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智明;向太梅;向旭东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多数国家仍在升高.我国肺癌在城市中占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占第三位.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向,已引起广泛重视[1].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误诊原因的分析以减少误诊,从而更好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总结误诊教训,现对我科2001年1月~2007年8月在院外或本院初期误诊的48例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误诊原因.
作者:姚纲;罗晓琴;王珠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母牛分枝杆菌苗(微卡)对肺结核的免疫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法.将门诊确诊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分人免疫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5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段以及病灶程度等方面、要素相近.比较两组的疗效是否差异显著.结果 5、6个月末的连续痰菌阴转率,免疫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98.04%和82.35%(P<0.01);6个月末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免疫化疗组与单纯化疗分别96.08%和84.31%(P<0.05).此外,免疫化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体重增加状况也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 微卡与化疗联用,可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能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增强体质.
作者:杨家标;邱冠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yeoplasma pneumoniae,MP)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93例确诊为MP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者,其中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7例,占总病例的18.28%,此11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则治疗和辅以营养心肌治疗,全部治疗痊愈.结论 MP感染肺部引起支原体肺炎同时,还可引心血管系统损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宝华;纪丽红;黄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腹腔化疗是采用腹腔穿刺后向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的方法,使腹腔内药物达到较高浓度,增强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腹腔化疗具有作用直接,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全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但在实施腹腔化疗过程中,常出现灌注不畅,腹痛,腹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化疗地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后,提出了以下护理措施.
作者:林文花;王铃;杨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2HL2EV/4HL2非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2HREZ/4HR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痰菌阴转率、X线吸收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强化期末及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5.7%和92.9%.对照组为84.2%和94.7%,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时胸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6.5%和38.1%,对照组为88.1%和36.1%,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8.9%:对照组为53.6%,两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非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与短程标准化疗方案疗效相当.但其副反应小,病人耐受性好,是适于治疗老年肺结核的安全有效的方案之一.对不能耐受标准化疗方案者的可选择非标准化疗方案治疗.
作者:冯通明;吴智龙;张锡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多中心,单剂量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结果 左氧氟沙星500 mg每日一次给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95.24%,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左氧氟沙星500 mg/d能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作者:易智明;向太梅;向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小剂量缓释茶碱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口服缓释茶碱6月,评估肺功能、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情况和不良反应等,并和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布地奈德和茶碱治疗6月后肺通气功能和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AECOPD的例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组有2例开始出现声嘶,以后消失.结论 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口服小剂量缓释茶碱治疗重度稳定期COPD安全有效.
作者:刘洪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导致长期误诊,现将我科2002年9月~2005年10月收治误诊3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李江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and/or differentia-tion,Id)蛋白是Benezra等于1990年首先从鼠红白血病(mu-rine erylhroleukemia,MEL)细胞eDNA文库中克隆的,属于螺旋一环一螺旋(helix-loop-helix,HLH)蛋白,随后相继在哺乳动物中发现Id1-4 4种亚型.
作者:李佳佳;毕明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人治疗中到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118例经B超、胸片或肺部CT片证实存在有中到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分常规胸腔多次穿刺抽液组及胸腔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人引流胸水组较常规多次胸腔穿刺抽液组并发症少,胸水消失时间缩短,综合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可作为治疗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红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汤结合红霉素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中30例吸入普米克都保及口服激素、扩张支气管、抗生素应用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汤加减配合红霉素治疗30例(治疗组).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哮喘症状评分、PEV1、PEFR、强的松日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结合红霉索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是目前胸、肺疾病检查和治疗的常用工具.近年来纤支镜下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应用率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但由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病例的选择、操作过程的繁简、以及统计学方法标准等不同,并发症的报道差异较大,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在0.1%~0.5%之间[1].现就我院在2001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进行纤支镜检查与经纤支镜介入治疗时所遇见的并发症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冯远军;李林阳;黄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通常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早期临床表现较为隐袭,肺组织逐渐形成广泛肺纤维化,终导致肺、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邓伟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枪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0例经影像检查考虑为肺部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结果 30例活检中肺癌24例,转移癌2例,肺结核2例,诊断准确率93.3%(28/30),并发症很少,其中气胸2例,痰中带血3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定位准确,诊断率高,并发症少.操作安全,是一种可靠的肺部疾病的诊断技术.
作者:贺思云;黄生辉;杜国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水平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 对12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血浆纤维白原水平在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应改善缺氧、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有益.
作者:曹卓;刘惠芳;金元虹;潘炯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院竞争日益激烈,医院的发展和生存,除了依靠先进的医疗技术,还要依赖于良好的服务′.如何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一直是管理者探讨的问题.我院自2000年推行护士等级星级管理模式,并取的较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孙金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PA)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分为血清前白蛋白正常组(PA=200 mg/dl),前白蛋白减低组(PA<200 ms/dl),比较两组患者间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气酸碱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别,并分析PA与CRP,PO2,PCO2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前白蛋白正常组与血清前白蛋白异常组CRP,PO2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PH,PCO2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可以作为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一项指标,同时可以反映患者肺氧合功能.
作者:卫琰;沈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开放气道是心肺复苏(CPR)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复苏的第一步,快速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道十分重要.喉罩通气管(LMA)起初应用于麻醉期间维持气道通畅,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心肺复苏中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我科近年来也开始在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通气管,2003~2005年来,共对42例心肺复苏患者使用喉罩通气管,收到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敏;谢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自发性血气胸是胸外科较为少见的疾病,但危险远大于单纯性气胸,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我们自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共收治了自发性血气胸32例,分别实施了胸腔闭式引流术和剖胸探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勤;成美英;王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潮热、盗汗、消瘦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病情复杂多变,易于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几年来我们针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措施是
作者:冯淑琴;张慧杰;高丽荣;徐春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