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香
氧化应激目前认为是糖尿病肾病(DN)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1~3],活性氧过多是造成DN各种损害的共同机制[4].而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抗氧化功能严重失衡,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病理性加剧,其DN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其分子中的巯基容易失氢氧化,可以消除体内的活性氧,减轻体内氧化应激的压力.因此,GSH在理论上可以延缓DN的发展,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GSH在临床中主要用于保肝解毒,对于DN的治疗临床研究较少.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DN的生化表现,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延缓其向临床DN发展.本研究应用GSH治疗早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旨在观察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从而为其治疗早期DN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立坤;孙洪涛;常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一定剂量的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生殖系统的作用.方法 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NS);DMSO溶剂对照组(DMSO);D-半乳糖模型组(D-gal);低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RES-L);高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RES-H);维生素C阳性对照组(VC).给予D-半乳糖皮下注射和白藜芦醇灌胃后观察小鼠睾丸脏器指数,精子质量(包括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以及血清SOD、MDA和血清睾酮水平(T)的变化及睾丸石蜡切片的HE染色和p53免疫组化.结果 各组之间睾丸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与D-gal组相比较,RES-H组小鼠精子密度升高,精子活率增加,精子活力增加,精子畸形率降低,小鼠血清T水平升高,血清SOD活力升高,血清MDA降低;睾丸石蜡切片HE染色见生精细胞减少,p53阳性细胞增加.结论 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生殖系统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泫;姚新梅;田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和吡格列酮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采用HE染色及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比较,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或P<0.01),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降低(均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其脑组织神经细胞受损程度更小.结论 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和NO神经毒性损伤有关.
作者:俸军林;李浩;吴岚;李清华;郭萃蓉;刘开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双能X线BMD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男性年龄、BMI、饮食结构、运动、吸烟、嗜酒、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BMD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慢性支气管炎与BMD无关.结论 吸烟、嗜酒、低BMI、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是OP的可控因素.
作者:李亚刚;张萌萌;毛未贤;马倩倩;高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显著疗效.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王俊华;刘刚;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渝中区和九龙坡区345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第二版)、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问卷(SCSQ).结果 SF-36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和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394~0.814,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55~-0.529,P<0.01).结论 社区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指导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增强其社会支持,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孔令娜;周颖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乳腺癌发生每年递增0.2~0.3%,每3 min就有一名妇女被诊断为乳癌,每13 min就有一名患者死于乳癌.乳癌发病率在我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寻求简单而又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迁移率蛋白A(HMGA2)和CD44V6与乳腺侵袭和转移相关性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观察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的发展,浸润及转移间的作用.
作者:韩猛;程智勇;张铁;任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VD)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之一[1].潘长玉等[2]报道,国内90%的病程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约有一半的患者合并重度的下肢动脉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坏疽.我们应用自制中药红花祛瘀汤外敷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静滴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宛春;张文昭;高奎山;王钦钰;韩建英;吴曦;王银志;牟正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252名老年人进行访谈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①男性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女性,而孤独感低于女性.②相比于初中、小学以及文盲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大学学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而孤独感较低.③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相对于其他养老方式的老人感到更幸福,孤独感更低.④有偶同居老人与其他婚姻状况的老人相比,主观幸福感更高,孤独感更低.⑤拥有退休金的老人较少感到孤独,主观幸福感较高.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性别、受教育程度、养老方式、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来源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呈反向关系.
