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化疗的护理

林文花;王铃;杨红萍

关键词:腹腔化疗, 腹腔内, 恶性肿瘤治疗, 肿瘤细胞, 化疗药物, 腔内注入, 护理措施, 腹腔穿刺, 毒副反应, 高浓度, 增强, 运用, 临床, 疗效, 灌注, 腹胀, 腹痛, 方法, 操作, 病人
摘要:腹腔化疗是采用腹腔穿刺后向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的方法,使腹腔内药物达到较高浓度,增强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腹腔化疗具有作用直接,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全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但在实施腹腔化疗过程中,常出现灌注不畅,腹痛,腹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化疗地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后,提出了以下护理措施.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胸膜刷检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胸膜刷检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15例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穿刺术后行胸膜活检、抽取胸液、胸膜刷检分别留取组织及胸液送细胞学检查.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胸膜刷检73.3%(11/15),胸液细胞学检查53.3%(8/15),胸膜活检33.3%(5/15).胸膜刷检的阳性率高于胸液细胞学检查及胸膜活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膜刷检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易彩琼;戴希友;张高萍;贺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刍议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护士是从事临床护理、参与治疗活动的特殊的职业人.即观察和了解病情、照顾病人并执行医嘱,同时还担负着疾病的护理、康复、预防和病人身心健康的重任.

    作者:吴秋菊;周海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在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特殊并发症中间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4~2005年26例中间综合征(IMS)的诊断与治疗,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经过,提出IMS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 26例IMS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24例存活,放弃1例,死亡1例.结论 及时识别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发生,并尽快采用有刨机械通气,是抢救AOPP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勇;周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士对供应室工作的心理调查

    目的 探讨护士对供应室工作的认识及心理状态.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护士对供应室工作性质及重要性了解程度和认识.结果 对供应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是辅助科室,有重视临床工作,轻视供应室工作思想,忽视供应室工作重要性.结论 应认识到供应室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而且又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

    作者:方皖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心病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6例肺心病死亡病例进行研究,按照1:1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同科室、同时期住院的肺心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选择12个可能对肺心病死亡率产生影响的特征性因素,通过计算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17例(65.4%),呼吸衰竭5例(19.2%)(其中肺性脑病4例),痰阻窒息2例(7.7%).猝死2例(7.7%).影响肺心病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足:伴随症数(OR 17.093)、电解质紊乱(OR 16.577)、合并症数(OR 15.881)、住院天数(OR 15.587)和合理使用抗菌药(OR 9.651)等5个指标(P<0.05).结论 降低肺心病死亡率,应重视早期抗菌药的合理应用,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及伴随症.

    作者:刘家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提高护生实践能力的体会

    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护士的职责是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恢复健康、维持健康.通过有技巧的交谈、解说,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通过与家庭、单位、社区的沟通,使患者得到社会支持.

    作者:支秀琴;查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多中心,单剂量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结果 左氧氟沙星500 mg每日一次给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95.24%,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左氧氟沙星500 mg/d能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作者:易智明;向太梅;向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当代护士长应善于多种领导艺术

