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杰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种植义齿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为52例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植入了138颗种植体,并于4~5个月后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种植体系统分别为BLB、REPLACE和ITI系统.随访12~38个月.结果 48例患者133颗种植体完成骨整合,4例患者5颗种植体松动脱落,累积存留率为96.38%.6例9颗烤瓷冠脱落,5例7颗烤瓷冠崩瓷.结论 种植义齿现已成为治疗牙列缺失的常规手段,种植义齿修复可显著提高老年缺牙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而种植前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可改善种植义齿固定及修复效果.
作者:翟婧捷;周延民;杨婷婷;李琦;孙晓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成熟,建立获取成熟破骨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细胞为模型,RANKL诱导培养4~9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TRAP阳性多核细胞形成,罗丹明-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纤维性肌动蛋白(F-actin)环,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牛骨片表面的吸收陷窝情况.结果 RANKL可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形成F-actin环,骨片吸收陷窝明显.结论 RANKL可诱导RAW264.7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该诱导模型可用于破骨细胞分化研究.
作者:巫松辉;钟招明;陈建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进展,对脑卒中的抢救措施越来越规范和及时,使其致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国内报道[1]其致残率可高达86.5%,病后1年,日常生活依赖者达5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照护者护士及家属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就护理人员、家属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训练认知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有效的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龚素芬;邢凤梅;唐惠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 同步紫杉醇(paclitaxel)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脑转移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第1~21天,28 d为1个周期,至少用药2个周期以上.两组均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紫杉醇化疗,间隔3 w后用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2~6个周期,28 d为一周期;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CR+PR)(75.0%)高于对照组(66.7%),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Karnofsky计分提高+稳定者占80.0%(16/20)高于对照组44.4%(8/18),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1、2 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后程3D-CRT 同步紫杉醇化疗治疗老年NSCLC脑转移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王海波;刘秀艳;王建涛;陈红;宋文广;王瑞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高血压发病的炎症学说备受关注,为其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增多是原发性高血压(EH)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本研究探讨盐酸贝那普利对EH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治疗EH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均生;刘地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病情呈进展性恶化,且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非进展性脑卒中高,因此对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磊;李瑞华;王泽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舒郁安神方对老年肝郁失眠证候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夹尾刺激+睡眠剥夺复制并评价老年肝郁失眠证候大鼠模型.然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脑皮质及下丘脑Glu及GAB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证候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水平显著下降(P<0.01),大脑皮质及下丘脑Glu及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且Glu/GABA比值增高,经舒郁安神方干预后各指标趋于正常范围.结论 舒郁安神方能增强老年肝郁型失眠证候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脑内氨基酸毒性作用有关.
作者:游秋云;王平;吴丽丽;田代志;孔明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密度与脊柱畸形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双能X线仪及Spinalmouse测量腰椎骨密度、股骨颈的骨密度及脊柱椎间夹角,对骨密度与脊柱畸形相关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股骨颈骨密度与脊柱各节段之间的夹角均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而腰椎的骨密度则与胸(T)7/8间隙负相关,而与腰(L)1/2、L5骶(S)1正相关.腰椎骨密度与胸椎立位整体曲度存在明显负相关,股骨颈骨密度则不存在这种相关关系.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股骨颈的骨密度与年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腰椎骨密度则未发现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T7/8及L1/2椎间夹角能够反映腰椎骨密度高低.60岁之后,性别对骨密度的敏感度较年龄要高,年龄对股骨颈骨密度的敏感度比腰椎骨密度高.
作者:周卫海;徐晓阳;张文均;王华军;刘莉;李义凯;黄宏兴;陈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增殖、分化及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研究PRP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健康志愿者静脉血经2次离心法制备PRP,氯化钙加入凝血酶激活后提取萃取液.hADSCs成骨诱导实验分4组,即空白对照组、只加成骨诱导液组、只加50% PRP 20 μl组、既有成骨诱导液又加50% PRP 20 μl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分化.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实验分4组,即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PRP(即原液、50%、25%)组,每孔各加20 μl PRP,第6天ALP活性染色.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成骨诱导培养后2、4、6、8、16 d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RP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成骨诱导实验中倒置相差显微镜见加PRP组细胞数量多于单纯诱导组和空白组,细胞形态多数为梭形;ALP活性检测见高浓度PRP组ALP阳性细胞深染,并有浓度依赖性.CCK-8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显示12.5%PRP组第4、6天平均OD值分别为 0.035、-0.063,高于对照组(-0.833、-1.041)(P<0.05).结论 适宜浓度的PRP可促进hADSCs的增殖,但对其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过高浓度的PRP虽然同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但并非浓度越高越好.
