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孙立新;李汝泓;雷燕;于铁莉;邱利飞;闫彩云
目的 从蛋白质水平观察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DAPK1)、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HLA-Ⅰ)、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表达水平与不同病理级别的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汉族妇女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APK-1、ERα、HLA-Ⅰ基因在宫颈炎/CIN Ⅰ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6%、88%;在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这些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48%;45%、24%;67%、40%.在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这些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炎/CIN Ⅰ,各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随着宫颈病变病理变化的加重,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结论 DAPK1、HLA-Ⅰ、ERα基因表达阳性或缺失可能是CIN及宫颈鳞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这些基因的检测可能作为预测CIN和宫颈癌的重要生物指标.
作者: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阿比达·阿布都卡德尔;阿布力孜·阿布杜拉;丁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躯体疾病对抑郁症状转归的影响,为防治老年人抑郁,改善抑郁症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按类分层、随机、整群等距的抽样原则,在北京城乡社区老年人群中抽取有效样本2 506例,分别于2000和2004年采用综合问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2000年共检出抑郁症状者282例,在2004的调查中,对这282名老年人进行了追踪调查,将其转归分为:好转、无变化、加重和死亡.其中<75岁老人抑郁症状的好转率高于≥75岁老人;<75岁老人抑郁症状的加重率及死亡率均低于≥75岁老人.除青光眼以外,其他各类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好转率均低于无此疾病的对照人群,其中无骨关节病和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好转率明显高于有骨关节病和听力障碍的老年人(P<0.05).结论 为了降低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病风险和改善老年抑郁症状的预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该重视老年人躯体功能的改善.
作者:孙菲;刁丽军;汤哲;刘富荣;刘宏军;关绍晨;吴晓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干预模式对恢复期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开展脑卒中家庭康复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7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入户干预、电话随访及主要照顾者联谊活动相结合的家庭康复干预,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中文版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价.结果 康复干预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康复干预模式适应延伸卒中单元理念,符合当前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要求,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作者:雷芬芳;岳景齐;邓翠珍;邓莉莹;邹胜华;王飞云;丁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以老年患者为著.老年甲减患者症状不典型,常易被误诊,治疗上易受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门诊就诊的老年甲减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门诊就诊的甲减患者89例( TSH> 5.0 μIU/ml),年龄60 ~ 85[平均(68.2±9.8)]岁,其中男5例,女84例.病因:自身免疫性49例(55.1%);亚急性甲状腺炎3例(3.4%),甲状腺手术后24例(27.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 Ⅰ治疗后4例(4.5%);药物性5例(5.6%),中枢性甲减4例(4.5%).合并甲状腺结节42例.
作者:王作书;陈岐辉;张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特点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呈周期性,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尤以出血多见,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的病因.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作者:苏兆贤;马战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入选的病例组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进行评估,筛查是否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同时记录COPD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活质量评估测试(CAT)问卷,并随访6个月.结果 (1)62例COPD患者中,焦虑评分大于7分的占37.10%,抑郁评分大于7分的占50%,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占27.42%,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T评分越高越易合并焦虑障碍(OR值3.161、95%CI 1.227~8.148);无医疗保险保障的患者更易合并焦虑障碍(OR值为0.037、95% CI0.006~0.238);CD4 +/CD8+比值越低的患者越易合并焦虑障碍(OR值0.004、95% CI0.000~0.276).CAT评分越高越易合并抑郁障碍(OR值4.264、95% CI1.359~ 13.376);COPD病程越长越易合并抑郁障碍(OR值为1.461、95% CI1.100~1.942);CD4 +/CD8+比值越低的患者更易合并抑郁障碍,OR值0.000、95% CI0.000 ~0.023).(3)37例COPD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中,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未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P<0.05).结论 CAT评分高、无医疗保险及CD4+/CD8+比值低是COPD合并焦虑障碍的主要因素;CAT评分高、COPD病程长、CD4+/CD8+比值低是COPD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主要因素.合并焦虑抑郁障碍会加重COPD患者病情,增加病人住院时间和次数,影响其生活质量,故临床应重视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
作者:许银芳;韩淑华;林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制备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重组蛋白,获得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方法 以PCR法扩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hly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溶血素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 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得到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即2F5、5H1和8F9,并获得免疫球蛋白,测定2F5、5H1和8F9单克隆抗体亚型分别为IgG2b、IgG3和IgGM.结论 本研究克隆和表达单增李斯特菌的hly基因,研制基于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为检验分析单增李斯特菌及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作者:郭宏华;刘娟;刘百歌;张晓静;晁阳;何成彦;张学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2)在6-OHDA致PC12细胞损伤的帕金森(PD)细胞模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6-OHDA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株,建立PD细胞模型.MTT法检测6-OHDA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法研究p-ERK1/2蛋白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检测ERK1/2上游激酶抑制剂PD98059和U0126对6-OHDA诱导ERK1/2磷酸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PC12细胞随6-OHDA作用时间的增加,p-ERK1/2出现表达升高;PD98059和U0126明显抑制6-OHDA所致的ERK1/2磷酸化,明显减低了细胞损伤的程度.结论 在6-OHDA介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呈现ERK1/2磷酸化,抑制ERK1/2可以6-OHDA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该过程可能在调控PD多巴胺能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静;张一娜;范鹰;马兰;姜礼红;崔璨;吴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后处理对短暂性脑缺血后脑损伤及氧化应激性蛋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大鼠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后处理组.缺血后处理方法为缺血结束后恢复脑血流30 s再阻断30 s为1个循环,共3个循环.采用TTC染色计算梗死脑组织的体积.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荧光测定法检测线粒体内过氧化氢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蛋白质氧化产物羰基化合物含量.结果 缺血后处理显著降低了局灶脑缺血后脑梗死的体积;线粒体内过氧化氢的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氧化产物羰基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性蛋白质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
作者:孟繁凯;李再雨;徐宁;杨福伟;李光民;罗毅男;葛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增龄老化性失能指随着增龄各系统生理功能不受病理影响而自然地相应降低[1].截止2010年底,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3 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2].本文对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现状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探索新形势下我国社区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方法,以满足日渐增长的老年人健康需求.
