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ivin在肿瘤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姜峰玉;陈定法;孙抒

关键词:Livin, 凋亡蛋白抑制因子, 肿瘤
摘要:凋亡蛋白抑制剂是在酵母、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细胞中发现的一类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家族,不仅严密调控细胞凋亡的基础水平,而且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调控多种信号的转导.目前已发现的IAP家族有c-IAP2、c-IAP1、神经元IAP(NIAP)、X连锁IAP(XIAP)、脂肪酶( LIP2)、生存素(Survivin)、布鲁斯因子(Bruce)、Livin蛋白等8个成员,其共同特征是其氨基端具有一个或多个高度保守的特异重复序列即杆状病毒IAP重复区(Baculoviral IAP Repeat,BIR)的结构域,并且除了Survivin、NIAP外,人类IAPs蛋白的羧基端还含有一个与泛素化有关的环指状(RING)结构域[1].其中Livin是近几年科学家们采用IAP同源序列寻找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从人类基因组cDNA文库中推测出来的一种新的蛋白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康复干预模式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干预模式对恢复期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开展脑卒中家庭康复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7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入户干预、电话随访及主要照顾者联谊活动相结合的家庭康复干预,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中文版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价.结果 康复干预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康复干预模式适应延伸卒中单元理念,符合当前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要求,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作者:雷芬芳;岳景齐;邓翠珍;邓莉莹;邹胜华;王飞云;丁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国内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收集国内1989年1月至2011年12月核心期刊出版的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章,采用review manager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篇,对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其合并的OR=1.98,95% CI( 1.10,3.55),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针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5篇文献HAMA量表评分具有异质性,SAS评分计算其合并的OR=0.56,95%CI(-1.42,2.55),合并效应量无统计意义.结论 目前国内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针刺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罗文杰;符文彬;吴焕林;刘娟;王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心理、行为干预治疗50例

    近年由于肥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使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GERD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老年患者具有发病率高、病变程度重、复发率高的特点[1,2].本研究在应用常规剂量埃索美拉唑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及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指导,旨在评估心理、行为干预在老年GER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晖;李宝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有骨转移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同时给予放疗;对照组50例,对骨转移部位给予放疗.观察两组患者骨病灶的控制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骨病灶控制有效率(RR)为60.8%,略高于对照组的50.0%,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骨痛的缓解率(显效+有效)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4.0% (P <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显效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 (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发热、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头痛头晕及手足麻木,主要为Ⅰ~Ⅱ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有明确的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玛依努尔·艾力;忙尼沙汗·阿布都拉;包永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39例

    缺血性脑卒中30% ~ 70%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1].颅内大动脉狭窄是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因素[2].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可改善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颅内血管较颅外血管路径迂曲、复杂,支架不易通过,且存在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穿支脑卒中和颅内出血等手术风险[3],其疗效和安全性仍有争议.本文拟回顾分析采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

    作者:简崇东;黄建敏;蒙兰青;唐雄林;李雪斌;黄瑞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葛根总黄酮口服自微乳载药系统的处方优化

    目的 研究葛根总黄酮口服自微乳载药系统的处方.方法 以自微乳化效果为考察指标,对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进行配伍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佳质量比(Km值);以自乳化时间、粒径大小为指标,筛选葛根总黄酮自微乳的佳处方;并对优化载药处方的自微乳时间、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确定了终处方:2.4%葛根总黄酮,39%油相(中链甘油三酯),44%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EL 35),14.6%助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结论 优化载药处方稳定性好,自微乳化后平均粒径为27.31 nm,自乳化时间小于90 s,符合良好自微乳制剂的要求.

