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部汗腺分泌功能与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的关系

谢新荣;赵弋于;马春苏;欧玉明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欧米诺汗印, 泌汗功能
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部汗腺与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血管彩色B超和欧米诺汗印法(新型诊断膏贴,Neumpad)对98例T2DM患者进行泌汗神经功能检测及周围血管检测,计算欧米诺汗印法左右足开始及完全变色时间.结果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组左足及右足欧米诺开始变色时间分别为(3.7±2.66)min,(3.61 ±2.56) min,左足及右足欧米诺完全变色时间分别为:(22.07±9.97)min,(20.94±10.71)min;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周围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足部泌汗功能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目的 探讨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方法 选择老年人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2例,男345例,女307例,根据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分为不同组,在老年人发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各组患者的病死率及NIHSS、BI量表评分.结果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较高,而NIHSS、BI评分较低.结论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压、血糖、血脂、血胆固醇、血管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

    作者:王雷;王翠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肿瘤抑制基因ST7的研究进展

    2001年,ST7作为肿瘤抑制基因被发现,该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各正常组织器官中.在各种起源于上皮组织的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以及卵巢癌等细胞里通常会出现该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却在多种癌细胞中没有发现该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因此,ST7作为肿瘤抑制基因的地位似乎受到挑战,现具体综述如下.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卡托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入选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3例,根据患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是否选择卡托普利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71)和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n =7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源性纤溶系统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 <0.05);t-PA含量、PAI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PA活性、纤溶活力、活性型t-PA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卡托普利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紊乱,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新才;邓凤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知识、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现况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的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信念和骨质疏松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骨质疏松康复教育的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对社区105名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骨质疏松健康信念、骨质疏松自我效能、SF-36简明健康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10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知识总分14.58±1.96.钙摄入知识得分高于运动知识(P <0.001).骨质疏松健康信念结果:骨质疏松健康信念总分149.56±10.86,严重性与易感性得分t检验,无差异(P>0.05),运动益处与运动障碍、摄钙益处与摄钙障碍、运动益处与摄钙益处、运动障碍与摄钙障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骨质疏松自我效能结果:运动效能45.34±17.68,摄钙效能49.83±16.01,二者有显著差异.生活质量的评分:生理功能20.40±3.97,生理角色限制6.48±1.67,躯体疼痛15.53±2.78,总体健康14.53±3.19,社会功能5.86±1.20,情感角色限制5.07±1.20,心理健康20.40±3.93,各个维度均有相关性.结论 社区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知识、健康信念较低,运动信念更低于摄钙信念;患者运动效能差于摄钙效能;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均有相关性.康复医学应利用康复教育和康复训练在社区广泛开展康复教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亚丽;宋连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XELOX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采用XELOX化疗方案治疗老年食管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晚期患者36例作为实验组,给予XELOX治疗;我院历史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晚期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FP法治疗.对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为50.0%,对照组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Karnofsky)得分为(84.5±8.5)分,对照组为(68.7±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化疗完成率为91.7%,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化疗可使老年食管癌晚期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且患者毒性反应小,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孙佳春;王新帅;刘刚;孔国强;袁小志;高社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老年肺部感染所致病原菌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的关系

    老年人肺部感染具有反复性,长期性,难以彻底根治.通常情况下发生感染后主要表现为①院内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发生率较高[1],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菌群;②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肺炎链球菌虽然有下降趋势但流感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发病比例具有上升趋势[2];③耐药菌的分布较为广泛,比一般年龄段患者更易出现耐药情况,主要菌群以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检出率[3]的升高为表现,上述菌群均是导致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疾病加重甚至死亡的原因.故早期尽快确定病原菌及时进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近年研究发现由白细胞介素(IL)-17细胞因子诱导产生的一系列趋化因子的表达可以对寄生菌起到保护性免疫[4].这项研究已于肺部感染的大鼠模型体内得到证实.本文观察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体内致病菌及细胞因子IL-17的关系.

    作者:李冬丽;王士刚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心脑清软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72例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对心脑清软胶囊治疗老年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均为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因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治疗组36例,年龄60~79岁,平均(67.36±11.26)岁;对照组36例,年龄60~80岁,平均(67.96±12.26)岁;两组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治疗前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性别、民族、药物过敏史、既往治疗史、血常规、肝肾功能、尿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等均具可比性(P>0.05).

    作者:马波;张曼华;郭家娟;万延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女性患者抑郁疗效对比

    抑郁症是多种老年女性疾病的共有产物,本文拟另一方面也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1].多种高效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2].对比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女性患者抑郁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86例,年龄65 ~ 81[平均(68.54±8.37)]岁,平均病程(1.92±1.16)年.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3],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评分≥17分.临床治疗前经相关病史调查和各项辅助检查,排除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且患者意识清晰,无理解和表达障碍,能正确阐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作者:毕冬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孕烷X受体抗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孕烷X受体(PXR)抗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利福平活化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的PXR,阿霉素(ADM)诱导高表达PXR的EC9706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增殖周期,MTT法观察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DM处理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生长;使细胞呈明显凋亡改变;利福平诱导PXR高表达的EC9706细胞凋亡减少,抑制Caspase-3的蛋白水平,上调蛋白Bcl-2的表达,表明PXR在抗食管鳞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 PXR可能是通过降低Caspase-3和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EC9706的凋亡.

