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清;刘蓉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 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初诊T2DM患者,2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T2DM接受单纯胰岛素(Ins)治疗12w,于治疗后分别采血,运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和IL-4在Th1/Th2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T2DM Ins治疗前表达CD4+ IFN-γ和CD4+ IL-4的细胞百分比分别(1.99±0.28)%和(2.82±0.35)%,Th1/Th2比率为0.76±0.06,治疗后表达CD4+ IFN-γ和CD4+ IL-4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9±0.31)%和(2.23±0.27)%,Th1/Th2比率为1.35 ±0.08,治疗前后相比Th1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Th2细胞有所下降(P>0.05),治疗前后Th1/Th2比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2DM Ins治疗后Th1、Th2细胞、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Homa B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胰岛素能调节T2DM患者Th1/Th2的免疫失衡,有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晓燕;汤旭磊;傅松波;杨芳;高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引起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1],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T2DM发生、发展的关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表明:T2DM患者在临床高血糖出现之前的若干年即已发生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减退,在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素分泌功能呈进行性衰退[2].研究认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一相分泌受损是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早标志,与T2DM的发生直接相关[3,4].且胰岛素一相分泌反映了静脉高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急性反应能力,受胰岛素抵抗影响小,能更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因此,保护和恢复一相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作者:黄宇清;刘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制备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重组蛋白,获得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方法 以PCR法扩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hly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溶血素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 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得到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即2F5、5H1和8F9,并获得免疫球蛋白,测定2F5、5H1和8F9单克隆抗体亚型分别为IgG2b、IgG3和IgGM.结论 本研究克隆和表达单增李斯特菌的hly基因,研制基于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为检验分析单增李斯特菌及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作者:郭宏华;刘娟;刘百歌;张晓静;晁阳;何成彦;张学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硒化钠对大龄大鼠心肌氧应激及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氧应激灌注及全心I/R模型;建立过氧化氢灌注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nmol/L)给药组、过氧化氢灌注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过氧化氢灌注2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nmol/L)给药组、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2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全心I/R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nmol/L)组、I/R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100 nmol/L硒化钠改善过氧化氢或黄嘌呤灌注模型氧应激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P<0.05).缺血前硒化钠(100 nmol/L)给药能明显恢复大鼠I/R前后心脏的左室发展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硒化钠能够改善I/R损伤大鼠的心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氧紧张有关.
作者:杨煜;杨成君;曲成刚;孙国光;张明;李金成;王志和;谭宇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观察昆明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Klotho基因的定位及其表达.方法 新生1、180、540 d昆明小鼠各5只,断颈处死,分别取出肾脏和心脏,并将心脏的右心房部分剪下;1、2、4、7、15、30、60、120、180、270、360 d和540 d昆明小鼠各10只,断颈处死后取出心脏组织;以上均提取总RNA,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Klotho mRNA的表达.结果 切除右心房的心脏组织,未能检测到Klotho mRNA的表达,肾脏和右心房存在表达;昆明小鼠出生后即可在心脏检测到Klotho mRNA的表达,1、2、4、7、15、30、60、120 d小鼠相对表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270、360、540 d小鼠相对表达量基本呈下降趋势.结论 Klotho基因在昆明小鼠的心脏组织中可能仅在右心房表达;120 d之内,Klotho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量有随增龄而增加的趋势;270 d之后,Klotho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量有随增龄而减弱的趋势.
作者:王贵华;汪汉;孙梅芹;彭柯;唐兵;杨大春;杨永健;张鑫;侯言彬;邓珏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与体重、病程、胰岛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54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其中28例为骨质疏松患者(DM-OP)组,26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DM-NOP)组,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NC)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BMD,并记录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Ins)、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DM-OP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低于DM-NOP组;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BMD与血清C肽水平和体重呈正相关(r=0.318,P=0.040和r=0.457,P=0.002),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312,P =0.044).DM-OP组BMD较健康者明显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与年龄、性别、体重减轻、病程延长、胰岛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洁;沈默宇;成金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以老年患者为著.老年甲减患者症状不典型,常易被误诊,治疗上易受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门诊就诊的老年甲减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门诊就诊的甲减患者89例( TSH> 5.0 μIU/ml),年龄60 ~ 85[平均(68.2±9.8)]岁,其中男5例,女84例.病因:自身免疫性49例(55.1%);亚急性甲状腺炎3例(3.4%),甲状腺手术后24例(27.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 Ⅰ治疗后4例(4.5%);药物性5例(5.6%),中枢性甲减4例(4.5%).合并甲状腺结节42例.
作者:王作书;陈岐辉;张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近年由于肥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使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GERD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老年患者具有发病率高、病变程度重、复发率高的特点[1,2].本研究在应用常规剂量埃索美拉唑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及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指导,旨在评估心理、行为干预在老年GER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晖;李宝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 D-TEE)是2007年新兴的一种检查技术,RT-3 D-TEE是将食管超声与实时三维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它能够提供心脏各部位的实时动态图像,图像清晰、立体感强,与实体解剖形态十分相近.术中经食管超声因其不干扰手术视野,可实时监测手术过程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尤其在二尖瓣病变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就RT-3 D-TEE在二尖瓣成形术前及术中监测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冰;吕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血压与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探讨ACI血压的调控.方法 回顾性分析84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1 ~3 d ACI患者平均动脉压、分为低血压组、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和重度高血压组,记录入院、出院时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和住院天数.结果 848例ACI患者中低血压组占40.8%,正常血压组占5.07%,轻度高血压组占11.79%,重度高血压组占42.33%,ACI低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合并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增高、在病程、出入院时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其他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血压过低或过高合并危险因素增高时发病率增加,预后不良.
