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心通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朱伟;赵合庆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脑心通, 超声检查, 血脂,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和评价脑心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作用机制.方法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有增厚和/或斑块形成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6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2粒,每日3次,总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应用超声诊断仪来观察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并观察其变化及比较两组心脑事件的发生率、再入院率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的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的发生及再住院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通过调脂,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等作用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稳定斑块,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重要事件的发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疗效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和(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6例CHF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三组:ACEI/ARB组,29例,倍他乐克组,24例;ACEI/ARB+倍它乐克组,33例;4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CHF患者入院时及规范治疗6 w后血清PⅠCP和PⅢNP浓度.应用多普勒超声测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和A峰及两者比值(VE/VA)、左室内径(LVID).结果 各组CHF患者及对照组之间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各组CHF患者NYHA分级和LVEF也无显著差异.CHF患者血清PⅠCP和 PⅢ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CHF患者治疗6 w后,NYHA分级和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P<0.05),血清PⅠCP 和PⅢNP较治疗前也均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PⅠCP和 PⅢNP水平与LVID呈正相关,与LVEF、VE/VA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PⅠCP 和PⅢNP水平可预测CHF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效果.

    作者:孙亚宁;王爱红;李秀菊;曹春林;朱兴雷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急诊PCI术一过性无复流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选方案,可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大量研究证实,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冠脉造影出现无复流现象,使濒临坏死或严重缺血的心肌组织未完全有效地恢复血流灌注,大大减弱了急诊PCI的临床获益,常提示预后不良~[1,2].而对于PCI术中出现的一过性无复流现象~[3]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对发生一过性无复流现象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做初步探讨.

    作者:徐长春;苏国海;王磊;张林忠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应用生物工程皮肤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评价

    糖尿病(DF)足部慢性溃疡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严重负担~([1]).早在1997年美国估计有1 800万人患有此病~([2]),1998年英国因DF足部溃疡住院的患者达2.4万人次~([3]).DF足部溃疡不仅因反复感染导致慢性不愈,而且也是此类患者住院和截肢的主要原因~([1]).

    作者:滕永军;王燕炯;王金文;璞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老年人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192例

    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鼻中隔偏曲老年患者192例,均在鼻内镜下顺利完成手术.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2例患者中,男110例,女82例,年龄60~81岁,平均67.7岁.其中60~69岁136例(71%),70~80岁48例(25%),>80岁8例(4%).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79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62例.117例伴高血压,99例伴糖尿病,78例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6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例患者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

    作者:赵荣;刘栖如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学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探讨

    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对9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进行了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并探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课题组全部病例来自2004年8月至200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本组92例患者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35~76(平均55.22±2.91)岁.1.2 诊断标准采用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VD诊断标准~[1].

    作者:吕素君;高长玉;韩淑芬;王培培;姜岩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紫杉醇对大鼠腹腔内巨噬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紫杉醇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影响的研究.方法 用 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测定巨噬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紫杉醇在 6~10 μg/ml浓度范围可显著促进正常巨噬细胞的 NO生成,在 10~20 μg/ml浓度范围可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巨噬细胞的NO生成.结论 紫杉醇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生成具有激活和抑制的双重作用.

    作者:廉洁;费洪新;赵晓晶;钱宇;李欢欢;李婷婷;郭志鸿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PJ34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凋亡诱导因子核移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PJ34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凋亡诱导因子(AIF)核移位的影响. 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PD小鼠模型,2、24、72 h后取中脑组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染色观察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害情况,AIF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AIF的核移位情况.另经PJ34预处理该模型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出现AIF核移位,PJ34预处理显著抑制AIF的核移位,减少PD小鼠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的脱失现象(P<0.01).结论 AIF的核移位在PD的发病过程发挥重要作用,PJ34通过抑制黑质DA能神经元AIF的核移位对PD小鼠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王东玉;商秀丽;张朝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马齿苋多糖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SOD和MDA的影响

    目的 观察马齿苋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及其对衰老模型小鼠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用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以不同浓度的马齿苋多糖灌胃,30 d后分别测定小鼠血清、肝和脑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马齿苋多糖能够明显提高血清及肝、脑等器官中SOD的活性,可以有效抑制D-半乳糖所致的血清及肝、脑中SOD活力的下降.同时,马齿苋多糖能显著降低衰老模型小鼠体内MDA的含量.结论 马齿苋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牛广财;朱丹;姜述君;阮洪生;郑小亮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的研究

