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张纪庆;王志刚;冀勇;丁璇;曲春城;韩磊;李涛

关键词: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核转录因子-κ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摘要: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1~3 d、7~9 d、11~13 d血液NF-κB与sICAM-1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患者血液NF-KB与sICAM-1分别在发病后1~3 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肿瘤组,而在7~9 d sICAM-1的均值高于对照组和肿瘤组.结论 NF-κB的高表达主要发生在CVS的早期.通过对NF-κB的早期监测,可以很好地预防、控制CVS的发生、发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影响因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为早期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提供了客观指标[1].我们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IMT进行了彩超测定,并将IMT与年龄、病程、血压、BMI、血糖、血脂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作者:韦秀英;谭柳春;胡世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蝇蛆壳聚糖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蝇蛆壳聚糖降血脂的作用.方法 预防性给药时,给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连续给药4 w,于第28天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同时观察对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的影响.治疗性给药时,给高脂饲料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4 w,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并观察对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的影响.结果 预防性给药时,中、高剂量蝇蛆壳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降低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治疗性给药时,低、高剂量蝇蛆壳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降低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结论 蝇蛆壳聚糖能调节血脂平衡,预防高脂血症的产生,对已形成的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覃容贵;付萍;吴建伟;国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1~3 d、7~9 d、11~13 d血液NF-κB与sICAM-1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患者血液NF-KB与sICAM-1分别在发病后1~3 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肿瘤组,而在7~9 d sICAM-1的均值高于对照组和肿瘤组.结论 NF-κB的高表达主要发生在CVS的早期.通过对NF-κB的早期监测,可以很好地预防、控制CVS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纪庆;王志刚;冀勇;丁璇;曲春城;韩磊;李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消瘦老年人肾功能状况评价及其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临床评价肾功能不全的常用指标,然而Scr是内生物,由肌肉分解产生,主要由肾小球滤过,Scr水平高低除与GFR有关外,还与肌肉的多少有关[1],只有GFR下降至一定程度才会表现Scr异常,因此如果把Scr作为筛选肾功能不全的指标,往往会遗漏部分患者.

    作者:吴岚;吕晓辉;林杰;李庭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病人住院费用分析

    目的 通过对徐州市老年住院病人医疗费用分析,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医疗费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老年住院病人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标准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999~2004年徐州市老年患者住院人数、人均费用中位数和日均费用中位数逐年增加,而住院天数中位数逐年减少.不同系统疾病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人均费用中位数在前3位的分别为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日均费用中位数在前3位的分别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预后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人均费用中位数、日均费用中位数有明显差异.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尤其是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政府、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吴秀娟;卓朗;王健;牛国平;马云;张训保;孙桂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及醛固酮合成酶基因T-344C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98例EH患者与正常对照组108名健康受试者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及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结果 ①蒙古族人ACE基因I/D位点II、ID、DD基因型频率在EH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4、0.38、0.18和0.42、0.32、0.26,差异无显著性(x2=1.693,P=0.192);②I、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3、0.37和0.58、0.42,差异无显著性(x2=0.808,P=0.363);③CYP11B2T-344C位点TT、TC、CC基因型的频率在EH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6、0.44、0.09和0.37、0.54、0.09,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05,P=0.945).④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0.31和0.64、0.36,差异无显著性(x2=0.928,P=0.335);⑤同时分析CYP11B2基因T-344C基因型与ACE基因I/D基因型在蒙古族人群患EH方面无协同作用.结论 ACE基因I/D位点及CYP11R2基因T-344C位点与蒙古族人群患EH无相关性.

    作者:呼日勒;张春雨;赵世刚;牛广明;李宏芬;胡日乐;王智光;江名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冠心病一直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重大疾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作者:王艳苹;周玉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51例的临床分析

    听神经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8%~10%[1],虽然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令听神经瘤患者的预后大为改善,但是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李国珍;艾天贻;陆俊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分泌NO及ET-1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生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葡萄糖在体外共同孵育以制备糖基化终产物(AGE-BSA),将培养的HUVEC与不同浓度的GSP(5、15、25μg/ml)预孵育4 h,再加入200 μg/ml AGE-BSA共同培养,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免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及ET-1的含量,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ET-1 mRNA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结果 HUVEC用AGE-BSA刺激后明显增强细胞内ROS产生,并能减少内皮细胞NO的分泌及eNOS mRNA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ET-1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P<0.01).而GSP预孵育则对AGE-BSA诱导的上述作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GSP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而影响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NO及ET-1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这对于防治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风雷;高海青;沈琳;马亚兵;由倍安;李保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TV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定量评价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中晚期肝硬化患者32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室间隔及侧壁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比值,将两个位置的平均值作为平均Ea,Aa和Ea/Aa值.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时间-容积曲线分析,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大充盈速率(PFR).结果 肝硬化组平均Ea降低、平均Aa增高,Ea/Aa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时三维参数EDV、ESV、和LVEF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PF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下,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对肝硬化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进行综合的评价,是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

