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华;周华发
高血压、冠心病常伴发室性早搏,是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室性早搏在心室起源解剖部位不同.根据QRS波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准确定位~([1]).有关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健康体检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差异,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旨在分析高血压、冠心病、健康体检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差异.
作者:吕聪敏;郑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含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原核表达载体,经转化E.coli以表达CPAF融合蛋白,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从病料中克隆得到CPAF的原始基因,将PCR产物经纯化连接到pMD18-T,将重组质粒pMD-CPAF经NdeI和BamHI双酶切,与用相同酶消化的原核表达载体pET42b(+)连接,建立pET42b(+)-CPAF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经亲和纯化、离子交换纯化、分子筛纯化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 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SDS-PAGE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70 kD处呈现单一蛋白条带,pET42b(+)-CPAF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了CPAF天然蛋白,目的蛋白占全菌体蛋白的20%左右,采用镍柱的亲和纯化后,可达70%左右.结论 经DNA测序、SDS-PAGE、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成功构建了能够稳定表达可溶性CPAF的菌株,并获得纯化CPAF的方法,为今后CPAF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飞;朱庆三;苗旭漫;胡宁宁;李霄;金宁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区某老年公寓老年人的焦虑情况,探讨老年公寓老人出现焦虑状态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4月~6月对重庆市8个主城区各抽取1所老年公寓(≥65岁的老人)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一般项目调查表等.结果 (1)性别、职业性质和教育程度三方面,健康组和疾病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SCL-90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抑郁纬度,疾病组高于健康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HAMA量表中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两因子,疾病组和健康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经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公寓中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丧偶、有躯体疾病和性格内向的老年人焦虑状态明显.结论 重庆市老人公寓老人焦虑状态明显;焦虑状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躯体疾病及性格有关.
作者:张皑频;曾宪祥;杨德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通过研究癌组织中P-AKT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初步探讨P-AKT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机制,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供参考的新方法.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61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瘤样病变周围正常组织中P-AKT、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肺癌及正常组织中P-AKT、VEGF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各因素相互关系,分析NSCLC中P-AKT、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SCLC中P-AKT蛋白阳性表达44.3%(27/61),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20)(χ~2=13.28,P<0.05),其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VEGF在NSCLC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37/61)和25%(5/20),二者差异显著(χ~2=5.70,P<0.05),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AKT与VEGF的表达明显相关.结论 NSCLC中P-AKT的表达明显增高,其过表达与VEGF相关,P-AKT对肺癌血管生成的调节可能与上调VEGF有关.
作者:李侠;王玲;高锡刚;高娟;李淑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男性乳腺癌非常少见,占男性所有癌症发病的0.1% ~0.2%,占所有乳腺癌的0.5%~1%~([1]).由于其低发病率,男性乳腺癌的诊治经验远远少于女性乳腺癌,临床上对男性乳腺癌的诊治多借鉴于女性乳腺癌的诊治经验.但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由于激素水平的不同,男性乳腺癌临床特点有别于女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老年男性乳腺癌又有别于年轻男性乳腺癌.目前,关于老年男性乳腺癌的诊治经验报道很少,本文收集了我院肿瘤医院自1993年4月至2007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男性乳腺癌病例资料,选择其中的16例60岁以上男性乳腺癌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以丰富我国老年男性乳腺癌的防治资料.
作者:张慧明;张保宁;赵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是梗死区的心肌发生扩张和变薄,非梗死区心肌代偿性变化,心肌节段变长,使左室整体扩大.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是反映心肌梗死后预后的敏感指标,也是远期发生心脏性死亡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决定心肌梗死患者疾病与生命转归,因此心室重构的临床治疗已成为焦点与热点问题.