    骨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常见,但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关节软骨由软骨细胞与软骨基质组成,基质主要为蛋白多糖和糖蛋白形成的固相结构,胶原纤维存在其中,构成网架结构,基质结构特征和含量的任何异常都可导致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孙莉;王亚军;赵凡;姜海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雾化吸入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脂多糖(LPS)诱导Wistar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给大鼠尾静脉注射LPS(5 mg/kg)复制ALI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 ml·次~(-1)·只~(-1),1次/12 h,15 min/次);LPS模型组(尾静脉注射LPS 即刻开始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 ml·次~(-1)·只-1,1次/12 h,15 min/次);正常大鼠雾化吸入STS(正常大鼠每日雾化吸入STS,2 ml·次~(-1)·只~(-1),1次/12 h,15 min/次);STS治疗组(尾静脉注射LPS 即刻开始雾化吸入STS,2 ml·次~(-1)·只~(-1),1次/12 h,15 min/次).每组大鼠分别于2、48 h和7 d三个时间点各处死6只按时相观察和收集标本,进行测定和病理切片检查.测定肺湿重/肺干重、肺含水率,光镜观测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在实验性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 、髓过氧化物酶(MPO)等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表达.各组大鼠动脉血气分析比较.结果 尾静脉注射LPS后肺湿/干重量比(W/D)(P<0.05)和血清TNF-α、IL-6、TXB2及肺组织 M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雾化吸入STS可显著缓解上述变化(P<0.01).LPS模型组二氧化碳分压(PaO_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雾化吸入STS治疗组PaO2显著升高(P<0.05),PaCO_2显著低于LPS组(P<0.05).正常大鼠雾化吸入ST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雾化吸入STS通过降低IL-6、TNF-α释放减轻病理损害而在治疗ALI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易军安;文秀芳;姚冰;张骅;徐鹏;苏仁意;张民;赵勇勤;董名驹;王磊;陈俊文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中国城市老年人口养老方式的转变与选择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多的国家,2007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5 340万人,占总人口的11.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 636万人,占总人口的8%~([1]).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者:朱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脑心通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和评价脑心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作用机制.方法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有增厚和/或斑块形成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6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2粒,每日3次,总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应用超声诊断仪来观察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并观察其变化及比较两组心脑事件的发生率、再入院率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的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的发生及再住院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通过调脂,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等作用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稳定斑块,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重要事件的发生.

    作者:朱伟;赵合庆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5-羟色胺与海马的学习记忆关系

    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属于大脑边缘系统,包括齿状回、固有海马(又称海马或阿蒙氏角)、下托复合体和内嗅皮质,在结构和功能上可视为一个整体.1957年,米尔纳、潘菲尔德和斯科特维尔观察了海马的记忆作用,他们初步断定在记忆痕迹的形成和维持上,海马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传安;岳晓玲;王滨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显微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的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起病急,病情凶险,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预后差,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其手术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神经有恢复的可能,同时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病理变化~([1]).近年,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发展及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其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本文拟回顾分析经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HICH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缪春明;罗琪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

    目的 检测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应用 Morris水迷宫的行为学指标,并通过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对电针治疗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①在定向航行试验中,电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平均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第一次穿越时间、40 cm环穿环时间和40 cm环穿环次数电针组均有一定优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电针干预可明显改善因脑缺血损伤下降的认知能力,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

    作者:于涛;许能贵;符文彬;易玮;包昆;杨忠华;付雪松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大蒜油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大蒜油对对乙酰氨基酚(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75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大蒜油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为25、50、100 mg/kg),给药后2 h除阴性对照组其他各组小鼠均灌胃AP 240 mg/kg;24 h后小鼠摘眼球取血,离心,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同时比较各组小鼠的肝脏系数和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大蒜油低、中、高剂量组的肝脏系数明显减小,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同时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组肝细胞发生气球样变,甚至坏死,炎细胞浸润,而大蒜油组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大蒜油对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翠丽;李阳;曾涛;赵秀兰;于丽华;朱振平;谢克勤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改良动态血糖监测对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质量的研究

    目的 比较改良连续血糖监测方法(CGMS)、传统CGMS及指血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入选60例T2DM3患者,随机均分为CGMS改良组(改良组)、CGMS常规组(常规组)、多次指尖血监测组(指血组).常规组采取将72 h CGMS结果一次性下载后进行分析再指导调整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改良组采用每24 h分段下载1次血糖监测结果,相应地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多次指尖血监测组根据各时点(三餐前、后、睡前)每日7次指尖血血糖值的结果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第4~6日3组均行CGMS监测,每日分析监测结果,比较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改良组及指血组从第2天开始血糖均值即出现明显下降,而常规组需待第4天调整治疗后血糖均值才开始出现下降,改良组血糖下降的速度及程度均优于指血组及常规组(第2天3组血糖均值改良组:常规组:指血组分别为7.94±1.05:8.92±1.48:7.84±0.69,P<0.01;第6天为6.41±0.50:6.74±0.81:7.15±0.65,P<0.01);3组的血糖波动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无显著性差异;3组高血糖比例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改良组下降更为明显(第1天高血糖比例3组分别为51.9%:54.3%:58.6%,第6天为16.5%:25.6%3:2.7%,P<0.01);3组低血糖比例随治疗进行均有所增加,但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第1天低血糖比例3组分别为0.4%:1.2%:2.1%,第6天为2.7%:2.2%:3.4%,P>0.05);3组患者的血糖异常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改良组下降尤为明显.结论 改良CGMS可更快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杨燕贻;王艳姣;刘幼硕;田英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岛状额瓣转移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

    颊癌术后的组织缺损以往多采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以及游离皮片等修复,但由于皮瓣肌肉组织量大,修复后易造成患者口内臃肿,感觉不适,甚至影响咀嚼及吞咽.而游离皮片移植,由于术后皮片挛缩,易造成患者开口受限.故我科于近年采用以颞浅动脉为血管蒂的岛状额瓣同期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作者:尹万忠;祝威;潘雨利;金志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BiPAP治疗老年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及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部分出现呼吸衰竭.此时,行机械通气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无创呼吸机性能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无创正压通气(NIPPV)用于临床.

    作者:梁玉侠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苯甲酸雌二醇对去卵巢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苯甲酸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4-VO方法模拟脑缺血模型,应用八臂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区突触素表达情况,同时观察海马区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缺血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海马内突触素表达亦下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较轻,与缺血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突触素表达亦明显增多(P<0.01).结论 苯甲酸雌二醇对大鼠脑组织损伤及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改善突触素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雪梅;邢国庆;邱玉芳;史献君;乔现福;时晓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