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胆道外科急诊的特点和处理

郑亚民;刘东斌;王悦华;刘家峰;李非

关键词:胆道外科, 高龄患者, 特点, 处理
摘要:当前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高龄人群比例不断增加.医院急诊和住院患者老龄化,尤其对于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的处理,对当今医疗理念、诊治水平和卫生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对近8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就诊并入院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胆道外科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1]是超声医学领域内新近高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通过运算重建心肌组织的实时运动和变形,能定性及定量地显示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以及心脏整体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该技术为研究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有望在科研和临床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艳兵;吕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COPD基因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包括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和末梢气道疾病.COPD位居常见病死亡原因第四位,WHO报导203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疾病[1].COPD发病机制复杂,与多个基因变异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2].吸烟是COPD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然而重度吸烟者仅10% ~ 20%发病,且少数终生不吸烟者患COPD[3],故COPD具有内在遗传易感性.

    作者:虢毅;邓昊;罗自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股骨粗隆部骨折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尤以粉碎性骨折居多,由于老年人因增龄易患骨质疏松[1],传统内固定术大多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且伴有很高的并发症发生率[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3],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粗隆部骨折治疗的效果较佳,且术后并发症少.本文就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治疗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熊健斌;孙宏志;彭伟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7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140例死亡原因分析

    近年老年住院患者占住院总人数的比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弱,抵抗力低下,且多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或障碍,加之患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因此一旦病情加重和进展快,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2,3].本文拟回顾分析近5年7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以加强对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莫文;袁志柳;焦桂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多奈哌齐和石杉碱甲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M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既往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根据患者意向给予多奈哌齐(5mg/d)或石杉碱甲(300 μg,/d)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词语延迟回忆、本顿视觉保持、数字符号替换及数字广度倒数分、连线A、言语流畅性、画钟等测验评价用药3个月、6个月、1年时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1年随访时两组患者进展为痴呆的病例数.结果 治疗组的词语延迟回忆测验、本顿视觉保持测验、数字符号替换及数字广度倒数分测验、连线A测验以及MMSE得分持续改善,1年后进展为痴呆的病例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延迟痴呆的发生.

    作者:陈念东;张雪玲;杨永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藻蓝蛋白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藻蓝蛋白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应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藻蓝蛋白灌胃治疗,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胰岛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结果 大鼠造模成功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经藻蓝蛋白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岛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NF-κB表达明显增强,I-κB表达明显下降.经藻蓝蛋白治疗后,大鼠胰岛细胞NF-κB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I-κB表达较显著增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藻蓝蛋白可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中I-κB/NF-κB通路的活性,对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继发;王世金;郭恒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总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68例原发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年龄分布、彩超检查、钼靶片检查、TNM分期以及免疫组化等临床和病理指标,并与同期7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在有完整影像资料的病例中,乳腺彩超检查发现病灶的有87.5%,乳腺钼靶片有阳性表现的有81.3%,钼靶片和/或彩超有异常表现的占96.8%.68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在年龄分布、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同浸润性导管癌无显著差异(P>0.05).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8%和88.2%,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的69.1%和72.9%(P<0.01).HER-2阳性表达率为22.1%,明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的35.4% (P <0.05).结论 临床查体、钼靶片和彩超检查联合应用准确率更高.浸润性小叶癌可能对化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而可能更受益于内分泌治疗.

    作者:张奇兵;杨明;张鹏;刘涛;范志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老年期妇女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老年期妇女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先随机再整群的抽样方法,调查和评价248名老年妇女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QOL).结果 有配偶组QOL总评分及其4个领域评分明显高于无配偶组(P <0.05);QOL总评分及其4个领域评分以大专及以上高,其次为初或高中,小学或文盲低(P<0.05);QOL总评分及其4个领域评分随着月收入增高而增高(P<0.05);有疾病组QOL总评分及其4个领域评分明显低于无疾病组(P<0.05).结论 是否有配偶、文化程度高低、经济收入和是否有疾病对于老年期妇女QOL的影响是全方面.

    作者:骆硕;马彦芬;胡美丽;刘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000~2010年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2000 ~2010年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患病率.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网及Medline等数据库搜集资料,应用Meta Analyst Beta3.13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meta分析,选用随机效用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结果 经过文章质量的评价,筛选出可用文献25篇,总样本量为28 922,共检出6 138例有抑郁症状.经meta分析后发现抑郁症状的合并发生率为22.6%.另外,女性合并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GDS量表测出的结果高于CES-D测出的结果.老年抑郁症状的患病率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但并不随年龄呈规律性变化.结论 我国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患病率较高,而且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张玲;徐勇;聂宏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萎缩性胃炎大鼠p16,bcl-2,PCNA的表达及叶酸的预防作用

    目的 研究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中FCNA,p16,bcl-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这些调控因子改变及叶酸预防性治疗对萎缩性胃炎形成及增殖调控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叶酸预防组,制作萎缩性胃炎模型,叶酸预防组造模同时予叶酸溶液灌胃,共6个月.血清及组织叶酸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胃黏膜组织分别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结果通过图像分析检测蛋白表达阳性面积及密度.结果 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萎缩程度重(P<0.01);叶酸预防组较模型组萎缩程度轻(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胃黏膜叶酸均无明显差异,叶酸预防组血清及胃黏膜组织叶酸均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PCNA表达显著升高(P<0.01),p16表达显著下降(P<0.05),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1),叶酸预防组比模型组PCNA及bcl-2均有下降(P<0.05),但PCNA仍高于对照组(P<0.01),bcl-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叶酸预防组p16仍低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细胞处于高增殖状态,并出现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下调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高表达,存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不稳定状态;叶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黏膜萎缩,并能抑制bcl-2蛋白表达.

