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型利尿钠肽在心血管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尹秋生;周书明;崔吉君

关键词:心血管病, 利尿钠肽, 诊断, 预后
摘要:由于我国生活模式与生存环境的改变,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病在我国城市与农村均列为第一位死因.近年来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规模临床试验为心血管病的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和生长抑素(SS)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组给大鼠连续15 d皮下注射GH、SS,测定体内GH、胰岛素及血糖水平;镜下观察胰腺和胰岛β细胞形态.同时设立安慰剂对照组.结果 GH组GH水平及血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SS组GH水平及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光镜下胰岛β细胞染色GH组较正常对照组加深,SS组和正常对照组着色较淡.结论 GH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IR),SS可以改善IR.

    作者:杨萍;刘聪;祝金明;倪劲松;孟繁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人MBL基因ExonⅠ点突变频率及其血浆含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ExonⅠ 52、54和57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和血浆MBL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PCR-SSP法检测MBL基因ExonⅠ 52位密码子点突变,PCR-RFLP法检测54和57位密码子点突变;ELISA法测定血浆MBL含量.结果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52、54和57位密码子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6%和0.8%(确切概率P=0.801)(52位)、20.9%和16.4%(P=0.336)(54位)、0%和0%(57位).血浆MBL含量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2 017±1 804)μg/L和(2 523±1 955)μg/L(P=0.109)(野生型+突变型组);(2 956±1 701)μg/L和(3 432±1 687)μg/L(P=0.1775)(野生型组);(530±360)μg/L和(709±416)μg/L(P=0.344 8)(突变型组).结论 MBL基因ExonⅠ 52、54、57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和MBL血浆含量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侯丽娟;贾天军;罗强;赵铁军;张庶民;张进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升黄益智方对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SOD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升黄益智方对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及作用.方法 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正常组及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SOD活性.结果 痴呆模型组小鼠脑组织SOD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中药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痴呆模型组及西药治疗组所测SOD含量低于中药治疗组.结论 升黄益智方可提高模型痴呆小鼠脑组织的SOD活性,该复方能够通过抗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多种途径而保护脑组织免受损伤.

    作者:徐青;孙强三;王晓红;王道清;徐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方法

    有关老年心理或认知老化的研究中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或日常认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2],对该研究主题日益重视的一大原因在于,研究者们不断认识到传统的在实验室中或者通过基本心理能力量表测量到的认知功能老化方面的结果通常是脱离情境的[1,3,4],往往否定或忽略了老年人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因而容易过高估计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出现的问题解决能力或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1,5,6].

    作者:陈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动脉留置导管滴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动脉留置导管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脑梗死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A、B、C三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局部留置导管灌注溶栓及术后注药等综合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3 d血管计数,同时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4、21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结果 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管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1 d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A组治疗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局部灌注溶栓加术后导管给药治疗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且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张志彬;王旭;姜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旋覆花素抑制内皮剥脱诱导血管炎症反应的研究

    目的 探讨旋覆花素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理学机制.方法 SD大鼠灌胃服用旋覆花素溶液,3 d后行球囊内皮剥脱术,术后继续给药,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后检测各指标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旋覆花素能显著抑制内皮剥脱术后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降低内皮剥脱术引起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水平的升高(P<0.05),同时增加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结论 旋覆花素通过发挥抗氧化与抗炎作用,减缓了内皮剥脱后血管新生内膜的增厚.

    作者:孙启玉;孟芳;韩梅;温进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50例临床疗效分析

    前列腺癌多见于老年人,以欧美地区多见,在我国患者常因各种合并症或确诊时病期较晚而不适宜手术.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治疗也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根治治疗手段.另外,放射治疗还是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姑息治疗手段,治疗适应范围较广.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 CRT),使得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状一致,进一步缩小治疗体积,能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1].

    作者:赵宏;王长胜;哈思衡;黎启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中SOD及MDA水平的影响

    研究证实,参脉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测定参麦注射液应用前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探讨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苏显明;马奕;王永兴;王晓虹;黄若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B型利尿钠肽在心血管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由于我国生活模式与生存环境的改变,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病在我国城市与农村均列为第一位死因.近年来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规模临床试验为心血管病的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尹秋生;周书明;崔吉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人热休克蛋白110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目的 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高效表达人热休克蛋白110(hHSP110),制备具有与天然hHSP110相同生物活性的重组人HSP110(rhHSP110).方法 用PCR法自质粒pBacPAK中克隆hHSP110的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hHSP110.经核酸测序确证后,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用PCR法筛选Zeocin抗性的转染阳性克隆,用Western blot法鉴定甲醇诱导的培养上清液中的rhHSP110,筛选高表达工程菌.结果 经PCR法克隆的hHSP110 DNA序列与GeneBank登录的cDNA序列一致.将hHSP110 DNA定向插入pPICZα,构建pPICZα/hHSP110真核表达载体并经电转化获得Zeocin抗性的阳性克隆.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了甲醇诱导的培养基上清中含有rhHSP110.rhHSP110表达量达120 mg/L.结论 克隆hHSP110基因并构建和筛选出高效表达rhHSP110的毕赤酵母工程菌,表达的rhHSP110具有天然rhHSP110相同的生物活性.

    作者:徐煌;韩冬;王芳;钟辉;周秋丽;颜炜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人胚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人胚肺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体系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3~5个月的流产胎儿,按照人骨髓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获得贴壁的人胚肺细胞,研究其形态、细胞周期和体外诱导分化潜能.结果 人胚肺MSCs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可传至17代以上,其形态及生长特点不发生明显改变,处于G0/G1期的细胞多,具有典型的干细胞增殖特点.其免疫表型与骨髓来源的MSCs相似.结论 从人胚肺中可分离培养出MSCs,可以在体外扩增,并可诱导向成骨、软骨和脂肪细胞分化.