    作者:陈倩;陈晨;管清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血压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血脂水平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血脂水平.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21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监测分为单纯高血压对照组44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HS组60例和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HS组106例,监测各组血压,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有OSAHS者,血脂水平受到明显影响.早期诊断和进行相应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窦媛媛;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DAPK1、ERα、HLA-Ⅰ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病理进程的相关性

    目的 从蛋白质水平观察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DAPK1)、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HLA-Ⅰ)、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表达水平与不同病理级别的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汉族妇女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APK-1、ERα、HLA-Ⅰ基因在宫颈炎/CIN Ⅰ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6%、88%;在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这些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48%;45%、24%;67%、40%.在CINⅡ/Ⅲ和宫颈鳞癌中这些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炎/CIN Ⅰ,各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随着宫颈病变病理变化的加重,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结论 DAPK1、HLA-Ⅰ、ERα基因表达阳性或缺失可能是CIN及宫颈鳞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这些基因的检测可能作为预测CIN和宫颈癌的重要生物指标.

    作者: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阿比达·阿布都卡德尔;阿布力孜·阿布杜拉;丁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的基因表达变化

    目的 检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并试图寻找细胞衰老的标志性基因.方法 利用cDNA芯片对比检测28代龄和64代龄的2BS细胞基因表达谱,通过RT-PCR对挑选的9个差异基因在7个不同代龄2BS细胞中的表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和年轻细胞相比,衰老2BS细胞有117种基因的变化幅度在2倍以上,46种基因在2.5倍以上;细胞衰老过程中下调的基因主要是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上调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应激反应和蛋白分泌等过程;9个差异基因的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基因芯片是研究细胞衰老基因表达和调控网络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衰老特征性基因的筛选.

    作者:李国栋;马宏;童坦君;张宗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人医疗康复的风险因素

    目的 研究老年人医疗康复过程中存在的医疗风险.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疗康复调查问卷,选择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科的149位康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0.3%的患者未在临床治疗结束后的有效时间内开始康复,康复途径以医生和朋友推荐为主,39.60%的患者认为医生无须对各项医疗信息保密.老年患者康复治疗持续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对康复治疗信息的知情程度差,且60岁及以上患者较50~ 59岁年龄段患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早期康复观念的宣传,注重老年患者医疗信息知情同意权的实现,注重保护患者医疗信息隐私.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合理用药,避免以上医疗风险转化为纠纷.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康复相关医保制度,减轻康复就医经济压力,防范患者将就医压力转换为医患矛盾.

    作者:杨双;杨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行ER-CP的老年患者397例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本组病例全部经腹部彩超检查,330例经CT检查,69例经CT和(或)MRI检查.先行积极的术前准备,有心肺疾病者先予以纠正;在完成ERCP后,根据病情行内镜下治疗.结果 本组治疗性ERCP成功371例,成功率93.45%.治疗前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69例(55.59%),各部位胆胰恶性肿瘤176例(27.46%),良性胆管狭窄31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扩张15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2例,胆道蛔虫症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所有患者中308例(77.58%)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各种内外科疾病,其中210例(68.18%)具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并发症.本组均行内镜下相关治疗,包括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支架植入术(ERBD、EMBSD、E RPD)、鼻胆管引流术(ENBD);乳头预切开39例(9.82%);28例(7.05%)因操作难度大或伴有危重并发症而需二次ERCP治愈.本组共发生各种并发症47例(12.67%),其中高淀粉酶血症40例(10.78%),胆管炎4例(1.08%),经短期治疗后均治愈;急性胰腺炎2例(0.54%),其中1例重症胰腺炎经手术后治愈;术后出血1例(0.27%),经再次内镜下止血治疗后痊愈.本组无消化道穿孔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性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年龄本身并不是ERCP的禁忌证;积极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及规范的内镜操作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治疗性ERCP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年龄≥70岁、胆道手术史及ERBD为治疗性ERCP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蒙;王广义;杜晓宏;吕国悦;冯秋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相分泌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引起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1],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T2DM发生、发展的关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表明:T2DM患者在临床高血糖出现之前的若干年即已发生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减退,在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素分泌功能呈进行性衰退[2].研究认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一相分泌受损是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早标志,与T2DM的发生直接相关[3,4].且胰岛素一相分泌反映了静脉高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急性反应能力,受胰岛素抵抗影响小,能更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因此,保护和恢复一相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作者:黄宇清;刘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衰老相关基因Klotho在小鼠心脏表达的增龄性变化

