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凯;李再雨;徐宁;杨福伟;李光民;罗毅男;葛鹏飞
目的 探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及意义,为糖尿病心肌病(DCM)的防治提供新的靶向.方法 从50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32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剩余18只作为正常对照.每日观察大鼠进食、饮水等一般状况,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血糖及尿糖.分别在2、8、12 w末分批处死一定数量两组大鼠.分别检测各批大鼠的心脏指数(HW/BW)、血糖、血脂;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TM的蛋白表达;通过RT-PCR检测TM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 w末模型组心脏指数无明显差异;8、12 w末心脏指数均显著增加,且12 w高于8w(P<0.01).模型组各时间段各项生化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项指标变化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2、8、12 w末.2w末模型组大鼠未见明显病理变化;8、12 w末模型组大鼠出现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细胞外间质增多,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等病理变化;12 w末模型组大鼠上述病理变化较8 w末模型组更加明显.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TM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阳性表达由低到高顺序依次是2、8、12 w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M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其中,12 w末表达强,其次是8,2 w末表达弱.结论 TM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呈时间依赖性高表达,并与病程呈正相关,显示其可能在DC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靶向.
作者:张雷;董志恒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引起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1],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T2DM发生、发展的关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表明:T2DM患者在临床高血糖出现之前的若干年即已发生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减退,在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素分泌功能呈进行性衰退[2].研究认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一相分泌受损是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早标志,与T2DM的发生直接相关[3,4].且胰岛素一相分泌反映了静脉高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急性反应能力,受胰岛素抵抗影响小,能更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因此,保护和恢复一相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作者:黄宇清;刘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入选的病例组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进行评估,筛查是否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同时记录COPD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活质量评估测试(CAT)问卷,并随访6个月.结果 (1)62例COPD患者中,焦虑评分大于7分的占37.10%,抑郁评分大于7分的占50%,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占27.42%,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T评分越高越易合并焦虑障碍(OR值3.161、95%CI 1.227~8.148);无医疗保险保障的患者更易合并焦虑障碍(OR值为0.037、95% CI0.006~0.238);CD4 +/CD8+比值越低的患者越易合并焦虑障碍(OR值0.004、95% CI0.000~0.276).CAT评分越高越易合并抑郁障碍(OR值4.264、95% CI1.359~ 13.376);COPD病程越长越易合并抑郁障碍(OR值为1.461、95% CI1.100~1.942);CD4 +/CD8+比值越低的患者更易合并抑郁障碍,OR值0.000、95% CI0.000 ~0.023).(3)37例COPD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中,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未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P<0.05).结论 CAT评分高、无医疗保险及CD4+/CD8+比值低是COPD合并焦虑障碍的主要因素;CAT评分高、COPD病程长、CD4+/CD8+比值低是COPD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主要因素.合并焦虑抑郁障碍会加重COPD患者病情,增加病人住院时间和次数,影响其生活质量,故临床应重视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
作者:许银芳;韩淑华;林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毁坏维持正常脑功能的神经元,引起脑损害或躯体功能障碍,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和脑缺血.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将会有所增加.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40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将超过癌症,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人参皂苷Rg1是人参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主要作用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人参皂甙Rg1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多研究已利用动物与细胞模型从不同角度证实了其治疗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药理作用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其近年来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高发病,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包括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常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本文以珍菊降压片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作者:方焕荣;张向红;庄晓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万年青是观赏花卉,属百合科,其根茎具有清热解毒、强心利尿之功效,可做中药.但口服万年青根茎会导致口唇及舌体肿胀、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腹痛等一系列中毒症状,起病急,病情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我科曾治疗老年人误服万年青根茎致中毒1例.
作者:于永波;王智昊;侯胡;吴扬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心悦胶囊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心悦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每日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2 ml/kg,心悦胶囊三个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150、300、600 mg/kg,二甲双胍组每日灌胃20 mg/kg,连续给药4 w.采用高脂饮食伴小剂量链脲佐菌素55 mg/kg建立大鼠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每周测空腹血糖1次,4 w后检测肝糖原、胰岛素、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心悦胶囊中、高剂量组于第2、3、4周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或P<0.01),4w后肝糖原、胰岛素及C-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LDL-C、TC、TG、TC/HDL-C、LDL-C/HDL-C、FFA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含量及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心悦胶囊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田刚;付雯雯;周小涵;于晓风;曲绍春;睢大筼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克雷伯杆菌肺炎多器官损伤老龄大鼠中的意义.方法 老龄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G490组、雷帕霉素组,制备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激酸激酶(CK)、CK-MB、PaO2、PaCO2.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肺、心、小肠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肺、心肌、小肠组织JAK2、STAT1、STAT3及STAT5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AG490组、雷帕霉素组CK、CK-MB含量减少,PaO2上升,PaCO2下降,JAK2和STAT1、3、5表达减弱,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克雷伯杆菌肺炎多器官损伤病理过程.AG490、雷帕霉素对多器官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阻抑JAK2、STAT1、STAT3、STATS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建生;王峰;李亚;刘四化;王守富;李素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吗啡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药物作用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Annexin V-EGFP/ PI染色的细胞早期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单独应用吗啡处理,早期凋亡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5,P<0.01),浓度为250μM及1250 μM时,早期凋亡率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加(P<0.01).单独应用500 μM 5-Fu处理48 h,早期凋亡率亦增加(P<0.01).吗啡与5-Fu联合用药时,早期凋亡率随着联合用药中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1).各浓度吗啡与5-Fu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P<0.05,P<0.01).