢性肺心病主要的机制是由于长期的缺氧状态,导致血管收缩引起右心室后负荷显著增加,因此改善外周血管阻力也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戢妍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硒化钠对高龄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硒化钠对大龄大鼠心肌氧应激及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氧应激灌注及全心I/R模型;建立过氧化氢灌注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nmol/L)给药组、过氧化氢灌注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过氧化氢灌注2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nmol/L)给药组、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2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全心I/R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nmol/L)组、I/R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100 nmol/L硒化钠改善过氧化氢或黄嘌呤灌注模型氧应激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P<0.05).缺血前硒化钠(100 nmol/L)给药能明显恢复大鼠I/R前后心脏的左室发展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硒化钠能够改善I/R损伤大鼠的心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氧紧张有关.

    作者:杨煜;杨成君;曲成刚;孙国光;张明;李金成;王志和;谭宇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川芎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尿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川芎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 w,对比治疗前后GMP-140的表达以及白蛋白尿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外周血GMP-140表达(12.O%±2.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1.1%,P<0.05);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下降至(9.6%±2.1%)(P<0.05);尿白蛋白定量由(101.6±43,2)mg/d下降至(76.3±25.5) mg/d(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减少尿蛋白.

    作者:唐新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 D-TEE)是2007年新兴的一种检查技术,RT-3 D-TEE是将食管超声与实时三维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它能够提供心脏各部位的实时动态图像,图像清晰、立体感强,与实体解剖形态十分相近.术中经食管超声因其不干扰手术视野,可实时监测手术过程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尤其在二尖瓣病变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就RT-3 D-TEE在二尖瓣成形术前及术中监测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冰;吕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39例

    缺血性脑卒中30% ~ 70%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1].颅内大动脉狭窄是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因素[2].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可改善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颅内血管较颅外血管路径迂曲、复杂,支架不易通过,且存在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穿支脑卒中和颅内出血等手术风险[3],其疗效和安全性仍有争议.本文拟回顾分析采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

    作者:简崇东;黄建敏;蒙兰青;唐雄林;李雪斌;黄瑞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心悦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悦胶囊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心悦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每日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2 ml/kg,心悦胶囊三个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150、300、600 mg/kg,二甲双胍组每日灌胃20 mg/kg,连续给药4 w.采用高脂饮食伴小剂量链脲佐菌素55 mg/kg建立大鼠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每周测空腹血糖1次,4 w后检测肝糖原、胰岛素、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心悦胶囊中、高剂量组于第2、3、4周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或P<0.01),4w后肝糖原、胰岛素及C-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LDL-C、TC、TG、TC/HDL-C、LDL-C/HDL-C、FFA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含量及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心悦胶囊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田刚;付雯雯;周小涵;于晓风;曲绍春;睢大筼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为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T2DM病人190例,根据DN、DR分期分组,比较临床资料的差异,并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DR分组中年龄、病程、高血压、TC、HDL、空腹C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高血压、病程与D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0.05),C肽水平与DR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DN分组中年龄、病程、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程与DN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是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C肽是微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志军;马红;杨香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辛伐他汀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PTAS)术后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行PTAS治疗,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术前5h~5d服用辛伐他汀20~ 30 mg/d,术后改为10 ~ 20 mg/d长期口服.对照组在PTAS前后均不使用辛伐他汀或类似药物.两组患者在PrAS前后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0)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PTAS治疗后血浆vWF含量均高于术前(P<0.05),但辛伐他汀组患者PTAS术后血浆vW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AS术后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辛伐他汀组患者PTAS术后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TAS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维;姚敏;南光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液中某些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d(TNF-α)水平增高[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COPD稳定期维持治疗的重要药物,可以改善肺通气,阻止气道阻塞继续进展,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本文探讨ICS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过程中血清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分析ICS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余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老年精神病人病耻感与应对方式、自尊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老年精神病人的病耻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和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SES)对226例精神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老年精神病人的病耻感总分在性别、年龄、是否首发、有无子女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P<0.001).结论 中老年精神病人的应对方式对病耻感有影响,积极应对使病耻感降低.

    作者:崔向军;刘秀花;李丽娜;张石盼;王莹;路月英;苑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安徽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安徽省16个地市41个县,对975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老年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形式、生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情况、抑郁症状和意外伤害情况等.结果 近1年内,975名老年人平均发生过(1.19±2.23)次意外伤害,有40.8%发生过意外伤害,发生过3次及以上比例为16.6%.16.6%的多发意外伤害老年人发生次数占总意外伤害次数的72.8%.老年人中前6位的意外伤害分别为:摔跌伤、碰撞伤、刀或锐器刺割伤、鱼刺或异物卡伤、动物咬或抓伤、烫伤或烧伤.不同视力、听力、四肢活动、日常生活能力和慢性病数量老年人意外伤害发生频次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均表现为功能正常者其意外伤害发生频次低于轻微影响或明显影响生活者,无慢性病老年人发生频次低于患有慢性病者.抑郁量表得分越高、四肢活动明显影响生活、慢性病数量在3种及以上是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农村老年人意外伤害发生现状不容乐观,抑郁症状和生理功能状况低下是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张志华;江秀玲;钱巧霞;熊黎明;毛伟;曹月婷;苏普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力、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要求转变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职能,即由针对患者的传统护理转向对老年患者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1-4].本研究对收治的老年患者实施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保健指导,分析临床效果.

    作者:隋东明;张晶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组溶血素蛋白用于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效果

    目的 制备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重组蛋白,获得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方法 以PCR法扩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hly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溶血素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 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得到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即2F5、5H1和8F9,并获得免疫球蛋白,测定2F5、5H1和8F9单克隆抗体亚型分别为IgG2b、IgG3和IgGM.结论 本研究克隆和表达单增李斯特菌的hly基因,研制基于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为检验分析单增李斯特菌及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作者:郭宏华;刘娟;刘百歌;张晓静;晁阳;何成彦;张学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特点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呈周期性,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尤以出血多见,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的病因.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作者:苏兆贤;马战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国内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收集国内1989年1月至2011年12月核心期刊出版的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章,采用review manager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篇,对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其合并的OR=1.98,95% CI( 1.10,3.55),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针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5篇文献HAMA量表评分具有异质性,SAS评分计算其合并的OR=0.56,95%CI(-1.42,2.55),合并效应量无统计意义.结论 目前国内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针刺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罗文杰;符文彬;吴焕林;刘娟;王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

    目的 观察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7例一线应用紫衫类联合顺铂/卡铂化疗出现复发的患者分为老年组(21例)、非老年组(26例),进行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奈达铂80 mg/m2静滴第1天(或25 mg· m-2·d-1静滴第1~3天),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滴第1、8天,每28 d为1个周期.结果 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老年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病情稳定(SD)5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42.9%,疾病控制率(DCR)66.7%.非老年组CR 1例,PR 11例,SD 6例,PD 8例,RR46.2%,DCR 69.2%.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毒性和血液学毒性,偶有轻度肝功能损害.结论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复发性卵巢癌疗效较好,与非老年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刘睿;曹晓艳;肖颖;房芳;杨照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