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英;夏薇;黄民;赵华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因此DN患者进行定期的肾功能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是肾功能检查的传统指标,但这些指标受影响因素较多,造成各指标间的变化与临床症状不一致[1].近年来研究发现[2],多种因素参与了 DN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 Cys-C)进行检测,观察其在DN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周肇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河北地区人群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MMP-2启动子区包括-1306位点在内的基因序列,经测序后比较其基因型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MMP-2基因型(- 1306 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MP-2单核苷酸多态性-1306(C/T)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作者:王俊杰;刘彬;韩一;苏明;郑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以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观察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例,女,69岁,头部CTA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利用临床头部3D-CTA血管造影图像建立动脉瘤数值模型,使用CATIA软件对患者的动脉瘤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将三维模型转换成IGS格式,导入到Gambit中进行进一步修改,处理后生成动脉瘤的三维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及提取血流速度波后,应用Fluent软件进行动脉瘤数值模拟.结果 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同其他部位动脉瘤相似.其流场表现为动脉瘤的流入动脉的小部分血流流入瘤内,而大部分血流因受到瘤颈部扰流的干扰,直接流入流出动脉.血流流入动脉瘤内后,经过复杂的血流运动后由瘤颈处流出,后进入流出动脉.动脉瘤瘤顶部的血流速度较缓慢,压力较小,切应力儿乎为0.瘤颈部的血流速度较快,压力及切应力相对较大.结论 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瘤顶部的血流速度较缓慢,压力较小,切应力儿乎为0,为动脉瘤破裂的好发部位;瘤颈部的血流速度较快,压力及切应力相对较大,为动脉瘤的生长及扩大部位.
作者:刘海玉;王宏磊;王海峰;徐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造影中降低造影剂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60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头颈部动脉CT造影显像.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常规造影剂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降低造影剂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30例.常规剂量组采用75 ml造影剂剂量,低剂量组采用50 ml造影剂剂量.对两组图像强化值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剂量、低剂量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强化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应用常规造影剂剂量比较,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低剂量造影中造影剂剂量降低约33.3%.
作者:田新华;姜微;陈晓云;弓婷婷;刘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白介素-18( IL-18)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30只老年同龄雄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新西兰大白兔制成60个动脉粥样硬化板块标本,采用析因设计,给予IL-18进行刺激,以不同的IL-18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组合作为新处理组,将6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随机分入新处理组中(n=5),测量在不同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下,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变化,TUNEL法检测斑块内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 帽/核比值与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的改变而变化(P<0.01).帽/核比值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降低(P<0.01),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升高(P<0.01);斑块内细胞的凋亡指数与帽/核比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776,P<0.001).结论 IL-18诱导斑块内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促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巧汶;李志樑;邱健;傅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我院泌尿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利用腰部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术行输尿管剥脱,术共完成改良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12例,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例,年龄50 ~ 78岁,平均67.2岁,男性5例,女性7例;肾盂肿瘤9例(左侧5例,右侧4例),输尿管上段肿瘤3例(左侧2例,右侧1例).主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伴患侧腰部不适.B超、CT及静脉肾盂造影提示有肾盂、输尿管占位性病变或充盈缺损,直径0.8~2.9 cm,平均约1.8 cm,未见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征象,其中3例输尿管上段肿瘤行输尿管镜检查并活检,均提示移行细胞癌Ⅰ级改变,膀胱镜检未发现下尿路占位性病变.8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4例阴性.术前检查总肾功能及对侧分肾功能正常,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盂移 行细胞癌Ⅱ~Ⅲ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Ⅱ级.
作者:桂士良;曹会峰;秦文波;迟宝进;徐丽萍;杨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脑耗盐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是指颅内疾病导致肾脏钠及水丢失过多,临床上出现低钠血症、尿钠及尿量排出明显增多及低血容量的一组综合征[1].笔者1999年10月至2009年8月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576例,发现低钠血症76例,其中58例诊断为CSWS.
作者:吴睿;刘合玉;许梦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缝线成形术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成形效果.方法 选择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9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69例患者分为缝线成形组及人工瓣环组.两组间在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肺动脉压力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前后径(RVD)、三尖瓣反流面积、心排出量(C0).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手术死亡及住院死亡.两组患者组内术后1 w、术后6个月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三尖瓣反流面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缝线成形组出现4例(4/36)三尖瓣重度反流;人工瓣环组未出现三尖瓣重度反流.结论 缝线成形术和人工瓣环成形术均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成形效果优于缝线成形术;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可明显增加术后中期心排出量,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智伟;李哲;林柏松;张秀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可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方法 采用奈得铂、异环磷酰胺、硫酸培洛霉素治疗48例宫预癌病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if-4E 、Ki-67.结果 化疗奏效率58.8%.eIF-4E在奏效组、无效组用药前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x2=0.071 5,P>0.05)(x2 =0.4040,P=0.751 2).奏效组及无效组,用药前Ki-67阳性数差异不显著(P=0.72);用药14 d后奏效组较治疗前有减少趋势(P=0.21),无效组治疗14 d后Ki-67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 eIF-4E不能预测化疗有效性,而Ki-67在1个疗程终止后组织中阳性数的变化能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作者:于桂云;魏敏;窦丽君;向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我国青岛地区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 G894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并计算冠脉钙化积分(CACS),根据CACS分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患者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 CACS不同者,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吸烟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示eNOS基因GT +TT型、高血脂、吸烟是影响CACS的主要因素,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0.476,0.217,0.191 (P <0.05).结论 吸烟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eNOS基因G894T多态性、高血脂、吸烟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eNOS基因G894T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李晓明;陈洪军;毛拥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尤以下肢动脉疾病所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仍然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有创、费用高、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差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临床应用,尤其是64层螺旋CT的使用,其扫描范围更大、时间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安全、无创、可靠的新途径[1].本文回顾性分析经DSA明确诊断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64-MSCTA图像,并与DSA结果对比,以探讨64-MS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技术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作者:赵恒宇;关小英;孙健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广场集体舞蹈对老年人白我概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锻炼感觉量表(EFI)及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100名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SCL-90中除恐怖因子外,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EFI中积极参与感、精神振作感和安静感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SCS中生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因子得分差异极其显著,道德白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差异,且自我概念总分与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恐怖、抑郁、强迫症状呈高度负相关.结论 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能有效地增进与改善老年人的自我概念水平,可以应用于老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疾病的预防.
