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学

陈刚;张志庸

关键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脏层胸膜, 继发性, 肺疾病, 疾病相关性, 因素影响, 形成原因, 外科急症, 无基础, 月经期, 胸膜腔, 新生儿, 外源性, 外伤性, 介入性, 肺大疱, 气体, 结核, 肺脏, 范畴
摘要:气胸为胸外科急症,分为外伤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在自发性气胸内又分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指肺脏实质或脏层胸膜在无外源性或介入性因素影响以及无基础性肺疾病条件下,自行发生破裂,引起气体在胸膜腔蓄积,其形成原因多为胸膜下肺大疱破裂.此外,在原有肺疾病基础上自发性气胸也比较多见,随着结核,AIDS的迅速传播,这类疾病相关性气胸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少见原因产生的自发性气胸,如月经期自发性气胸,新生儿自发性气胸也有报道,这些均属于继发性自发性气胸范畴.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体-肺循环畸形导致的大咯血4例报告

    目的 通过对4例咯血病人的分析了解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畸形导致大咯血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我科自2003年~2006年收治的4例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畸形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确诊依据、治疗方法进行认真分析回顾.结果 4例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畸形病例.在病史、体征、胸部X片及CT方面均无特异性表现.结论 体-肺循环畸形导致的咯血在咯血病人中占有一定比例.需要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诊断主要依靠支气管动脉造影,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治需要手术切除.

    作者:姚为群;钟粤明;李海军;张家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37例复治肺结核的治疗探讨

    近十多年,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为主体的联合化疗方案用于短程化疗(DOTS),初治肺结核可获90%以上的治愈率[1].但是不规律用药、不合理的化疗方案,再加上细菌耐药性等原因,复治肺结核、耐多药结核病明显增加,给结核病的控制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对137例复治肺结核治疗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

    作者:谢美凤;钟思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气管插管固定新方法

    急诊气管插管的患者,常规使用胶布固定,但对于面颊部有血液、呕吐物、汗液的患者,用胶布固定的话,易受分泌物影响,而使胶布松脱.根据此现象,我科采用一种新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较好的应用于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中,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文琴;董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上腺皮质激素致肺结核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方法 对我院2004年6月~2006年5月诊治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患者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肺结核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30例(其中空洞形成21例,双肺广泛病变19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例,痰菌阳性25例.结论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患者并发肺结核以继发性为主,痰菌阳性率高,病变广泛,预后差.

    作者:范立萍;白大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喉罩通气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体会

    开放气道是心肺复苏(CPR)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复苏的第一步,快速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道十分重要.喉罩通气管(LMA)起初应用于麻醉期间维持气道通畅,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心肺复苏中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我科近年来也开始在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通气管,2003~2005年来,共对42例心肺复苏患者使用喉罩通气管,收到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敏;谢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自我护理指导

    肾移植术后的自我护理是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做好患者出院前的自我护理指导,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对近几年来4例肾移植患者实施出院前的自我护理指导,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徐珍荣;荣丽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非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2HL2EV/4HL2非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2HREZ/4HR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痰菌阴转率、X线吸收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强化期末及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5.7%和92.9%.对照组为84.2%和94.7%,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时胸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6.5%和38.1%,对照组为88.1%和36.1%,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8.9%:对照组为53.6%,两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非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与短程标准化疗方案疗效相当.但其副反应小,病人耐受性好,是适于治疗老年肺结核的安全有效的方案之一.对不能耐受标准化疗方案者的可选择非标准化疗方案治疗.

    作者:冯通明;吴智龙;张锡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癔症急性发作6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癔症急性发作患者临床表现与血生化改变的内在关系,为急诊处理提供依据,探讨早期应用镇静药物对癔症急性发作患者迅速缓解症状的重要性.

    作者:韩华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化疗的护理

    腹腔化疗是采用腹腔穿刺后向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的方法,使腹腔内药物达到较高浓度,增强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腹腔化疗具有作用直接,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全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但在实施腹腔化疗过程中,常出现灌注不畅,腹痛,腹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化疗地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后,提出了以下护理措施.

    作者:林文花;王铃;杨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医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研究近况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明显增加,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尤其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更高.寻找有效的改善肝功能,减轻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全程治疗,对于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已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关注.运用中西医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收到一定的效果.现就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苏锦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认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急性加重

    通常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早期临床表现较为隐袭,肺组织逐渐形成广泛肺纤维化,终导致肺、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邓伟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γ-刀治疗肺癌致大咯血死亡3例分析

    目的 对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引起致命性大咯血死亡3例进行分析.方法 63例肺癌患者接受不同治疗.19例患者接受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4例接受化疗.结果 接受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中有3例发生致命性大咯血死亡,化疗组无一例发生.结论 进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增加肺癌患者致命性大咯血死亡率.

