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血脂水平

窦媛媛;张玲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血脂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血脂水平.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21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监测分为单纯高血压对照组44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HS组60例和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HS组106例,监测各组血压,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有OSAHS者,血脂水平受到明显影响.早期诊断和进行相应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155例远期疗效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明显获益[1],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高龄患者危险因素及并发症较多,冠脉病变严重而复杂者居多,死亡率也随年龄增长增高趋势.本文旨在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对接受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严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力、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要求转变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职能,即由针对患者的传统护理转向对老年患者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1-4].本研究对收治的老年患者实施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保健指导,分析临床效果.

    作者:隋东明;张晶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缺血后处理对短暂性脑缺血后蛋白质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后处理对短暂性脑缺血后脑损伤及氧化应激性蛋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大鼠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后处理组.缺血后处理方法为缺血结束后恢复脑血流30 s再阻断30 s为1个循环,共3个循环.采用TTC染色计算梗死脑组织的体积.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荧光测定法检测线粒体内过氧化氢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蛋白质氧化产物羰基化合物含量.结果 缺血后处理显著降低了局灶脑缺血后脑梗死的体积;线粒体内过氧化氢的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氧化产物羰基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性蛋白质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

    作者:孟繁凯;李再雨;徐宁;杨福伟;李光民;罗毅男;葛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四川绵阳地区绝经后妇女208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BMD;T2 DM诊断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年诊断标准.结果 T2DM患者骨质疏松(0P)患病率53.13%、非T2DM患者OP患病率45.10%,T2DM绝经后女性OP患病率显著高于非T2DM患者(P<0.01).T2DM患者股骨颈(0.647 ±0.138)、Ward's三角区(0.608±0.149)BMD明显低于非T2DM患者股骨颈(0.836±0.186)、Ward's三角区(0.731±0.097)BMD(P <0.05),T2DM患者第2~4腰椎、大转子BMD与非T2DM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2DM与绝经后妇女的BMD存在相关性,T2DM是导致绝经后妇女低BMD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林梅;黄昶荃;刘清秀;程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人医疗康复的风险因素

    目的 研究老年人医疗康复过程中存在的医疗风险.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疗康复调查问卷,选择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科的149位康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0.3%的患者未在临床治疗结束后的有效时间内开始康复,康复途径以医生和朋友推荐为主,39.60%的患者认为医生无须对各项医疗信息保密.老年患者康复治疗持续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对康复治疗信息的知情程度差,且60岁及以上患者较50~ 59岁年龄段患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早期康复观念的宣传,注重老年患者医疗信息知情同意权的实现,注重保护患者医疗信息隐私.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合理用药,避免以上医疗风险转化为纠纷.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康复相关医保制度,减轻康复就医经济压力,防范患者将就医压力转换为医患矛盾.

    作者:杨双;杨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液中某些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d(TNF-α)水平增高[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COPD稳定期维持治疗的重要药物,可以改善肺通气,阻止气道阻塞继续进展,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本文探讨ICS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过程中血清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分析ICS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余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优选组合用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老年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尤其老年女性,随着雌激素含量下降,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更高.因此对于老年人,强化骨质疏松的治疗迫在眉睫,对于减低骨折及其他并发症的危险意义重大.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种类繁多,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医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不同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骨密度变化情况.

    作者:成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网膜素研究进展

    中心性(内脏)肥胖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程度高于外周(皮下)肥胖,而皮下脂肪(SAT)的沉积与减少心血管病危险性有关,但二者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很清楚.2003年美国马里兰大学Yang等由内脏网膜脂肪组织的cDNA文库证实了一个新的脂肪点特异性脂肪因子-网膜素( omentin)[1].该网膜素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q22~q23区,而该区又与不同人群的T2DM基因染色体定位有关[2,3].网膜素是目前已知的4个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有益”脂肪因子[脂联素、内脂素、源于内脏脂肪组织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vaspin)和网膜素]之一[4],网膜素的同源性分析证实:其与内凝集素的氨基酸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故其又称为内凝集素(intelectin)[5].