    作者:杨晓英;徐卉;王小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脉压特点及治疗后的变化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脉压变化的特点和降压治疗的影响以及对预防脑卒中再发的作用.方法 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或安慰剂治疗4年,观察血压、血钠、血钾、血肌酐及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舒张压随着增龄并未继续上升,但脉压则显著增高(P<0.05),并与血钠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脉压下降,血钠浓度降低,脑卒中和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均P<0.05).结论 老年患者,尤其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应密切注重对脉压的控制,以达到大限度改善预后的目的,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是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吴峻;何兆初;孙明;周宏研;李卫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银杏提取物(EGb)对体外培养的人类成纤维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分别于常态氧(氧浓度为21%)及高氧(氧浓度为40%)环境下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并给予不同浓度(0,7.5,15,30,60 μg/ml)的EGb,以400 μmol/L的α-苯基-N-4-丁基硝酮(PBN)为阳性对照,观察不同条件下细胞的生长曲线,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MRC-5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 常规培养条件下,MRC-5在不同浓度EGb下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不同时期测定的ROS含量与阴性或阳性对照比较,总体上无显著差异;而在高氧环境中,使用EGb的MRC-5细胞生长绝对数明显比空白对照多,且呈现EGb浓度越高,细胞绝对数越多、不同时期ROS含量越低、衰老细胞越少的趋势.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氧化应激下的MRC-5有保护及抗衰老作用.

    作者:潘尚领;刘承武;黄龄瑾;张锡流;陈晶;罗晓秋;李辉;甘瑞静;陈文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人胰管自然变化规律的超声声像图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胰管的自然变化的超声声像图像规律.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648例老年人胰管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利用超声随访10年以上,按年龄分为老年前期组、老年组、长寿组,总结各组的超声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前期组胰管的超声显示率为47.5%,老年组胰管的超声显示率为60.9%,长寿组胰管的超声显示率为67.2%(P<0.01).本组老年人胰管的内径多在2~4 mm之间,平均增长比率为0.09±0.03mm/年(P<0.01).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胰管的超声显示率增高,且胰管有缓慢增宽的趋势.

    作者:彭禹;苏里亚;张征;徐光;郭发金;褚德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80例临床分析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髋关节常见损伤之一,其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率高,如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已成为治疗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因此,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式的正确选择[1],尤为重要.

    作者:栗敏;张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95.5~2006.12我院收治的69例年龄在65~85岁以上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随访12~96(平均40.3)个月;全髋置换组12~88(平均42.9)个月.结果 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优良率(77.4%)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0%)(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9.4%)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7.1%)(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优于单纯的人工股骨头置换.

    作者:徐峰;王明礼;张满江;刘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58例的临床及其MR分析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指脑内后循环某些区域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多种一过性或持续性症状,包含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失以及脑梗死.

    作者:何晓军;赵武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3例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分别对全体患者、不同分组患者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肺V/Q显像与CTPA总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中肺V/Q显像检出率高于CTPA(P<0.05);在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中CTPA检出率高于肺V/Q显像(P<0.05).结论 CTPA与肺V/Q显像诊断肺栓塞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诊断技术优势互补,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有效信息.

    作者:李路平;赵劼;马庆杰;杨玉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对化疗耐受性下降.寻找适合老年患者,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能耐受的联合化疗方案十分迫切.

    作者:钱俐;茅国新;李梅;沈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红松树皮提取物对荷U14宫颈癌小鼠IL-8和TNF-α的作用

    目的 探讨红松树皮提取物(TEPKB)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检测TEPKB抑瘤作用;ELISA法检测荷U14宫颈癌小鼠血清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TEPKB灌服剂量为158和250 mg/kg能不同程度抑制小鼠U14宫颈癌的生长,肿瘤抑制率分别是43.71%和53.64%;增加TNF-α和降低IL-8的含量;抑制PCNA和Bcl-2蛋白表达.结论 TEPKB对小鼠U14宫颈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力,使PCNA和Bcl-2低表达有关.

    作者:栗坤;李青旺;郑福禄;金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VEGF用于急性脑梗死神经元保护及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中神经元保护及再生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利用MCAO模型.A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24 h+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1 h+VEGF;C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12 h+VEGF;D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24h+VEGF.模型成功后侧脑室注射rrVEGF164,VEGF注射后连续3 d分别腹膜下注射BrdU 6mg/100g.术后第7天,取脑切脑片.分别TTC染色,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VEGF,Tunnel染色凋亡细胞阳性数,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血再灌注12 h,24h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VEGF在急性脑梗死后有抗细胞凋亡及神经元保护作用,并有促进缺血后神经元再生作用.

    作者:张海鸥;易黎;吴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