    护士长是病房或其他护理单元护理工作中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起着承上启下、沟通信息的桥梁作用.一个护理群体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整体素质、团结和凝聚力、出色高效率的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团队的效应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护士长的组织管理水平与领导艺术.护士长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领导艺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既要敢于管理,又要善于管理,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大效能,真正起到领导的作用,以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廖根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快速测定结核分支杆菌丁胺卡那霉素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结核分支杆菌(MTB)丁胺卡那霉素耐药性的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支杆菌丁胺卡那霉素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112株结核分支杆菌丁胺卡那霉素耐药性,并与绝对浓度法结果进行比较,对不符合的菌株采用Baetee MGIT960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G).结果 以细菌接种量为10-3mg/ml,药物浓度5μg/ml、37℃作用24 h为药敏试验条件.噬菌体法测定112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丁胺卡那霉素敏感89株、耐药23株,绝对浓度法敏感91株、耐药21株;两法测定均为敏感87株、均为耐药19株.在6株噬菌体法与绝对浓度法测定结果 不符的菌株中,4株噬菌体法与MIC测定结果 相符合.如以绝对浓度法药敏结果 为判断标准,则噬菌体法测定丁胺卡那霉素耐药性的敏感性为90.48%(19/21),特异性为95.60%(87/91),阳性预测值为82.60%(19/23),阴性预测值为97.75%(87/89),准确性为94.64%(106/112).结论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丁胺卡那霉素耐药性简便快速,只需2 d时间.操作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MTB的丁胺卡那霉素耐药性快速筛选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健雄;王冬敏;彭东东;陈秉熙;陈潮钦;蔡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前白蛋白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PA)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分为血清前白蛋白正常组(PA=200 mg/dl),前白蛋白减低组(PA<200 ms/dl),比较两组患者间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气酸碱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别,并分析PA与CRP,PO2,PCO2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前白蛋白正常组与血清前白蛋白异常组CRP,PO2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PH,PCO2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可以作为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一项指标,同时可以反映患者肺氧合功能.

    作者:卫琰;沈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性.方法 对23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及25例OSAHS患者颈围、体重指数、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及多导睡眠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觉醒次数增加.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呼吸暂停时间长,夜间低氧血症明显.结论 重叠综合征患者较OSAHS患者引起睡眠呼吸障碍更为明显.有严重的与睡眠有关的低氧血症,危害性大,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秦永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医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研究近况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明显增加,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尤其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更高.寻找有效的改善肝功能,减轻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全程治疗,对于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已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关注.运用中西医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收到一定的效果.现就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苏锦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治疗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人治疗中到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118例经B超、胸片或肺部CT片证实存在有中到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分常规胸腔多次穿刺抽液组及胸腔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人引流胸水组较常规多次胸腔穿刺抽液组并发症少,胸水消失时间缩短,综合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可作为治疗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红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气管插管固定新方法

    急诊气管插管的患者,常规使用胶布固定,但对于面颊部有血液、呕吐物、汗液的患者,用胶布固定的话,易受分泌物影响,而使胶布松脱.根据此现象,我科采用一种新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较好的应用于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中,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文琴;董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医院护理风险的防范

    目的 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给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须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风险发生率.

    作者:邹华钦;吴金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1月~2007年8月期间我院确诊的49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针对性胸部CT薄层扫描后的影像学变化,讨论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结果 CT平扫未发现病变,而CT薄层扫描发现下列病变.分别为空洞28例(占57%),钙化5例(占1%),支气管闭塞2例(占0.04%),结核球内部结构3例(占0.06%),支气管扩张10例(占2%),小叶中心性病变13例(占27%),椎体破坏1例(占0.02%),粟粒影1例(占0.02%),肋骨破坏1例(占0.02%).结论 CT薄层扫描方法的灵活应用对肺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疗效的观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圣秀;戴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肺癌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老年肺癌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增高,硬度增加,滑动性大,静脉瓣多,穿刺难,药物容易外渗.我们采用浅静脉留置针为65岁以上肺癌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有效地避免了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17例临床分析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属原发性肺结核,约占原发性肺结核的8%~10%.近年原发肺结核的发病年龄后移,成人原发性肺结核呈增加趋势.本文对我院1992~2005年收治的17例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临床分析.

    作者:王肇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母牛分枝杆菌苗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母牛分枝杆菌苗(微卡)对肺结核的免疫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法.将门诊确诊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分人免疫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5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段以及病灶程度等方面、要素相近.比较两组的疗效是否差异显著.结果 5、6个月末的连续痰菌阴转率,免疫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98.04%和82.35%(P<0.01);6个月末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免疫化疗组与单纯化疗分别96.08%和84.31%(P<0.05).此外,免疫化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体重增加状况也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 微卡与化疗联用,可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能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增强体质.

    作者:杨家标;邱冠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自我护理指导

    肾移植术后的自我护理是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做好患者出院前的自我护理指导,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对近几年来4例肾移植患者实施出院前的自我护理指导,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徐珍荣;荣丽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