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敏性休克死者类胰蛋白酶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高艳斌;卢英强;宣兆艳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过敏性休克,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 观察过敏性休克死者各器官组织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变化,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鉴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机械性损伤死者8例(对照组),明确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者27例的尸体,取其肺、心、肝、脾、肾、小肠和咽喉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过敏性休克组肺、小肠、肾MCT增多,肺、小肠肥大细胞增多(P<0.01),小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多(P<0.01).结论 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尸体,其肺、小肠、肾MCT增多,肺、小肠肥大细胞增多,小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多.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丧偶事件对老年人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丧偶事件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影响,为增强丧偶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数据,对样本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结果 老年人丧偶前的自评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丧偶后(P<0.05).丧偶老年人的抑郁量表得分14.77,有偶老年人抑郁量表得分8.69.丧偶老年人抑郁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有偶老年人(P<0.05).老年人丧偶前后的家庭类型有显著差异(P<0.05).缩论丧偶事件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米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 调查石河子市城区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相关因素,探讨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振云研究员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640名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显著(P<0.01),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老年人群.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与性别、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失能时间、医疗保障与失能程度等呈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老年人群,且心理问题突出,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社区相关人员应重视此类人群,寻求提高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作者:张国琴;王玉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益肝乐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目的 探讨益肝乐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2例酒精性脂肪肝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益肝乐胶囊和葵花护肝片,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2 w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ALT、AST、γ-GT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也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肝乐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吕建楠;李殿云;张永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探讨Wnt信号通路与MSCs成骨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易于扩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基质细胞等不同的细胞系分化<'[1]>.MSCs的成骨分化受到多重信号通路的调控,如何定向诱导其成骨分化是解决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来源的一个重要前提.近年来的报道称Wnt经典途径对生理成骨是必需的<'[2]>.

    作者:杨玮;徐道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芝麻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芝麻素对大鼠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预防作用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芝麻索低、中、高剂量组.9 w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测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逆转录PCR检测肝组织肝细胞色素P450(CYP)2E1 mRNA表达水平变化;肝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芝麻素能降低肝脏各脂质指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CYP2E1的表达,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结论 芝麻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代利;李绣花;赵新平;董小霞;倪淑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康脑液2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康脑液2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2号高、中、低剂量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缺血2 h,于再灌注24 h后观察神经功能,再灌注1、3、7,14,21 d,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再灌注21 d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CD105检测血管密度.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康脑液2号治疗组神经功能及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各种促血管生成因子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或P<0.01),脑组织血管显著增多(P<0.05或P<0.01).结论 康脑液2号能治疗脑I/R大鼠,可能促进脑I/R大鼠缺血周围区域血管新生.

    作者:梁起保;薛茜;赵秀芳;石会娟;邹玉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干扰素-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干扰素(IFN)-γ联合检测在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ACS患者6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5例及健康人(N)36例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IFN-γ与MMP-9的水平,同时对危险程度及IFN-γ、MMP-9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IFN-γ及MMP-9的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CS组中AMI组IFN-γ及MMP-9的水平均高于UAP组(P<0.01);SAP组和正常对照组IFN-γ及MMP-9的水平无统计性差异.IFN-γ与MMP-9的水平呈正相关(r=0.691,P<0.05).相对危险度(RR值)ACS组(AMI组及UAP组),SAP组对正常对照组IFN-γ为3.71、2.821、1.194,MMP-9为4.507、3.261、1.101.结论 ACS患者血清中IFN-γ和MMP-9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对ACS患者进行危险程度分层及病情预测.

    作者:赵东明;杨萍;刘国庆;李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脉压差变化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其降压治疗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随着高血压病程进展,会逐渐出现动脉粥样硬化(AS)和靶器官受损的临床表现,尤其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大.一般传统上认为收缩压(SBP)是一个较舒张压(DBP)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尤其在年龄50岁以上的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1,2]>.随着对脉压差(PP,SBP与DBP之差)与临床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PP增大也是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大的标志之一<'[3]>.

    作者:丁宝锁;郝玉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康奈尔医学指数评价三峡库区老年精神健康状况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现状,提高医疗保健的预见性、有效性、针对性.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对三峡库区604名老年人身心状况进行测验.结果 38.1%的库区老年人存在身心健康障碍,随着年龄增加有递增趋势.受教育程度高、有配偶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较好(P<0.05).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呈正相关(r=0.629,P<0.01).结论 库区老年人总体身心健康状况较好,但仍有一些身心问题值得关注.

