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起保;薛茜;赵秀芳;石会娟;邹玉安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发生衰老性退变,多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重要脏器储备功能减退,对麻醉手术耐受力和适应力差[1],因而有必要探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第三代双管喉罩在国内已有效地应用于各种手术,但能否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尤其是侧卧位手术.文献报道较少[2,3].本研究通过观察通气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Supreme双管喉罩在老年患者股骨颈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作者:王保华;王其春;姚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超声监测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129例,(缬沙坦)对照组135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的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记录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明显,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显著(P<0.05),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颈动脉莺构的指标[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经超声检测显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经超声检测,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的重构有较好的逆转作用,能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心脑血管及减少疾病发生的作用.
作者: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稳定期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吸烟的COPD患者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CD<'+><,4>/CD<'+><,8>水平.结果 COPD患者稳定期BALF中CD<'+><,3>、CD<'+><,4>、CD<'+><,8>、CD<'+><,4>/CD<'+><,8>,外周血中CD<'+><,3>、CD<'+><,4>、CD<'+><,8>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以持续吸烟患者BALF中CD<'+><,4>/CD<'+><,8>下降为明显(P<0.05).结论 COPD患者在稳定期免疫功能仍下降,其中以持续吸烟的COPD患者气道免疫功能下降显著.
作者:陈菁;徐清;杨硕;刘梦琳;聂红;孙洁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石河子市城区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相关因素,探讨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振云研究员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640名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显著(P<0.01),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老年人群.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与性别、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失能时间、医疗保障与失能程度等呈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老年人群,且心理问题突出,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社区相关人员应重视此类人群,寻求提高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作者:张国琴;王玉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转子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全身骨折中约3%~4%是股骨转子间骨折[1].传统保守治疗的病程往往较长,也造成许多并发症,后导致了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同手术治疗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2].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新近使用的全新内固定装置,我院对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管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而且其治疗效果也不佳,对轻度认知障碍(MCI)研究有可能是有效防治AD的突破口<'[1]>.国外研究发现<'[2]>抑郁症患者在完成延迟记忆作业时,其成绩也显著低于正常人群,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为广泛的记忆力损害,抑郁情绪是一种低落、消极的精神状态,其是否对老年人有认知功能的损害则不得而知,本实验旨在探索抑郁情绪与MCI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探讨抑郁情绪是否是MCI的诱发因素之一.
作者:罗鹏;廖涛;伍文彬;王定超;张玲;徐玲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指瓣膜性心脏病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曾是引发房颤的常见的病因,但近年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日益增多,已逐渐成为年长者房颤的主要因素<'[1]>.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笔者为1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的同时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Ⅲ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杨桂林;许日昊;王天策;朱志成;柳克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易于扩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基质细胞等不同的细胞系分化<'[1]>.MSCs的成骨分化受到多重信号通路的调控,如何定向诱导其成骨分化是解决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来源的一个重要前提.近年来的报道称Wnt经典途径对生理成骨是必需的<'[2]>.
作者:杨玮;徐道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研究显示,食管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后食管癌发病明显上升,65~70岁达高峰,7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由于老年人一般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患有食道癌的同时可能合并多种脏器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为术后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选择手术方式,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对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是手术前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食管癌手术切除后多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但目前大多数弓上水平的器械吻合均采用主动脉弓前方式,经弓后食管床行弓上吻合应用较少<'[1]>.本文近年来采用左侧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郎贤平;王晓东;黄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结合组织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HHCME)、肥厚型心肌病(HCM)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或高血压性左室肥厚,H-LVH)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比较年龄均>60岁的HHCME(29例)、HCM(25例)、H-LVH(34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的差异.其中心脏超声指标有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N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瓣钙化,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向前运动(SAM)现象,E峰/A峰,E峰/E'峰.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HCME组高血压病史较HCM组长(P<0.05),但二者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LVH组的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少于另两组(P<0.05).HHCME组中LVEF、E/A<1的例数、E/E'、BNP大于HCM组、H-LVH组(P<0.05),其中E/E'与BNP有较好的相关性(r=0.62,P<0.05).HCM组中LAd、IVST、SAM例数大于HHCME组、H-LVH组(JP<0.05).H-LVH组中LVEDd、主动脉瓣钙化例数大于HHCME组、HCM组(P<0.05),其中IVST与LVPWT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P<0.05).结论 血浆BNP结合组织多普勒对老年左室肥厚患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HHCME组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老年HCM组也有舒张功能不全,而老年H-LVH组舒张功能尚可,其中HHCME组的血浆BNP明显升高,可能是诊断HHCME的独立标志物.
