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文;李春玉
目的 探讨原人参二醇(Ppd)对胃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 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Ppd对VEC、人胃癌SGC-7901 细胞增殖及SGC-7901细胞诱导VEC增殖的影响.结果 Ppd对VEC、人胃癌SGC-7901 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IC_(50)为2.0 μg/ ml,且肿瘤细胞产生明显的G_1期阻滞现象,Ppd为2.0 μg/ml时,G_1细胞百分率达76.08%,而在Ppd为10.0 μg/ml时为81.17%,较对照组39.02%明显增多(P<0.05),而S期、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pd浓度为2.0 μg/ml时,对SGC-7901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VEC增殖有抑制作用(P< 0.01),抑制率为13.10 %~77.38 %.结论 Ppd对胃癌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VEC 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国成;李颖新;王继萍;侯文丽;董国霞;冷吉燕;何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紫杉醇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影响的研究.方法 用 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测定巨噬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紫杉醇在 6~10 μg/ml浓度范围可显著促进正常巨噬细胞的 NO生成,在 10~20 μg/ml浓度范围可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巨噬细胞的NO生成.结论 紫杉醇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生成具有激活和抑制的双重作用.
作者:廉洁;费洪新;赵晓晶;钱宇;李欢欢;李婷婷;郭志鸿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PJ34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凋亡诱导因子(AIF)核移位的影响. 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PD小鼠模型,2、24、72 h后取中脑组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染色观察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害情况,AIF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AIF的核移位情况.另经PJ34预处理该模型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出现AIF核移位,PJ34预处理显著抑制AIF的核移位,减少PD小鼠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的脱失现象(P<0.01).结论 AIF的核移位在PD的发病过程发挥重要作用,PJ34通过抑制黑质DA能神经元AIF的核移位对PD小鼠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王东玉;商秀丽;张朝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马齿苋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及其对衰老模型小鼠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用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以不同浓度的马齿苋多糖灌胃,30 d后分别测定小鼠血清、肝和脑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马齿苋多糖能够明显提高血清及肝、脑等器官中SOD的活性,可以有效抑制D-半乳糖所致的血清及肝、脑中SOD活力的下降.同时,马齿苋多糖能显著降低衰老模型小鼠体内MDA的含量.结论 马齿苋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牛广财;朱丹;姜述君;阮洪生;郑小亮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电针对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合谷+太冲)和药物组(盐酸氟西汀),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造成抑郁症模型;电针组大鼠造模后电针合谷穴和太冲穴,每日1次,每次15 min,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 d.药物组大鼠造模后进行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持续3 w.应激后第7、14、22天观察大鼠Open field行为学的变化,应激后22 d取材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BDNF和CREB的表达.结果 (1)应激后第7、14、22天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较应激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弱,针刺组于应激后第14天可有效地改善抑郁型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其效果优于药物组(P<0.05).(2)模型组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排列散乱,可见明显肿胀、固缩、变性、脱落等病理改变;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3)模型组大鼠BDNF阳性细胞数量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海马BDNF和CREB的表达较模型组上调(P<0.05).结论 针刺能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CREB-BDNF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是针刺抗抑郁的重要途径和作用靶点之一.
作者:符文彬;刘健华;白艳甫;张鹏;叶家盛;樊凌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病率较高,平均达30%~50%,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焦虑、失眠、易激惹、兴趣丧失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及预后~([1]).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PSD的干预治疗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作者:胡凯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益胃汤加减治疗亚健康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为临床诊治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肝郁脾虚证的亚健康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给予益胃汤加减口服治疗1个月,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系统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变及免疫球蛋白G(IgG)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给予中药益胃汤加减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血清IgG明显升高(P<0.01);SIL-2R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治疗后血清IgG、SIL-2R无明显差异(P>0.05),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益胃汤加减能够改善亚健康肝郁脾虚证的症状.检测IgG及SIL-2R等指标对亚健康的诊断有一定作用,为临床诊断亚健康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姜丽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肆虐全球的流行性疾病~([1]).老年T2DM患者死亡和残废的主要原因是血管病变~([2]).加拿大糖尿病协会2008临床实用指南指出,45岁以上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和50岁以上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高(B级建议,2级证据),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的风险为20%,而老年T2DM患者的风险则更高.
作者:魏云鸿;金醒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分析~(131)I治疗在老年甲亢伴肝损害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72例老年甲亢伴肝损害患者,依据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吸碘率、甲状腺静态显像等,计划剂量为每克有功能甲状腺组织2.59~4.44 MBq,行~(131)I治疗.治疗后3、12个月复查甲功及肝功,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甲亢治愈率为72.67%,多数肝损害在甲亢治愈后恢复正常.结论 老年甲亢伴肝损害患者治疗应首选~(131)I治疗.
