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琴;陈卓颐;周俊
目的 探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甲硝唑片400mg,2次/d,果胶铋片100 mg,于早、中、晚饭前30 min,睡前(服用奥美拉唑前1h)各服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奥美拉唑20mg,2次/d.对照组加服雷尼替丁150mg,2次/d.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7.50%,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愈率为57.95%,总有效率为71.59%.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p转阴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腹痛、烧心、反胃、反酸、嗳气等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以奥美拉唑、甲硝唑片、果胶铋片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建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探讨Hcy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分别加入Hcy0、2.5、5、10及15 mmol/L,培养24h.通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RT-PCR法检测eNOS mRNA的表达,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cy(5 ~ 15 mmol/L)剂量处理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P<0.01),eNOS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NO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eNOS mRNA的表达变化及NO的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Hcy可通过抑制eNOS mRNA的表达,使eNOS合成减少,活性降低,进而减少HUVECs内NO的生成,这可能是Hcy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徐倩;周晓慧;曹凯;牛成伟;王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只1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芪参胶囊组、复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疲劳、饥饿、寒冷多因素方法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各药物组用灌胃方式给药4 w.药物治疗后采用ELISA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vWF和PAI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元胶囊各组vWF、PAI含量明显降低,且低于芪参胶囊组(P<0.05);模型组t-PA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元胶囊各组t-P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芪参胶囊组(P<0.05);复元胶囊中剂量组与低、高剂量组比较,vWF、t-PA、PAI三者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元胶囊有调节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栓前状态的作用.
作者:徐丹;李荣亨;李学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检测骨形成蛋白-2(BMP-2)和p21在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126例,其中,至今未发生骨转移者88例,发生骨转移者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BMP-2和p21的表达进行测定,并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分期等,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84.2%( 32/38).临床Ⅰ期、Ⅱ期、Ⅲ~Ⅳ期乳腺癌患者的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3.2%、34.2%、52.6%.Ⅲ~Ⅳ期与Ⅱ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BMP-2阳性表达率在合并骨转移和无骨转移组中分别为15.79%和54.5% (P<0.01);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15.2%和58.75% (P <0.01);而在临床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为20.59%,明显低于临床Ⅱ期的BMP-2阳性表达率(66.67%)(P<0.01).乳腺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合并骨转移和无骨转移组中分别为18.4%和53.4% (P <0.01);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34.8%和83.75% (P<0.01);而在临床Ⅲ~Ⅳ期的乳腺癌组织中为23.53%,明显低于临床Ⅱ期的p21阳性表达率(64.58%)(P<0.01).BMP-2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原发灶中为21.74% (5/23),而骨转移灶中下降至0(0/23),P<0.05;虽然p21在乳腺癌骨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4.35% (1/23)也低于乳腺癌原发灶26.09% (6/23),但无统计学意义.BMP-2及p21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结论 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临床分期越晚,骨转移的发生率越高;BMP-2和p21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少、发生骨转移的机会较少;而BMP-2和p21的低表达预示具有形成骨转移的潜能.
作者:苟建军;贾志峰;张连元;冯建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40例同期门诊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记录脑血管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组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析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部分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 =0.155,P=0.323).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Hcy水平与其类型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无关.
作者:李亚娟;任向阳;马聪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采育中心卫生院住院的糖尿病病人100例,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血糖测试,比较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改变、血糖的变化.结果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其掌握糖尿病知识的水平明显提高,态度端正、行为能力增强,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P<0.05).结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端正态度,提高行为能力,促进患者主动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从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段文燕;刘二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年龄依赖的认知功能减退(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ARCD)是脑老化的一种重要特征,表现为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减退等现象,被认为是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等疾病发生重要的前提条件.过去对认知功能降低原因的研究多集中于脑萎缩、神经元的减少等灰质变化上.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脑白质的退行性改变可能是造成脑老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就脑白质在老年认识功能减退中的变化和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光;肖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利用RNAi技术抑制cyclin E的表达,研究cyclin E在食道癌细胞Eca-109生长、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针对cyclin E基因的siRNA序列,合成并克隆入pGFU6/neo质粒中,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Eca-109细胞.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稳定转染的Eca-109细胞中cyclin E的表达水平.台盼蓝排斥法、MTT法、3H-TdR掺人试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干扰cyclin E后对细胞活力以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分布.Westem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有关蛋白PCNA、p21、bax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 台盼蓝排斥法、MTT法、3H-TdR掺入试验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显示转染组细胞活力及增殖受到抑制;阻滞在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Western印迹表明PCNA和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而p21蛋白和Bax蛋白表达量上升.结论 沉默cyclin E基因能明显抑制食道癌细胞Eca-109的活力及增殖能力,并且细胞周期被阻滞,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细胞内PCNA以及上调p21的表达有关.
作者:石超;蔡哲;范林洋;裴斐;杨超;杨春蕾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IL)-6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34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78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的患者及104例正常健康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血清内脂素、TNF-α、IL-6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对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内脂素、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组的FPG、TG、TC及内脂素水平、TNF-α、IL-6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TNF-α、IL6水平升高时应该高度注意患者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
作者:沈寒蕾;谭晓丹;黄媛;张峥嵘;赖战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长期高血糖可通过激活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近来,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血糖波动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而目前多数研究是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来评估血糖波动,但CGMS操作复杂,费用昂贵,不便于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通过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血糖波动情况与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h尿8-异前列腺素F2α/肌酐(8-isoPGF2α/Cr)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OGTT在预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意义.
