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糖对衰老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现状

汪杨;白雪源;魏日胞;陈香美

关键词:糖, 端粒, 细胞周期, 氧化应激, 衰老
摘要:衰老是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引起各个器官功能障碍并终引起机体死亡的不可避免的过程.一般来说,与易衰老的物种相比,较长寿的物种或个体其能量代谢率较低~([1]).能量代谢主要包括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而人体所需能量的70%是由糖的分解代谢提供.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及氧糖剥夺模型的建立

    目的 原代培养和鉴定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并建立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方法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后,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应用缺氧D-Hank液及缺氧培养罐行OGD后用台盼蓝染色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检测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培养至第9天, GFAP染色阳性细胞为98.54%±2.01%;星形胶质细胞经不同时间OGD处理后,台盼蓝染色呈现不同形态;OGD60 min时,星形胶质细胞LDH漏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并随时间递增.结论 成功完成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在培养第9天可用于模型制备,成功建立星形胶质细胞OGD模型.

    作者:魏爱宣;李昕华;闫世军;何金婷;莽靖;邢影;邵延坤;徐忠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与场景因素的调查分析

    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位杀手,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到各类脑血管疾病的30%~40%,是死亡率高的脑血管疾病~([1]).目前脑血管病预防手段存在抽象且不易于具体执行的问题.

    作者:杨虹;张莉萍;魏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2例

    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外露在手和足踝部创伤中非常常见.治疗这类损伤的传统做法是清创后换药,等待局部肉芽组织生长然后植皮.换药的过程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换药时病人非常痛苦,而且软组织缺损致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或内固定装置外露的创面单纯依靠换药很难有健康的肉芽组织生长,通常需要行皮瓣移植修复,操作复杂,供区创面还需再处理.

    作者:王宏;曲巍;汤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激活的ACM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在鱼藤酮所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激活的ACM,加入到鱼藤酮染毒PC12细胞中,观察其对染毒神经元胞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并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的活性变化.结果 ACM可明显降低染毒PC12细胞MDA和ROS水平;与完全培养基处理比较,ACM能有效增加染毒神经元SOD和GSH-Px的合成和释放,保护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结论 ACM能有效抑制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

    作者:刘辉;尹芳秋;高秋菊;郭魁亮;陈盛鹏;刘杰;贺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长期卧床患者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诊断价值

    目前,下肢主干深静脉血栓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但有关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研究不多~([1]).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其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较健康人及一般患者高发~([2]).本文对21例长期卧床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春柳;吴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营养客观参数用于老年麻风病人营养状况评价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麻风病人营养状况,探讨营养客观参数和麻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客观参数(人体测量和血液生化参数)对60例长期住院老年晚期麻风病人进行了营养状态的评估.结果 除体质指数(BMI)外(χ~2=4.778,P=0.029),营养不足风险发生率和对照组相仿.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营养不足危险的发生率分别是8.47%、11.67%、11.67%、16.67%、20%、3.33%、21.66%、18.33%和10%.所有客观参数两两间的相关性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BMI、TSF、上臂围和ALB之间.除了身高(BH)和TC,性别、麻风型别、住院期和麻风畸残度和所有的营养参数无关.年龄和溃疡程度与BMI、TSF、Hb、ALB和 PALB有明显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人营养不足发生率并不高.由于老年晚期麻风一些固有特征,客观参数不能单独适应,而其间的线性相关性,可综合评价营养状态并进行趋势分析.

    作者:景志春;吴亚琴;戴莎;王宏伟;张仁宝;方芳;秦家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多伴随着慢性肝炎、肝硬化、肥胖等发生,确诊时往往已到疾病晚期或发生转移,临床上至今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军;刘德慧;郑江涛;曹广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广西60~69岁农业户口居民的身体素质

    目的 了解广西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老年农民的身体素质现状,比较广西和全国老年农民人群身体素质水平的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锻炼和行为建议.方法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对素质指标的测定要求对广西三城市的老年农民进行测定,分析对比数据为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的乡村老年的数据.结果 广西老年农民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处于正常水平,男女60~64岁组和65~69岁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坐位体前屈和闭目单足站立的测试结果个体差异较大.与全国水平比较,除坐位体前屈能力高于全国水平外(P<0.01),握力、闭目单足站立、选择反应时1和选择反应时2的结果都低于全国水平(P<0.01).素质指标和BMI指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广西农民的平衡和反应能力均弱于全国水平,建议广西老年农民宜多运动肢体,并预防老年痴呆,丰富饮食结构.

    作者:韦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Gd-DTPA增强MRI扫描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病变监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轧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延迟增强扫描对监测膝关节软骨退变的价值.方法 以髌骨中部,股骨内、外侧髁中部3个不同的部位为感兴趣区,15例膝关节中45个感兴趣区,发现病变的感兴趣区21个纳入研究范围,MRI检查采用3D-FS-SPGR序列,静脉注入Gd-DTPA后2 h扫描,测量关节软骨平扫、增强后的信号强度与腘窝处软组织信号强度比值(SIR).结果 三个部位3D-FS-SPGR序列平扫SIR值明显低于Gd-DTPA延迟增强扫描2 h的SIR值(P<0.05).结论 静脉注入Gd-DTPA的MRI延迟增强扫描所测得的SIR值,可以作为骨关节炎监测早期软骨退变的参数.