    作者:彭丽萍;于振香;吕晓红;姚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症状体征恢复慢,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较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高压氧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观察应用高压氧配合药物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春萍;宋国艳;王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Tei指数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Tei指数指标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致左心收缩与舒张的整体综合功能的改变.方法 受检对象为老年男性95例,其中无糖尿病史正常老年人30例[年龄(69.9±3.7)岁],组Ⅰ为34例无左室二维结构改变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9±4)岁],组Ⅱ为31例检出左室壁肥厚、左室扩大等二维结构改变的老年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患者[年龄(71.0±5.3)岁].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包括:左室壁厚度、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和主动脉瓣口、二尖瓣口Doppler血流速度及相应的时间测量并计算左室Tei指数.结果 组Ⅰ、组Ⅱ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峰、E峰、E/A值和Tei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组Ⅱ分别与组Ⅰ、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室壁厚度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 左室Tei指数是反映老年2型糖尿病左心整体功能改变的较简便、无创、敏感及准确的指标,可为临床老年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的早期诊治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王新明;孙红;陶国枢;牟善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红素氧化酶-1/一氧化碳在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9例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30例)和死亡组(9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CO、TNF-α、IL-6浓度,依据APACHE Ⅱ评分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结果 (1)好转组急性期的CO、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01).CO、TNF-α、IL-6与APACHEⅡ评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2)死亡组的CO水平不升高.结论 (1)内源性CO在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体内明显升高,在老年肺部炎症性疾病中起保护性作用.(2)CO与炎症反应、病情轻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曹若瑾;钱玉英;冯明;陈秉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胃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PTEN、IGF-1/IGF-1R mRNA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胃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MMAC1基因(PTE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RNA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胃癌区域淋巴结中PTEN,IGF-1/IGF-1R mRN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PTEN mRNA表达降低,IGF-1/IGF-1R mRNA表达增高,PTEN/IGF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转移淋巴结中PTEN/IGF表达失衡,并且比原发灶中的失衡更加严重.结论 PTEN mRNA表达降低,IGF-1/IGF-1 RmRNA表达增高对胃癌的发生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雪峰;李勇;范立侨;赵群;李琰;宋振川;王力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住院患者躯体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躯体疾病伴抑郁症的特征及抗抑郁治疗对躯体疾病的影响.方法 住院期间出现不能用器质性疾病解释、与辅助检查不符的躯体症状者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查进行初筛,SDS评分≥50分者入选为抑郁组,SDS评分<50分者入选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于第0周及第4周时测定血压、血糖;抑郁组于第0周(即治疗前)及第4周时(即治疗后)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量表检查.确诊抑郁症者给予帕罗西汀(赛乐特),每天20 mg治疗.结果 (1)老年住院患者伴抑郁症患病率为26.2%,其中轻中度抑郁为21.9%,重度抑郁为4.3%.(2)老年躯体疾病伴抑郁症的心境障碍体验不丰富,而躯体化表现突出(如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等),但无特异性.(3)不同躯体疾病伴抑郁症的患病率不同,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多(32.1%).(4)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及HAMD评分,且对血压、餐后2 h血糖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伴抑郁多为轻中度抑郁,其抑郁症状易转化为躯体症状,把抑郁表现归诸为内科疾病,夸大躯体疾病,抗抑郁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躯体化症状,促进躯体疾病的康复.

    作者:邓雪峰;王建华;刘嘉眉;余湘文;叶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肾脏移植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风险、以及影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54例≥60岁老年肾移植病例(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5例<60岁肾移植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在术后1年,3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2.6%/88.9%、79.6%/75.9%.老年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7.4%,与对照组(8.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进行肾移植手术,需进行详实有效的术前检查(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并积极运用个体化抗排斥药物.

    作者:彭龙开;姜奕;谢续标;彭风华;蓝恭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血管活性物质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未用过降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7例,分为ISH及双期高血压(SDH)两组,同期健康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三组血管活性物质参数.结果 两个高血压组舒张功能受损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ISH组更具显著性;心钠素(ANP),醛固酮(Aldo),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两个高血压组明显升高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GRP)水平则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 ISH患者易出现舒张功能不全且同SDH患者一样存在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导致LVH.

    作者:王立新;赵俊峰;李建平;董丽萍;高云英;李天民;郑学军;张万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清C-反应蛋白与老年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研究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CRP)增高的个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CRP含量明显升高[1],这提示血清CRP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CRP在老年脑梗死中的作用,以及其含量与脑梗死病情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东清;叶蔚云;欧阳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钩椎关节增生与颈性眩晕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钩椎关节增生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颈性眩晕患者32例及同年龄组的对照30例,所有受检者均排摄颈椎双斜位X光片,检测第3~6颈椎(C3~C6)钩突高度与宽度.在颈椎斜位片上以每个椎体上缘低点至椎体后缘与椎板上缘交点的连线为基线,再于钩突顶端向该基线引一垂直线,垂线的距离即钩突的高度.钩突外侧一点向基线引垂线与基线相交为A点,钩突前缘与基线相交处为B点,A、B两点之间连线距离为钩突的宽度.结果 颈性眩晕组与对照组同节段钩突高度及宽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颈性眩晕症状的出现与钩椎关节增生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春国;杨有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