    作者:程雪;蒙华庆;刘智;邱建国;杨辉;汪波;宁洁;周建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NMDA受体参与β淀粉样蛋白介导的突触可塑性损伤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以及脑卒中之后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目前A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没有被完全阐述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与学习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异常在AD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以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发挥的作用为关键,其亚单位在AD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故研究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损伤机制对阐明AD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周一;徐淑君;鲍晓明;王钦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三种缓泻剂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常用于功能性便秘治疗的药物分为刺激性泻剂、容积性泻剂、润滑泻剂、渗透性泻剂、促动力药物、微生态制剂等.各类药物在临床运用中各有利弊.对于老年人而言,选用缓泻剂更为安全有效<'[1,2]>.本文同时观察三种常用缓泻剂聚乙二醇4000、乳果糖和麻仁丸对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

    作者:王瑞萍;李轶炜;王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HLA-G的表达及其与IL-10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HLA-G的表达及其与IL-10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38例肺癌和1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HLA-G和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LA-G和IL-10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肺组织的12.3倍(P<0.001)和11.7倍(P<0.001).3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21(55.3%)例HLA-G表达阳性,有23(60.5%)例IL-10表达阳性.10例正常肺组织无HLA-G和IL-10蛋白的表达.HLA-G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肺癌的TNM分期成正相关(P=0.007,P<0.001).HLA-G与IL-10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没有明显相关.结论 HLA-G和IL-10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HLA-G的高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杨卫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DcR3的树突细胞疫苗对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

    目的 研究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3,DcR3)修饰的树突细胞(DC)疫苗对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方法 将含有DcR3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小鼠DC,制备DcR3基因修饰的DC疫苗,并与同种异体的CD8<'+>T细胞共培养,分析CD8<'+>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重组DcR3腺病毒能成功转染DC,并能抑制同种异体的CD8<'+>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 重组DcR3腺病毒转染的DC对CD8<'+>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效应,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树法;向菲;李海英;黎姗姗;梁愿;张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超声监测降压药物治疗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改善程度

    目的 利用超声监测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129例,(缬沙坦)对照组135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的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记录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明显,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显著(P<0.05),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颈动脉莺构的指标[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经超声检测显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经超声检测,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的重构有较好的逆转作用,能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心脑血管及减少疾病发生的作用.

    作者: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过敏性休克死者类胰蛋白酶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目的 观察过敏性休克死者各器官组织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变化,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鉴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机械性损伤死者8例(对照组),明确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者27例的尸体,取其肺、心、肝、脾、肾、小肠和咽喉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过敏性休克组肺、小肠、肾MCT增多,肺、小肠肥大细胞增多(P<0.01),小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多(P<0.01).结论 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尸体,其肺、小肠、肾MCT增多,肺、小肠肥大细胞增多,小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多.

    作者:高艳斌;卢英强;宣兆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PTEN、MRP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 研究PTEN、MR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5例肺癌组织切片及2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PTEN、MRP的表达.结果 55例NSCLC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为63.63%,23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为8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50%,无淋巴结转移者为94.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PTEN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1).PTEN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55例NSCLC组织中MRP表达的阳性率为83.63%,23例正常肺组织中MRP表达的阳性率为3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MRP阳性表达率93.00%,腺癌为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可能与NSCLC的发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RP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及病理类型有关.

    作者:翟展艺;蒋军广;翟建霞;田蕊;赵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治疗过程中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MSCs治疗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模型过程中大鼠皮肤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15 w UVA和UVB紫外灯,置于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的正上方35 cm处,每日照射2 h,共照射60 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MSCs治疗组,每组10只.体外分离培养MSCs,在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多点注射,1次/w,共8 W.取皮肤组织,利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接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Ⅲ型胶原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但接近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对紫外线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表现为Ⅰ型胶原相对含量减少,Ⅲ型胶原相对含量增加.

    作者:史春艳;姚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AGEs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AGEs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D大鼠腹腔内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观察AGEs血清学、骨密度、骨组织中BMP-2基因、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BMD、生物力学指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反映成骨活性的参数均降低,AGE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组BM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AGEs与BMP-2 mB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5)、-0.621(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清AGEs含量显著增高,与BMP-2 mB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AGEs和BMP-2均参与了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作者:薛昊罡;冷冰;马恩元;蒋维海;崔双;单广宇;苗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轻度认知障碍与抑郁情绪相关性探讨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而且其治疗效果也不佳,对轻度认知障碍(MCI)研究有可能是有效防治AD的突破口<'[1]>.国外研究发现<'[2]>抑郁症患者在完成延迟记忆作业时,其成绩也显著低于正常人群,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为广泛的记忆力损害,抑郁情绪是一种低落、消极的精神状态,其是否对老年人有认知功能的损害则不得而知,本实验旨在探索抑郁情绪与MCI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探讨抑郁情绪是否是MCI的诱发因素之一.

    作者:罗鹏;廖涛;伍文彬;王定超;张玲;徐玲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B7-1修饰的B16细胞体外诱导免疫效应

    目的 探讨mB7-1基因修饰的B16细胞的体外抗瘤效应.方法 提取小鼠脾细胞mRNA,PCR法获得mB7-1片段,与pcDNA3连接,并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重组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鼠B16细胞,检测基因表达,MTT法检测CTL杀伤作用.结果 完成mB7-1-pcDNA3重组载体连接及鉴定,基因测序与GenBank一致,并转染至B16细胞,检测到基因表达.经mB7-1修饰B16细胞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明显抑瘤效应.结论 应用本文方法 可获得mB7-1修饰B16细胞系,为研究其抗瘸效应莫定了基础.

    作者:金洪娟;王权;所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