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魏成志;栗力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在患者下肢的同一动脉系统中可存在一个或多个节段的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是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常见原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化甲基汞诱导NCI-H446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氯化甲基汞(MMC)诱导NCI-H446细胞凋亡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Bcl-2、Bax和caspase-3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MMC组细胞Bcl-2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存在着时间依赖性降低趋势,至24 h达到低;Bax及caspase-3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存在着时间依赖性增高趋势,至24 h达到高.结论 MMC能够在体外诱导NCI-H446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丁会;王建国;李丹;刘伟;李志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36例临床分析

    缺血性肠病好发于老年人,因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故误诊、漏诊及病死率高.本文就我院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

    作者:邓罡;张瑛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N-Shc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N-Shc是原癌基因Shc家族中的一员,一般认为它只在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在神经细胞的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N-Shc在外周神经比如小肠神经系统、以及一些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它可以通过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传导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田芳;胡长春;朱婉儿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50例老年CHF患者和5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TNF-α和BNP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受试者左心室参数.结果 CHF组血浆TNF-α和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CHF组血浆TNF-α和BNP浓度分别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P<0.05),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P<0.05),并且TNF-α与B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TNF-α在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TNF-α与BNP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望成为治疗CHF的新手段.

    作者:于海利;徐淑敏;徐淑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目的 针对影响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对102例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不佳,与文化程度、自身因素、药物因素等影响因素有关.结论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需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就医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王绍锋;廖晓春;余晓波;李文妮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在患者下肢的同一动脉系统中可存在一个或多个节段的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是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常见原因.

    作者:魏成志;栗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人参二醇组皂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DS)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DS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及PDS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总量7×10~5 U/kg,分别于第1周和第6周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PDS组大鼠高脂喂养同时每日1次PDS(100 mg·kg~(-1)·d~(-1))灌胃,每周称重1次并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以相应生理盐水灌胃.11 w后颈动脉采血检测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主动脉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DS给药组TC、LDL-C和AI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光镜下模型组血管壁多处可见典型粥样硬化斑块,药物组血管壁结构变化轻微,局部仅见内皮脱落;对照组血管壁光滑完整,未发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PDS组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1);而PDS组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DS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通过下调主动脉ICAM-1的表达量,抑制AS的形成.

    作者:李凤娥;孔繁利;孙新;王冬梅;赵雪俭;李玉林;李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Exendin-4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Exendin-4对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糖尿病(DM)大鼠的空腹血糖(FBG)、胰岛功能及胰岛β细胞增殖数目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高脂喂养结合小剂量腹腔注射STZ(35 mg/kg),制备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成DM组及Exendin-4治疗低、中、高剂量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Exendin-4给药6 w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测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取胰腺组织切片作HE 染色,胰岛素抗体免疫组化、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PCNA),计算胰岛β细胞增殖率.结果 Exendin-4各剂量组胰岛素表达阳性的β细胞增殖率较DM组增加(P<0.01);Exendin-4高剂量组与DM组比较,FBG和HbA1c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增加,中、低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DM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Exendin-4能够促进DM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改善血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范爱红;李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1 550例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调查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糖尿病(DM)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增加[1],每年都有许多患者转化为DM新发病例.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2]建议将IFG切点由6.1 mmol/L下调至5.6 mmol/L.应用新的切点,人群中糖耐量受损和正常血糖间构成比将发生变化,而老年人IFG往往缺乏临床表现,老年DM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易被忽视.

    作者:邱昕光;严红;胡玉冰;吴海平;彭丽红;王逸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β细胞功能的研究

    糖尿病相关的氧化应激是自由基产生过多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长期作用的后果.氧化应激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信号转导通路间接损伤β细胞功能[1].本文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T2DM)氧化应激状况,分析其与β细胞功能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

    作者:叶林秀;郭昆全;杨茂平;邱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结肠癌DNA倍体及p27蛋白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DNA倍体及p27蛋白表达在结肠肠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2例正常大肠组织及68例大肠癌组织p27蛋白及DNA倍体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分析p27蛋白表达与DNA倍体的关系.结果 p27在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而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织中均为DNA二倍体,结肠癌组织中异倍体为66.2%.结论 p27蛋白和DNA倍体的不同表达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预测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文颖;杨志萍;朱永刚;郭玉琳;李千迅;杨卓;闫红岩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关于他汀类药物对心肌肥厚抑制作用的探讨

    左室肥厚作为一个独立的决定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主要决定因素[1],它以心肌细胞肥大及间质成分的改变(心肌重构)为特点.心肌肥厚是细胞外刺激信号作用于细胞并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引起细胞内基因的活化与失活,从而引起细胞表型改变的结果.因此抑制心肌肥厚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作者:谭凯;张雪娟;葛毅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低白蛋白血症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血清白蛋白(Alb)是体内运输和清除有害物质的重要蛋白质分子,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评价肝功能及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1,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Alb水平降低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率显著增高,而Alb水平降低对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各种原因的死亡风险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阳维德;郑萍;罗秀锋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分析

    目的 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菌株的变异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K-B法药敏实验、SCCmec多重PCR技术和ERIC-PCR技术对13株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MRSA进行分析,并运用NTSYS-PC2.0对ERIC-PCR扩增产物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株MRSA中,12株鉴定为SCCmecⅠA型,1株鉴定为SCCmecⅡ型.13株MRSA的DNA同源性在44%到88%之间,同源性在69%以上可分为3类.结论 ICU老年患者感染的MRSA主要流行型为SCCmec IA型,但是并不存在聚集性人群感染发生.

    作者:周俊英;付有荣;郭清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4例疗效分析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相互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表达P210蛋白,具有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刘春水;高素君;李薇;宋艳秋;刘子玲;白欧;杨岩;王冠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PQDS)对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干预作用,探讨PQDS干预VSMC的增殖作用及机制.方法 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用AngII诱导VSMC增殖.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模型组、AngⅡ+PQDS 100、50、25 mg/L不同剂量组.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PQDS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增殖指数的影响.结果 PQDS可减低VSMC的增殖能力,将增殖的VSMC抑制在G_0/G_1期.结论 PQDS能抑制VSM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将增殖的VSMC抑制在G_0/G_1期有关.

    作者:邵伟;袁晓波;王智昊;赵学忠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茅莓对大鼠前列腺炎模型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 研究茅莓提取物(正丁醇组分)对角叉菜胶和消痔灵所致大鼠前列腺炎的作用.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和消痔灵制备大鼠前列腺炎病理模型,取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茅莓提取物大、小剂量组,各组灌胃给药,每日2次,连续14 d,观察大鼠前列腺湿重、指数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茅莓提取物能抑制角叉菜胶和消痔灵所致大鼠前列腺腺体增重(P<0.05),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损伤(P<0.05).结论 茅莓提取物对角叉菜胶和消痔灵所致大鼠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侯巧燕;杨成芳;张均智;梁荣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优越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血糖控制不佳,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糖尿病的进程及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强化降糖会导致低血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生命.本实验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24 h血糖变化和低血糖情况.

    作者:张英;陈岐辉;郑连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糖耐量减低合并代谢综合征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

    代谢综合征(MS)是伴有胰岛素抵抗(IR)的一组多种代谢异常,主要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MS各组成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1].

    作者:王兰君;王海英;王丽芳;胡海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下呼吸道院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前,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1,2],其中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病程长、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是G-杆菌的易感人群.

    作者:林花;王欣;才华;黄晶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