    作者:谢晶华;解智慧;史祖宣;樊青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1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年龄>60岁,GCS 3~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Ⅰ 33例,对照组Ⅱ34例,治疗组Ⅰ 34例,然后随机抽取此期间收治的34例年龄<60岁的患者作为治疗组Ⅱ.四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Ⅰ给予乙酰谷酰胺;对照组Ⅱ给予醒脑静;治疗组Ⅰ、治疗组Ⅱ给予醒脑静+乙酰谷酰胺.一个疗程(14 d)后观测四组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进行脑电图检查、治疗后1个月内对清醒人数、清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Ⅰ、治疗组Ⅱ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相比,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脑电图的等级高(P<0.05),1个月内清醒率高,清醒时间短(P<0.05).治疗组Ⅰ、治疗组Ⅱ相比无差异.结论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应用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的清醒,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翟旭;邱建武;王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148例老年患者资料,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将其分为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相关因素的差别.结果 148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23例复苏成功,125例失败,复苏成功率15.5%.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从心搏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肾上腺素用量、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胺碘酮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率较低,普及全社会急救意识、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等,是提高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HD组)和初诊T2DM(无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各8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抽血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B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结果 血浆MBL水平在HD组明显高于DM组(P<0.05).HD组TC、TG、LDL均高于DM组(P<0.05),两组间FPG、HbA1c、HDL、病程、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BL、CPR、TC、LDL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DM血管病变与MBL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MBL、CRP水平升高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BL与CRP两项指标之间在DM病人中不显示相关,提示可能以不同机制参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春霞;刘阁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约占人类全身骨折的2%~6%.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常出现持续腰背痛[1,2].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脊柱外科新的一项微创技术,特别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引起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脊柱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持续腰背痛[3,4],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PVP治疗效果.

    作者:牛存良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强度受损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也是常见的老年病之一,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文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所选病例100例全部来源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男43例,女57例,年龄60 ~75[平均(64.2±4.9)]岁,排除依从性差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63.8±4.9)岁;其中X线显示阳性轻度46.00%(23/50),阳性中度30.00%(15/50),阳性重度24.00% (12/50);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4.3±5.1)岁,X线显示阳性轻度48.00%(24/50),阳性中度30.00% (15/50),阳性重度22.00%(11/5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作者:刘耿朗;张华峰;刘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计数及其活化的关系

    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长期顺利血液透析的关键.长期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多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之一,适用于血管条件不宜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的患者[1].但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与血小板及其活化的关系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计数、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栓素B2(TXB2)的变化,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活化与长期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引起血栓的预测因子.

    作者:巩建华;徐倩;袁海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引发胸腔积水的常见疾病之一,传统方法治疗胸腔积液采用反复的穿刺抽液,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 ~ 69[平均(34.7±2.3)]岁,病程3~47 d,平均(13.2±1.3)d.全部患者均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患者胸腔内有积液,且胸腔已形成纤维分隔或纤维索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胸腔积液量、胸膜肥厚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郝延红;李婉宁;席俊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特点及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多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自身生理功能下降,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并发症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1].本文拟分析老年脑动脉瘤破裂采用微弹簧圈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61 ~83[平均(67.3±7.1)]岁;均为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出血31例、两次出血4例、三次出血2例.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11例、Ⅲ级19例、Ⅳ级4例.29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合并2种以上疾病15例.并发症包括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肺气肿7例、心功能减退2例.

    作者:方景海;于明;张晓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出血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以尿频、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潴留伴有膀胱刺激征为主要表现[1].手术是彻底治愈前列腺增生的唯一方法[2],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泌尿外科中常用的手术方法,因疗效好、安全性较高、痛苦少,目前应用广泛,但由于患者年纪偏大、慢性基础病多的影响,TUR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3],如膀胱痉挛、疼痛、术后出血、电切综合征及尿道狭窄等,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有一定的关系[4].其中膀胱痉挛和术后出血与护理关系为密切[5].本文对我院泌尿外科住院实施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患者有预见性地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吕静;姜杰;闫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类进化上十分保守的复杂多肽系统,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2、IGF-1受体(IGF-1R)、IGF-2受体(IGF-2R)及6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共同组成.IGF-1是IGFs系统中的主要因子之一,可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通过内分泌、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作用于靶器官,调节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参与个体的新陈代谢、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过程,对机体多个系统的损伤及修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骨关节炎(OA)是以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骨骼运动系统疾病,目前研究认为尽管OA的病因病机不十分清楚,但是IGF-1在OA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就IGF-1对OA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牟方政;李荣亨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蛋白伴侣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蛋白伴侣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Wistar大鼠分为缺血组及缺血后处理组,每组按照再灌注时间进一步分为12 h恢复组、24 h恢复组、48 h恢复组及72 h恢复组.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元死亡;差速离心结合蛋白印迹分析短暂脑缺血后蛋白伴侣hsp70和hsp40在细胞内数量的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后处理显著降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蛋白印迹分析显示,缺血后处理显著提高了hsp70的表达,同时还降低了缺血再灌注所致的hsp40的减少.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减少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hsp70和hsp40的含量,进而抑制蛋白聚集物的形成,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

    作者:李光民;葛鹏飞;孟繁凯;杨颖;王光明;罗毅男 刊期: 2012年第2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