作者:常纯;马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OA)对顺铂耐药胃癌 SGC-7901(SGC-7901/CDDP)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建立人胃癌顺铂耐药细胞株 SGC-7901 /CDDP,MTT 比色法检测OA对 SGC-7901/CDDP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 DNA 的降解;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酶的激活.结果 MTT实验证明OA对SGC-7901/CDDP 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100 μmol/L OA作用72 h对SGC-7901/CDDP细胞的抑制率达62%,并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证明100 μmol/L的OA处理SGC-7901/CDDP细胞48 h后基因组DNA被降解,可见较典型的DNA梯形带;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表明,100 μmol/L的OA处理SGC-7901/CDDP细胞48 h后,细胞内凋亡相关的蛋白酶caspase-3被激活.结论 OA在体外能够诱导SGC-7901/CDDP细胞凋亡,诱导凋亡的途径可能是线粒体途径.
作者:李鸿梅;王敬春;齐占朋;周丽;兴桂华;刘吉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无痛内镜技术近年广泛应用,麻醉药物的配伍多采用联合麻醉的方法,即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力月西,临床上疗效满意~([1]).但对于年龄≥80岁高龄老人,由于多合并心脑血管等疾病,麻醉及内镜诊疗风险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麻醉技术在高龄老人内镜诊疗中应用的安全性.
作者:王丽波;徐红;张建广;孙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据报道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与LPA极性相似的磷脂(AP)检测对卒中发生有重要的预警作用~([1,2]).我科2004年从北京医科大学引进LPA和AP检测以及卒中预警评估软件,预测可能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并给予干预,从而起到早预防、早治疗、降低发病率的作用.
作者:金锋;袁淑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芪蛭益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运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加烟熏28 d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SP-A表达及透射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P-A表达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芪蛭益肺颗粒治疗组大鼠SP-A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显著(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完整.结论 芪蛭益肺颗粒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SP-A表达,改善细胞超微结构,对COPD的发生起到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李金田;张莉;刘永琦;李娟;张毅;魏舒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动脉僵硬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437例老年人(年龄60~95岁)进行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检测,并综合baPWV值及年龄-ba-PWV曲线,分为低baPWV组和高baPWV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确定基因型,分析比较两组MMP-9三种基因型的分布.结果 高baPWV组TT基因型频率(16.4%)明显高于低baPWV组(8.8%),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 6.470,P= 0.008).两组T等位基因分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 7.929,P= 0.003 ).MMP-9三种基因型中以C/C型作为比较基线,C/T型和T/T型的OR分别为1.227(95%CI:0.793~1.899)和2.170(95%CI:1.184~3.976).以C等位基因作为比较基线,T等位基因的OR为1.550(95%CI:1.141~2.105).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吸烟、高密度脂蛋白(HDL)及MMP-9 TT基因型为动脉僵硬度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动脉僵硬度与MMP-9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MMP-9 基因1 562T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动脉僵硬增高的遗传基因标记之一.
作者:孙颖;路方红;温培娥;刘振东;孙尚文;赵颖馨;王淑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缺乏,机体的代谢和身体的各个系统功能减退,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陆续有原发性甲减患者心肌酶谱增高的个案报道~([1,2]),亦有研究~([3])显示甲减时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但对原发性甲减患者心肌酶谱、血脂水平的升高及甲状腺素治疗后对其动态影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资料.