作者:王悦;李玉梅;王淑艳;周延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都江堰地区长寿老人营养状况,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长寿老人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NA营养状况评价问卷对四川省都江堰地区776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MNA调查结果 显示长寿老人平均得分为(22.7±2.4)分,其中营养不良者占1.3%,处于营养不良的危险者占63.7%,营养正常者占35.1%.结论 年龄和文化程度是长寿老人营养状况评价的影响因素,另外,该地区60%以上的长寿老人属于潜在营养状况不良,而真正营养状况不良者较少.对于MNA问卷的评价标准是否适合于长寿老人应做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王文蕾;曾果;吴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研究发现每年约10%~15%的MCI患者发展为痴呆,而相同年龄的健康老年人每年发生AD的概率为1.0%~2.0%[1].
作者:孟庆慧;张岫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编制适合测量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和接受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和访谈法收集有关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和接受健康教育的问题.将问题进行规范化叙述,按一定结构编制成问卷,采用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等方法 对问卷进行检测,根据结果 进行修改,编制成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和健康教育的问卷.结果 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7,健康认知、健康情感、健康意志信度分别为:0.739,0.666,0.790;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现状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83,媒体、交流、讲座信度分别为:0.623,0.836,0.818;因子分析表明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多数项目的 共性方差超过0.5.结论 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试用于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和健康教育的测量.
作者:周非;陈俊钦;刘一平;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颅内动脉狭窄性急性脑梗死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按是否颅内动脉狭窄分两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分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组,分别对两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5.85±4.305)明显高于非狭窄组(3.24±2.288)(P=0.0001).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显示糖尿病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有显著差异(P=0.021;OR=5.375,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颅内动脉多支狭窄有相关性(OR=4.632,P=0.031).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对较重,影响预后.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多支狭窄中年龄更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胥海燕;徐丽君;严梅秀;娄秋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980名老年人以调查其健康状况.结果 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1.4%,2 w患病率为37.0%,与非空巢老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率(42.1%)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50.2%)(P<0.05).结论 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通过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老年人自我护理等方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姜娜;孙梦霞;廖淑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以衰老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骨代谢异常、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性升高的全身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年人骨折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衰老影响运动,运动影响骨代谢平衡.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可能的运动康复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付松芳;刘翠鲜;沈志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与细胞凋亡减少密切相关.存活素(survivin)是凋亡抑制家族的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强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细胞凋亡,是凋亡调控过程中的关键因子[1].
作者:艾力·艾尼;史永华;陈涤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33ING1对pcDNA3.1-p33ING1转染后的HepG2肝癌细胞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转染组;将pcDNA3.1-p33ING1及空载质粒pcDNA3.1转染到HepG2细胞中,终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RT-PCR检测p33ING1表达;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P21WAF1/ CIP1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p33ING1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p21WAF1/CIP1mRNA及蛋白质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功建立pcDNA3.1-p33ING1的HepG2细胞株,并证实p33ING1影响p21WAF1/ CIP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作者:杨吉利;李红艳;王静;王江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患者67例,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24例,C级22例;正常对照组22例.全部受试者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均P<0.001),MPV、PDW显著升高(均P<0.001);肝功能B、C 级与A 级比较,C级PLT 和PCT下降显著(均P<0.01),MPV、PDW显著升高(均P<0.01);老年肝硬化患者PT、APTT 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均P<0.001),FIB 明显降低(P<0.01).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血小板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红艳;斯庆图娜拉;张永贵;王静;王江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复方对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血清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组后以MTT法选取该复方药物血清的佳作用浓度,检测ET和NO、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管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含量.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内Ca2+浓度([Ca2+]i)和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Ca2+]i)浓度升高,NO、EPCR和vWF降低,骨架微丝少但排列有序.结论 该复方可以有效对抗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血清干预ECV-304造成的内皮功能障碍,从药物的角度反证了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程少冰;周永红;陈利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大鼠骨髓源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s,OLC)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 收集5周龄SD大鼠骨髓细胞悬液,加入M-CSF(10 ng/ml)培养24 h后置入不同的诱导培养体系中,即A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B组:M-CSF+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分别于培养3、5、7、9、12 d利用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等对获得的OLC进行形态学和功能观察,并进行计数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 均可诱导出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两组细胞数量均于第7天达到高峰,B组于7、9、12 d获得的细胞数量较A组多(P<0.05);B组骨吸收陷窝数于9、12 d时多于A组(P<0.05).结论 两种方法 均诱导出破骨样细胞,B组诱导OLC的细胞活性和细胞数量高于A组.
作者:何剑全;陈健;林华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