作者:刘志平;杨杨;周咏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Bcl-2、Bax调控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成年新西兰白兔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 d,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质PKC活性;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和Bcl-2、Bax表达.结果 Kaolin组动物胞膜PKC活性术后1d出现增加[(5.67±0.26) pmol·mg-1.min-1],7~14d达到高水平[(13.27±3.15) pmol·mg-1·min -1],21 d开始回落[(8.85±1.56) pmol·mg -1·min -1],胞质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同时受试动物术后各个时点上颈髓均有神经元凋亡发生,以7~14 d为多见[(37.75±4.36)%];Bcl-2和Bax表达均于术后1d开始增加[(7.50±1.15)%;(18.27±2.55)%],到术后7d达高峰[(17.64±4.52)%;(40.29±3.68)%],持续至14 d后下降.但后者明显强于前者.结论 脊髓空洞前状态发展过程中,出现了PKC的转位激活,其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上调Bcl-2和Bax表达,主要上调Bax,诱导神经元凋亡,参与了神经功能损害.
作者:李秀山;孙国柱;高晓伟;杨雷方;王目纲;刘性强;韩仰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痴呆病人认知失调(CDF)与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的关系.方法 对3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14d的CDF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选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3的病人,根据每次检查得出的Z评分值将CDF分为3类.应用序数回归分析卒中临床和影像学特点(MRI)与CDF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概率计算.结果 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CDF与病人年龄、教育程度低、伴有抑郁、14 d时神经功能缺失、脑卒中亚型、脑动脉分布和脑白质疏松有关,但与梗死体积大小无关.CDF的预测因素是14 d时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梗死、左半球卒中伴抑郁.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痴呆病人CDF与脑卒中临床特点有关,这一发现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床边预测CDF可能有帮助,为病人的神经心理学评估提供参考,有可能成为未来临床试验的有用工具.
作者:吕斌;王运良;尹红蕾;刘亚军;娄季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1].人口结构老龄化不仅是世界性的卫生问题,同时也正在给中国带来较大影响.老年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处于特定时期.由于健康状况受到衰老和疾病的威胁,他们的生活内容和满足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慢性疾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QOL)影响的研究工作,全面地评价生理、社会功能及生活方式等对老年人健康造成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多层次保健模式,为老年人保健、QOL的提高及慢性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飞;王欣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听神经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颅内良性肿瘤,随着我国显微手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已可以全切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不仅要求尽可能的全切肿瘤,还要求术者尽量保留患者面、听神经功能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我院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预期效果.
作者:刘臻;陈莫;白晓广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少的优点[1],然而,腹腔镜手术必须在气腹状态下进行,从而导致患者机体的病理生理发生改变,增加麻醉风险.老年患者的脏器生理功能减退,同样使麻醉风险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结直肠手术的麻醉管理,旨在为此类患者麻醉过程的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孙国印;金立民;韩伟;麻海春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利湿中药肾舒康合剂(Shen ShuKang,SSK)对马杉氏肾炎(Masugi glomerulone phritis,MGN)白兔血液流变学及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经白兔耳缘静脉注射羊抗兔肾血清复制白兔MGN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正常(等容量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量生理盐水)组、雷公藤多苷组(5mg/kg)和肾舒康(8.16g/kg)组,复制模型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并于给药4w末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杀检动物,取肾组织行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肾舒康能明显降低实验动物全血黏度(ηb,高切、低切)、血浆黏度(lp)、纤维蛋白原(Fig)、红细胞压积(HCT)(P <0.01),减少免疫复合物(IC)在肾小球基底膜(GBM)的沉积,延缓肾组织的病理进程.结论 肾舒康能改善MGN家兔的血液流变学状态,缓解高凝状态带来的肾脏损害,并能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防止肾小球硬化.
作者:闫翠环;方敬;陈志强;甄彦君;陈金金;刘云肖;姜秀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DNMT3B基因启动子-149C/T(C46359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佳木斯地区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50例肺癌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人员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DNMT3B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149C/T( C46359T).结果 正常对照组DNMT3B-149C/T等位基因TT/CT/CC基因型颇为97%/3%/0,病例组分别为96%/2%/2%.携带有SNP(-149C/T) C→T转换的个体患肺癌的易感性未见明显升高(x2 =0.11,P>0.05,OR=0.83,95%CI:0.27~2.50).结论 DNMT3B基因C46359T多态性可能不适合作为佳木斯地区人群肺癌易感性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张淑红;杨琳红;马雪梅;朱金玲;张金波;张玉萍;金岳雷;吕冬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薏苡仁注射液(康莱特)联合羟喜树碱对老年(≥60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接受胸腔药物注射的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老年患者共68例,其中联合用药组38例、羟喜树碱组30例,观察治疗效果,并检测胸水生化指标(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腺苷脱氨酶)、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胸腔脱落细胞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Bc1-2、Bax)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近期有效率为86.84%( 33/38),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 (P<0.05);联合用药组在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病人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Bcl-2的mRNA表达下降,而促凋亡因子Bax的mRNA表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各因子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 康莱特联合羟喜树碱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良好并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康莱特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萧娟;王亚珍;甄严杰;吕品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农村社区干预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空巢老人的影响.方法 将92例的农村空巢老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措施,试验组在一般措施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社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MoCA、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MoC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MCI的农村空巢老人实施社区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认知状态和自我效能感.
作者:谢丽琴;陈卓颐;周俊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的第二常见痴呆[1,2],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影像学征象.神经影像是明确痴呆病因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VD患者的头部CT或MRI表现进行分析,来探讨神经影像学检查对VD临床评价中的价值,从而对VD患者的防治和判断预后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颖;王爱民;谭红;柳四新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