作者:张红;吕述军;陆卫平;高鹏霞;胡长军;刘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核内转录因子,调节启动子中具有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CRE)的基因转录.环磷酸腺苷(cAMP)或钙浓度升高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可启动CREB的磷酸化并使其活化.CREB具有调节包括学习记忆在内的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现就CREB的活性调控机制及其在血管性痴呆(VD)病理生理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君;高维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水溶性CdTe量子点-广谱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QDs-MAb)荧光探针,并对其特异免疫性识别能力和荧光稳定性进行检测.方法 在EDC偶联剂的作用下,将水溶性CdTe量子点与广谱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Pan CK)进行了连接;对肝癌细胞HepG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QDs-MAb单抗荧光探针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比较Pan CK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将量子点与传统的荧光染料FITC的荧光强度和荧光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QDs-MAb单抗荧光探针对HepG2细胞内的Pan CK分子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与FITC相比,QDs-MAb荧光探针荧光度更强,光化学稳定性更好,激发光连续照射30 min及室温放置3 d后均未见明显淬灭.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QDs-MAb荧光探针,为半导体量子点用于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内Pan CK分子的相关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隋玉杰;王茜;王雅丽;吴枚;郑锦花;杜珍武;张玉成;张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眼科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其在脉络膜转移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3例15眼老年脉络膜转移癌的眼科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眼A/B超、FFA及ICGA、CT、 MRI、OCT检查.结果 FFA表现早期不显荧光,而后逐渐显现斑点状荧光,晚期荧光增强融合呈斑驳样.ICGA早期呈弱荧光,而后出现弱的荧光斑点.脉络膜转移癌的A超扫描为中等到高的反射,内部结构不规则.B超显示为扁平隆起的病灶,常有病灶周围视网膜隆起.CT显示球壁扁平状隆起肿块或限局性增厚,MRI显示肿块T1W呈高于玻璃体的中高信号,T2W为低信号.OCT表现为病灶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结论 眼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FFA、ICGA、眼A/B超的意义较大,FFA检查在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燕;刘早霞;苏冠方;吴雅臻;刘光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益脑颗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益脑颗粒治疗慢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gal注射诱导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永久性双侧大鼠颈总动脉结扎术(2VO)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给予高、低剂量益脑颗粒灌胃,并以尼莫地平为对照,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中HSP70表达.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中HSP70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益脑颗粒高、低剂量组表达升高(P<0.01),尼莫地平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益脑颗粒能通过增加缺血脑组织中HSP70的表达,改善慢性脑缺血.
作者:钟丽红;魏春敏;李鲁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将已构建完成的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TSLC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HepG2细胞中,观察其对HepG2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重组载体转染到HepG2肝癌细胞中,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分别采用RT-PCR、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表达;同时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及caspase-3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T-PCR方法可见转染组细胞TSLC1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可见转染组细胞TSLC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组G_0/G_1期细胞显著增多,而S期细胞明显降低(P<0.05),转染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caspase-3酶活性显著增多(P﹤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稳定转染TSLC1的HepG2细胞株,并证实TSLC1能够阻滞细胞周期,促进凋亡及提高caspase-3酶活性.
作者:肖钟迪;王雅丽;房学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肝细胞脂肪变之一.以糖脂代谢异常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NAFLD的发病情况如何?以及在不同性别、老年和非老年之间的发病是否有差别?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均是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263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苏宏业;潘海林;黄媛;黎英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主要累及下肢中小动脉和静脉.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为目前各国血管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雷公藤多苷片免疫调节治疗TAOⅠ期及Ⅱ期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建勇;于中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时脑、心和肾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变化.方法 线栓法制作局部脑缺血2 h,再灌注24、48和72 h模型,生化法测定脑、心和肾组织CaN活性,并观察60 kg/mg阿司匹林(ASA)对其影响.结果 再灌注24 h时,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脑组织及肾组织的CaN活性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心脏的CaN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ASA对脑和肾的CaN活性无明显影响,但使心CaN活性于正常水平.再灌注48 h时,脑和肾组织明显升高,均与其各自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心脏CaN活性仍低于其假手术组,但与24 h模型组无显著差异.再灌注72 h时,脑CaN活性进一步升高,与其假手术组、24和48 h均有显著差异;心CaN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肾CaN活性仍维持在48 h时的较高水平.ASA使脑和肾的CaN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对心CaN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时,不同组织CaN活性变化不同,这可能与在应激过程中不同器官磷酸化反应不同有关.ASA在维持其稳定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邱丽颖;杨志勇;杜斌;范红斌;李英;王晓岚;程建青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