作者:康钊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杜香提取物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杜香提取物—熊果酸,将其作用于H22荷瘤小鼠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剂量分别为0.25、0.5、1.0 mg/kg的熊果酸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5.93%、44.39%和65.5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杜香提取物熊果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刘海军;孙晋民;贾兰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膝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关节炎疾患,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并逐年加重,后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1],对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影响为明显.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较年轻患者明显降低的老年患者,缓解疼痛是治疗的主要目的.由于传统观念中对手术的排斥心理,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在选择外科手术时仍首选关节镜下清理治疗.玻璃酸钠(SH)是保守治疗中的常用药物,近来我们观察了关节镜下部分清理联合SH局部注射治疗OA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龚宗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钙,细胞色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 5分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ELISA法检测细胞色素C水平,比色法检测钙离子含量.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中钙离子、细胞色素C的含量很少.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中的钙离子、细胞色素C的含量在第1天高,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增长而减少,在第7天时含量低,但是仍然高于正常组以及假手术组.在相同时间点辛伐他汀组钙离子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自效地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离子超载,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
作者:王柏欣;陈梅;王淑秋;王昕;陈廷玉;王景涛;徐辉;邱洪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大黄蛰虫丸对血脂异常大鼠血清脂联素、瘦素的影响,从中探讨大黄蛰虫丸调节血脂异常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220~300 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蛰虫丸组高剂量、低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动物模型,用大黄蛰虫丸灌胃8 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血脂,脂联素、瘦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脂联素含量显著降低,瘦素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黄蛰虫丸组较模型组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升高,瘦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大黄蛰虫丸具有防治血脂异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升高血清脂联素含量,降低血清瘦素含量发挥调节血脂作用.
作者:张艳慧;郭素丽;王艳娜;司秋菊;陈凤静;王鑫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2518G/A多态性、血清MCP-1水平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03例UAP患者(UAP组)和192例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无冠脉病变者(对照组)的MCP-1 -2518G/A多态性;采用ELISA法随机检测UAP组72例、对照组73例的血清MCP-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CP-1-2518G/A位点基因型频率较高(P=0.04),G等位基因频率较低(P=0.044);经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血脂异常等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后,MCP-1-2518 G/A多态性不增加UAP的易感性(P>0.05).UAP组与对照组组内任何基因型间血清MCP-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UAP组血清MCP-1水平[( 286.23±284.20)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72.61±178.70) pg/ml,P =0.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CP-1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性别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75%分位数的血清MCP-1水平与UAP的发病风险相关[OR(95%CI):2.904( 1.058 ~7.970),P=0.039].结论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MCP-1 -2518G/A多态性与UAP易感性无明显关联,UAP患者和非冠心病者该基因位点多态性对血清MCP-1水平无影响,UAP患者血清MCP-1水平显著升高且≥75%分位数的MCP-1血清水平可能是UAP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国平;姜九;师干伟;许联红;戚传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Notch是一种结构及功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跨膜受体蛋白家族,广泛表达于果蝇、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等多个物种.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4种受体Notch 1~4,以及Jagged 1、Jagged 2、Delta-like 1(Dll 1)、Delta-like 3(Dll 3)和Delta-like 4(Dll4)五种配体.Notch信号通路受细胞间多种网络信号的调控,由两个邻近细胞的Notch受体与配体结合而激活,介导下游信号元件、靶基因及各种辅助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1].在胚胎发育及出生早期,Notch受体和配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otch信号参与了心肌细胞的分化、房室管和瓣膜的发育、心室小梁的形成以及心室流出道的重塑[2].研究发现[3],心脏缺血改变激活了许多胚胎基因程序.在梗死初期,Notch信号活化,其下游基因表达量升高,这为心肌梗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做以综述.
作者:秦迪;黄丽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口腔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氟化物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及各种口腔保健措施的普及,儿童及成年人的口腔疾病明显下降,以至在一些国家造成牙医过剩,而老年人的口腔疾病却仍有上升的趋势.了解本地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对研究老年口腔医学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宛春;马力扬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肺血栓栓塞(PTE)误诊率在70%以上[1],随着增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疾病增多,制动及疾病本身均可导致血流缓慢或血液高凝状态,使老年PTE发病率升高[2].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人PTE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和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TE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降低漏诊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汪家坤;吴艳;惠复新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