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学
目的 探讨两步法直立倾斜试验出现阳性反应的适宜倾斜时程.方法 采用两步法直立倾斜试验,即先对816例受检者施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再对其阴性患者施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NHUTF).对上述阳性病例的倾斜时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HUTT的阳性率为16.54% (135/816);其中,0~ 10 min时程阳性率1.35%;11~25 min时程阳性率13.24%;26 ~ 30 min时程阳性率1.96%;>30 min者为0.BHUTT阳性结果全部包含在0~30 min之间.对681例BHUTT阴性者作NHUTT检查,阳性率为45.96% (375/816),占BHUTT阴性者的55.07%(375/681);其中,0~10 min时程阳性率33.46%;11~20min时程阳性率12.50%;NHUTT阳性结果全部包含在0~20 min之间.结论 采用两步法直立倾斜试验,基础试验的适宜时程为30 min,硝酸甘油激发试验的适宜时程为20 min,继续增加倾斜时间并不能提高阳性率.
作者:孙汝平;吕雪;邱妍妍;冯义静;王文涛;徐金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制备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重组蛋白,获得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方法 以PCR法扩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hly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溶血素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 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得到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即2F5、5H1和8F9,并获得免疫球蛋白,测定2F5、5H1和8F9单克隆抗体亚型分别为IgG2b、IgG3和IgGM.结论 本研究克隆和表达单增李斯特菌的hly基因,研制基于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为检验分析单增李斯特菌及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作者:郭宏华;刘娟;刘百歌;张晓静;晁阳;何成彦;张学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T2DM患者200例依据病情分为轻症组108例,重症组92例,于人院后第2天空腹抽肘静脉血,同时测定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水平及T细胞亚群,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重症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T3水平和CD8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FT3、FT4水平、CD4/CD8比值明显减低;轻症组FPG、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FT3水平明显减低(P<0.05).结论 老年T2DM不同血糖水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T细胞亚群水平有相关性,其定期检测能早期诊断T2DM相关免疫紊乱疾病,及时了解患者机体状态和预后.
作者:金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增龄老化性失能指随着增龄各系统生理功能不受病理影响而自然地相应降低[1].截止2010年底,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3 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2].本文对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现状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探索新形势下我国社区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方法,以满足日渐增长的老年人健康需求.
作者:郭飏;尚少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多发性、常见性骨折,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及人均寿命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日益升高的趋势[1].如果治疗不当,该病可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合并多种并发症,如压力性溃疡、坠积性肺炎、血栓栓塞性疾患等,病死率较高.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国外报道显示:非手术病死率34%,手术病死率17.5%[2].本文拟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荣;赵海;王隆辉;高维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血脂水平.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21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监测分为单纯高血压对照组44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HS组60例和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HS组106例,监测各组血压,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有OSAHS者,血脂水平受到明显影响.早期诊断和进行相应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窦媛媛;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明显获益[1],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高龄患者危险因素及并发症较多,冠脉病变严重而复杂者居多,死亡率也随年龄增长增高趋势.本文旨在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对接受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严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特点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呈周期性,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尤以出血多见,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的病因.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作者:苏兆贤;马战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与体重、病程、胰岛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54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其中28例为骨质疏松患者(DM-OP)组,26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DM-NOP)组,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NC)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BMD,并记录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Ins)、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DM-OP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低于DM-NOP组;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BMD与血清C肽水平和体重呈正相关(r=0.318,P=0.040和r=0.457,P=0.002),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312,P =0.044).DM-OP组BMD较健康者明显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与年龄、性别、体重减轻、病程延长、胰岛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洁;沈默宇;成金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应用基于性格特征的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康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8例.疗程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与中切全血还原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还原黏度和血细胞比容、S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I评分明显升高(P<0.01),在躯体、角色、情感、认知、社会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评分上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因人制宜的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于改善康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大有裨益.
作者:桂心;谢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葛根总黄酮口服自微乳载药系统的处方.方法 以自微乳化效果为考察指标,对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进行配伍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佳质量比(Km值);以自乳化时间、粒径大小为指标,筛选葛根总黄酮自微乳的佳处方;并对优化载药处方的自微乳时间、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确定了终处方:2.4%葛根总黄酮,39%油相(中链甘油三酯),44%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EL 35),14.6%助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结论 优化载药处方稳定性好,自微乳化后平均粒径为27.31 nm,自乳化时间小于90 s,符合良好自微乳制剂的要求.