    作者:陈海金;王惠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老年糖尿病病人低热烧伤38例治疗分析

    老年糖尿病(DM)病人往往反应迟钝,行走不便,再加上多存在神经病变,当出现创伤时局部不能做出准确反应.由于DM出现微血管病变,局部血流量缓慢.低热烧伤后出现局部肿胀,加重供血不足,导致局部皮肤温度低,愈合缓慢,局部血管容易受阻,导致局部缺血性坏死加重.临床治疗的难度很大,一旦治疗不当,会出现创面感染,严重者会造成肢体坏死.本文拟回顾分析老年糖尿病病人低热烧伤的临床资料,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对老年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2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未用任何降脂降糖药物,在营养治疗中给予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比较患者控制饮食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的变化.结果 经过6 w的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FPG由(7.92±1.21) mmol/L降至(6.23±0.66) mmoL/L(P <0.01),2hPG由(13.73±3.35)mmol/L降至(8.54±0.85) mmol/L(P<0.01),TG由(1.82±0.64) mmol/L降至(1.13±0.43) mmol/L (P< 0.01),TC由(5.44±0.29) mmol/L降至(5.05±0.77) mmol/L(P<0.01),LDL-C由(3.72±0.48)mmol/L降至(3.21±0.67) mmol/L(P<0.0l),HDL-C由(1.41±0.25) mmol/L升至(1.61±0.29) mmol/L(P <0.0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黎艺;陈开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老年参保人群卫生服务利用

    目的 分析陕西省眉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老年参保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卫生服务利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采用人户调查的方式利用家庭卫生服务调查问卷了解老年人的一般健康情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老年人群的2w患病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老年人就诊及住院的主要因素是健康状况及家庭收入(P<0.01).结论 应加强对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宣传,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增加老年人的家庭收入,从而有效提高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作者:嵇丽红;高建民;王明奇;裴瑶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血清脂联素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5例.根据Gensini评分标准分为:Gensini积分<30分组32例,30 ~60分组49例,>60分组1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冠状动脉病变者40例为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ELISA进行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AMI组、UAP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而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30 ~60分组与>60分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30分组(P<0.05),>60分组显著低于30 ~60分组(P<0.05).结论 脂联素在ACS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并且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血清脂联素可能参与了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粥样病变.

    作者:盛延文;王玉梅;梁菊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P选择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A组),颈动脉硬化组(B组),B组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B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B2).记录三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管腔内径(CCA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和类型、P选择素水平.B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6个月,记录B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B组TC、TG、LDL、P选择素均明显高于A组,且B2组明显高于B1组;B组患者分组治疗后:结果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P选择素、IMT明显降低,CCAD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较颈动脉正常的患者有更严重的血小板活化状态,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

    作者:吴茂红;吴晓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戊乙奎醚对老年口腔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

    老年人口腔手术病人术前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选用一种合理的术前用药,减轻患者麻醉、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和有效对抗全麻药的副作用十分必要[1].本文观察了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对老年人腺体分泌和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并与传统阿托品比较,以期为口腔手术的老年病人寻求合适的术前用药.

    作者:孙黎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奥沙利铂为主方案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肠癌是直肠癌和结肠癌的总称,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大肠癌确诊时往往有25%~35%属于晚期[1],50%患者在术后5年内复发或转移.化疗在治疗晚期大肠癌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期大肠预后差,复发转移和化疗不理想,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大肠癌首选药,联合亚叶酸钙(CF)被认为是治疗大肠癌标准方案.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它对大肠癌细胞及顺铂耐药细胞株等多种肿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顺铂之间无交叉耐药性[2].

    作者:郑卫红;李旭;陈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美洛培南为对照药物,共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57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28例,美洛培南组29例.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临床治愈率为87.1%(24/28),有效率为92.9%( 26/28),细菌清除率为91.2% (21/23).而对照组分别为86.2% (25/29),93.1% (27/29)和91.7% (22/2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和6.3%.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美洛培南相似,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抗菌药.

    作者:刘君;赵凤芹;赵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胆道外科急诊的特点和处理

    当前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高龄人群比例不断增加.医院急诊和住院患者老龄化,尤其对于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的处理,对当今医疗理念、诊治水平和卫生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对近8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就诊并入院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胆道外科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郑亚民;刘东斌;王悦华;刘家峰;李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血脂水平及预后分析

    据WHO预测,全球2型糖尿病(T2DM)患者2025年可达3亿[1,2].由于T2DM患者多为老年人,其中较大部分可发生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脑血管病变加重,据新数据统计,约1/3患者因脑血管病导致死亡.脑梗死是T2DM患者常见的、为重要的一种脑血管病变,T2DM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高出非DM患者的1~3倍,死亡率较高[3].本文拟探讨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其临床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丁琼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