作者:邓敏;顾翔;陈勇;张旭东;马勇;周炳元;鲍正宇;陈军;何胜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早期发现并干预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无创脉搏波检测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手段<'[1]>,但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尤其是老年CHD患者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2,3]>.本文结合目前已确定的CHD危险因素,探讨无创脉搏波传导速度对CHD的预测价值.1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
作者:谷新顺;贺会仙;贾新未;傅向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早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Ⅰ~Ⅲ期视网膜病变40例为实验组,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贝那普利20 mg/d组、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20 mg/d组和安慰剂组,12 w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各实验组血中AT-Ⅱ和ET-1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AT-Ⅱ和ET-1水平显著升高,贝那普利治疗后则显著降低.贝那普利组与普萘洛尔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实验提示AT-Ⅱ和ET-1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成,早期应用贝那普利能够降低AT-Ⅱ和ET-1水平,对病变具有防治作用,且独立于抗高血压作用.
作者:孔亚坤;耿秀琴;周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开放性输血和限制性输血对重症监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人随机分为开放性输血(Hb<100 g/L作为输血指征)和限制性输血(Hb<70 g/L作为输血指征)两组,观察患者预后、死亡率等方面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死亡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衰竭器官数量、55岁患者死亡率、APACHEⅡ评分≤20患者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重症感染发生率、肺水肿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人在Hb降至70 g/L时再输入红细胞,并将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70~90 g/L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朱明艳;冯虹;任舒;臧妤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较大作用,且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另外,有研究<'[1-3]>表明动脉脉压(主动脉脉压、肱动脉脉压)能够反映动脉弹性情况,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相比能够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脉压(PP)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脉压指数(PPI)能够同时反映血管的固有和动态的顺应性,并且变化幅度小于PP<'[4]>.本研究通过24 h监测行冠脉造影的老年住院患者血压取其平均值,探讨肱动脉PP、PPI与冠状动脉关系.
作者:陈静;朱峻;林源;黄之杰;段玉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老年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大约6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便秘,约80%的老年便秘者易患老年痴呆症.笔者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中医理论,于2005~2010年采用加味金匮肾气汤治疗老年性便秘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宋少军;李学玉;宋昕;相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MSCs治疗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模型过程中大鼠皮肤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15 w UVA和UVB紫外灯,置于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的正上方35 cm处,每日照射2 h,共照射60 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MSCs治疗组,每组10只.体外分离培养MSCs,在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多点注射,1次/w,共8 W.取皮肤组织,利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接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Ⅲ型胶原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但接近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对紫外线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表现为Ⅰ型胶原相对含量减少,Ⅲ型胶原相对含量增加.
作者:史春艳;姚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管性的危险因素是中老年意识下降的重要原因,且患过急性脑卒中的病例中继发AD的概率极高.很多危险因素对于AD和缺血性脑卒中是交叉的,常见的有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心肌梗死、房颤、ApoE4等位基因等<'[2-4]>.
作者:张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康脑液2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2号高、中、低剂量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缺血2 h,于再灌注24 h后观察神经功能,再灌注1、3、7,14,21 d,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再灌注21 d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CD105检测血管密度.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康脑液2号治疗组神经功能及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各种促血管生成因子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或P<0.01),脑组织血管显著增多(P<0.05或P<0.01).结论 康脑液2号能治疗脑I/R大鼠,可能促进脑I/R大鼠缺血周围区域血管新生.
作者:梁起保;薛茜;赵秀芳;石会娟;邹玉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PTEN、MR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5例肺癌组织切片及2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PTEN、MRP的表达.结果 55例NSCLC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为63.63%,23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为8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50%,无淋巴结转移者为94.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PTEN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1).PTEN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55例NSCLC组织中MRP表达的阳性率为83.63%,23例正常肺组织中MRP表达的阳性率为3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MRP阳性表达率93.00%,腺癌为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可能与NSCLC的发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RP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及病理类型有关.
作者:翟展艺;蒋军广;翟建霞;田蕊;赵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鞘内注射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1例MS按主要治疗方法 分为鞘内注入甲泼尼龙(MPS)组、MPS冲击组及常规地塞米松组(DXM),比较治疗后各组不同时间的Kurtzke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分减少数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鞘内注入MPS组治疗早期EDSS评分减少较其他两组显著,尤其对于脊髓受累为主的MS患者EDS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鞘内注入MPS与两种常规方法 比较见效快,建议用于脊髓受累为主的急性期MS.
作者:董艳玲;李吕力;李瑶宣;梁浩;滕晓茗;肖继东;张德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