作者:陈倩;陈晨;管清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 D-TEE)是2007年新兴的一种检查技术,RT-3 D-TEE是将食管超声与实时三维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它能够提供心脏各部位的实时动态图像,图像清晰、立体感强,与实体解剖形态十分相近.术中经食管超声因其不干扰手术视野,可实时监测手术过程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尤其在二尖瓣病变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就RT-3 D-TEE在二尖瓣成形术前及术中监测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冰;吕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和截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也不断增多[1-3].本研究选择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参粉针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理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胶质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对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 胶质瘤患者93例为观察组,正常脑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二组中EGFR和VEGF表达特点,观察二者表达与不同病理特征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胶质瘤中EGFR和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种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直径、胶质瘤分级及Ki67表达密切相关,且肿瘤中EGFR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EGFR和VEGF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术后检测EGFR和VEGF表达可能对判断胶质瘤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白新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观察昆明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Klotho基因的定位及其表达.方法 新生1、180、540 d昆明小鼠各5只,断颈处死,分别取出肾脏和心脏,并将心脏的右心房部分剪下;1、2、4、7、15、30、60、120、180、270、360 d和540 d昆明小鼠各10只,断颈处死后取出心脏组织;以上均提取总RNA,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Klotho mRNA的表达.结果 切除右心房的心脏组织,未能检测到Klotho mRNA的表达,肾脏和右心房存在表达;昆明小鼠出生后即可在心脏检测到Klotho mRNA的表达,1、2、4、7、15、30、60、120 d小鼠相对表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270、360、540 d小鼠相对表达量基本呈下降趋势.结论 Klotho基因在昆明小鼠的心脏组织中可能仅在右心房表达;120 d之内,Klotho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量有随增龄而增加的趋势;270 d之后,Klotho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量有随增龄而减弱的趋势.
作者:王贵华;汪汉;孙梅芹;彭柯;唐兵;杨大春;杨永健;张鑫;侯言彬;邓珏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由于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诸多原因,深Ⅱ°及Ⅲ°烧伤创面在修复后期极易出现残余创面[1],处理困难,经久不愈,而且愈合后瘢痕挛缩也较为明显.对于较大残余创面,植皮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小面积的残余烧伤创面,考虑到植皮费用高、植入表皮的存活问题以及患者心理难以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小面积的残余创面,是临床上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观察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小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疗效.
作者:陈松;刘琦;熊大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45例VCIND患者及46例具有相同危险因素而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注意抑制、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计划性和定势转移等多项执行功能,并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两组受试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相比,VCIND研究组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且MoCA总分下降(P<0.01),在WCST中持续错误次数增多(P<0.01),分类数减少(P<0.05).瘦素水平与MoCA成绩呈正相关(P<0.01),与WCST错误反应数(P<0.05),持续错误反应次数(P<0.01)呈负相关,与分类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VCIN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降低,而且在工作记忆、持续性注意和反应抑制、认知灵活性、思维组织性、计划性和定势转移等执行功能方面存在障碍;VCIND患者执行功能障碍与血清Leptin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赵建华;田小军;刘艳霞;袁彬;翟锴华;王超伟;张黎军;李青;吉四辈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检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并试图寻找细胞衰老的标志性基因.方法 利用cDNA芯片对比检测28代龄和64代龄的2BS细胞基因表达谱,通过RT-PCR对挑选的9个差异基因在7个不同代龄2BS细胞中的表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和年轻细胞相比,衰老2BS细胞有117种基因的变化幅度在2倍以上,46种基因在2.5倍以上;细胞衰老过程中下调的基因主要是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上调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应激反应和蛋白分泌等过程;9个差异基因的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基因芯片是研究细胞衰老基因表达和调控网络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衰老特征性基因的筛选.
作者:李国栋;马宏;童坦君;张宗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非瓣膜性房颤(NVAF)在我国中老年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的并发症是动脉栓塞,发生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1].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也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显示[2-4],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都可以显著地减少栓塞的形成,减少脑卒中等各种并发症的产生.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阿司匹林和华法林作用差异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探讨华法林在NVAF病人并发脑梗死防治中的疗效,为临床NVAF病人提供指导.
作者:高秀菊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凋亡蛋白抑制剂是在酵母、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细胞中发现的一类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家族,不仅严密调控细胞凋亡的基础水平,而且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调控多种信号的转导.目前已发现的IAP家族有c-IAP2、c-IAP1、神经元IAP(NIAP)、X连锁IAP(XIAP)、脂肪酶( LIP2)、生存素(Survivin)、布鲁斯因子(Bruce)、Livin蛋白等8个成员,其共同特征是其氨基端具有一个或多个高度保守的特异重复序列即杆状病毒IAP重复区(Baculoviral IAP Repeat,BIR)的结构域,并且除了Survivin、NIAP外,人类IAPs蛋白的羧基端还含有一个与泛素化有关的环指状(RING)结构域[1].其中Livin是近几年科学家们采用IAP同源序列寻找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从人类基因组cDNA文库中推测出来的一种新的蛋白质.
作者:姜峰玉;陈定法;孙抒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