    作者:杨裕华;贺法宪;王际莘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对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

    由于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诸多原因,深Ⅱ°及Ⅲ°烧伤创面在修复后期极易出现残余创面[1],处理困难,经久不愈,而且愈合后瘢痕挛缩也较为明显.对于较大残余创面,植皮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小面积的残余烧伤创面,考虑到植皮费用高、植入表皮的存活问题以及患者心理难以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小面积的残余创面,是临床上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观察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小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疗效.

    作者:陈松;刘琦;熊大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行ER-CP的老年患者397例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本组病例全部经腹部彩超检查,330例经CT检查,69例经CT和(或)MRI检查.先行积极的术前准备,有心肺疾病者先予以纠正;在完成ERCP后,根据病情行内镜下治疗.结果 本组治疗性ERCP成功371例,成功率93.45%.治疗前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69例(55.59%),各部位胆胰恶性肿瘤176例(27.46%),良性胆管狭窄31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扩张15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2例,胆道蛔虫症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所有患者中308例(77.58%)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各种内外科疾病,其中210例(68.18%)具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并发症.本组均行内镜下相关治疗,包括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支架植入术(ERBD、EMBSD、E RPD)、鼻胆管引流术(ENBD);乳头预切开39例(9.82%);28例(7.05%)因操作难度大或伴有危重并发症而需二次ERCP治愈.本组共发生各种并发症47例(12.67%),其中高淀粉酶血症40例(10.78%),胆管炎4例(1.08%),经短期治疗后均治愈;急性胰腺炎2例(0.54%),其中1例重症胰腺炎经手术后治愈;术后出血1例(0.27%),经再次内镜下止血治疗后痊愈.本组无消化道穿孔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性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年龄本身并不是ERCP的禁忌证;积极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及规范的内镜操作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治疗性ERCP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年龄≥70岁、胆道手术史及ERBD为治疗性ERCP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蒙;王广义;杜晓宏;吕国悦;冯秋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以肾损害为首发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20例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常见受累器官为肾脏与肺.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本文将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20例以肾损害为首发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刘秀艳;翟力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DAPK1、ERα、HLA-Ⅰ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病理进程的相关性

    目的 从蛋白质水平观察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DAPK1)、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HLA-Ⅰ)、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表达水平与不同病理级别的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汉族妇女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APK-1、ERα、HLA-Ⅰ基因在宫颈炎/CIN Ⅰ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6%、88%;在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这些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48%;45%、24%;67%、40%.在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这些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炎/CIN Ⅰ,各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随着宫颈病变病理变化的加重,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结论 DAPK1、HLA-Ⅰ、ERα基因表达阳性或缺失可能是CIN及宫颈鳞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这些基因的检测可能作为预测CIN和宫颈癌的重要生物指标.