    作者:雷杰;杨海山;周生岩;韩志国;崔传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HB)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传染病.据估计,全球约20亿人曾经感染HB病毒(HBV),慢性感染者约有3.5~4亿人,每年有100万人死于HBV所致的肝硬化、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1]).我国为HB高发国家,人群HBV感染率约为9.09%~([2]),HB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作者:王东生;姜艳芳;牛俊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真胰岛素水平与载脂蛋白E基因的关系

    目的 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真胰岛素水平,探讨AD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异常及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35例对照组、48例AD患者,留取脑脊液检验其葡萄糖、真胰岛素水平,将AD按轻、中重度和不同ApoE基因型分组后与相应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D患者各组脑脊液中葡萄糖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轻度AD组脑脊液真胰岛素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中重度AD组真胰岛素较对照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5);无ApoEε4 AD组较对照组真胰岛素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AD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水平降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ApoEε4基因型相关.

    作者:刘卫刚;刘蓉辉;田瑞振;齐亚超;李娜;刘桂芳;赵大卫;冯亚青;哈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年龄因素及重叠感染等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感染的年龄因素及重叠感染等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长春市传染病院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186例戊型肝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3 92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仔,急性戊型肝炎患者186例(4.73%).35~65岁之间患者多,占60.22%.四季均有罚病.农村患者感染率高,占62.37%,且以饲养牲畜者居多.临床分型以急性黄疸型多见,且更常见于老年人.重叠感染者中,以乙型肝炎为常见,且合并乙型肝炎者肝功能损伤更为严重.结论 戊型肝炎是人畜共患疾病;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情更为严重.

    作者:徐严;王江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以往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资料均提示,心率(HR)在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心衰、胰岛素抵抗以及糖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意义,是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HR对心功能的分级和预后有重要意义,HR增加通过增加动脉管壁的压力可直接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肾脏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加速高血压的发展.

    作者:汪文杰;孙黎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脂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 min,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 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 s,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40 min;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再灌注结束后自右颈动脉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用TUNEL法检测再灌注心肌凋亡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血清中CK活性的测定: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CK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789.68±67.34),(932.86±84.17),(252.48±19.78)U/L,P<0.05],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②心肌凋亡细胞计数:再灌注结束后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11.9±2.7)%,(21.2±3.5)%,P<0.05].③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Bax蛋白表达减低(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增加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凋亡.

    作者:霍玉娥;尹博英;刘胜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己酮可可碱对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I/R 5、10、20、30 min组,相应的PTX(100 μmol/L)治疗组,持续观察PTX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缺血前及灌注期PTX 100 μmol/L给药能明显恢复大鼠I/R前后心脏的左室发展压(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亦明显下降;100 μmol/L PTX治疗组在I/R 5 min时明显降低TNF-α的含量(P<0.05).结论 PTX提高大鼠缺血缺氧后心肌收缩力的恢复水平,增强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心肌I/R引起的TNF-α生成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徐志刚;陈立;王春梅;范征;宋艳芳;王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FAP和TGF-β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肺腺癌组织中FAP和TGF-β1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肺腺癌间质中FAP表达阳性率为90%,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FAP的表达与肺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与病理分级无关.40例肺腺癌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87.5%,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FAP与TGF-β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FAP和TGF-β1共同作用于肺腺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浸润,与其恶性程度、临床分期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确定肺腺癌的恶性程度和估计预后及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张浩亮;赵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神经外科老年患者术中静脉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咪唑安定复合丙泊酚麻醉的合理剂量,实现给药个体化.方法 将48例ASAⅡ~Ⅲ级颅内病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每组12例,A组为对照组,不应用咪唑安定;B组,仅诱导时应用;C组和D组,全程应用咪唑安定直至关闭硬脑膜.所有患者在AAI(维持在20~25)指导下调节丙泊酚靶控-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维持麻醉,记录AAI、血流动力学参数、丙泊酚总量、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术毕指令恢复反应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 与T0期MAP比较,各组T1期、T2期数值降低,T5期数值升高(P<0.05);与T0期HR比较,各组T5期升高(P<0.05).与T0期AAI值比较,各组其他期均降低 (P<0.05);A组T1期和T2期均高于其他3组 (P<0.05);B组、C组和D组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C组和D组丙泊酚总量低于A组和B组(P<0.05).诱导意识消失时间,A组长于其他3组 (P<0.05).术毕指令恢复反应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各组比较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毕2 h所有患者OAA/S≥4分且未发现术中知晓.结论 在AAI指导下应用咪唑安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神经外科老年患者麻醉,可缩短诱导时间,术中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速,节约用药成本,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

    作者:孟春;梁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依那普利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TGF-β1、LN及CT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Enalapril,Ena)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层黏连蛋白(LN)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GMCs分别培养于正常浓度葡萄糖(5.5 mmol/L)、高浓度葡萄糖(20 mmol/L)及高糖和不同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的Ena中,同时设空白对照.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24、48、72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LN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2 h细胞CTGF 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常糖组和高糖组TGF-β1分泌增加、LN合成增多、CTGF表达上调(P<0.001),高糖组更明显(P<0.001).与高糖组比较,高、中、低浓度的Ena干预均可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高糖可致GMCs分泌TGF-β1增加、合成LN增多、CTGF表达上调,Ena可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下调CTGF表达,从而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GS)的进展.

    作者:彭爽;曹文富;陈平;唐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增龄、脑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

    脑白质几乎占成人大脑半球体积的一半,主要起连接作用,许多神经轴突连接到大脑皮层灰质,将皮层、皮层下灰质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功能体系.白质病变损害了其连接功能,导致各功能区联络中断,产生神经行为功能障碍.

    作者:夏韵;向军;刘小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收治的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对其进行4 w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照组20例,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效果与患者有、无配偶密切相关.结论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尤其对无配偶患者,效果更明显,临床应积极应用.

    作者:庞久玲;张静涛;刘军;刘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