单独应用吗啡处理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1),S期细胞比例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0.01),而G2M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单独应用500 μM 5-Fu处理时,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P<0.01),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不同浓度的吗啡与5-Fu联合用药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联合用药中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 <0.05,P<0.01),较该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组均减少(P<0.01);S期细胞比例随着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 <0.05,P<0.01),较该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组均增加(P<0.01);G2M期细胞比例随着联合用药中吗啡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0.05,P<0.01),较该浓度的吗啡单独处理组均减少(P<0.01);各浓度吗啡与5 -Fu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P<0.01).结论 一定浓度的吗啡、5-Fu及联合应用48小时能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早期凋亡,且与其中吗啡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吗啡可以诱导MCF-7细胞主要被阻滞于G0/G1期,5-Fu可以使细胞循环周期主要被阻滞于S期,两药联合应用既抑制了G0/G1期到S期的转化,又抑制了S期向G2M期的转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也与其中吗啡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王志学;孙立新;李汝泓;雷燕;于铁莉;邱利飞;闫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胶质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对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 胶质瘤患者93例为观察组,正常脑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二组中EGFR和VEGF表达特点,观察二者表达与不同病理特征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胶质瘤中EGFR和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种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直径、胶质瘤分级及Ki67表达密切相关,且肿瘤中EGFR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EGFR和VEGF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术后检测EGFR和VEGF表达可能对判断胶质瘤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白新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T2DM患者200例依据病情分为轻症组108例,重症组92例,于人院后第2天空腹抽肘静脉血,同时测定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水平及T细胞亚群,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重症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T3水平和CD8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FT3、FT4水平、CD4/CD8比值明显减低;轻症组FPG、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FT3水平明显减低(P<0.05).结论 老年T2DM不同血糖水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T细胞亚群水平有相关性,其定期检测能早期诊断T2DM相关免疫紊乱疾病,及时了解患者机体状态和预后.
作者:金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研究资料表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得到临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从而分析血糖对骨密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对照组64例患者,女49例,男15例,年龄58 ~77[平均(67.3±8.4)]岁,病程1.2~ 19.4年;观察组64例患者,女50例,男14例,年龄56 ~78[平均(69.2±12.6)]岁,病程1.3~17.1年.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排除其他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骨代谢等疾病,且确诊为糖尿病,而对照组则排除糖尿病.
作者:田琳;彭跃进;朱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L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1.5%,而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密切相关(P<0.05),但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结论 Livin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监测指标;并可作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郑佐柱;郑雯雯;贺磊磊;郑国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风已经成为中国第二位致死疾病,中风患者5年内再次发作比例高达15% ~40%.特别是我国东北部地区,受天气寒冷、饮食中钠摄入过多等因素影响.脑卒中再次发作率更是高达20%~50%.因此,探索一种预防中风再发的临床方案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中医灸疗配合西医常规对症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作者:成凯;艾长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有骨转移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同时给予放疗;对照组50例,对骨转移部位给予放疗.观察两组患者骨病灶的控制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骨病灶控制有效率(RR)为60.8%,略高于对照组的50.0%,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骨痛的缓解率(显效+有效)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4.0% (P <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显效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 (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发热、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头痛头晕及手足麻木,主要为Ⅰ~Ⅱ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有明确的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玛依努尔·艾力;忙尼沙汗·阿布都拉;包永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心性(内脏)肥胖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程度高于外周(皮下)肥胖,而皮下脂肪(SAT)的沉积与减少心血管病危险性有关,但二者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很清楚.2003年美国马里兰大学Yang等由内脏网膜脂肪组织的cDNA文库证实了一个新的脂肪点特异性脂肪因子-网膜素( omentin)[1].该网膜素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q22~q23区,而该区又与不同人群的T2DM基因染色体定位有关[2,3].网膜素是目前已知的4个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有益”脂肪因子[脂联素、内脂素、源于内脏脂肪组织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vaspin)和网膜素]之一[4],网膜素的同源性分析证实:其与内凝集素的氨基酸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故其又称为内凝集素(intelectin)[5].
作者:杨裕华;贺法宪;王际莘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普洱茶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40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普洱生茶组、普洱熟茶组和血脂康组,每组10只.相同遗传背景的10只同龄同体重同性别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均喂以普通饲料,灌胃12w后,牺牲动物收集静脉血和主动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动脉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 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相比:普洱生茶组与普洱熟茶组血清TG、TC、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降低;血清hs-CRP含量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普洱生茶组与普洱熟茶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小和数量较少.结论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有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和一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其抗AS作用除与抗脂质过氧化外,可能还与抗炎症有关.
作者:程春华;杨继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以Ⅲ型前列腺炎为常见,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由于病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延,许多医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感到棘手.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笔者应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萘哌地尔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雷治平;史马龙;刘龙;刘涛;刘玉刚;张石军;刘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传统上治疗痴呆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针对患者的激越症状与精神病性症状,疗效可靠,但不良反应较多,老年患者不易接受.利培酮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五羟色胺(5-HT)受体和多巴胺(DA)的平衡拮抗剂,本文研究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川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多发性、常见性骨折,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及人均寿命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日益升高的趋势[1].如果治疗不当,该病可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合并多种并发症,如压力性溃疡、坠积性肺炎、血栓栓塞性疾患等,病死率较高.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国外报道显示:非手术病死率34%,手术病死率17.5%[2].本文拟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荣;赵海;王隆辉;高维松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