作者:郭飏;尚少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患者麻醉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精神错乱、记忆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1],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关于不同麻醉方式与POCD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POCD的影响.
作者:胡旭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microRNA-146a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miR-146a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纳入胃癌患者86例设为胃癌组,取胃癌及自身正常胃癌旁组织,另取正常胃黏膜42例作对照设为对照组.使用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生及转移的关系.使用RT-PCR方法检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胃黏膜组织中miR-146a表达量;对比癌组织与自身正常组织中miR-146表达量;同时比较转移患者以及未转移患者癌组织miR-146表达量.结果 胃癌组与对照组miR-146a基因型分布不同,Logistic回归显示GG及GC是胃癌发病危险因素;对照组中GG及GC基因型携带者miR-146a表达量较胃癌基因型携带者低;胃癌患者中癌组织miR-146a水平较其自身正常组织低.转移患者及未转移患者基因型分布亦有所不同,前者GG基因型比例较高,miR-146a表达量则降低,显示GG是胃癌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miR-146a多态性中的G等位基因是胃癌发病和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与其导致的较低miR-146a表达量有关.
作者:马博;郑建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患者同时合并有肺组织病变,并且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因此在治疗的过程存在显著的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2 ].乌拉地尔为一种α受体阻滞剂,同时具有中枢和外周阻滞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3,4].慢性肺心病主要的机制是由于长期的缺氧状态,导致血管收缩引起右心室后负荷显著增加,因此改善外周血管阻力也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戢妍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普洱茶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40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普洱生茶组、普洱熟茶组和血脂康组,每组10只.相同遗传背景的10只同龄同体重同性别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均喂以普通饲料,灌胃12w后,牺牲动物收集静脉血和主动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动脉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 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相比:普洱生茶组与普洱熟茶组血清TG、TC、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降低;血清hs-CRP含量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普洱生茶组与普洱熟茶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小和数量较少.结论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有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和一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其抗AS作用除与抗脂质过氧化外,可能还与抗炎症有关.
作者:程春华;杨继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恶性胸膜间皮瘤(M PM)是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一种少见肿瘤,其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0.02%~0.04%,却占胸膜原发肿瘤的80%,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文献报道误诊率40% ~ 50%,我国约为49%,恶性程度高,自然生存期只有4 ~12个月,经过积极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可达到17~ 24个月[1].因此MPM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一个难题.
作者:林涛;金冰;胡述提;金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血脂水平.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21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监测分为单纯高血压对照组44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HS组60例和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HS组106例,监测各组血压,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有OSAHS者,血脂水平受到明显影响.早期诊断和进行相应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窦媛媛;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川芎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 w,对比治疗前后GMP-140的表达以及白蛋白尿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外周血GMP-140表达(12.O%±2.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1.1%,P<0.05);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下降至(9.6%±2.1%)(P<0.05);尿白蛋白定量由(101.6±43,2)mg/d下降至(76.3±25.5) mg/d(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减少尿蛋白.
作者:唐新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胶质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对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 胶质瘤患者93例为观察组,正常脑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二组中EGFR和VEGF表达特点,观察二者表达与不同病理特征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胶质瘤中EGFR和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种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直径、胶质瘤分级及Ki67表达密切相关,且肿瘤中EGFR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EGFR和VEGF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术后检测EGFR和VEGF表达可能对判断胶质瘤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白新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液中某些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d(TNF-α)水平增高[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COPD稳定期维持治疗的重要药物,可以改善肺通气,阻止气道阻塞继续进展,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本文探讨ICS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过程中血清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分析ICS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余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有骨转移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同时给予放疗;对照组50例,对骨转移部位给予放疗.观察两组患者骨病灶的控制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骨病灶控制有效率(RR)为60.8%,略高于对照组的50.0%,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骨痛的缓解率(显效+有效)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4.0% (P <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显效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 (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发热、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头痛头晕及手足麻木,主要为Ⅰ~Ⅱ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有明确的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玛依努尔·艾力;忙尼沙汗·阿布都拉;包永星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