    作者:赵军;常天才;张小琴;陈琪;卫平;吴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癌超分割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剂量及受照射肺体积的关系

    目的 评价超分割放疗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0年12月~2006年12月,183例肺癌患者进行超分割放射治疗,放射剂量为1.05 Gy/次,2次/d,10次/周,总剂量为56~72.3 Gy.结果 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19例,发生率为10.4%;照射56.7 Gy以下、56.7~65.1 Gy、72.3 Gy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8.7%,15.6%;平均照射面积120 cm2以下,120 cm2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5%、11.9%.本组肺炎经治疗缓解率为84.2%(16/19).结论 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随超分割照射剂量和照射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经合理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及体征,但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唐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9例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69例患儿临床确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后采用抗炎、抗变态反应.局部使用减充血荆、糖皮质激素等系统治疗.结果 69例患儿均随诊2个月以上,以主观症状是否改善作为评价指标.其中61例患儿咳嗽症状消失,8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尽管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病因复杂,但咳嗽是PNDS的主要临床特点,通过系统的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刘红梅;顾庆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32例大咯血疗效分析

    大咯血是呼吸系统急症之一,内科保守治疗大多不能奏效,大咯血病因复杂,急诊外科治疗风险较大,死亡率也较高,近十年来我们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各种急性大咯血经内科积极抢救综合治疗无效的急危重症患者32例,疗效达100%,并进行远期疗效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云辉;姚学军;潘永良;潘慧敏;马宏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愈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愈后是否存在影响.方法 对2006年2月~2007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COPD患者38例.根据身高及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将体重指数<21 Kg/m2的COPD病人分为A组,将体重指数21 Kg/m2的COPD病人分为B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死亡人数,出院至复发时间.结果 发现A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死亡人数明显多于B组,A组出院至复发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低体重指数(BMI)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薛兵;杨霁;李秀叶;赵淑敏;刘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士对供应室工作的心理调查

    目的 探讨护士对供应室工作的认识及心理状态.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护士对供应室工作性质及重要性了解程度和认识.结果 对供应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是辅助科室,有重视临床工作,轻视供应室工作思想,忽视供应室工作重要性.结论 应认识到供应室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而且又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

    作者:方皖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复方薤白胶囊对大鼠肺动脉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薤白胶囊(compound Macrostem Onion Capsule CMO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中血清白介素-6(Internkin-6,IL-6)含量和肺组织IL-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Sprague-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桂龙咳喘宁组、卡托普利组、CMOC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MCT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和平均右心室压,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中IL-6的测定.结果 正常对照组平均肺动脉压(16.37±2.10mmHg),模型组平均肺动脉压(36.94±4.76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E-07),CMOC大、小剂量组(26.16±2.75,27.94±2.76)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295,0.003),与组间比略优于卡托普利组(P:0.0072,0.003,0.027).薤白组间比复方薤白大剂量组,优于复方薤白小剂量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中IL-6含量增高,CMOC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IL-6含量减少显著(P=0.048),桂龙咳喘宁组、薤白小剂量组与模型相比IL-6mRNA基因表达明显减弱(P<0.01).结论 CMOC能有效的降低大鼠肺动脉高压,其作用原理可能与减少IL-6的分泌有关,降低肺组织的IL-6基因表达.

    作者:姜静;奚肇庆;孙菊光;詹臻;尚宁;朱萱萱;徐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呼吸内科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对呼吸内科普通病房及呼吸监护病房的2001年1月~2007年2月确诊并明确病原的HAP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HAP患者279例,明确病原学117例.老年患者(65岁)所占比例较高(82/117、70.1%),HAP的病原学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常见,球菌和真菌所占比例较小,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中ESBLS检出率高达32.94%,在晚发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uciated pneumonia,VAP)及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更为常见.绪论呼吸内科病房的HAP病原以G-杆菌为主.耐药菌多.治疗难度大.应合理使用抗生索.

    作者:彭卫东;王华英;宋嫣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在肺结核防治中的重要性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潮热、盗汗、消瘦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病情复杂多变,易于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几年来我们针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措施是

    作者:冯淑琴;张慧杰;高丽荣;徐春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