作者:刘春红;唐娟;余鹃;李晓军;徐上知;张云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吗啡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药物作用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Annexin V-EGFP/ PI染色的细胞早期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单独应用吗啡处理,早期凋亡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5,P<0.01),浓度为250μM及1250 μM时,早期凋亡率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加(P<0.01).单独应用500 μM 5-Fu处理48 h,早期凋亡率亦增加(P<0.01).吗啡与5-Fu联合用药时,早期凋亡率随着联合用药中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1).各浓度吗啡与5-Fu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P<0.05,P<0.01).单独应用吗啡处理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1),S期细胞比例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0.01),而G2M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单独应用500 μM 5-Fu处理时,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P<0.01),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不同浓度的吗啡与5-Fu联合用药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联合用药中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 <0.05,P<0.01),较该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组均减少(P<0.01);S期细胞比例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 <0.05,P<0.01),较该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组均增加(P<0.01);G2M期细胞比例随着联合用药中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0.05,P<0.01),较该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组均减少(P<0.01);各浓度吗啡与5 -Fu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P<0.01).结论 一定浓度的吗啡、5-Fu及联合应用48小时能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早期凋亡,且与其中吗啡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吗啡可以诱导MCF-7细胞主要被阻滞于G0/G1期,5-Fu可以使细胞循环周期主要被阻滞于S期,两药联合应用既抑制了G0/G1期到S期的转化,又抑制了S期向G2M期的转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也与其中吗啡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王志学;孙立新;李汝泓;雷燕;于铁莉;邱利飞;闫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传统上治疗痴呆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针对患者的激越症状与精神病性症状,疗效可靠,但不良反应较多,老年患者不易接受.利培酮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五羟色胺(5-HT)受体和多巴胺(DA)的平衡拮抗剂,本文研究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川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后处理对短暂性脑缺血后脑损伤及氧化应激性蛋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大鼠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后处理组.缺血后处理方法为缺血结束后恢复脑血流30 s再阻断30 s为1个循环,共3个循环.采用TTC染色计算梗死脑组织的体积.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荧光测定法检测线粒体内过氧化氢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蛋白质氧化产物羰基化合物含量.结果 缺血后处理显著降低了局灶脑缺血后脑梗死的体积;线粒体内过氧化氢的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氧化产物羰基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性蛋白质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
作者:孟繁凯;李再雨;徐宁;杨福伟;李光民;罗毅男;葛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十堰市2000例于医院就诊的女作为观察对象,采取PCR-DNA杂交技术检测所有妇女的宫颈标本,并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者进行HPV分型与检测.结果 发生HPV感染者663例,其阳性率为33.2%.感染者中宫颈光滑以及轻度糜烂的患者132例(19.9%),中重度糜烂531例(80.1%),检出包括HPV16.HPV18等在内的13类高危基因型562例(84.8%);低危基因型包括HPV 11等在内的4种基因81例(12.2%),另外还有包括HPVCP8304等在内的3种常见基因亚型20例(3.0%).其发病高峰在26~ 33岁,具有明显差异(x2=132.525,P=0.001).结论 十堰市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比,高危亚型呈较为明显趋势.通过检测HPV感染程度不及时发现宫颈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颜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干预模式对恢复期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开展脑卒中家庭康复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7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入户干预、电话随访及主要照顾者联谊活动相结合的家庭康复干预,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中文版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价.结果 康复干预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康复干预模式适应延伸卒中单元理念,符合当前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要求,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作者:雷芬芳;岳景齐;邓翠珍;邓莉莹;邹胜华;王飞云;丁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液中某些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d(TNF-α)水平增高[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COPD稳定期维持治疗的重要药物,可以改善肺通气,阻止气道阻塞继续进展,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本文探讨ICS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过程中血清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分析ICS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余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特点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呈周期性,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尤以出血多见,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的病因.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作者:苏兆贤;马战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普洱茶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40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普洱生茶组、普洱熟茶组和血脂康组,每组10只.相同遗传背景的10只同龄同体重同性别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均喂以普通饲料,灌胃12w后,牺牲动物收集静脉血和主动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动脉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 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相比:普洱生茶组与普洱熟茶组血清TG、TC、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降低;血清hs-CRP含量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普洱生茶组与普洱熟茶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小和数量较少.结论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有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和一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其抗AS作用除与抗脂质过氧化外,可能还与抗炎症有关.
作者:程春华;杨继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超过7 0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其中AD超过50%[1].虽然近年来对AD的发病机理有了深入了解,但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诊断仍以临床和神经心理学评估为基础,若要确认诊断,与其他原因的痴呆鉴别,正如美国神经病学及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AD及相关疾病深地(NINCDS-ADRDA)标准的要求,需要病理学或遗传学支持.然而,AD发病有较长的临床前期,可为治疗提供一个时间窗,以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因此AD的早期治疗很重要,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作者:魏艳;谢兆宏;许继平;毕建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以Ⅲ型前列腺炎为常见,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由于病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延,许多医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感到棘手.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笔者应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萘哌地尔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雷治平;史马龙;刘龙;刘涛;刘玉刚;张石军;刘鹏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