作者:王福兴;徐菲菲;李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颊黏膜下纤维性变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颊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30例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组织及2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颊黏膜中强阳性表达,在颊黏膜下纤维性变及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组显著低于颊黏膜下纤维性变组(P<0.05 ).结论 p53蛋白表达下调和缺失可能在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雅娟;金志威;隋春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高度保守的核蛋白,主要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垂体细胞等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主动释放,也可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参与DNA 的转录、复制、修复以及炎症反应等.在呼吸系统中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在细胞核、胞质及胞膜均可见.正常情况下,人类和大鼠气道内即有一定水平HMGB1表达,对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HMGB1释放晚,维持时间长,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转归等均具有调控作用[1].HMGB1与肺损伤、肺癌、肺纤维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HMGB1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王震;梅晓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IR)及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60例,按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稳定期,在不同时期测定血浆脂联素、CRP、FPG、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选择同期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临床稳定期血浆脂联素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临床稳定期血浆脂联素较急性加重期进一步升高(P<0.01);COPD急性加重期CRP、FPG、FINS、HOMA-IR显著高于临床稳定期及对照组(P<0.01);COPD临床稳定期FINS、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脂联素与CRP、FPG、FINS、HOMA-IR、BM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老年COP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并伴一定的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在COPD稳定期进一步抬高,脂联素与CRP、FPG、IR及肥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田银君;刘前桂;赵黎;李金红;赵双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模式降低256排螺旋CT腹部扫描中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66例怀疑肝脏疾病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成像,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电流扫描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每组33例.常规组采用300 mAs管电流扫描,自动组采用自动管电流扫描.然后对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14.21±2.18)和(14.05±2.40),无统计学差异(P=0.78).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6.28±1.07)和(6.31±1.22),无统计学差异(P=0.92).两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6.98±0.42)mSv×cm和(6.41±0.41)mSv×cm,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与常规管电流比较,自动管电流模式腹部CT增强扫描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降低约8.2%.
作者:崔虎永;信瑞;刘建华;弓婷婷;郭丽艳;李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颈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价格昂贵影响了广泛应用.CT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微侵袭性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CDFI)开创了颈动脉检查的新方法.本文选取CTA和TCD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探讨两者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曦;何海涛;李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2[平均(69±12.6)]岁.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伴有同侧无名动脉或颈内动脉病变6例,2例为介入治疗失败,5例为介入治疗后再闭塞.临床表现患肢有缺血症状16例,同时伴有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者9例.所有病人远侧端动脉(尺,桡动脉)均消失,血流测不到或很低,无缺血坏死.所有病人均行多普勒血流图,彩色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
作者:王刃;李悦萌;赵旭;马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夏枯草诱导人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人淋巴瘤Raji细胞在不同浓度夏枯草干预后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等检测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的变化及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 夏枯草作用于人淋巴瘤Raji细胞后引起细胞凋亡增加,并出现Bcl-2蛋白表达抑制,p5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夏枯草可能通过激活p53、抑制BcI-2来诱导Raji细胞凋亡.
作者:李军;杨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的现况.方法 对洛阳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结论 必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李文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检测白细胞黏附分子PSGL-1在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评价该黏附分子能否成为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相关性指标.方法 选择25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1年内没有脑卒中临床证据的年龄、性别配对的单纯糖尿病患者25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GSL-1表达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PGSL-1水平.结果 PGSL-1水平变化与健康对照组(33.2±3.9)比较,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7±5.8,P<0.01)和单纯糖尿病患者(41.2±4.4,P<0.0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PGSL-1表达的荧光强度较健康体检人群明显增加.结论 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GL-1显著增高,PSGL-1高度表达可能是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禾伟;牟凤群;赵国玉;陈红;庞红梅;王原;陈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8例脑梗死患者于手术室无菌操作下双侧髂前上棘骨髓穿刺提取自体骨髓液,于无菌实验室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腰穿或神经介入导管回输体内.术后1年对患者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语言或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宇;迟鲁梅;毛颖;南光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异常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经治的35例膀胱肿瘤患者(试验组)和3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对照组)的尿液,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并观察两组对象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的3、7、17号染色体畸变数与正常人的染色体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7、17三种探针的阳性率分别为31.43%、45.71%、40.00%,而联合三种探针的阳性率为62.86%,与单独一种探针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膀胱肿瘤诊断的一项常规检查方法,无创、快速、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祥麒;陈晓露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