    作者: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阿比达·阿布都卡德尔;阿布力孜·阿布杜拉;丁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心悦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悦胶囊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心悦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每日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2 ml/kg,心悦胶囊三个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150、300、600 mg/kg,二甲双胍组每日灌胃20 mg/kg,连续给药4 w.采用高脂饮食伴小剂量链脲佐菌素55 mg/kg建立大鼠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每周测空腹血糖1次,4 w后检测肝糖原、胰岛素、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心悦胶囊中、高剂量组于第2、3、4周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或P<0.01),4w后肝糖原、胰岛素及C-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LDL-C、TC、TG、TC/HDL-C、LDL-C/HDL-C、FFA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含量及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心悦胶囊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田刚;付雯雯;周小涵;于晓风;曲绍春;睢大筼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AG490、雷帕霉素对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多器官损伤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克雷伯杆菌肺炎多器官损伤老龄大鼠中的意义.方法 老龄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G490组、雷帕霉素组,制备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激酸激酶(CK)、CK-MB、PaO2、PaCO2.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肺、心、小肠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肺、心肌、小肠组织JAK2、STAT1、STAT3及STAT5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AG490组、雷帕霉素组CK、CK-MB含量减少,PaO2上升,PaCO2下降,JAK2和STAT1、3、5表达减弱,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克雷伯杆菌肺炎多器官损伤病理过程.AG490、雷帕霉素对多器官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阻抑JAK2、STAT1、STAT3、STATS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建生;王峰;李亚;刘四化;王守富;李素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不同浓度的吗啡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吗啡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药物作用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Annexin V-EGFP/ PI染色的细胞早期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单独应用吗啡处理,早期凋亡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5,P<0.01),浓度为250μM及1250 μM时,早期凋亡率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加(P<0.01).单独应用500 μM 5-Fu处理48 h,早期凋亡率亦增加(P<0.01).吗啡与5-Fu联合用药时,早期凋亡率随着联合用药中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1).各浓度吗啡与5-Fu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P<0.05,P<0.01).单独应用吗啡处理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1),S期细胞比例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0.01),而G2M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单独应用500 μM 5-Fu处理时,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P<0.01),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不同浓度的吗啡与5-Fu联合用药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联合用药中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 <0.05,P<0.01),较该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组均减少(P<0.01);S期细胞比例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 <0.05,P<0.01),较该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组均增加(P<0.01);G2M期细胞比例随着联合用药中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0.05,P<0.01),较该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组均减少(P<0.01);各浓度吗啡与5 -Fu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P<0.01).结论 一定浓度的吗啡、5-Fu及联合应用48小时能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早期凋亡,且与其中吗啡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吗啡可以诱导MCF-7细胞主要被阻滞于G0/G1期,5-Fu可以使细胞循环周期主要被阻滞于S期,两药联合应用既抑制了G0/G1期到S期的转化,又抑制了S期向G2M期的转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也与其中吗啡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王志学;孙立新;李汝泓;雷燕;于铁莉;邱利飞;闫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我国社区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

    增龄老化性失能指随着增龄各系统生理功能不受病理影响而自然地相应降低[1].截止2010年底,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3 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2].本文对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现状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探索新形势下我国社区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方法,以满足日渐增长的老年人健康需求.

    作者:郭飏;尚少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老年脑血栓康复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基于性格特征的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康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8例.疗程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与中切全血还原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还原黏度和血细胞比容、S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I评分明显升高(P<0.01),在躯体、角色、情感、认知、社会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评分上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因人制宜的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于改善康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大有裨益.

    作者:桂心;谢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安徽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安徽省16个地市41个县,对975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老年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形式、生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情况、抑郁症状和意外伤害情况等.结果 近1年内,975名老年人平均发生过(1.19±2.23)次意外伤害,有40.8%发生过意外伤害,发生过3次及以上比例为16.6%.16.6%的多发意外伤害老年人发生次数占总意外伤害次数的72.8%.老年人中前6位的意外伤害分别为:摔跌伤、碰撞伤、刀或锐器刺割伤、鱼刺或异物卡伤、动物咬或抓伤、烫伤或烧伤.不同视力、听力、四肢活动、日常生活能力和慢性病数量老年人意外伤害发生频次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均表现为功能正常者其意外伤害发生频次低于轻微影响或明显影响生活者,无慢性病老年人发生频次低于患有慢性病者.抑郁量表得分越高、四肢活动明显影响生活、慢性病数量在3种及以上是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农村老年人意外伤害发生现状不容乐观,抑郁症状和生理功能状况低下是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张志华;江秀玲;钱巧霞;熊黎明;毛伟;曹月婷;苏普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的基因表达变化

    目的 检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并试图寻找细胞衰老的标志性基因.方法 利用cDNA芯片对比检测28代龄和64代龄的2BS细胞基因表达谱,通过RT-PCR对挑选的9个差异基因在7个不同代龄2BS细胞中的表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和年轻细胞相比,衰老2BS细胞有117种基因的变化幅度在2倍以上,46种基因在2.5倍以上;细胞衰老过程中下调的基因主要是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上调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应激反应和蛋白分泌等过程;9个差异基因的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基因芯片是研究细胞衰老基因表达和调控网络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衰老特征性基因的筛选.

    作者:李国栋;马宏;童坦君;张宗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变化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均有下降趋势,总的生活质量下降.如何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1].循证护理(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源于循证医学(EBM),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好的证据,以此制定病人卫生保健计划的护理模式[2].2008年8月开始,我院将EBN的理念贯穿于对辖区103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日常卫生保健指导中,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张玉英;马杏云;赵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