    目的 通过观察昆明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Klotho基因的定位及其表达.方法 新生1、180、540 d昆明小鼠各5只,断颈处死,分别取出肾脏和心脏,并将心脏的右心房部分剪下;1、2、4、7、15、30、60、120、180、270、360 d和540 d昆明小鼠各10只,断颈处死后取出心脏组织;以上均提取总RNA,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Klotho mRNA的表达.结果 切除右心房的心脏组织,未能检测到Klotho mRNA的表达,肾脏和右心房存在表达;昆明小鼠出生后即可在心脏检测到Klotho mRNA的表达,1、2、4、7、15、30、60、120 d小鼠相对表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270、360、540 d小鼠相对表达量基本呈下降趋势.结论 Klotho基因在昆明小鼠的心脏组织中可能仅在右心房表达;120 d之内,Klotho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量有随增龄而增加的趋势;270 d之后,Klotho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量有随增龄而减弱的趋势.

    作者:王贵华;汪汉;孙梅芹;彭柯;唐兵;杨大春;杨永健;张鑫;侯言彬;邓珏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胸外科两种手术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

    在65岁以上患者中行胸部手术后心、肺较易产生并发症,直接导致老年性患者手术治疗失败或手术结果不满意[1].为降低术后风险,提高手术治疗疗效,本文截选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VATS)术式组及传统开胸术式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

    作者:赵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灸疗法对中风再发的影响

    中风已经成为中国第二位致死疾病,中风患者5年内再次发作比例高达15% ~40%.特别是我国东北部地区,受天气寒冷、饮食中钠摄入过多等因素影响.脑卒中再次发作率更是高达20%~50%.因此,探索一种预防中风再发的临床方案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中医灸疗配合西医常规对症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作者:成凯;艾长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硒化钠对高龄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硒化钠对大龄大鼠心肌氧应激及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氧应激灌注及全心I/R模型;建立过氧化氢灌注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nmol/L)给药组、过氧化氢灌注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过氧化氢灌注2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nmol/L)给药组、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2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全心I/R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nmol/L)组、I/R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100 nmol/L硒化钠改善过氧化氢或黄嘌呤灌注模型氧应激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P<0.05).缺血前硒化钠(100 nmol/L)给药能明显恢复大鼠I/R前后心脏的左室发展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硒化钠能够改善I/R损伤大鼠的心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氧紧张有关.

    作者:杨煜;杨成君;曲成刚;孙国光;张明;李金成;王志和;谭宇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患者麻醉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精神错乱、记忆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1],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关于不同麻醉方式与POCD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POCD的影响.

    作者:胡旭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多发性、常见性骨折,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及人均寿命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日益升高的趋势[1].如果治疗不当,该病可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合并多种并发症,如压力性溃疡、坠积性肺炎、血栓栓塞性疾患等,病死率较高.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国外报道显示:非手术病死率34%,手术病死率17.5%[2].本文拟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荣;赵海;王隆辉;高维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T2DM患者200例依据病情分为轻症组108例,重症组92例,于人院后第2天空腹抽肘静脉血,同时测定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水平及T细胞亚群,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重症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T3水平和CD8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FT3、FT4水平、CD4/CD8比值明显减低;轻症组FPG、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FT3水平明显减低(P<0.05).结论 老年T2DM不同血糖水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T细胞亚群水平有相关性,其定期检测能早期诊断T2DM相关免疫紊乱疾病,及时了解患者机体状态和预后.

    作者:金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

    研究资料表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得到临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从而分析血糖对骨密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对照组64例患者,女49例,男15例,年龄58 ~77[平均(67.3±8.4)]岁,病程1.2~ 19.4年;观察组64例患者,女50例,男14例,年龄56 ~78[平均(69.2±12.6)]岁,病程1.3~17.1年.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排除其他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骨代谢等疾病,且确诊为糖尿病,而对照组则排除糖尿病.

    作者:田琳;彭跃进;朱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