作者:关锋;李英华;刘丹妍;林承赫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物BMP/VEGF/PLGA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于兔桡骨中段造成3 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愈合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BMP/PLGA治疗组、VEGF/PLGA治疗组、BMP/VEGF/PLGA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治疗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不同的复合物,对照组不放置任何植入物.分别于术后2、4、6、8 w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取桡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评价不同复合物治疗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 X线片显示,术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骨痂填充率均低于各治疗组,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治疗组(均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各组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愈合,但BMP/VEGF/PLGA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血管化程度和更快的骨折愈合速度.结论 BMP/VEGF/PLGA复合物能够促进骨折局部的血管化和骨形成,加速骨折愈合的速度.
作者:苏云;孟祥俊;孙强;于小光;徐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选方案,可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大量研究证实,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冠脉造影出现无复流现象,使濒临坏死或严重缺血的心肌组织未完全有效地恢复血流灌注,大大减弱了急诊PCI的临床获益,常提示预后不良~[1,2].而对于PCI术中出现的一过性无复流现象~[3]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对发生一过性无复流现象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做初步探讨.
作者:徐长春;苏国海;王磊;张林忠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部分出现呼吸衰竭.此时,行机械通气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无创呼吸机性能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无创正压通气(NIPPV)用于临床.
作者:梁玉侠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脑缺血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病理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在AD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海马注射凝聚态Aβ1-40成功建立AD模型后,再于海马注射内皮素-1建立脑缺血条件,检测脑缺血后AD大鼠认知功能、海马内Aβ的沉积、海马神经元的丢失及异常磷酸化tau表达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后AD大鼠认知功能明显下降,海马内Aβ的沉积增加,海马神经元丢失增加,异常磷酸化tau的表达增加(P<0.05或P<0.01).结论 脑缺血促进了海马内Aβ的沉积、神经元的丢失和异常磷酸化tau的表达,终导致了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加重,提示脑缺血可加剧AD的病程进展,防治脑缺血可能减缓AD的进展.
作者:李静;周华东;王延江;张猛;许志强;方传勤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观察益肾通络方治疗前后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尿常规、24 h尿蛋白(24 h UP)定量、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及临床症候积分的变化,评价该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经肾脏穿刺病理诊断为IMN(病理分期Ⅰ及Ⅱ期)、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益肾通络中药.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 UP、TC明显降低(P<0.01),Alb明显升高(P<0.01),FIB、LDL、TG、血浆黏度及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结论 益肾通络方能够降低IMN患者24 h UP、TG、TC、LDL、FIB及血浆黏度,减轻血尿,明显降低临床症状积分,升高Alb水平.
作者:魏晓娜;杨凤文;檀金川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起病急,病情凶险,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预后差,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其手术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神经有恢复的可能,同时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病理变化~([1]).近年,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发展及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其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本文拟回顾分析经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HICH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缪春明;罗琪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膀胱憩室癌较少见,但其恶性程度较高,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我院从2003年至2008年共收治膀胱癌715例,膀胱憩室86例,其中膀胱憩室癌9例,占同期膀胱癌的1.26%,占同期膀胱憩室的10.5%.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金光虎;毛小强;高吉;赵锐;孔祥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抵抗素基因+299G/A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T2DM)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汉族人群296例抵抗素基因内含子2区299G/A的突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12,P=0.025).糖尿病组A等位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在三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149).A,B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均无显著性.B组G/A基因型亚组的FPG显著高于A/A基因型亚组(P=0.05);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家族史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抵抗素基因+299G/A多态性与T2DM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微效保护因素;AA基因型者在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中有较低的FPG.
作者:邹彩艳;李茵茵;张红霞;李秋;陈海燕;王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近年来,国际上对糖及糖复合物的研究己成热点,糖类结构测定和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大量实验事实揭示糖类是重要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到目前为止,己有300余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被分离出来,其中从中草药、食药用菌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为重要.已发现有100多种中草药、食药用菌来源的糖缀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及生物活性,现作一综述.
作者:吴镝;张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多的国家,2007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5 340万人,占总人口的11.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 636万人,占总人口的8%~([1]).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者:朱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在大鼠肝肺综合征(HP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免法检测HPS大鼠血浆和肝、肺组织匀浆中ET-1的水平.结果 ①HPS大鼠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ET-1水平动态升高.②各阶段血浆和肝、肺组织匀浆中ET-1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结论 在HPS形成过程中,血浆和肝、肺组织匀浆中ET-1水平持续升高,与肝功能损害有关,提示ET-1可能参与HPS的发生.肺组织匀浆中升高的ET-1可能更多地通过与在肺血管表达增强的内皮素受体B(ETRB)结合从而扩张肺血管.
作者:颜玉;鲍秀琦;韩桂华;王艳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